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 固体 | 白色 | 白磷、五氧化二磷、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钠、氧化钙、氯酸钾、氯化钾、碳酸钠、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氢钠 |
| 银白色 | 镁条、铁丝、锌粒 | |
| 黑色 | 石墨、炭粉、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 |
| 红色 | 氧化铁、红磷、氧化汞 | |
| 紫红色 | 铜 | |
| 暗紫色 | 高锰酸钾 | |
| 黄色 | 硫磺 | |
| 溶液 | 蓝色 | 含铜离子 |
| 浅绿色 | 含亚铁离子 | |
| 黄色 | 含铁离子 | |
| 沉淀 | 白色 | 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 |
| 蓝色 | 氢氧化铜 | |
| 红褐色 | 氢氧化铁 |
| 物质 | 俗名 | 用途 |
| N2 | 焊接金属作保护气、填充灯泡和食品包装袋、液氮作医疗冷冻麻醉剂 | |
| O2 | 供给呼吸、金属生锈 | |
| H2 | 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 |
| 碳 | 金刚石 | 划玻璃 |
| 石墨 | 电极、润滑剂 | |
| 活性炭 | 除异味、除色素、防毒面具 | |
| P | 白磷 | 发令、烟幕弹 |
| S | 硫磺 | 制火药、火柴、鞭炮 |
| Mg | 作照明弹 | |
| CO | 煤气 | 作燃料、冶炼金属 |
| CO2 | 干冰 | 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干冰人工降雨 |
| P2O5 | 干燥剂 | |
| CaO | 生石灰 | 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
| 碳酸 | 制碳酸饮料 | |
| HCl | 金属除锈、除水垢、胃液中助消化 | |
| 硫酸 | 金属除锈、干燥剂 | |
| 氨水 | 作氮肥 | |
| Al(OH)3 | 中和胃酸过多 | |
| NaOH | 火碱 | 干燥剂、制肥皂、石油炼制、造纸 |
| Ca(OH)2 | 熟石灰 | 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澄清溶液用于检验CO2 |
| NaCl | 食盐 | 调味、防腐剂、生理盐水、融雪剂 |
| CaCO3 | 石灰石 | 建筑材料、工业生产石灰、补钙剂、实验室制CO2 |
| Na2CO3 | 纯碱 | 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泡沫灭火器的填充物 |
| NaHCO3 | 小苏打 | 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干粉灭火器的填充物 |
| CuSO4 | 用于湿法炼铜、波尔多液、检验水 | |
| 明矾 | 净水剂 | |
| 氮肥 | 使叶浓绿 | |
| 钾肥 | 使茎粗壮 | |
| 磷肥 | 使根发达 | |
| CH4 | 天然气 | 气体化石燃料 |
| C2H5OH | 酒精 | 可再生能源 |
| CH3COOH | 醋酸 | 除水垢、制无壳鸡蛋 |
| 甲醛 | 植物标本,浸泡水产品防腐 |
(1)气体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液体氧化物:过氧化氢和氧化氢
(3)固体氧化物: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
(4)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铁
(5)碱: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
4、以常见物质类别为突破口
(1)常见无色无味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常见气体单质:氢气、氧气
(3)常见固态非金属单质:碳
(4)常见固态金属单质:铁、镁、铜、锌
(5)常见氧化物:过氧化氢、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铜
(6)常见的酸:稀盐酸和稀硫酸
(7)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8)常见的盐: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银
5、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的元素居前四位的是:O、Si、Al、Fe。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最多的固态非金属元素Si;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2
(3)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是H2、氧化物是H2O
(5)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
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
| 现象 | 化学反应 | |
| 白烟 | 红磷燃烧 | |
| 淡蓝色火焰 | 氢气燃烧、硫在空气中燃烧 | |
| 蓝紫色火焰 | 硫在氧气中燃烧 | |
| 蓝色火焰 | 甲烷燃烧、一氧化碳燃烧 | |
| 火星四射 | 铁在氧气中燃烧 | |
| 白色沉淀 | 溶于酸 |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
| 不溶于酸 | 氯化钠与银反应、硫酸钠与钡反应 | |
| 蓝色沉淀 |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 |
| 红褐色沉淀 |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 |
| 通电条件 | 电解水 |
| 点燃条件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制取氧气、氢气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 高温 |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碳与氧化铜反应、碳与氧化铁反应 |
a、化合反应
