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地下结构概述 (2)
1.1 概念 (2)
1.2 地下结构的形式 (2)
1.3地下结构的作用 (2)
1.4 地下结构的特点 (2)
第二章地下结构类型 (3)
2.1 浅埋式地下结构 (3)
2.2 附建式地下结构 (4)
第三章地下荷载来源和类型 (6)
3.1 围岩压力 (6)
3.2 荷载组合 (6)
3.3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7)
第四章地下结构计算模型 (8)
4.1 工程类比法(经验法) (8)
第五章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9)
5.1 明挖法 (9)
5.2盾构法 (10)
5.2.1. 盾构法简介 (11)
5.2.2盾构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11)
5.2.3盾构法施工及优缺点 (11)
5.2.4盾构法施工准备工序 (12)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地下结构的概念、作用、形式、特点等,以及地下结构与地表结构的差别,达到初步了解地下结构的目的。随后介绍了地下结构类型、地下荷载来源和类型、地下结构计算模型、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了地下结构类型里面的浅埋式地下结构和附建式地下结构,地下结构计算模型里的经验方法,地下结构施工方法的浅埋暗挖法。
关键词:地下结构浅埋式地下结构附建式地下结构围岩压力概念及计算方法地下荷载组合经验方法明挖法、盾构法第一章地下结构概述
1.1 概念
地下结构是保留上部地层前提下,在开挖处能够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修筑的结构物。它包括地下房屋和地下构筑物,地下铁道,公路隧道、水下隧道、地下共同沟和过街地下通道等。地下结构可以分为衬砌结构和内部结构两类。
1.2 地下结构的形式
土层中地下结构常见形式有浅埋式结构、地道式结构、装配式圆形管片结构、沉井式结构、顶管式结构、沉管式结构、基坑支护结构、附件式结构、地下连续墙结构。岩层中地下结构常见形式有:半衬砌结构、贴壁式衬砌结构、离壁式衬砌结构、喷锚支护结构、复合衬砌结构、穹顶直墙衬砌结构、边拱隧道结构。
1.3地下结构的作用
地下结构的作用众多,例如:1、地下结构可以提供贮藏空间和其他空间,使土地利用面积倍增;2、重要的生命线可充分利用地下,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交通隧道可提供安全、准时、快速、经济的交通手段;4、增加了作为生产设施、事务所以及居住等地下空间的利用;5、地下利用可极大的缓和城市的混杂。
1.4 地下结构的特点
地下结构能够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结构空间温湿度相对稳定、地下结构起到隔离噪声和振动。与地表结构相比,地下结构设计除了要计算因素多变的土体压力外,还要考虑地下结构与周围土体共同作用。
第二章地下结构类型
地下结构类型包括基坑围护结构、整体式隧道结构、浅埋式地下结构、附建式地下结构、逆作法地下结构、沉井结构、盾构隧道结构、沉管结构等。
2.1 浅埋式地下结构
浅埋式结构:指覆盖土层较薄,不满足压力拱成条件(H土<(2~2.5)h1, h1为压力拱高)或软土地层中覆盖层厚度小于结构尺寸的地下结构。
浅埋式结构形式:直墙拱形结构、矩形闭合结构和梁板式结构,或者是上述形式的组合。
直墙拱形结构:浅埋式直墙拱结构在小型地下通道以及早期的人防工程中比较普遍,一般多用在跨度1.5~4m左右的结构中。墙体部分通常用砖块石砌筑,拱体部分视其跨度大小,可以采用砖砌拱、预制钢筋混凝土拱或现浇钢筋凝土拱。前两种多用于跨度较小的人防工程的通道部分,后一种则在跨度较大的工程中采用。
拱顶部分按照其轴线形状又可分为:半圆拱、割圆拱、抛物线拱等多种形式。
直墙拱形地下结构:
矩形闭合结构的顶、底板为水平构件,一般做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结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好,对建筑功能的适应性强,空间利用率高,挖掘断面经济,且易于施工。因此应用变得更为广泛,如车行立交地道、地铁通道车站等。
矩形闭合地下结构:梁板式结构主要特征是其顶、底板做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在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中应用很普遍,例如:地下医院、教室、指挥所等。
