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x﹣3=2y C.y2=3x﹣1 D.x+5=7
2.根据等式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如果﹣2a=2b,那么a=﹣b B.如果a﹣2=2﹣b,那么a=﹣b
C.如果2a=b﹣2,那么a=b D.如果2a=b,那么a=b
3.若x>y,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2x>2y B.﹣3x<﹣3y C.> D.x2>y2
4.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
A.15 B.16 C.19 D.26
5.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是( )
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 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C.正方形和正八边形 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
6.下列关于数字变换的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如果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和正方形的一边重合,那么∠1的度数是多少( )
A.30° B.15° C.18° D.20°
8.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5°,∠2=45°,则∠3的度数等于( )
A.20° B.30° C.50° D.80°
9.如图,△ABC中,∠A=30°,将△ABC沿DE折叠,点A落在F处,则∠FDB+∠FEC的度数为( )
A.140° B.60° C.70° D.80°
10.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00°,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如图,则∠EDP的大小为( )
A.80° B.100° C.120° D.不能确定
12.如图,已知AF平分∠BAC,交BC于点E,过点F作FD⊥BC于点D.若∠B比∠C大20°,则∠F的度数是( )
A.10° B.15° C.20°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3.把方程6x﹣3y=5改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y= .
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并且它的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之比为2:3,则这个多边形是 边形.
15.如图所示,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接CD,交OA于M,交OB于N,若△PMN的周长为8cm,则CD为 cm.
16.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β是另一个内角α的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希望三角形“,其中角α称为”希望角“.如果一个”希望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54°,那么这个”希望三角形“的”希望角“度数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8.0分)
17.解下列方程或不等式组.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组.
18.在等式y=ax2+bx+c中,当x=﹣1时,y=0;当x=5时,y=60;当x=0时,y=﹣5.求a2+2ab+c2的值.
19.小明同学三次到某超市购买A、B两种商品,其中仅有一次是有折扣的,购买数量及消费金额如下表:
类别
| 次数 | 购买A商品数量(件) | 购买B商品数量(件) | 消费金额(元) |
| 第一次 | 4 | 5 | 320 |
| 第二次 | 2 | 6 | 300 |
| 第三次 | 5 | 7 | 258 |
(1)第 次购买有折扣;
(2)求A、B两种商品的原价;
(3)若购买A、B两种商品的折扣数相同,求折扣数;
(4)小明同学再次购买A、B两种商品共10件,在(3)中折扣数的前提下,消费金额不超过200元,求至少购买A商品多少件.
20.如图,点F在线段AB上,点E,G在线段CD上,FG∥AE,∠1=∠2.
(1)求证:AB∥CD;
(2)若FG⊥BC于点H,BC平分∠ABD,∠D=106°,求∠FGC的度数.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的一个△ABC,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其中点A,B,C均在网格上).
(1)作△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的旋转图形△A1B1C1;
(2)作△A2B2C2,使它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3)求出△ABC的面积.
22.如图1,直线m与直线n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m上运动,点B在直线n上运动,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1)∠ACB= ;
(2)如图2,若BD是△AOB的外角∠OBE的角平分线,BD与AC相交于点D,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D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过C作直线与AB交于F,且满足∠AGO﹣∠BCF=45°,求证:CF∥OB.
参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x﹣3=2y C.y2=3x﹣1 D.x+5=7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逐个判断得结论.
解:﹣2=0是分式方程,故A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x﹣3=2y、y2=3x﹣1含有两个未知数,故B、C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x+5=7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故D是一元一次方程.
故选:D.
2.根据等式性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如果﹣2a=2b,那么a=﹣b B.如果a﹣2=2﹣b,那么a=﹣b
C.如果2a=b﹣2,那么a=b D.如果2a=b,那么a=b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逐项判断即可.
解:∵如果﹣2a=2b,那么a=﹣b,
∴选项A符合题意;
∵如果a﹣2=2﹣b,那么a=4﹣b,
∴选项B不符合题意;
∵如果2a=b﹣2,不一定有a=b,
∴选项C不符合题意;
∵如果2a=b,那么a=b,
∴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若x>y,则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2x>2y B.﹣3x<﹣3y C.> D.x2>y2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解答.