(1)燃烧 红磷、铁、硫、碳(充分、不充分)、一氧化碳、氢气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木炭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氢气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镁条燃烧、铝在空气中形成保护膜、一氧化碳燃烧、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碳层
(2)有水参加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
b、分解反应
(1)实验室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2)电解水
(3)高温煅烧石灰石、氧化汞加热分解、碳酸分解
c、置换反应
(1)氢气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木炭还原氧化铜、木炭还原氧化铁、氢气还原氧化铜
(2)金属+酸(铁、镁、锌、铝):锌与稀硫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硫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铝与稀硫酸反应、镁与稀硫酸反应
(3)金属+盐溶液(铁、铜、铝):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铜与银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氧化锌与稀反应:
(2)碱 + 酸 → 盐 + 水
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
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3)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银与稀盐酸反应:
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4)非金属氧化物 + 碱 → 盐 + 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
(5)盐 + 碱 → 新盐 + 新碱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
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
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6)盐1 + 盐2 → 新盐1 + 新盐2
氯化钾与银反应:
氯化钠与银反应:
硫酸钠与氯酸钡反应:
氯化钡与银反应:
e、不属于基本类型
(1)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
(2)有机物燃烧(甲烷、乙醇):甲烷燃烧、酒精燃烧
9、知道利用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例1:(1)已知反应:A+B→C。A可能是(填物质类别)单质或氧化物。
(2)已知反应:A→B+C 。A一定是(填物质类别)化合物。
(3)已知反应:A+B→C+D 。该反应可能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若为置换反应,且B是化合物,B可能是氧化物、盐或酸。
若为置换反应,且A是单质,若C是Cu,A可能是碳或铁。
若为复分解反应,且A、B物质类别相同,写出符合该反应条件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氯化钾与银反应、氯化钠与银反应、硫酸钠与氯酸钡反应。
若为复分解反应,且A、C都是碱,写出符合该反应条件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若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三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甲烷燃烧。
例2:已知关系式:A—B。A、B为常见的物质,“—”表示反应关系。
(1)若A为盐酸,则B可能是金属、碱、碳酸盐、银盐、金属氧化物。
(2)若A为NaOH溶液,则B可能是酸、非金属氧化物、铜盐、镁盐、铝盐。
(3)若A为Fe,则B可能是酸、氧气、盐。
已知关系式:A—B—C。A、B、C为常见的物质,“—”表示反应关系。
(4)若A为盐酸,C为CuSO4溶液,则B可能是活泼金属或碱。
(5)若A为盐酸,C为澄清石灰水,B可能是碳酸盐。
(6)Cu—B—HCl,B是银。
(7)Fe—B—NaOH, B可能是硫酸铜或盐酸。
(8)HCl—B—CuSO4,B可以是碱或铁。
(9)NaOH—B—Na2CO3, B可能是酸。
(10)CuO—A—B—CuSO4,B可以是碱或铁。
(11)CO2—A—B—Na2CO3, B可能是酸。
例3:已知关系式:A→B,A、B为常见的物质,“→”表示转化关系。
(1)若A、B均为金属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硫酸铜反应。
(2)若A、B均为单质,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铁与盐酸反应。
(3)若A为盐酸,B为NaCl溶液,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盐酸与银反应。
(4)若A为Ca(OH)2 溶液,B为NaOH溶液,写出一个符合该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已知关系: A→B→C,A、B、C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碳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碳酸钙→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已知关系: A→B→C,A、B、C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Ca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已知关系: A→B→C→D,A、B、C、D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Cu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铜→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
已知关系: A→B→C→D,A、B、C、D是不同类别的纯净物,且均含Fe元素,写出符合该关系的一组物质铁→氧化铁→硫酸铁→氢氧化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