在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或要求防护等级较低的工程中,梁板式结构围墙和隔墙可为砖墙;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防护等级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一般除内部隔墙外,其余墙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墙。
浅埋式结构施工方法:一般采用明挖法施工,比较经济;但在地面环境条件要求苛刻的地段,也可采用管幕法、箱涵顶进法等暗挖法施工。
2.2 附建式地下结构
附建式地下结构是指具有预定战时防空功能的附属于较坚固的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这种地下室又称为防空地下室或附建式人防工事。上部若为多层建筑,底层外墙为砖石砌体或不低于一般砖石砌体强度的其他墙体,并且,任何一面外墙开设的门窗孔面积不大于该墙面面积的一半。上部若为单层建筑,外墙使用的材料和开孔比例,应符合上述要求,而且,屋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附建式地下结构优点有:①节省建设用地和投资(防空地下室的造价比单建式防空地下室低);②便于平战结合,人员和设备容易在战时迅速转入地下;③增强上层建筑的抗震能流利;④上部建筑对战时核爆炸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以及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⑤结合基本建设同时施工,便于施工管理,同时也便于适用过程中的围护。
其缺点是:①上部结构在战时遭到破坏时容易造成出入口堵塞、引起火灾等次生灾害,设计要合理考虑上部结构的倒塌荷载及出入口的布局;②设计受地面建筑规划、平面布局影响较大。
其结构形式有梁板结构、板柱结构、箱形结构、壳体结构等。梁板结构适用于中小型建筑,板柱结构与上部结构适应,箱形结构一般用于高等级建筑、高层建筑中。按平战结合方式建设的防空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同时满足早时和战时两种不同荷载效应组合的要求。在动荷载作用下,防空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可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进行设计。在爆炸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可以只进行强度计算,不进行结构变形、裂缝开展、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验算。
以梁板式结构顶板为例说明设计方法:
计算简图1)单块双向板2)单向连续板3)双向连续板2. 内力计算1)单向连续板①等跨M=βpl02 Q=αpln2 ②不等跨先按弹性法计算用支座弯矩调幅法调整。当调到正负弯矩相当时即为合理调整。2)双向连续板从一块板开始计算。采用假定比值法,首先给出跨中两个方向正弯矩之比η= / ,η的平均值大致取比值λ=lx / ly的倒数值的平方。各支座与跨中弯矩之比各值,在1.0~2.5范围内采用;同时,对于中间区格最好采用接近的2.0比值。
3. 顶板截面设计要点①塑性法双筋截面②计算截面承载力③动载作用出现弯矩,剪都很大,要进行截面承载力的抗弯验算④保证结构的连续性(要控制配筋率和允许延性比[β]。过高的配筋率会降低构件的延性,故受拉钢筋配筋率μ,不宜大于1.5%;对于受弯、大偏心受压构件,当μ>1.5%时,其延性比允许值[β],按下式确定:当[β] ≤1.5时,仍取1.5 ,
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工作状态可用结构构件的允许延性比[β]表示,其值按下式确定:
[β]=[um]/ue
式中:[um]——结构构件允许最大变位;
ue——结构构件弹性极限变位
⑤连续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和中间支座截面,可考虑拱作用,将计算弯矩值减少30%,但对于边跨跨中截面和离板端的第二支座截面,考虑边梁侧向刚度不大,难以提供足够的水平推力,计算弯矩值不予减少。
第三章地下荷载来源和类型
3.1 围岩压力
围岩压力指周围岩体作用于隧道和地下洞室衬砌或支护上的荷载,也称地层压力。广义地讲,围岩压力是开挖隧道后围岩变形和应力重新分布的一种物理现象。人们从开挖洞穴后围岩变形和坍塌,衬砌或支护产生变形和开裂等现象,逐步认识到围岩压力的存在。
