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1 -
第一章 编制依据 - 2 -
第二章 工程概述 - 2 -
第1节 工程概况 - 2 -
第2节 施工的前期条件 - 2 -
第3节 水文地质情况 - 3 -
第4节 主要工作内容及工程量 - 3 -
第三章 施工技术要求及进度计划 - 3 -
第1节 基坑技术处理要求 - 3 -
第2节 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 4 -
第3节 支护施工流程 - 4 -
第4节 施工段划分及进度计划安排 - 5 -
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 5 -
第1节 搅拌桩主要施工方法 - 5 -
一、施工方法 - 5 -
二、质量检验与控制 - 6 -
三、搅拌桩平面布置 - 6 -
四、机具设备及材料要求 - 6 -
第2节 面层铺钢丝网、喷射砼面层、防护栏杆施工 - 7 -
一、铺铁丝网: - 7 -
二、喷射砼面层护坡: - 7 -
三、围挡栏杆安装: - 8 -
第3节 锚喷支护施工方法 - 8 -
(一) 设计概述 - 8 -
(二) 施工准备 - 8 -
(三) 喷锚施工方法: - 9 -
第4节 集水井、排水地沟施工 - 10 -
一、集水井、排水地沟施工技术要求 - 10 -
二、施工方法 - 10 -
第五章 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 11 -
第1节 质量保证措施 - 11 -
第2节 基坑监测 - 11 -
一、安全技术要求 - 11 -
二、观测具体方法 - 12 -
三、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2 -
第六章 文明施工 - 13 -
附图
第一章 编制依据
本工程根据以下依据编制的:
1.东莞市茶亭小区工程施工图纸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东莞市茶亭小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纸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广东省标准(DBJ/T 15-20-9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86-2001);
第二章 工程概述
第1节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东莞茶亭小区工程
建设单位:东莞市商业中心发展有限公司
地质勘察院: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设计单位: 广东海外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建材广州地质质工程勘察院
建设地点:东莞市南城区新基村育才路旁
本工程位于东莞茶亭小区工程位于东莞市南城区,东连接育才路、南连接莞太大道、西邻风神汽车销售中心、北壤南城中学校区,处于东莞南城区中心发达地段、交通方便。
本工程共三幢楼房,1#~2#为住宅楼、3#为办公楼,占地面积8571.374_m2,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1#~2#楼5层、3#楼13层;1#~2#楼高度19.5m、檐高22.5m;3#楼高度53.15m,檐高57.5m;建筑总面积23013.432m2。桩承台基础,桩型
为ZJ-500×125㎜预制高强度混凝土管桩,大约长20m。基坑开挖深度3.6m、面积41㎡本基坑支护体采用单排与双排¢550水泥搅拌桩、钢花管锚杆支护形式。搅拌桩设计深度为7.5~9.0m,钢花管锚杆长度12m~15m。
第2节 施工的前期条件
一、根据设计说明;办公楼±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7.10m,基坑底相对标高为-4.5m,现地面相对标高-1.50m,地下室底板厚度0.5m,基坑形成后的深度为3.60m,但由于基坑开挖后,基底均为淤泥,其含水量高,空隙比大,呈饱和、流塑状态,强度很低,加上四周空间狭窄、无法满足静压桩机施工对工作面的承载力及移机空间要求,采取先压预制桩、后支护方式,支护锚杆施工时与土方开挖开挖互交差作业,土方基坑开挖严格要求、按照土方基坑开挖专项方案施工。
二、基坑内建筑物轮廓为最后决定,所以本地坑支护和地基处理施工时应与结构施工图配合使用。基坑放大范围均为地面一层轮廓外扩大不小于1.5米,考虑基坑支护主要处理淤泥层,支护完成后变形将会较大,为了不影响后续工程桩的质量,支护体系与工程桩有一定距离是必须的。
第3节 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情况根据勘探资料,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其中赋存于素填土及第二系地层中地下水属潜水类型,并受大气降水影响,各钻孔地下水稳定水面埋藏深度离地面500㎜。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冲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砂层中的孔隙水,其次为基岩裂隙水,主要受雨水和地表水影响。
