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
地图投影 地质构造 厄尔尼诺 总矿化度 山麓面 生物群落
二.问答
1.试述地图的基本特征 2.简述地图的功能
3.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4.简要分析地貌的形成原因
5.简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地理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
一、名词解释(8*5=40)
1 焚风 2 径流模数 3 趋同适应 4 墨卡托投影 5 电子地图
二、简述题(5*15=75)
1 简述河流阶地的类型和成因
2. 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分析气候和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与影响
4 简要分析用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
5. 简述等值线图的特点
三、论述题(35分)
我国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利用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岩 2露点 3黄土 4生物多样性 5地形图 6空间分析
二、简述题
1 简要分析地图的构成要素
2 简述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3 简述全球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4 简述地图集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目前现状及保护对策
2、结合我国西北干旱区大地构造及地貌特点,分析西北干旱区水文循环特征及开发利用对策。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
1 板块构造说 2 灰化过程 3 上层滞水 4 喀斯特地貌 5 GPRS 6 斯-吉吕格投影
二、简述(4*15=60)
1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 简要分析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
3 简述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4 简述在地图上如何表示自然地理要素.
三、论述(2*30=60)
1 试述全球变化及西北内陆干旱区对全变化的适应性对策。
2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规律的涵义,尺度及相互关系。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学试卷自然地理学(含地图学)试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生物群落的演替2.径流模数3.山麓面4.生物多样性
二、简述(5*10=50)
1.季风的成因,并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成因的异同.
2.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四个方面.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4.简述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土壤刨面的构造特征.
三、论述(2*15=30)
1.试述形成地带分异的基本原因及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分异的主导因素分析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水资源的特性及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第二部分 地图学(2*25=50分)
1.地图表示地貌要素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2.计算机制图的基本原理及数字制图的一般流程。
2004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人口素质 2文化整合 3旅游环境承载力 4区位指向 5佩蒂--克拉克定理 6经济区
二 简答(6*15=90)
1 简述人地关系理论
2 分析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
3 简述城市与区域环境相互作用原理
4 分析比较农业、工业区位论
5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6 论述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
三、论述(30)
综述西北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背景及区域发展对策。
2005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6*5=30)
1 文化景观 2 知识经济 3 旅游环境承载力 4 城市化 5 劳动地域分工 6 经济地域综合体
二 简答(6*15=90)
1 行为与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2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集聚与扩散机制
4 综合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法
5 中心---外围理论.
6 现代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重点
三 论述(30)
综述西北干旱区(或某一大区)的地理环境结构及其人地关系的基本思路.
200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 城市体系 2 新的国际分工 3 临港型产业与临空型产业
4 经济全球化 5 城市化 6 城市同心圆理论
二 简答(6*15=90)
1 简述民族迁移的影响因素.
2 简述国土位置,大小,形状对国家政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3 简述旅游与环境这间的关系.
4 简述劳动力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 简述产品周期理论以及不同产品阶段的区位特征.
6 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三 论述题 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为例,论述区域差异的存在的必然性和可控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30)。
2007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试卷人文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6*5=30)
1 CULTURAL INTERGRATION 2 ADJISTMENT THEORY 3 ECONOMY OF SCALE
4 国家实力 5 前瞻影响 6 产品周期理论
二 简答(4*15=60)
1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
2 技术进步对于区域发展影响.
3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
4 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
三 论述(2*30=60)
1 分析城市与区域的相互作用理论.
2 综述(中国)西北区地理环境结构特及其人地关系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备注 1 CULTURAL INTERGRATION(文化整和)
2 ADJISTMENT THEORY(调整论|协调论)
3 ECONOMY OF SCALE(规模经济)
西南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199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表格分析题(表格略,包括些地方的经纬度,1-12月气温降水)
1 A、B、C各是什么气候类型 2 各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举两种植物 3 各地的地带性土壤类型及成土过程
二、名词解释
焚风效应 潜水 风化作用 天然有机质 生态平衡
三、分析题
1 副热带高气压怎样影响低纬度地区?这说明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河流?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3地貌条件怎样影响其他地理环境要素
4分析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植被特征和土壤形成特征,说明气候、植被、土壤的密切关系.
四、论述我国生态系统和土壤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西南师范大学199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1.名词解释: 承压水和潜水 紫色土和红壤
西南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并比较下列名词
1、对流雨和锋面雨 2、潜水和承压水
3、紫色土和红壤 4、生物的指示作用和生物的适应现象
5、基座阶地和堆积阶地
二、读图题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三、分析题
1、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2、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3、滑坡的形成及其特征
4、分析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5、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因
西南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地域分异 气团 冰川 土壤肥力 土地 种群
泥石流 灰化过程 地中海气候 群落演替
二、简答题
1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和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的影响
2 简述我国北方温带地区(长白山-祁连山)土壤分布基本规律和特征
3 简述相的基本特征
4 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
1 什么是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及其特征的理解。
2 试述气候与地貌发育关系。
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季风 厄尔尼洛现象 准平原 雪线
自然综合体 生物的指示作用 河漕集流 波浪
二、简答题
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
1 什么是风化壳,简述其特征基本类型和分布
2 什么是土地结构,在农业用地结构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 简述河谷的发育过程
三、论述题
1 叙述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 在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中,西北五省和西南主要的自然环境特点,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人地矛盾在哪里?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气团和锋 哈德莱环流和沃克环流 河流水系流域 崩塌滑坡 准平原和山麓面
生物适应与指示作用 生态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 地域分异规律 风化和风化壳
二 简答题
1 什么是行星风系?全球行星风系包括哪三个盛行风带?各有什么特点?
2 简述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 影响气候的三个因子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影响现阶段的气候形成的?