影响围岩压力的因素有:洞室形状或大小、地质构造、支护型式和刚度、洞室埋深,以及时间因素和施工方法等。围岩压力的性质、大小和分布规律是正确进行隧道和洞室支护、结构设计和选择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洞室开挖前,岩体处在相对静止状态,其中任何一点的岩土都受到周围地层的挤压,称为初始应力状态或一次应力状态(见岩体中应力)。它是由上覆地层自重、地壳运动的构造应力以及地下水流动等因素所决定的。洞室开挖以后,解除了部分围岩的约束,原始的应力平衡和稳定状态被破坏,围岩中出现了应力的重分布,进入二次应力状态。围岩向洞室内部空间变形,并力图达到新的平衡。围岩压力可分为松动压力、形变压力和冲击压力。
1、松动压力
松动或塌落的岩体以重力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岩体可以由于节理裂隙或岩石强度破坏而引起松动,直至坑道的顶部和侧部产生坍落。
2、冲击压力
围岩产生岩爆或瓦斯突发,在支护结构上产生的动压力。其特点是冲击地压大小与岩爆规模、岩爆强烈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刚度有关,另外冲击压力总体上是一种瞬间压力。
3、形变压力
围岩变形受到支护约束而产生的压力。除与围岩应力有关外,还与支护时间及其刚度有关。柔性支护可产生一定位移而使形变压力减小,宜大力推广。但需及时设置衬砌,以免围岩位移过大而形成松动压力,不利于结构受力和正常施工。按围岩的本构特性(主要指岩土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受力程度,可以有弹性、塑性和粘性等不同性质的形变压力。
松动压力和形变压力经常同时存在。但以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施工方法等不同而以某一种为主。如在松散地层中采用现浇混凝土衬砌而回填不密实时,通常以松动压力为主;及时作柔性的喷锚支护则以形变压力为主。形变压力常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加大,最终才趋于稳定。
此外,在膨胀地层中,还会产生水和化学作用引起岩土体积膨胀的膨胀压力,这也是形变压力的一种。在脆性岩层中,因坑道开挖,使围岩原先的高压力突然释放引起岩爆而产生的冲击压力,则属松动压力范畴。
3.2 荷载组合
作用于地下结构上的荷载地下结构按构造形式分为:拱形结构、圆形和矩形管状结构、框架结构、薄壳结构、异形结构。作用于地下结构上的荷载按照作用特点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分为: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回填土重量、围岩压力、弹性抗力、静水压力、硅收缩和徐变影响力、预加应力和设备自重等。围岩压力和结构自重是衬砌承受的主要静荷载。围岩压力分为:围岩垂直压力,围岩水平压力和底部压力,它的确定方法有现场实测,理论计算,工程类比法。我国多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围岩压力,并采用现场实测和理必计算方法进行验算。由于围岩压力的计算有不同的模式,所以要确定围岩压力,首先要区分是深埋还是浅埋地下结构。
可变荷载包括吊车荷载、设备重量、地下储油库的油压力、车辆、人群的荷载。
偶然荷载包括地震作用和战时发生的武器爆炸冲击动荷载。当设计某一地下结构,上述儿种荷载不一定同时存在。设计中应根据荷载实际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组合,取其最不利的组合作为设计荷载,以最危险截面中最大内力作为设计依据。
3.3 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现行围岩压力理论包括:
①岩土柱理论。开挖坑道以后,由于支护或拱圈向坑道内部位移,引起其顶部上覆岩土柱的下沉,两侧地层对柱体产生与下沉反向的摩擦力,故上覆岩层重量减去岩土柱两侧的摩擦力即为围岩压力。中国铁路部门的方法认为:拱顶土柱的下沉,将带动两侧三棱体下滑,由三角楔体的平衡条件求出与土柱间的摩阻力,土柱重量减去此摩阻力即为土体竖直压力。该理论多用于浅埋隧道,但也可推广用于深埋隧道。当隧道埋置极浅或遇软土层时,土柱两边的摩阻力接近于零,故围岩压力直接为土柱全重。
②压力拱理论。对埋置较深的隧道,顶部岩体失去稳定,产生坍塌而形成不延向地表的局部破裂区。该区内的岩体自重即洞室支护上的荷载。破裂区上部边界线有抛物线、椭圆、半圆和三角形等不同假定,如科默雷尔岩体破碎理论等。中国在50年代初期以来,曾广泛采用普氏地压理论。假定岩体为松散体,其压力拱承受上覆土柱的全部均布重量,根据散粒材料不能承受拉应力,即弯矩为零的条件,得到拱形为抛物线,其矢高h=b/f(b为压力拱跨度之半,f为岩层坚固系数)。塌落拱岩体重量即为竖直地层压力。