解:A、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乘以2,不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乘以﹣3,不等号方向改变,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不等式x>y的两边同时乘以,不等式仍成立,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当﹣1>﹣2时,(﹣1)2<(﹣2)2,即x2>y2不成立,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 )
A.15 B.16 C.19 D.26
【分析】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先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进而就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从而求得三角形的周长.
解:设第三边为a,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2<a<12.
由于第三边的长为偶数,
则a可以为4或6或8或10.
∴三角形的周长是 5+7+4=16或5+7+6=18或5+7+8=20或5+7+10=22.
故选:B.
5.能够铺满地面的正多边形组合是( )
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 B.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C.正方形和正八边形 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
【分析】能够铺满地面的图形,即是能够凑成360°的图形组合.
解:A、正三角形和正五边形内角分别为60°、108°,由于60m+108n=360,得m=6﹣n,显然n取任何正整数时,m不能得正整数,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正方形、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90°、120°,不能构成360°的周角,故不能铺满,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正方形的每个内角为90°,正八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35°,两个正八边形和一个正方形刚好能铺满地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内角分别为108、144°,两个正五边形与一个正十边形的角度虽然可以组成360°,但铺的过程会有重叠,故不能铺满地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下列关于数字变换的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即可.
解:A、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如果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和正方形的一边重合,那么∠1的度数是多少( )
A.30° B.15° C.18° D.20°
【分析】∠1的度数是正五边形的内角与正方形的内角的度数的差,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角的度数,进而求解.
解:∵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8°,正方形的内角是90°,
∴∠1=108°﹣90°=18°.
故选:C.
8.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25°,∠2=45°,则∠3的度数等于( )
A.20° B.30° C.50° D.80°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解:如图,
∵a∥b,
∴∠4=∠2=45°,
∵∠4=∠1+∠3,∠1=25°,
∴∠3=∠4﹣∠1=20°,
故选:A.
9.如图,△ABC中,∠A=30°,将△ABC沿DE折叠,点A落在F处,则∠FDB+∠FEC的度数为( )
A.140° B.60° C.70° D.80°
【分析】由折叠得到∠A与∠F的关系,再利用平角、四边形的内角和得到∠FDB+∠FEC的度数.
解:∵△DEF是由△DEA折叠而成的,
∴∠A=∠F=30°.
∵∠A+∠ADF+∠AEF+∠F=360°,
∴∠ADF+∠AEF=360°﹣∠A﹣∠F=300°.
∵∠BDF=180°﹣∠ADF,
∠FEC=180°﹣∠AEF,
∴∠FDB+∠FEC=180°﹣∠ADF+180°﹣∠AEF
=360°﹣(∠ADF+∠AEF)
=360°﹣300°
=60°.
故选:B.
10.如图,△ABC≌△AEF,AB=AE,∠B=∠E,则对于结论①AC=AF,②∠FAB=∠EAB,③EF=BC,④∠EAB=∠F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结合图象解答即可.
解:∵△ABC≌△AEF,
∴AC=AF,故①正确;
∠EAF=∠BAC,
∴∠FAC=∠EAB≠∠FAB,故②错误;
EF=BC,故③正确;
∠EAB=∠FAC,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结论正确的是①③④共3个.
故选:C.
11.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00°,得到△ADE.若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如图,则∠EDP的大小为( )
A.80° B.100° C.120° D.不能确定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AD=100°,AB=A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ADB=40°,计算即可.
解: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AD=100°,AB=AD,
∴∠B=∠ADB=40°,
∴∠ADE=∠B=40°,
∴∠EDP=180°﹣∠ADB﹣∠ADE=100°,
故选:B.
12.如图,已知AF平分∠BAC,交BC于点E,过点F作FD⊥BC于点D.若∠B比∠C大20°,则∠F的度数是( )
A.10° B.15° C.20° D.不能确定
【分析】由FD⊥BC,得∠EDF=90°.欲求∠F,需求∠AEC.由AF平分∠BAC,得∠BAE=∠CAE.由题意得∠B=∠C+20°,另外∠BAE+∠B+∠EBA=∠CAE+∠C+∠AEC,得∠AEC=∠AEB+20°,进而求得∠AEC=100°.