4 简述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主要类型和特征.
三 论述题
1 以我国为例论述土壤的成土因素和主要成土过程.
2 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并结合一些具体情况,试分析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
1地壳 2萨王纳 3生态系统 4河流阶地 5对流层
6潮汐 7坡立谷 8土地评价 9钙化过程 10生物多样性
二简答题(40)
1简述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
2简述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特征.
3试分析岩溶作用的基本条件.
4何谓地质大循环?何谓生物小循环?二者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关系如何?
三论述题(30)
1自然区划的含义是什么?请说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20)
2区域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一个热门话题,自然地理学怎样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发挥作用?(10)
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 土壤肥力 岩溶作用 地质构造 季风
水循环 自然区划 植物群落 锋面 自然环境
二 简述题
1 气候对土壤发育和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的影响和作用
2 地球表层的组成\结构状况和基本特征
3 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
4 森林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 论述题
1 试论述气候变化及其成因
2 应用人地关系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太阳高度角 潮汐 季风 温带海洋性气候 沉积岩
富铝化过程 冰斗 滑坡 土壤诊断层 植物群落
二.简答:
1 影响气温分布变化因素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影响的?
2 对比分析欧亚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3 比较潜水、承压水以及上层治水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4 论述我国地貌外应力的区域分异,及其在他的影响下形成的区域地貌特征.
5 简要分析地貌成因.
6 自然环境为什么会出现地域分异?
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 试题
一. 名词解释:
岩相 断裂 洋流 潜水 冰碛物
土壤胶体 黄壤 生物多样性 地域分异规律
二. 问答:
1 气球上的水分循环过程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简述地质构造和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3 论述我国温带地区从东到西植被和自然土壤的分布规律?
4 应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当今人类社会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 试题
一 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40分)
顶级群落 基座阶地 径流系数 气团与锋 丹霞地貌
土地 温室效应 雪线
二 简答题 (每题15分,共60分)
1. 简述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特征.
2. 简述岩溶地貌发育过程及岩溶地貌的地域分异.
3. 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4. 简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世界经济地理
一名词解释(15)
1中东 2地理大发现 3大洋州 4尼罗河 5巴黎盆地
二简述题(20)
1世界地理环境结构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战后科技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的影响?
三填图题(15)图略在地图上填出:
1统一后的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界和国名;(1分)
2鲁尔区的大致范围;(2分)
3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中德(部),运河,基尔运河;(各1分)
4城市:不来梅,汉堡,柏林,波茨坦,波恩,法兰克福,慕尼黑(各1分)
四论述题(50)
1对比分析北美和拉美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特征;(30)
2简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关系.(20)
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人文地理学专业)
考试科目:中国经济地理
一专业术语解释盘(20)
1中国经济地理 2人口构成 3华南农业区 4京津唐工业地带 5经济地带
二分析论述题(80)
1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2说明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异的基本态势
3说明新中国工业布局演变的特点
4说明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5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说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西南大学1999-2005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部分)
1999年 名词解释: 区际传递 规划极 启发效应 企业的指向性
简答: 1、答记者问中谈到“重复…..
6、从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说明区域开发的空间过程.
7、何谓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社会产业布局有何新趋势?
2000年 名词解释: 区位优势、区位发展战略、扩散效应、规模经济、集中指数、
论述: 1 简述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对产业布局的指导作用?
2 怎么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的国际分工?
3 谈谈你对加快我国中西开发的认识?
2001年 名词解释: 中心地、涓滴效应、地区优势、商业街、区域发展战略、
论述: 1 费希尔和克拉克的产业分类法有什么异同?
2 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次”是什么含义?
3 计算运输网的连接率、环路指数以及各点城市的通达性,并确定运输网的交通中心(有图).
2002年 名词解释:WTO、区际优势、专门化指数、区域规划、产业、后发优势、
论述: 1 什么是主导产业,为什么说科学选择主导产业是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所在?
2 简述市场条件对产业布局的影响作用.
3 城市内部商业中心的类型有哪些,他们各自特点是什么?
4 分析入世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完成哪几项战略任务?你对此有何认识?
6 何谓经济全球化?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003年 名词解释: 国民生产总之、后发优势、涓滴效应、点轴开发模式
填图:日本
论述: 1试述基本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和动因?
2城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
2004年 名词解释: 经济区位 网尼克指数 区际商品率
填图:英国
论述: 1 主导产业有哪些特征,选择主导产业的判断指标有哪些?
2 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005年 名词解释: 劳动地域分工 主导产业
论述: 1简述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2试用经济地理学产业布局与区域开发的有关理论,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统筹区域发展”的认识.
西南大学2006年经济地理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西电东送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 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 区位与区位优势 生产要素禀赋论
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
1 简述加快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意义与对策.
2简述地理大发现.
3简述我国企业增长的动因与企业扩张的基本规律.
三、论述(每题25分,共75分):
1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重点?
2 论战后世界经济抵御系统条件与特征的新变化?
3 论区域开发中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师范大学
师范大学2007年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宗教 政治实力结构 和谐论 乡土文化区 人口构成 聚落
二.简答
1、简述形式文化区 2、简述文化整合 3、索尔对农业起源的依据
4、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 5、论述文化的结构 6、政治地理过程
三.论述:
运用地理专业的知识,结合你所在的城市,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认识.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二OO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通用) 考试科目:地球科学基础
一、填空题(共65分,每格1分)
1、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 )( )( )( )和( ).
2、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3、我国常见的玉石有( )( )( )和( )四大类.
4、重要的能源资源有( )( )( )和( ).
5、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为( )( )和( ),三者缺一不可.
6、中国与全球一样,主要成煤期集中在( )( )( )和( )四个时期.