③弹塑性理论。利用弹塑性理论可求出沿洞室周边地层内产生塑性区的范围。设置衬砌后,利用地下结构与地层的位移协调条件,可求得塑性区半径和围岩压力值。
④极限平衡理论。岩体内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开挖坑道后,洞周的围岩出现与整个岩体相脱离的岩块。它的自重对衬砌产生压力。故用地质分析法时,需先查明断层、节理和软弱夹层的分布情况及其组合。自重减去结构面阻力即为地层压力,必要时也可计及围岩应力对地压的影响,采用赤平极射投影方法,确定岩石块体的空间位置和形状。当分离体由数组平行节理面组成时,可用裂隙岩石的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当节理呈随机分布时,可用块体力学理论计算。
⑤数值解法。除简单边界条件的圆形洞室有较严格的解析解以外,对其他断面形状的洞
室可采用有限元法或其他数值方法计算弹性、弹塑性或粘弹与粘(弹)塑性的围岩压力值。
第四章 地下结构计算模型
地下结构试计算模型有三种: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经验方法。重点介绍地层结构法。
4.1 工程类比法(经验法)
Q 系统围岩分级与经验设计
Q 分级法在欧美等国应用极广 ,该法根据Q 值将围岩分为9级(Q=0.001~1000),并确定了合理的支护结构参数。
支护体系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把一次支护作为永久支护,只是在运营后,如果有涌水、冰霜等危害的情况下,才修筑衬砌支护。
通常永久支护是采用高质量(40~150MPa )的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和全长粘结型高拉力、耐腐蚀的锚杆。
Q 系统分级与分级系数的关系
Q 系统分级的应用
1.估算上覆荷载(作为衬砌结构的外荷载进行结构设计或估算松散荷载的高度)
2.用于经验类比设计
Q 指标值结合开挖支护比(ESR )进行经验类比设计 B ——计算跨度,或称不支护跨度,m ;
SRF RQD Q w a r n J J J J ⋅⋅=r n roof J
Q J P 30.23
121-=4
.0Q ESR 2B ⋅⋅=
地下结构施工方法有许多,有新奥法、浅埋暗挖法、明挖法、盾构法等。每种方法有其适用的条件,这里主要介绍浅埋暗挖法的概念、适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注意事项。
5.1 明挖法
明挖法施工总结
5.1.1、定义
明挖法指的是现将隧道部位的岩石(土)体全部挖除,然后修建洞身、洞门、在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5.1.2、优、缺点
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快捷、经济、安全的优点,城市地下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期都把它作为首选的开挖技术。其缺点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5.1.3、施工技术
明挖法的关键工序是:降低地下水位,边坡支护,土方开挖,结构施工及防水工程等。其中边坡支护是确保安全施工的关键技术。主要有:
(1)放坡开挖技术。
适用于地面开阔和地下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基坑应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开挖,随挖随刷边坡,必要时采用水泥粘土护坡。
(2)型钢支护技术。
一般使用单排工字钢或钢板桩,基坑较深时可采用双排桩,由拉杆或连梁连结共同受,也可采用多层钢横撑支护或单层、多层锚杆与型钢共同形成支护结构。
(3)连续墙支护技术。
一般采用钢丝绳和液压抓斗成槽,也可采用多头钻和切削轮式设备成槽。连续墙不仅能承受较大载荷,同时具有隔水效果,适用于软土和松散含水地层。
(4)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
一般有人工挖孔或机械钻孔两种方式。钻孔中灌注普通混凝土和水下混凝土成桩。支护可采用双排桩加混凝土连梁,还可用桩加横撑或锚杆形成受力体系。
(5)土钉墙支护技术。
在原位土体中用机械钻孔或洛阳铲人工成孔,加入较密间距排列的钢筋或钢管,外注水泥砂浆或注浆,并喷射混凝土,使土体、钢筋、喷射混凝土板面结合成土钉支护体系。
(6)锚杆(索)支护技术。
在孔内放入钢筋或钢索后注浆,达到强度后与桩墙进行拉锚,并加预应力锚固后共同受力,适用于高边坡及受载大的场所。
(7)混凝土和钢结构支撑支护方法。