解:由题意知:∠B=∠C+20°.
∵AF平分∠BAC,
∴∠BAE=∠CAE.
又∵∠BAE+∠B+∠BEA=∠CAE+∠C+∠AEC,
∴∠B+∠AEB=∠C+∠AEC.
∴∠AEC=∠AEB+20°.
又∵∠AEB+∠AEC=180°,
∴∠AEB+∠AEB+20°=180°.
∴∠AEB=80°.
∵∠AEC=100°.
∵FD⊥BC,
∴∠EDF=90°.
∵∠AEC=∠EDF+∠F,
∴∠F=∠AEC﹣∠EDF=100°﹣90°=10°.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13.把方程6x﹣3y=5改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y= 2x﹣ .
【分析】把x看作已知数求出y即可.
解:6x﹣3y=5,
3y=6x﹣5,
解得:y=2x﹣.
故答案为:2x﹣.
14.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并且它的一个外角与一个内角之比为2:3,则这个多边形是 5 边形.
【分析】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的关系来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求出每个外角.多边形外角和是固定的360°.
解:设多边形的一个内角为x度,则一个外角为x度,依题意得
x+x=180°,即x=180°,
x=108°.
360°÷(×108°)=5.
故答案是:5.
15.如图所示,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连接CD,交OA于M,交OB于N,若△PMN的周长为8cm,则CD为 8 cm.
【分析】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PM=CM,PN=DN,再由△PMN的周长为8cm,即可求得CD的长度.
解:∵点P关于直线OA、OB的对称点分别为C、D,
∴PM=CM,PN=DN,
∴PN+PN+MN=CM+DN+MN,
∴△PMN的周长=CD,
∵△PMN的周长为8cm,
∴CD=8cm,
故答案为:8.
16.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β是另一个内角α的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希望三角形“,其中角α称为”希望角“.如果一个”希望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54°,那么这个”希望三角形“的”希望角“度数为 54°或84°或108° .
【分析】分54°角是α、β和既不是α也不是β三种情况,根据希望角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①54°角是α,则希望角度数为54°;
②54°角是β,则α=β=54°,
所以,希望角α=108°;
③54°角既不是α也不是β,
则α+β+54°=180°,
所以,α+α+54°=180°,
解得α=84°,
综上所述,希望角度数为54°或84°或108°.
故答案为:54°或84°或10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8.0分)
17.解下列方程或不等式组.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组.
【分析】(1)依次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即可;
(2)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1)去分母,得:4(1﹣2x)=12﹣3(x+2),
去括号,得:4﹣8x=12﹣3x﹣6,
移项、合并,得:﹣5x=2,
系数化为1,得:x=﹣0.4;
(2)解不等式2(x+5)≥6,得:x≥﹣2,
解不等式3﹣2x>1+2x,得:x<0.5,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0.5.
18.在等式y=ax2+bx+c中,当x=﹣1时,y=0;当x=5时,y=60;当x=0时,y=﹣5.求a2+2ab+c2的值.
【分析】代入后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3,b=﹣2,c=﹣5,再求出答案即可.
解:依题意得,
整理得,
①+②得:6a=18,即a=3,
把a=3代入①得:b=﹣2,
∴a2+2ab+c2
=32+2×3×(﹣2)+(﹣5)2
=9﹣12+25
=22.
19.小明同学三次到某超市购买A、B两种商品,其中仅有一次是有折扣的,购买数量及消费金额如下表:
类别
| 次数 | 购买A商品数量(件) | 购买B商品数量(件) | 消费金额(元) |
| 第一次 | 4 | 5 | 320 |
| 第二次 | 2 | 6 | 300 |
| 第三次 | 5 | 7 | 258 |
(1)第 三 次购买有折扣;
(2)求A、B两种商品的原价;
(3)若购买A、B两种商品的折扣数相同,求折扣数;
(4)小明同学再次购买A、B两种商品共10件,在(3)中折扣数的前提下,消费金额不超过200元,求至少购买A商品多少件.