7、地震按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8、火山喷发可分为( )和( )两种形式.
9、外营力地质作用包括下列类型 )( )( )( )和( ).
10、褶皱的基本类型是( )和( ).
11、断裂构造包括( )和( )两类.
12、气候的主要类型有( )( )( )( )( )( )和( ).
13、海底地形可细分为( )( )( )和( ).
14、海洋资源包括( )( )( )和( ).
15、震级是根据地震( )来确定,而烈度是地震时( )的一种表示.
16、世界地球日是( )月( )日,世界环境日是( )月( )日.
17、按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形成演化特征,地壳可细分为( )和( )两类.
18、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 )和( ).
19、喀斯特溶洞中,悬垂洞顶的碳酸钙沉积物称( ),由洞底往上增高的碳酸钙沉积物称为( ),两者相连形成的柱状体为( ).
20、构造运动按其运动方向可分为( )和( ).
二、问答题(共85分)
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20分)
2、简述“地质年代”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15分)
3、简述地震烈度、震级、震源深度的相互关系.(15分)
4、简述影响风向和强度的四种主要因素.(15分)
5、谈谈你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20分)
浙江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地理
一、简答题(7题任选6题,每题20分)
1、试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简要说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分布、数量及质量特征并分析后备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试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4、试述新中国人口增长特征、原因及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5、试述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试述我国城市发展特点,并阐述加快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7、试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分析题: 根据西部自然、经济与社会环境特点,谈谈你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与建议. (30分)
浙江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球科学基础
一、填空题(16个与2003年的相同)
1断层的基本类型有( )( )( )三类
2按高程和起伏特征,陆地地形可分为( )( )( )( )( )五种
3地震波主要包括( )( )( )三种,其中( )波不能通过液体E波对地面建筑物破坏最大
4除地震外, ( )( )( )( )已成为我国危害最魇地质灾害
二、问答题
1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简述“地质年代”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
3我国矿产资源有哪些特点.
4一个地区的地震列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谈谈你对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
浙江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地理
七个问答题里选六个:
1、试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和对策
3、从出生率、死亡率等看我国人口发展类型的影响因素
4、中国行政区划的划分原则
5、试述几大自然区划方案及其特点
6、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对策.
7、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
因是不同研友根据回忆提供的,现给出问答题的另一版本,基本相同
1中国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到方面分析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模式及影响因素
3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途径和措施
4中国综全经济区划的几种代表性方案及其依据
5中国环境问题基本善及环境保护建设的主要对策
6中国行政区划分原则及行政区划改革趋势
7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浙江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球科学概论
100分填空 三个大题
1、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2、板块边界及其应力条件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浙江大学2006年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0个,差5个)
季风 门槛人数 岩溶地貌 区位因子 生物群落
二、论述题
1、农业区位论的背景,目的及杜能圈的形成机制
2、热带气旋的形成,结构,天气特点
3、廖什和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异同
4、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特点,长江三 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及原因
5、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浙江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球科学基础
一、 填空(70分)
1.太阳系9大行星中,( )星最近被降级为矮行星,因此太阳系中只有行星。
2.外地核和下地幔的界面被称为( )面,位于地下( )KM深处。
3.地球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成为(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种类型。前者厚度薄平均为6KM。
4.组成矿物的元素可细分为( )、( )和( )三种类型。
5.摩氏硬度计中4为( )、6为( )、黄玉为( )。
6.侵入岩出露面积大于100KM2的称为( ),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侵入岩是( ),主要由( )、( )和( )组成。
7.沉积岩是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体包括( ) ( ) ( ) ( )和( )五个方面的地质作用.
8.大理岩是由( )岩石经变质后重结晶而形成。
9.中龙是石炭—二叠纪淡水湖中的小型水生爬行类动物,其化石仅在巴西和南非发现。魏格纳作为( )学说的重要证据提出,说明当时( )和( )两大洲曾经相连,后来才分开。
10.大洋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下的热点是一种位置相对固定,而且深度很大的点状。
11.岩石受力产生连续弯曲称为( ),其表现形式为( )和( )。
12.岩石受力变形产生破裂,形成( )构造,包括( )和( )类型,前者表现为( )、( )和( )。后者力学性质包括( )。
13.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指标为( ),贵重金属常用( )来表示。
14.中国能源资源主要有( )、( )、( )和( )四大类。
15.山地地质灾害包括( )、( )、( )等,是由( )地质作用造成。
16.地震震级为( )的量度,地震烈度是指( )的程度。地震烈度大小除与地震震级有关外,还与( )和( )有关。
17.古代火山喷发以( )式为主,现代火山喷发以( )为主。
18.桂林山水是典型的( )地貌,其形成条件有( )岩石存在,含有( )的水流,及( )构造发育.
19.降水可直接为作物吸收,又是( )和( )的来源。
20.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假说主要有( )和( )两种。目前大多数学者都拥护后一种观点,认为油气的原始物质主要是( )和( )。
21.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污染,主要指对( )环境( )环境( )环境和 环境的污染。
22.人类利用水资源的多少,不仅取决于( )而且与( )相联系。
二、10分选择题目(略),
三、简答题:
1、用矿物的物理性质区分:石英、方解石、石膏
2、用图示意三大岩石的转化关系
3、三类板块边界及应力条件
4、地质年代的测定方法
5、非金属矿产的特点
浙江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417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
一. 名词解释(7个,每个4分)
1经济距离 2潜导产业 3空间近邻效应 4流域 5滑坡 6土壤肥力 7生态系统
二. 简答(好象是每个15分吧,不记得了)
1、胡佛的经济增长阶段 2、区域增长极的主要观点 3、城市和区域的关系
4、地貌的成因 5、径流的形成和集流的阶段 6、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三. 分析题(32分)
以深圳市为例分析行为和决策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试题 自然地理学
(1-7任选5题,第八题必做)
1试述土壤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2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土壤的主要成土过程与影响因素
4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5结合实例讨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与能量基础
7海洋的主要资源与环境功能
8构造运动 地貌 气候三者的关系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专业: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农业地域专业化 核心—边缘模式 区域比较优势 经济全球化 城市经济区 区位决策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试述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简述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区域规划应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3. 评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以及两类研究方法结合的重要性.