依据设计计算在不同开挖位置上灌注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和安装钢结构内支撑体系,与灌注桩或连续墙形成一个框架支护体系,承受侧向土压力,内支撑体系在做结构时要拆除。适用于高层建筑物密集区和软弱淤泥地层。
5.1.4、明挖法三种基本类型
①先墙后拱法。
先墙后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地形有利、地质条件较好的各种浅埋隧道和地下工程。
施工步骤是:先开挖基坑或堑壕,再以先边墙后拱圈(或顶板)的顺序施做衬砌和敷设防水层,最后进行洞顶回填。当地形和施工场地条件许可,边坡开挖后又能暂时稳定时,可采用带边坡的基坑或堑壕(图1)。如施工场地受,或边坡不稳定时,可采用直壁的基坑或堑壕,此时坑壁必须进行支护。
②先拱后墙法
适用于破碎岩层和土层。其施工步骤是:从地面先开挖起拱线以上部分。
③墙拱交替法
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混合使用,边墙和顶拱的修筑相互交替进行,它适用于不能单独采用先墙后拱法或先拱后墙法的特殊情况。
5.1.5、明挖法辅助工作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城市中修建地铁,因街道狭窄,不允许长期封闭地面交通;邻近有高层建筑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允许因开挖范围过大而引起沉陷等,可采用地下连续墙法施工。为了保证施工正常而顺利地进行,有时还需要完成下列重要辅助工作:
①坑壁支护
直壁式基坑必须进行支护。在岩石地层和一般粘土地层中,通常采用木支撑支护,有时可配合用锚杆支护。在不稳定含水松软地层中施工时,常用板桩支护,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工字钢或钢板桩。当基坑较大,不便于架设横撑时,可用土层锚杆代替。
②施工防排水
其目的是力求使地表水和地下水不流入基坑中,以保持坑壁的稳定和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在基坑开挖之前,必须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拦截地表水。在含水地层中施工时,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可选用集水坑水泵抽水、井点降水、钢板桩围堰、压浆堵水或冻结法等施工防排水方法。
5.2盾构法
盾构法施工技术以其特有的智能、安全、快捷、地层适用性广等特点及优势,在我国城市地铁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得到推广和应用。
5.2.1. 盾构法简介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
盾构是19世纪初期发明,首先用于开挖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水底隧道。盾构机掘进的出碴方式有机械式和水力式,以水力式居多。水力盾构在工作面处有一个注满膨润土液的密封室。澎润土液既用于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又用作输送排出土体的介质。
盾构是一种隧道掘进的专用工程机械,现代盾构集机、电、液、传感、信息技术于一体,具有开挖切削土体、输送土渣、拼装隧道衬砌、量测导向纠偏等功能。
盾构法施工的基本条件:⑴线位上允许建造用于盾构进出洞和出碴进料的工作井;⑵隧道要有足够的埋深,覆土深度宜不小于6m;⑶相对均质的地质条件;⑷如果是单洞则要有足够的线间距,洞与洞及洞与其它建(构)筑物之间所夹土(岩)体加固处理的最小厚度为水平方向1.0m,竖直方向1.5m;⑸从经济角度讲,连续的施工长度不小于300m。
盾构机的组成:盾构机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壳体、排土系统、推土系统、衬砌拼装系统和辅助注浆系统。盾构机的壳体由切口环、支撑环和盾尾三部分组成,并与外壳钢板连成一体;排土系统主要是由切削土体的刀盘、泥土仓、螺旋出土器组成、皮带传送机、泥浆运输电瓶车等部分组成。
5.2.2盾构的基本构造及分类
盾构的基本构造
盾构的基本构造主要分为盾构壳体、推进系统、拼装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
盾构壳体
盾构壳体由切口环、支承环、盾尾与竖直隔板、水平隔板组成,并由外壳钢板连成整体。推进系统
盾构掘进的动力是靠液压系统带动千斤顶的推进机构,它是盾构重要的基本构造之一。拼装系统
管片拼装机,真圆保持器
5.2.3盾构法施工及优缺点
盾构施工方法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第一,在置放盾构机的地方打一个垂直井,再用混泥土墙进行加固;
