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38:19
文档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411001083课程英文名字Diagnostics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学分80/5理论/实验/16周学时数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开课院系医学系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制)编写人庹新兰审批人马丹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
推荐度:
导读《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411001083课程英文名字Diagnostics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学分80/5理论/实验/16周学时数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开课院系医学系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制)编写人庹新兰审批人马丹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411001083

课程英文名字Diagnostics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80/5理论/实验/16

周学时数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
开课院系医学系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本科

(五年制)

编写人庹新兰审批人马丹
一、课程简介: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电图诊断、影像诊断。其它部分,未列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供学生自学参考。

在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多运用电子模具及接触临床,参加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在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阶段的教学中,通过专业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重点与难点

1.学会问诊、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理,问诊要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物理检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4.了解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及其某些常见典型的异常心电图特征。

5.了解影像诊断的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三、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1)《诊断学基础》第二版. 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2)《医学影像学》第六版.吴恩惠,冯敢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卫生部规划教材)

参考书目:

(1) 《临床诊断学教程》.刘文秀等主编.北京医学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合出版社

周永昌 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四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马丹主编,《临床基本技能》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四、教学内容(含目的与要求):

教学时间分配表

章 节内 容学 时
绪论绪论1
第一篇第一、二、三章问诊的内容、方法与技巧2
第一篇第四章发热、水肿、咯血、呼吸困难、疼痛、意识障碍6
第二篇第一、二章体检基本方法、一般检查2
第二篇第三、四章头颈部检查2
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至四节胸廓、肺检查6
第二篇第五章第五、六、七节心脏、血管检查7
第二篇第六章腹部4
第二篇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1
第二篇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2
第三篇病历书写,诊断方法1
第四篇第一章概论1
第四篇第二章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2
第四篇第二章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1
第四篇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2
第四篇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尿液检测、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1
第四篇第五章 常用肾功能、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2
第四篇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2
第四篇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1
第五篇第一章心电图9
影像诊断部分X线诊断4
CT、MRI诊断4
超声诊断1
实验课16学时16
总学时理论课学时、实验课16学时共80学时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理解:

1.《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以及病历编写与诊断思维方法等. 

2.临床诊断的分类与临床意义. 

(二)了解:

1.《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地位与作用. 

2.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一篇  问 诊

第一章  问诊

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3.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伴随症状,并了解各症状的鉴别诊断.

2.理解:分析症状的一般方法及规律.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发热

(一)掌握:

1.发热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热型

2.发热的病因与分类

(二)理解:

1.发热的概念与机理.

2.发热的症状与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 水肿

(一)掌握:

1.水肿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水肿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二)理解:

1.心原性水肿与肾原性水肿的鉴别要点.

(三)了解:

1.水肿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 咳嗽与咯痰 第五节 咯血

(一)掌握:

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要点

(二)理解:

1.咳嗽与咯痰的发生机理,病因与临床特点

(三)了解:

1.咳嗽及咯痰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2.咯血的病因及伴随症状

第六节 疼痛

(一)掌握: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病因与发生机理,临床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二)了解:

1.头痛,胸痛与腹痛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第七节 发绀

(一)掌握:中心性和周围性紫绀的特点和病因

第八节 呼吸困难

(一)掌握:

1.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

(1)肺原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气性及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原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血原性呼吸困难:严重贫血与血红蛋白异常所致的呼吸困难

(5)神经精神因素所致的呼吸困难

(二)理解:

1.呼吸困难的概念,病因及发生机理

(三)了解:

1.呼吸困难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对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第九节 心悸

(一) 理解:常见原因和发生机理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一) 理解:

1.恶心与呕吐的发生机理,病因与分类

2.恶心与呕吐的临床特点及对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 了解:

1.恶心与呕吐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临床意义

第十一节 呕血 第十二节 便血

(一)掌握:

1.呕血与便血的概念与病因分类

2.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对病因诊断的意义

(二) 了解:

1.呕血与便血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第十四节 腹泻

(一)掌握:

1.腹泻的概念与发生机理

2.腹泻的病因分类与临床特点

(二) 了解:

1.腹泻的伴随症状,体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

第十六节 黄疸

(一)掌握:

1.黄疸的概念及黄疸的病因分类与发生机理

2.三种黄疸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3.黄疸的伴随症状,体征及三种黄疸的鉴别要点

第二十六节 意识障碍

(一)掌握:

1.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

(二) 了解:

1.意识障碍的原因

第二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一) 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

(二) 理解: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 了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学时分配:0.5学时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一) 掌握: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

(二) 理解: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1.5学时

第三章 头部 第四章 颈部

目的要求:

(一)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 了解:头颈部的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 胸廓及肺检查

第一至四节

目的要求: 

(一)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二)理解: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2.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五节 心脏检查 第六节 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2.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理解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 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5. 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6. 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理解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二)理解:

1. 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2. 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3. 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三)了解:

1.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学时分配:7学时

第六章 腹部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腥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二)理解: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学时分配:4学时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要求:

(一) 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三篇 病历书写

目的要求:

(一) 掌握:能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全面,真实可靠,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文词通顺,字全规范.言简意明,而又符合实际的住院病历