三、分析、设计题
1. 依据人口转移理论,利用表一(1949 -1998)年中国的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提供的数据,分析(1)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的特点(2)这一变化特点对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主要影响.
2. 拟用半年时间进行某县“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项目,制定出简明的工作方案.
四、论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协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理论依据. (20分)
中山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理学概论 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流域 河漫滩 地震自然规划 生物群落 维达尔 文化景观 地理学 聚落 形式文化区
二、选择题(每题3分)
1. 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 A Fe B Ca C Na D Al
2.岩浆岩中二氧化硅含量最高的是 ( )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3. 我国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是( ) A砖红壤 B红壤 C黄棕壤 D赤红壤
4. 我国规定,可以设市的城镇聚集人口是( ) A 5万以上 B 8万以上 C 10万以上 D 12万以上
5. 世界三大宗教是( )
A佛教 儒教 教 B教 教 佛教 C犹太教 佛教 教 D道教 教 佛教
6. 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引入地理学的三种理论方法是( )
A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B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
C结构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D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经验主义
三、 简答题
1. 简述石灰岩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8分)
2. 简述城市小气候的特点(8分)
3. 简述世界土壤资源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10分)
4.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6分)
5. 简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9分)
6. 简述影响国家权利的主要因素(11分)
中山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拉采尔和白兰士
2、计量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
3、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
4、胡焕墉人口地理分界线
二、从中国“入世”探讨我国人地关系变化的新趋势。
三、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分析你对“9、11”事件的看法。
四、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中山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经济地理学 专业:人文地理学
一、概念辨析(每题6分,共30分)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 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城市经济区 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地方化 市场区位与门槛人口
二、问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城市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
2与旧国际劳动分工比较,新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有何不同
3 试述产业高层次化的基本趋势
4 试述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扩散的时间—空间过程的影响
5评述核心—外围模式
三、设计题---拟在某一地区开展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需要完成《产业空间组织的自然条件评价》专题,就该专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工作程序和方法手段,完成研究大纲的设计. (20分)
中山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地理学概论 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
自然地理环境 逆温 潮汐 落水洞 汛期 河流比降 褶皱 季风 土体 生态因素 酸雨 环境容量
二、选择题(每题2.5分)
1. 中生代包括( ) A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B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C二叠纪 三叠纪 白垩纪 D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2. 钙积层高度最低的是( ) A黑钙土 B棕钙土 C栗钙土 D灰钙土
3. 橄榄石是( ) A硫酸盐矿物 B硅酸盐矿物 C碳酸盐矿物 D磷酸盐矿物
4. 阳离子代换吸收是( ) A化学吸收 B物理化学吸收 C物理吸收 D机械吸收
5. 石英岩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生物化学岩
6. 阴离子代换能力一般是( ) A PO3-4>SO2-4>NO-3>OH- B NO-3> OH-> SO2-4> PO3-4
C NO-3> SO2-4> PO3-4> OH- D OH-> PO3-4> SO2-4> NO-3
7. 褐土是( ) A温带土壤 B寒温带土壤 C暖温带土壤 D热带干热地区土壤
8. 玄武岩是( ) A酸性岩 B中性岩 C基性岩 D超基性岩
三、 问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特点 2简述现代农业的特点
3简述我国七大方言的地理分布 4简述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5简述我国旅游地主要类型
中山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人文地理学)
一、概念辨析(8分X5)
文化区与文化整合 规模经济效应与乘数效应 人文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与行为主义
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
二、简答题(20分X4)
1. 谈谈你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应用价值的看法
2. 你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 简述人类历史发展中各个阶段能源和工具的进步及其对人地关系发展的作用
4. 试评述增长极模式及其对区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问答题(30分)
欲对家乡社会经济变革中出现的文化变迁进行调查研,请试就目的、方法、内容写出调查方案.
中山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人文地理学
一、概念辨析(每题12分,共60分)
1、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 2、收益递增与收益递减 3、福特制生产(刚性生产)与弹性生产
4、激进地理学与福利地理学 5、自然保护区与国家森林公园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评述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
2、简述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3、谈谈你对女权运动、绿色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4、简述冷战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
三、设计题(30分)
对一个你所熟悉的区域进行区域发展战略设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科院地理所2004年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 2.气候 3.太阳辐射 4.降水 5.径流
6.风蚀作用 7.植物群落 8.土地退化 9.土壤剖面 10.地域分异规律
二.简答: 1.气候变化 2.基本地貌类型 3.水量平衡 4.成土学说 5生态系统的组分与结构
三.论述:
1.试述地带性学说
2.试述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中科院地理所2005年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矿物 2.地下水的总矿化度 3.季风 4.河流 5.地域分异规律
6.生物群落 7.对流层 8.土壤 9.(忘了) 10.(忘了)
二.简答: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自然区划原则 3.土壤的物质组成
4.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5.影响地貌形成因素
三.论述:
1.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以及各学科的联系
中科院地理所2005年人文地理
一 名词解释:
1.产业集群 2.循环经济 3.区域增长极 4.区域协调发展 5.港口集疏运系统
6.持续农业 7.城市群 8.决策支持系统 9.断裂点理论 10.(忘了)
二 简答:
1. 简要回答区域产业界结构合理性评价内容及相应的指标.
