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 作者:于利秀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330 更新时间:2010-6-1 18:50:51 |
|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小学 于利秀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语文素养,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只要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作用,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就能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如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中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叠翠流金、瓜果飘香、五谷丰登、层林尽染、秋收冬藏”等词,这些词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也领会不到这些词所蕴含秋天的美。怎样才能让这些空洞的词语变得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前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幅优美的秋景图并制作成幻灯片放给学生看,看着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并大声说道:“哦,这幅画可以说是叠翠流金。那幅画可以用瓜果飘香来形容”等等。在观看中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词语并学会了运用书中的词语来赞美秋天。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网络中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如何才能激起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圆明园被毁的惋惜之情呢?可课文中对园中的建筑面积之大、建筑气势之宏伟、建筑景物之多、园中奇珍异宝之众等介绍得不是很详细。教学前我把有关圆明园的图片、文字资料编制成一个片段,上课时边播放边讲解,看着这么美丽的一个万园至园被八国联军抢的抢、搬得搬、砸的砸、烧的烧,那种痛恨、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不由自主的感慨道“国家弱了就要挨打、受欺负。”利用信息技术的帮助,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很轻松。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训练手段。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不仅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而且能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教学《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古诗词三首时,让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古时儿童那种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天真稚气的童年生活。信息技术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溶于一体,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随后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学生的想象太丰富了,不但加进了语言、动作的描写,还加进了心里活动的描写,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从学生笔端流泻而出。 综上所述,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等特点,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把握好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