【分析】(1)由第三次购买的A、B两种商品均比头两次多,总价反而少,可得出第三次购物有折扣;
(2)设A商品的原价为x元/件,B商品的原价为y元/件,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结合前两次购物的数量及总价,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3)设折扣数为z,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即可得出关于z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4)设购买A商品m件,则购买B商品(10﹣m)件,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结合消费金额不超过200元,即可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取其中的最小整数即可得出结论.
解:(1)观察表格数据,可知:第三次购买的A、B两种商品均比头两次多,总价反而少,
∴第三次购买有折扣.
故答案为:三.
(2)设A商品的原价为x元/件,B商品的原价为y元/件,
根据题意得:,
解得:.
答:A商品的原价为30元/件,B商品的原价为40元/件.
(3)设折扣数为z,
根据题意得:5×30×+7×40×=258,
解得:z=6.
答:折扣数为6.
(4)设购买A商品m件,则购买B商品(10﹣m)件,
根据题意得:30×m+40×(10﹣m)≤200,
解得:m≥,
∵m为整数,
∴m的最小值为7.
答:至少购买A商品7件.
20.如图,点F在线段AB上,点E,G在线段CD上,FG∥AE,∠1=∠2.
(1)求证:AB∥CD;
(2)若FG⊥BC于点H,BC平分∠ABD,∠D=106°,求∠FGC的度数.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进行证明;
(2)根据BC平分∠ABD,∠D=112°,即可求∠C的度数.
【解答】(1)证明:∵FG//AE,
∴∠1=∠A,
∵∠1=∠2,
∴∠2=∠A,
∴AB//CD;
(2)解:∵AB//CD,
∴∠ABD+∠D=180°,
∵∠D=106°,
∴∠ABD=180°﹣∠D=74°,
∵BC平分∠ABD,
∴∠ABH=∠ABD=37°,
∵FG⊥BC,
∴∠1+∠ABH=90°,
∴∠1=90°﹣37°=53°,
∵AB//CD,
∴∠FGC=∠1=53°.
21.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的一个△ABC,且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其中点A,B,C均在网格上).
(1)作△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的旋转图形△A1B1C1;
(2)作△A2B2C2,使它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3)求出△ABC的面积.
【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即可画出△A1B1C1;
(2)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即可作△A2B2C2;
(3)根据网格即可求出△ABC的面积.
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
(2)如图,△A2B2C2即为所求;
(3)△ABC的面积==.
22.如图1,直线m与直线n垂直相交于O,点A在直线m上运动,点B在直线n上运动,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1)∠ACB= 135° ;
(2)如图2,若BD是△AOB的外角∠OBE的角平分线,BD与AC相交于点D,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D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
(3)如图3,过C作直线与AB交于F,且满足∠AGO﹣∠BCF=45°,求证:CF∥OB.
【分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O+∠ABO=90°,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2)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OBE﹣∠OAB=9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即可;
(3)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得到∠BCG=45°,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到∠CBG=∠BCF,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结论.
【解答】(1)解:∵∠AOB=90°,
∴∠BAO+∠ABO=90°,
∵AC、BC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
∴∠CAB=∠BAO,∠CBA=∠ABO,
∴∠CAB+∠CBA=(∠BAO+∠ABO)=45°,
∴∠ACB=180°﹣45°=135°,
故答案为:135°;
(2)解:∠ADB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OBE是△AOB的外角,
∴∠OBE=∠OAB+∠AOB,
∵∠AOB=90°,
∴∠OBE﹣∠OAB=90°,
∵BD平分∠OBE,
∴∠EBD=∠OBE,
∵∠EBD是△ADB的外角,
∴∠EBD=∠BAG+∠ADB,
∴∠ADB=∠EBD﹣∠BAG=∠OBE﹣∠OAB=45°;
(3)证明:∵∠ACB=135°,∠ACB+∠BCG=180°,
∴∠BCG=180°﹣∠ACB=180°﹣135°=45°,
∵∠AGO是△BCG的外角,
∴∠AGO=∠BCG+∠CBG=45°+∠CBG,
∵∠AGO﹣∠BCF=45°,
∴45°+∠CBG﹣∠BCF=45°,
∴∠CBG=∠BCF,
∴CF∥O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