2. 回答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类型
3. 简述区域比较优势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三 论述: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及振兴重点的看法.
中科院地理所2006人文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5*12)
1.区域比较优势2.能源弹性系数3.持续农业4 城市群5.产业链.6产业集群7.旅游市场预测8区域经济一体化9资源环境承载力.10.绿色GDP1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决策支持系统
二、简答题(20*3)
1.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区域(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 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及途径
三、论述题(30分)
谈谈你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法
中科院地理所2006年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 2产业集群 3 城市群 4决策支持系统
5区域优势 6绿色GDP 7旅游市场预测 8 能源弹性系数
9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0 产业链 11资源环境承载力 12 循环经济
二、简答题
1 中心地理论的内容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城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三、论述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科院地理所2007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作用 2、风化作用 3、大气环流 4、季风 5、降水强度
6、流量 7、河流阶地 8、土壤质地 9、生物多样性 10、纬度
二、简答
1、气候形成因子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植被类型
4、温室效应 5、主要成土过程
三、论述
1、论述一下地理地带性
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中科院生态中心
中科院生态中心2007年自然地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生境 小气候 顶级群落 侵蚀阶地 径流模数 (其他三个忘了)
二、简答
1、风化作用及其意义 2、地理区划的原则 3、产流和汇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忘
三、综述题
1、全球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2、时空尺度在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1999年生态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节律性 2、地域分异 3、垂直带谱 4、自然区划 5、土地分级 6、天然环境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水平地带和垂直带性的关系
2、简述自然区划中的发生统一性原则
3、简述土地分等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任选2个题作答,共40分)
1、试以你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例,说明区域水热条件和土地结构对农业生产构成方向和农业专门化方向的影响。
2、试就自然区划的单位等级系统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3、试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581)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自然综合体 2 地域分异 3 立地 4 热力分带性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生物对现代大气圈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2、如何理解自然区划的区域共轭性原则?
3、如何理解省性分异?
4、土地分级、土地分类与土地分等有何区别与联系?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用地域分异理论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分异特征。
2、举例说明区域土地结构与区域农业结构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区域发展战略主要导向模式
2 景观生态规划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中尺度地域分异
4 区域共轭性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 试析自然地理环境中垂直带性分异的表现性质
3 举例说明区域土地结构与农业结构的关系
4 试述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
2003年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综合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6分,共30分)
1.岩溶作用 2.辐射平衡 3.节律性 4.土地分等 5.全球变化
二、简答题 (每小题 10分,共40分)
1.简述自然地理学学科分支。
2.生物圈的能量循环
3.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如何?
4.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路线是哪些?
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共80分)
1.试分析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试分析景观的涵义及其特征。
3.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土地系统与土地承载力的主要研究内容。
4.试述地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参与自然灾害与减灾对策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自然地理(38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季风漂流 2、堰塞湖 3、坝子 4、巴山夜雨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中国土地资源基本特征有那些?
2、江南丘陵地区秋季秋高气爽天气形成的环流条件是怎样的?
3、中国植被——土壤的水平分布有何特征?
4、南水北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怎样?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非地带性因素在中国自然环境分异中的作用如何?
2、西部大开发中,自然资源的开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 沙尘暴 3 南水北调 4 梅雨 5 土壤垂直带谱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 试述中国植被的主要特征
3 简析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基本依据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试述中国自然地理位置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 试析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6年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30分
河流 剃度风 生态系统 土壤机械组成 滑坡 假整合
二、改错30分
1、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2、关于山地气候的问题3、关于土壤侵蚀因素的问题4、季风的概念5、地震的概念6、成冰作用的问题
三、简答60分
1、西南地区的地貌、气候、植被特征
2、垂直地带性的概念及20中垂直带普的名称
3、台风(热带气旋)的概念、形成及分布,并说明其带来的危害
四、论述30分(任选一题)
1、泥石流滑坡的成因 ,分布规律的原因
2、森林的作用方面的论述
(名词解释和改错看自然地理学原理就可以了,简答和论述要靠中国自然地理和其他方面的资料)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统考434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变质作用 2、风化作用 3、大气环流 4、季风 5、降水强度
6、流量 7、河流阶地 8、土壤质地 9、生物多样性 10、纬度
二、简答
1、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2、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3、植被类型
4、温室效应
5、主要成土过程
三、论述
1、论述一下地理地带性
2、中国自然界的最基本特征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经济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2. 城市体系 3. 老工业基础
4. 产业布局三种模式 5. 土地的特点 6. 商业区
二、简述近30年来西方工业区位研究动向.(10分)
三、简述经济地理学思想方法的演变过程,当代经济地理学思想方法的主要特点.(25分)
四、区域发展包括哪些方面?试论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含义是什么?(30分)
五、产业布局有哪几种主要模式?产业布局演变的规律是什么?(25分)
六、举例说明大城市经济圈的主要特征和扩散规律.(以我国4大城市经济圈为例,可任选其一或多选).(30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分析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30分)
二、简述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30分)
三、举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成因素.(30分)
四、简述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30分)
五、简述河流补给的形式及各自特点.(30分)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环境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散射 2浑浊度 3土壤自净 4土壤退化 5营养信息 6生物环境异常
7生态风险评价 8温室效应 9酸雨 10环境地理制图
二、填空(每题5分,共40分)
1.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 )( )
2. 影响烟气抬升的因子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 )( )( )
3. 天然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 )( )( )( )( )( )( )
4. 地球水环境的基本特点是: ( )( )( )( )
5.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干扰通常可分为( )( )( )
6. 影响表生带化学元素迁移的因素有:内在因素( )( )( );外在因素 ( )( )( )
7. 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因素有( )( )( )
8.全球变暖的地理意义表现在:( )( )( )( )
三、问答题(共80分)
1. 简述环境地理学的学科地位?(10分)
2. 简述环境监测的特点?(10分)
3. 论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5分)
4. 论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5分)
5. 论述地理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5分)
6. 论述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挑战?(15分)
中科院广州地理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试题2002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地理 2、风化作用 3、自然保护区
二、选择题
1、中心地理论,首先提出的是德国地理学家( ) A、克里斯塔勒 B、洪堡 C、李斯特 D、韦伯
2、我国目前确认为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为:( )
A、大于50万人B、大于100万人C、大于200万人D、100-500万人
3、世界三大宗教是( )
4、我国现有多少个民族( ) A、65个 B、75个 C、56个 D、57个
四、简答题
1、现代农业的类型
2、气候对地壤形成的影响
3、地壳的组成物质
五、分析论述题
1、世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是什么?
