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投资为主,投机为辅。资金是投资者必备的武器,本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然好股票也不是只涨不跌的。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要善于卖出已被炒高获益丰厚的题材股。假如一只投机股在市场“绯闻”的炒作下,从8元涨到36元,但它要跌到18元很容易(只跌50%),但要再从18元回到36元则很难(需涨100%)。为确保资金安全,买股需了解其内在价值。如果具有一定的安全边际,即使买后下跌,心里也不慌。如2003年10月以20多元价买入贵州茅台并长期持有,经过多年来不断送股派息,如今就会赚得盆满钵满。
一、基本面分析为主,辅以趋势与技术分析。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为主导,参考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紧跟大趋势,忽略小反弹,进行大波段操作的胜率较高。
如何对一只股票进行合理估值?
股票合理估值从经济理论来说,就是能取得合理投资收益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股票市盈率来间接体现,因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体现投资者可能的收益率。就合理市盈率来说,每个行业、每个国家以及每个不同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相对合理的标准。比如新兴资本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就比成熟市场高,但也不是绝对的。股票估值从心理上来说,和投资者收益预期有关。如只想保值,那么估值就高;如投资收益率要求高,估值就可低。
第一,我认为估值是一个非常个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完全科学论证的问题,因为这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收益预期,投资偏好等直接相关,而且每个人这些影响因素都不同。比如你认为公司收入增长率如何?收益增长率如何?这种增长率可持续多长时间?管理层能力如何?价格是否低于净资产等等。
市净率的计算方法是:市净率=(P/BV)即:股票市价(P)/每股净资产(book value)
股票净值即:公司资本金、资本公积金、资本公益金、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项目的合计,它代表全体股东共同享有的权益,也称净资产。净资产的多少是由股份公司经营状况决定的,股份公司的经营业绩越好,其资产增值越快,股票净值就越高,因此股东所拥有的权益也越多。
所以,股票净值是决定股票市场价格走向的主要根据。上市公司的每股内含净资产值高而每股市价不高的股票,即市净率越低的股票,其投资价值越高。相反,其投资价值就越小,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
市净率可用于投资分析。每股净资产是股票的账面价值,它是用成本计量的,而每股市价并不是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交易的结果。
市净率的作用还体现在可以作为确定新发行股票初始价格的参照标准。 如果股票按照溢价发行的方法发行的话,要考虑按市场平均投资潜力状况来定溢价幅度,这时股市各种类似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便可作为参照标准。
在一些国有股转让的案例中都明确提示出国有股转让价格不应低于每股净资产,否则就会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
净值又称“帐面价值”。股票价值的一种。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计算而得,是股东权益的会计反映,或者说是股票所对应的公司当年自有资金价值。具体计算公式为:股票净值总额=公司资本金+法定公积金+资本公积金+特别公积金+累积盈余-累积亏损
每股净值=净值总额/发行股份总权
从公式中可见,股票净值代表了股东们共同拥有的自有资金和应享有的权益。股票净值与股票真值、市值有密切关系。由于股票净值表示的是公司过去年份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因此可作为测算股票真值的主要依据。如某股票净值高,表示该公司经营财务状况好,股东享有的权益多,股票未来获利能力强,该股票的真值一定较高,市值也会上升;反则反之。相对于股票真值、市值而言,股票净值更为确切可靠,因为净值是根据现有的财务报表计算的,所依据的数据相当具体、确切,可信度高;同时净值又能明确反映出公司历年经营的累积成果;净值还相对固定,一般只有在年终盈余入帐或公司增资时才变动。因此,股票净值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作为公司发行股票时选择发行方式和确定发行价格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分析的主要参数。
另一个用市净率投资的例子可以说是世人皆知了,即巴菲特投资中石油:2003年4月1日中石油的股价为1.65港元,总资产为5097.6亿港元,而市值仅为2901亿港元。而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的股价为35.65美元,总资产为1625亿美元,市值为2385亿美元。因此巴菲特在当时买进中石油难道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吗?