(二)理解: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三)了解:了解病历对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及医疗纠纷等的重要意义

学时分配:1学时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目的要求

(一) 掌握: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二)理解:影响化验检查的生理因素。

(三)了解:标本收集和保存的注意事项。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目的要求

(一)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检查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理解: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三)了解: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沉测定,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测

目的要求

(一) 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二)理解: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象、骨髓象特点。

(三)了解:骨髓细胞的生成,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骨髓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骨髓细胞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目的要求

(一)掌握: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和血小板计数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

(二)理解:临床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要点。

(三)了解:常用抗凝和纤溶功能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四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第一节  尿液检测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尿液一般检查的应用范围和正确收集、保存尿液的方法。

2.尿液的性状,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二) 了解:尿液分析的概念及尿十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二节 粪便及其他体液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脑脊液的性状;化学检查和显微镜检查的意义。

2.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二) 了解:粪便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及隐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五章  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用肾功能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及选用原则。

(二) 了解:常用肾功能检查的方法和试验原理。

学时分配:1学时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及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

(二) 了解:肝脏疾病实验室的试验原理。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常用血脂和脂蛋白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理解:临床常用心肌酶的检查项目、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了解:血清脂蛋白的分类和测定原理。

学时分配:2学时

第八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抗核抗体的分类。

(二) 了解:自身抗体测定的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五篇 器械检查

心电图检查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电图检查方法,常用心电图导联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正常心电图各波的图像,正常值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理解:几种常见疾病的典型心电图特征。

(三)了解:心电发生原理及心电向量的关系。

学时分配:9学时

X线检查

 总  论

概念:

X线诊断是利用X线特性,研究人体和器官在生理状态的形态和功能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的改变。

第一节 X线产生和特性

目的要求

(一) 了解:X线的产生和X线机的基本结构。

(二) 理解:X线的特性。

第二节 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

理解: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第三节 X线的检查方法

目的要求

(一) 掌握:透视检查,摄影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

(二) 理解:造影剂的分类、造影方法的分类。过敏试验的方法和过敏试验处理原则。

第四节 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

目的要求

掌握:X线诊断原则。

根据各系统,器官正常X线解剖形态功能,分析异常影像,最后结合临床资料作出较为准确客观的结论。

(二) 了解:X线诊断步骤。

1. X线的产生及X线诊断学应用原理。

2. X线诊断的意义、范围和地位。

3. X线诊断的方法和原则。

第一章 骨、关 节 系 统

   骨与关节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X线检查(摄片检查)是观察骨、关节病变的首选手段,也是临床诊治、观察骨、关节疾病愈后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一节 检查方法

第二节 骨、关节正常的X线表现

第三节 骨、关节病变的X线表现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 骨、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2. 骨折关节脱位,化脓性骨髓炎,骨关节结核及良性、恶性肿瘤的典型X线表现。

(二) 了解:骨关节常见病的X线表现。

  

第二章 呼 吸 系 统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呼吸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3、呼吸系统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呼吸系统的常见病X线表现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第二节 胸部正常X线表现

第三节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胸部的基本病变是指胸部不同病因的疾病所共有X线的表现,对基本病变的X线征象认识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 支气管的改变

2. 肺部的改变。

3. 胸膜改变

第四节 常见病X线表现

目的要求:

(一) 了解: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的X线表现。

第三章 循 环 系 统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 心脏、大血管的X线检查方法。

2. 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3.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X线表现。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一) 了解:

1. 心脏、大血管在常规照片上的投影

2. 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3. 影响心脏、大血管外形的生理因素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一) 了解:

1. 心脏各房室增大

2. 主动脉改变

3. 心脏、大血管的异常搏动

4. 血管的改变

第四节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X线诊断

(一) 了解:

1. 风湿性心脏病

2. 高血压性心脏病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 心包疾病

5. 心包积液

6. 缩窄性心包炎

7. 先天性心脏病:

第四章 消 化 系 统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检查方法和限度。

 2、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检查前的准备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的X线表现

 第三节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一) 了解:形态改变,功能改变。

第四节 常见病X线表现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检查方法和限度。

2、消化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泌 尿 系 统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泌尿系统的X线检查方法。

2、泌尿系统正常X线表现。

3、泌尿系统的几种常见病X线表现。

学时分配:4学时

                                  CT、MRI诊断部分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CT、MRI成像的基础知识、

2.胸部及纵隔疾病CT、MRI诊断

3.腹部及泌尿系统疾病CT、MRI诊断

4.颅脑疾病CT、MRI诊断

5.头颈、五官、脊柱及骨和肌肉系统CT、MRI疾病诊断

学时分配:4学时

超声诊断部分

第一章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2.了解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物理特性

2.超声检查法的种类和特点

(二)了解:

1.超声波的概念及其物理特性

2.超声检查的原理和超声诊断的分析方法

第一节  超声波的概念和超声波物理特性

(一) 了解:

1.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2. 声成像基本原理

3. 超声设备

第二节 超声声像图图像特点

第三节 超声成像检查技术

  第四节 超声成像的分析与诊断

 第五节 超声成像检查的临床诊断作用

(一) 了解:

1.超声波的定义

2.B型超声诊断法及D型超声诊断法的主要作用

3.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4.超声检查的临床诊断作用

第二章 超声成像检查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心脏大血管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表现

1.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超声成像表现

2.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超声表现

3. 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

第二节 肝胆胰脾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肝胆胰脾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1. 肝脏的超声诊断

2. 胆囊的超声诊断

3. 胰腺的超声诊断

4. 脾脏的超声诊断

第三节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泌尿系统与肾上腺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1. 肾与输尿管的超声诊断

2. 膀胱的超声诊断

3. 肾上腺的超声诊断

第四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女性生殖系统正常超声声像图表现

2. 妊娠子宫与胎儿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3. 熟悉妇科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盆腔炎性肿块的超声表现

5.女性生殖系统先天性异常的超声表现

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

1. 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正常超声声像图表现

2. 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第三章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四章 介入性超声

目的要求:

(一) 了解:了解介入性超声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

学时分配:1学时

五、执行大纲使用说明:

1.为了配合《诊断学基础》第二版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有关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特编写了本教学大纲。

2. 考核内容及办法:诊断学基础总分100分,理论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10%、课外作业10%)。共开出4次实验,根据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百分制评分。每缺交实验报告一次,扣10分。平时考勤:每旷课一次,扣10分。综合实验报告得分和考勤扣分,产生实验成绩,以百分制评分,折算计入平时成绩。

3.本大纲中的课程内容是要求学生全部学习的。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电子模具,教师可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编者将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

《诊断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课堂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准确掌握临床上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各项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将知识与技术初步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去。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通过示教、学生分组练习相结合,并运用电子模具及标准化病人技术,使学生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要求:

在诊断学实验课学习过程中,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原则。在方法上,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阶段的学习中,逐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

1.学会问诊、问诊要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物理检查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以及典型体征的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

3.了解实验诊断讲授内容的基本理论、临床意义与应用指征。

三、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  材:《临床基本技能》第一版.马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8月(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参考书目:《诊断学基础》第二版. 戴万亨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

四、实验项目:

教学时间分配表

实验项目内 容

学 时

实验一体检基本方法1
一般检查1
头颈部检查2
实验二胸廓、肺检查2
心脏、血管检查2
实验三腹部检查2
脊柱与四肢检查1
神经系统检查1
实验四心肺腹模拟检查4
合     计

16
四、实验内容:

实验一、体检基本方法、一般检查、头部颈部检查

 

  体检基本方法

目的要求:

1.理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2.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0.5学时

 一般检查

目的要求:

1.理解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2.理解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0.5学时

 头部、颈部检查

目的要求:

 1.理解头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2.了解头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1学时

实验二  胸廓及肺检查、心脏、血管检查

胸廓及肺检查

目的要求:

1.理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基本检查方法在胸廓及肺部的应用

2.掌握胸廓及肺部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3.掌握胸廓及肺部异常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4.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

学时分配:1学时

 心脏、血管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血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的内容,方法及顺序

2.能比较准确地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及绝对浊音界,并理解心脏浊音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3.理解正常心尖搏动及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及病理因素

4.掌握第一,二心音的产生机理及第一,二心音的鉴别要点,并了解第一及第二心音增强,减弱及其他心音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5.理解第三心音与舒张期奔马律的产生机理,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

6.掌握二尖瓣开瓣音,心包叩音及心音的产生机理与临床意义.并理解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的特点

7.掌握心脏杂音的产生机理,听诊要点,掌握各种杂音的临床意义,准确地判别收缩期杂音与舒张期杂音

8.掌握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了解其正常值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理解血管检查的方法,血管体征及临床意义

9.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

学时分配:1学时

实验三  腹部检查、脊柱与四肢检查、神经系统检查

腹部检查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检查的内容简介,方法及顺序,了解腹部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

2.理解腹部检查的常见体征的发生机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了解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学时分配:1学时

 脊柱与四肢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脊柱,四肢检查的方法及其正常状态,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0.5学时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要求:

1.了解神经系统的检查内容(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植物神经功能与神经反射)及检查方法

2.掌握各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学时分配:0.5学时

 

实验四  心肺腹模拟检查

目的要求:

掌握心肺腹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模拟人上进行)。

学时分配:2学时

六、考核内容及办法:

诊断学基础总分100分,理论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20%、课外作业10%、)。共开出4次实验,根据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百分制评分。每缺交实验报告一次,扣10分。平时考勤:每旷课一次,扣10分。综合实验报告得分和考勤扣分,产生实验成绩,以百分制评分,折算计入平时成绩。 本课程有4次实验,据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质量以百分制评分,折算相应成绩后计入课程总评分数。

七、执行大纲的说明

为了配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诊断学基础》第二版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有关诊断学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特编写了本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2-5-23

文档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

《诊断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诊断学基础课程编号411001083课程英文名字Diagnostics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学分80/5理论/实验/16周学时数5先修课程基础医学开课院系医学系适用专业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五年制)编写人庹新兰审批人马丹一、课程简介: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为医学生学毕基础医学各门学科过渡到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而设立的一门必修课。为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重点内容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