2、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3、试论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自然地理试题2003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地带性土壤 2、热带雨林 3、流量 4、季风 5、分水岭
二、选择题
1、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依据日本处于( )的位置 A、洋中脊 B、岛弧 C、边缘海 D、弧沟
2、在风化作用下直接形成了( ) A、岩石 B 、沉积物 C、土壤 D、母质残积物
3、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的划分主要依据( ) A、动物群 B、植被 C、流域 D、气候
4、风沙沉积发生在( ) A、内陆 B、高原 C、海岸带 D、前述三者
三、简答题
1、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2、我国主要气候带的划分 3、主要洋流和水团的类型
四、分析论述题
1、从黄河断流我们看到了什么?
2、如何使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2004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试题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2、海平面 3、自然保护区 4、大气环流 5、板块构造
二、选择题
1、对流层主要出现在( )的海拨高度 A >20km B >80km C <15km D <50km
2、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 )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两者兼有 D、其他因素
3、庐山位于中国气候带的( ) A、热带 B、亚热带 C、寒带 D、温带
4、红树林主要生长在( ) A、浅海 B、湖泊 C、海岸带 D、前述三者
三、简答题
1、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2、我国热带气候的主要特征
3、水系的主要类型
四、分析论述题
1、土地资源的保护
2、加快城市化的必要性及其环境问题.
2004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专业试题地球科学基础
(2004年该科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题)
1、确定岩石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几种(至少5种)?列举三种方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2、地球可分为几个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3、试述地球内、外动力作用的动力来源、形式、产物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
4、试述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其地质地貌特征.
5、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依据是什么?
2005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专业试题301地球科学基础
一、区分下列术语
1、矿物与宝石2、矿石与岩石3、地壳与岩石圈4、节理与断裂5、正断层与逆断层
二、尽可能详细说明地球有哪几个圈层
三、全球可分为哪六大板块?板块边界有几种类型?请指出这几种边界的地貌与活动特征
四、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长石石英砂岩在何种地质作用环境中可以转换?
五、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区别?
六、列举岩石定年的方法(3种以上)并说明基本原理.
2005年中科院广州地化所专业试题481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富铝化 2、水位 3、潮汐 4、气压 5、太阳辐射
二、选择题
1、平流层主要出现在( )的海拨高度 A、>20km B、>80km C、<15km D、<5km
2、酸雨的原因是( )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两者兼有 D、其它因素
3、南岭位于中国气候带的( ) A、热带 B、亚热带 C、寒带 D、温带
4、砖红壤主要发要在 ( ) A、热带 B、亚热带 C、寒带 D、温带
5、冰盖主要发育在 ( ) A、山地 B、极地 C、赤道 D、内陆
三、论述题
1、我国主要气候带划分及其特点
2、主要洋流和水团的类型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2006年人文地理试题
一 选择题
1世界主要宗教 2我国民族数量 3人文地理的哲学方法
二 名词解释
1行为地理 2城市 3政治地理 4人口再生产 5旅游资源
三 解答 (6*10)
1现代农业类型 2经济全球化 2我国主要旅游地
四 论述
1 技术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当今全球在可持续发展中普遍面临的问题?
3 谈谈你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看法和认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产业链 2、地缘经济 3、点轴系统 4、土地合理配置原则
5、生产力布局专业化 6、农业地域类型 7、城市化水平 8、循环经济
二、 简答题(共50分)
1、 试简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内涵(15分)
2、 中国城市化的难点在哪里?如何克服?(10分)
3、 我国长江口以北的主要港口及其功能特征?(10分)
4、 简述中心—边缘理论(15分)
三、 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长江产业带的主导工业部门有哪些?为什么在沿江布局?
2、在市场经济下,当前我国区域规划的战略思路与规划目标是什么?
3、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镇建设与耕地保护关系?