巴菲特认为,价值投资的定义只有一个,就是投资那些内在价值被市场严重低估的公司股票。价值投资关注的基本点不是价格,而是价值。从公司的整体内在价值算出每股股票的内在价值,从而判断股价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了。只要过于低估,就买,不管股价未来是涨是跌,只买这些物美价廉的公司。70多年来,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提出的这个价值投资基本原则没有任何变化。
所以,巴菲特第一阶段是学格雷厄姆,第二阶段是学费雪,费雪就是擅长发现少数超级明星公司。最后,他就是把他们两个结合起来,也做了他们两个没做过的一块,就是购并这一块。巴菲特现在的投资主要是购并,而且一出手就是几十亿美元以上,把这些企业的控股权拿过来。
一句话,巴菲特不是简单地买卖股票,他是一个投资家,又是一个企业家,对他而言,买股票就是买企业。
首先,我要说净资产估值作为投资底线是最安全,也最简单,非常好操作,但是机会并不多,回报率也不是最高的。我个人认为,股息率是估值也非常值得参考的一个估值底线,何谓股息率?即股息/股票价格。我认为如果可持续的股息率能够超过定期存款利率,这个股票就会很有吸引力。为什么?因为买这样的股票不仅能获得股价上升的好处,还可以获得相当于定期存款收益。如果股价下跌,你做什么,那你买进更多,忘了那些所谓专家的预言吧,你已经有自己的判断了,因为你买入这样的股票可以获得比银行定期存款更高的利息,还会享受到股票这种高风险投资带来风险收益。但是用股息率法要注意我讲的可持续,如果这个公司是处于周期性行业,股息波动很大,那就不好用了,另外用这个工具本质是还是基于对公司的研究。
PEG比值是由英国著名的股市投资专家Jim Slater于1960年代发明的,他以此作为其投资的主要判断准则之一。PEG比值这一概念的产生就是为了弥补市盈率的不足,投资专家通过比较PEG比值来寻找价值被高估或被低估的股票。当PEG比值小于1时,则股票价值被低估,有投资价值;反之,当PEG比值大于1时,则股票价值被高估,已无投资价值;只有当PEG比值接近于1时,才认为该股票估值是合适的。
但由于公式中的“预测的每股收益年增长率”是极不确定的,不同的投资专家对于同一只股票预测的每股收益年增长率可能相差十分悬殊,因此,在国外,PEG比值一般不会公开计算或发表,它一般由投资专家们各自计算,并作为一种内部的、自我投资参考。
1.该企业持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减去有息借款(包括可转换债券)后的净现金值占总市值比例较高。
2. 流动资产净额不会大幅小于净现金值(意味着现金以外的流动资产基本可以抵消流动负债)。
3.历年总体上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高于投资活动投资现金流出净额,意味着基本上每年经营产生的现金就足以满足每年新增投资需要。
4.现金余额历年总体上是增加的,而且最好是业务经营得来。
5.未来没有大规模的资本开支计划(除非有很好的理由相信资本开支会带来足够高的回报)。
6.最好有每年现金分红的历史(积累的现金会逐步返回给股东)。
7.公司没有经常从股市融资的习惯,最近的将来也没有计划从股市融资。
8.净利润为正(公司是盈利的)。
9.如果一个公司在持有很多现金的同时也有有息借款,要小心找出其原因。
10.除非有很好的理由,远离持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
11.了解该企业,知道这个企业是靠什么盈利的,其商业模式在长期是有利可图的
12.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会使这个企业有倒闭的风险。
在热火朝天的牛市的时候,业绩快速增长和高昂的股价相互印证,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和利润往往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但花无百日红,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都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往往也会大幅波动,前一年的高增长过后也许就是下一年大幅负增长。在这种不利的营商环境之下,资产负债和现金流更能反映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而在一个企业的各种资产当中,现金的价值是最为确定的。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存货也许会跌价,应收帐款也许会形成坏账,金融资产的市价也许会下跌,固定资产也许难以变现。而现金和银行存款相比之下是最为可靠的,同时也提供了衡量一个企业的价值的底线。
诚如你所言,每个人进入股市都只有一种想法:"赚钱都在使用二个动作,也就是很简单的四个字:"高抛低吸".在千千万万本股票书里所论述的几十种股市理论,几百种技术分析方法,归纳起来不就是在为了那"高抛低吸"四个字吗?
那到底何为"高何为"低"呢?......
股票的合理估值从经济理论来说,就是能取得合理投资收益的价格。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股票市盈率来间接体现,因为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体现投资者可能的收益率。就合理市盈率来说,每个行业、每个国家以及每个不同时期都有自己不同的相对合理的标准。比如新兴资本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就比成熟市场高,但也不是绝对的。
因此是否庄股也同样影响了个人的估值。并且由于投机现象盛行,投资者的心理素质也影响了投资者对股票的估值。
目前中国股市以投机为主、投资收益中的股利和分红微乎其微,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只关注股票价格升降,而并未真正从投资上来考虑。因此,消息市的现象就非常明显。因为有消息,而被大炒特炒的股票多的是。我们也可从新股上市中,看出中国股市的投机现象是多么疯狂,一只本来就值20元的股票,在第一天上市可以炒到五六十元,经济投资理论在此是根本不适用的。当然,这样的后果是,也许20年后也不可能回到此价位了。
本人知道自已是羊,那自然是寻找没有狼出没的地方了.要知道自然界的羊比狼生存得好得多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