第二,将盾构机安装到井底,并装配相应的千斤顶;
第三,用千斤顶之力驱动井底部的盾构机往水平方向前进,形成隧道;
第四,将开挖好的隧道边墙用事先制作好的混泥土衬砌加固,地压较高时可以采用浇铸的钢制衬砌加固来代替混泥土衬砌。
盾构法施工中,其隧道一般采用以预制管片拼装的圆形衬砌,也可采用挤压混凝土圆形衬砌,必要时可再浇筑一层内衬砌,形成防水功能好的圆形双层衬砌。
优点:1、安全开挖和衬砌,掘进速度快;2、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3、不影响地面交通与设施,同时不影响地下管线等设施;4、穿越河道时不影响航运,施工中不受季节、风雨等气候条件影响,施工中没有噪音和扰动;5、在松软含水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往往具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优越性。
缺点:1、断面尺寸多变的区段适应能力差;2、新型盾构购置费昂贵,对施工区段短的工程不太经济。
5.2.4盾构法施工准备工序
采用盾构法施工时,首先要在隧道的始端和终端开挖基坑或建造竖井,用作盾构及其设备的拼装井(室)和拆卸井(室),特别长的隧道,还应设置中间检修工作井(室)。拼装和拆卸用的工作井,其建筑尺寸应根据盾构装拆的施工要求来确定。拼装井的井壁上设有盾构出洞口,井内设有盾构基座和盾构推进的后座。井的宽度一般应比盾构直径大1.6~2.0米,以满足铆、焊等操作的要求。当采用整体吊装的小盾构时,则井宽可酌量减小。井的长度,除了满足盾构内安装设备的要求外,还要考虑盾构推进出洞时,拆除洞门封板和在盾构后面设置后座,以及垂直运输所需的空间。中、小型盾构的拼装井长度,还要照顾设备车架转换的方便。盾构在拼装井内拼装就绪,经运转调试后,就可拆除出洞口封板,盾构推出工作井后即开始隧道掘进施工。盾构拆卸井设有盾构进口,井的大小要便于盾构的起吊和拆卸。盾构法和取水管道、街坊的地下通道等。隧道、通向河海的排水隧洞和取水管道、街坊的地下通道等。
结语
地下空间的开发目前正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的范围是指城市规划内地表以下的空间。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发展与我国土地资源的紧张矛盾,对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扩大城市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随着地铁、隧道、地下商场、仓库和防空等工程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工程建设与实践,城市地下空间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目前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主要施工方法有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盾构法、沉管法、冻结法、及注浆法等,这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也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新的高性能的材料的出现,如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将为地下工程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子豪. 地铁地下结构横截面震动变形的实用评价方法[D]. 北京:清华大学, 2006.
[2] 李湛. 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及抗震稳定性数值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施仲衡. 地下铁道设计与施工[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 张彬. 深基坑水土压力共同作用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5] 邓子胜. 深基坑支护结构—土空间非线性共同作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6] 许锡昌. 土压力问题与基坑变形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