4、以下为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状况,请计算1998-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各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表: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变化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其中第一 第二 第三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亿元,当年价格) 产业 产业 产业 (上年为100,可比价格)
1998 7199 1016 30 2543 110
1999 7697 1003 3920 2774 111.1
2000 8582 1031 4436 3116 110.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区划 2、生态城市 3、后工业社会 4、过度城市化
5、经济全球化 6、粘性空间 7、绿色GDP 8、物流
二、简答题(共50分)
1、循环经济的三种类型。(10分)
2、简述我国农村工业化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10分)
3、简述点轴发展理论。(15分)
4、城市发展的向心力和离心力分别有哪些?(15分)
三、问答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三题)
1、城市和区域空间管制的内容及意义。
2、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资源、环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试利用二元经济理论论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4、试述技术、信息、知识等新因素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2007年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 1相对优势2佩的克拉克定理3逆城市化4物流园区5 6需求收入弹性7规模经济
8土地资源
二 1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2简述区域规划调查基本方法
3 “城中村”概念及其改造对城市化的影响
4港口功能及其与城市发展的作用
三 1行政区划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三者的关系
3 根据国际产业变化趋势,简述长江产业带主导工业特征
4改革开放后,城市功能的转变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2006年自然地理学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50分)
1、逆温层 2、季风 3、海陆风 4、反气旋 5、内陆湖外流湖
6、雪线 7、冰斗 8、河流阶地 9、土壤腐殖质化过程 10、生物群落
二、简答
1、气候系统
2、成冰作用
3、河流的补给形式
4、地域分异规律
三、论述
1、冰川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作用
2、论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科院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2003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
大气环流 洪积扇 土壤结构 沙漠化 植物群落
定振波 俯冲型板块 干洁空气 雪线 潜水
二 简答
1 简述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图示大气的垂直分层.
3 简述地貌的成因.
4 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5 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 论述
1 试述影响流域水量平衡的因素及水量平衡方程?
2 论述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未来气候可能的变化?
中科院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2004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还有一个,不记得了)
承压水 雅丹 林德曼效率 准平原 3S ENSO 生物圈
种群 土地 流量 干燥度 泥石流 非地带性 牛轭湖
二 简答题(好象还有一题)
1、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2、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简述自然区划的原则 4、简述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
5、简述风蚀作用的过程 6、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
三 综述题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2、论述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水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科学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5年自然地理学试题
参考书:刘南威〈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60分)
克氏力 起沙风 蛇形丘 辐射雾 河流袭夺 悬移质 灰化作用
囚固锋 顶级群落 石环 土地结构 三角洲 土壤肥力 LUCC
二、简述
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15分) 2.简述水量平衡的通用方程及假设条件(15分)
3.简述经向地带性(10分) 4.简述河漫滩类型及地貌特征(10分)
5.简述群落的参数特征(15分)
三、论述
1. 土地荒漠化的特征及原因(20分)
2.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25分)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小题8分)
1、全球变化 2、地球表层 3、辐射干燥指数 4、节律性 5、景观
二、简答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
1、简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响垂直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
3、简述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地形单元。
4、简述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5、简述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效应。
三、论述题(共60分,每小题20分)
1、试述中国自然地理位置对其自然环境及人类经济活动的意义。
2、试述区域研究与类型研究的相互关系。
3、地理学在西部开发战略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与主要研究任务。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全球变化 2.巴山夜雨 3.景观 4新构造运动 5.季风环流圈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形成原因。
2.土地评价与土地分类的区别和联系。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任务
4.风蚀雅丹的形成原因及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
5.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简析“西气东输”的形成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用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分析全球自然环境的地域结构。
2试述大地构造——地貌对我国自然环境区域分异的影响。
3.试论我国旱涝灾害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自然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 (5*8)
1.全球变化 2.岩溶地貌 3.景观 4.数字地球
二 简答(5*10)
1.土地评价与土地分类
2.区域开发的导向模式
3.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
4.地理学界面研究的主要任务
三 论述 (3*20)
1.自然地理格局与过程
2.以你熟悉的区域为例,说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生态效应
3.区域研究和类型研究的差异和各自采用的尺度.
其他
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旅游管理试题
一、解释(30分)
国际旅游 潜在旅游资源 包价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 旅游市场细分 旅游承载力
二、简答题(60)
1.简析旅游活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2.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3.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积极影响及其理论依据
4.战后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5.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与协调的基本手段
6.全球国际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
三、论述题(60分)
1.根据旅游者的一般消费过程,阐述旅游业的行业构成以及各行业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及其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旅游管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旅游资源 国家公园 旅游社会容量 国内旅游 可持续旅游发展 现代饭店集团
二、问答题(60分)
1.生态旅游的基本特点
2.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3.简要分析现代主要旅游交通工具的优缺点
4.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基本特点
5.简述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
6.简析旅游活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任选三题,每题20,共60分)
1.阐述中国21世纪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2.论述旅游市场划分的作用和方法
3.试述制约西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4.阐述旅游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云南大学2005年人文地理专业《城市与区域规划》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区与城市建成区
2、城市与城镇体系
3、市中心区与CBD
4、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5、城市规模
二、简答
1、简述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
2、你如何理解城乡一体化的提法?
3、简述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4、简述大城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
三、论述
1、试述技术创新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2、试述我国区域规划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中山大学2006年旅游地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caudwish的旅游者分类理论
旅游卫星帐户
枢纽机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二、简答: (4*10)
1 旅游\闲暇游憩的概念及异同
2 对旅游业的作用
三、问答:2*15
1 大都市旅游的特点
2 奥运会对北京旅游业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影响
四、论述:2*30
1 海岛旅游资源丰富.谈谈它资源的特点和在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2 张家界\黄山是通过旅游带动城市化进程的,而其他地区是由于工业化带动,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中科院生态与地理所研究生2004年气象与气候学试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4分)
热带辐合带 相对湿度 水平气流辐合 重力位势 气压梯度 大气能见度 辐射通量密度 平流逆温 晶状雾凇 太阳常数
二 简答(每题6分)
1、写出大气静力学方程,并注明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简述积雨云的形成过程
3、海洋上会出现对流雨吗?给出理由
4、空气的运动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问哪些力的共同作用构成不同形式的大气水平运动
5、锋附近的云系、降水、风、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组合和演变构成的多种多样的锋面天气,请列举几种典型的锋面天气模式
6、温带气旋又称锋面气旋.描述一下发展成熟的典型锋面气旋的结构
7、简述赤道和极地间理想的直接热力环流圈的形成原因
8、简述青藏高原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几个基本条件
10、雪花为何多呈六角,且花样繁多
三 综述题(任选一,50分)
1、沙尘暴的发生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2、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气候.请论述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
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6年生态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萨王纳(savanna) 2,恒有度 3,生态效率 4,生态工程 5,演替顶级
6,协同进化 7,内岛模型 8,空间异质性 9,生态风险评价 10,?
二,简答
1,什么是高斯假说和竞争排斥原理
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其特点
3,简述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和炭循环过程
4,简述内稳态的概念及其保持机制
5,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6,简述负反馈调节在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作用
三,论述
1,论述生态幅的概念及其因子的特征
2,举例说明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因素
3,试述生态规划的概念、特点及原则
4,论述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5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新仙女木事件 2、遥相关 3、B/M界线 4、冰后期
5、新石器文化 6、喀斯特地貌 7、洪积扇 8、米兰科维期理论
二、简答题(共50分)
1、 列举2-3个古气候代用指标,简要说明其环境指示意义。(15分)
2、 简述湖泊的成因类型。(15分)
3、 简述第四纪沉积物的测年方法及各自特点。(20分)
三、论述题(共60分,每题20分,任选三题)
1、 试述我国西部湖泊的分布特征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试述如何利用湖泊沉积记录研究人类活动。
3、 论述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
4、 古环境定量研究的途径和意义。
北京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5分):
1.低度城市化 2.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 3.邻里单位 4.带眷系数法 5.都市连绵区
6.港口岸线分配规则 7.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8.城市公共设施(概念与分类)
二、必答题(每题15分):
1. 我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 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论述城市规划为什么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规划?
三、选择回答题(在以下4题中任选2题,每题15分):
1. 试论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
2. 分别阐述在以下气候条件下:(1)全年有两个风向相反的盛行风向;(2)以静风为主;(3)盛行风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城市工业如何布置才能有效减轻对居住区的污染?
3. 你认为当前对我国城市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规划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4. 目前长江沿岸有不下30个设市城市,请你从上游到下游写出其中15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
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原理
一、名词解释(5×10=50分)
1.城市的门户位置 2.逆城市化 3.风向 4.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5.新城(New Town)
6.泛珠三角 7.区位商 8.城市社区 9.Shopping Mall 10.城市基础设施
二、选择(3×10=30分)
(主要是城市地理学的概念,以城镇化的概念的应用与经济基础理论为主,也涉及到首位度的概念.)
1.以下哪一个学派不属于二战后地理学所涌现出来的新流派( )
A区位学派 B行为学派 C激进马克思主义学派 D区域分布论阶段
2.有关城市职能的三要素( ) A B C D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职能规模
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上海是中国的首位城市 B西安是陕西的首位城市 C D
4.我国城市设区的市的行政辖区的基本构成单元最准确的描述是( )
A建制市的事处 B建制市的事处和居民委员会 C D
5.位序规模律Pi=P1/rqi→lgP1=lgP1—qlgri ,根据y=a+bx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 A B C D
三、做图题(5×2=10分)
1.做一个大城市用地图 2.城市公共中心的分级构成和分类构成图
四、问答题(4×15=60分,5道题中任选做4道)
1.分析中国都市区形成的机制
2.比较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连绵区的特点
3.试论城市的土地属性与价值
4.试论城市“精明成长(Smart Grouth)”
5.阐述我国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程序与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气象学与气候学
一、简答(10分)
1、世界气候计划(WCP)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2、写出两种以上遥感气象观测手段的名称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IPCC(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二、解释下列术语(30分)
1、梅雨 2、酸雨 3、气候系统 4、臭氧洞 5、季风 6、积温
三、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20)
四、说明我国冻害发生的天气特征及冻害的主要分布区域(20)
五、试述米兰柯维奇理论的主要内容,举出两种以上支持该理论的自然证据(20分)
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 (城市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4分*5)
大都市区 职能型城市 城市基本/非基本比率 城市首位率 中心性
二 问答题(20分*4)
1 评述我国1980年提出的”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
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3 城市土地利用主要有哪几种基本模式.
4 现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 (城市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8分*5)
生计城市化 城市生态学 中心商务强度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城市经济区
二 问答题(20分*2)
1 城市空间分布从发展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社会经济特征是什么?我国城镇空间分布有什么特征?
2 我国近几十年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今后城市化的发展态势如何?
三 论述题(20分)
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阶段 2.由农业向工业化的过渡阶段 3.工业化中期阶段 4.工业化后期及后工业阶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城镇居民点等级—规模曲线如下图.
回答: (1)abcd分别对应哪一个发展阶段? (2)简述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 (城市地理学)
一 名词解释(10分*6)
结节点与结节区域 城市社会空间 空间分布变化可分为哪几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景观型与职能型城市 社会区及社会区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 论述题(30分*3)
1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你认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以某一个重点谈谈你的认识.
2 如何分析城市地理位置?对比天津和上海的地理位置,论述为什么上海发展比天津快.
3 城市发展的规律可以用哪些理论来论述?你认为中国今后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什么?论述你的理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黄土 2、洪积扇 3、更新世 4、沉积韵律
5、全新世大暖期 6、海侵 7、Jaramillo事件 8、地文期
二、简答题 (共50分)
1、第四纪沉积物的测年方法及各自的特点(10分)
2、湖泊沉积的特征与规律(15分)
3、磁性地层(10分)
4、黄土/古土壤地层的一般特征(15分)
三、问答题 (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
2、试述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试述中国气候系统受季风控制的特点。
4、试述国际深海钻探计划(ODP/DSDP)及主要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