场地地质情况主要分布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层为填土,厚2~2.5m;第二层为淤泥土,厚0.8~3m含水量60%;第三层为中砂,厚1.0~1.3m,含水量80%,¢=26.0;qSa=10kpa;第四层为砂质粘性土,厚3~5m,含水量50%, ¢=22.3;C=30kpa;qSa =30kpa;第五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厚2~4m,¢=26.6;C=36kpa;qSa =50kpa;,详见《勘察报告》。
在挖深范围内主要是第二层土,支护桩插入深度范围主要为第四层土。
第4节 主要工作内容及工程量
1)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约4823米
2)钢花锚杆支护2φ48拉杆L=15m,锚定板及钢垫板制作与安装380套
3)基坑围挡钢栏杆φ48钢管1.2米高制作安装468米
4)砖砌地面排水明沟428米,集水井24个。
5)挖方放坡护坡面采用挂靠钢筋网¢6@200*200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0㎜护坡处理共约2850㎡。
第三章 施工技术要求及进度计划
第1节 基坑技术处理要求
一、因本基坑支护范围内为人工填土层和淤泥层,周边具备一定的放坡空间,基坑深度不大,但是由于淤泥呈饱和、流塑状态,强度极低,自稳能力差,且基坑支护边壁紧邻育才路道及莞太大道,因此基坑支护根据不同地段选用不同深度水泥搅拌桩等支护结构。
二、沿基坑四周按密实相挤布置打入1~2排深层水泥搅拌桩,桩径550,桩顶面标高-1.5~-3.0m,桩底进入粘土或砾砂不少于1.0m。基坑顶设宽度3~4 m平台,部分 离自然面1 .5m采用放坡方式,坡度按1:1.5,坡面采用挂靠钢筋网¢6@200*200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0㎜护坡处理。
三、搅拌桩采用四搅四喷工艺,水泥用量不小于65kg/m,水泥土28天单轴极限搞压强度不小于0.8Mpa,搅拌桩的养护期不得小于28天。
第2节 支护施工技术要求
1、场地平整后先测量放线打搅拌桩,搅拌桩为1~2排联体,直径500mm,桩长约9m。水泥搅拌桩打完后,再放线挖方、部分节点需要放坡,放坡系数按1:2,施工坡顶400*400的砖砌排水明沟,坡顶面挂铁丝网,喷射厚10㎝的C20混凝土,顶面做排水明沟及栏杆围护,等搅拌桩养护28天后,靠近搅拌桩垂直挖地坑,地坑挖方深度为2.6m采用边挖边施工锚杆支护方式。注意事项;挖方、填方期间不要碰撞搅拌桩。
2、搅拌桩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及外加剂的掺用量,以28天龄期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低于0.8Mpa为控制标准。
3、搅拌桩试桩时采用四搅四喷工艺,水灰比0.4~0.5,采用普通硅酸盐32.5R水泥,水泥掺量试搅阶段控制按70kg/m,注浆泵出口压力宜控制在0.5Mpa左右。
4、搅拌桩搭接施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4h,否则必须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等弥补措施以加强。
5、施工中应严格按规范控制好搅拌桩提升速度,确保水泥的掺入量均匀在水泥土中。
第3节 支护施工流程
本工程主要包括基坑支护程,施工程序流程如下:
准备工作→测量放线→场地障碍物清理→水泥搅拌桩施工→土方分段、分层开挖→锚喷施工→预应力锚杆施工(与土方开挖交叉作业)→锚杆张拉锁定→土方开挖至-5米→桩基检测→资料整理→交工验收
第4节 施工段划分及进度计划安排
(一)、施工段划分及安排
1、水泥土搅拌桩共计4230m, 3台水泥土搅拌桩机施工。为了保证基坑安全,利用边桩机先施工四周的边坡,已施工完成的边桩对基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待边桩施工完后及时进行其余桩的施工,计划20天内全部完成所有搅拌桩的施工任务。搅拌桩养护28天后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2、土方开挖。本部分土方开挖至标高-1.5m、按1:1.5放坡,喷射混凝土护坡面。挖至-5.0m,此部分基坑设计有1~2排拉杆锚固,拉杆锚固纵向间距为@1.3m、土方开挖应配合锚固施工,土方开挖应分段、分层开挖,每层开挖的高度控制拉杆下500mm左右,为锚固施工提供相应的工作面。
3、工程桩施工阶段。基坑土方挖-5.0m时,及时进行场地清理、平整工作、四周修筑临时排水沟及集水坑。
第四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第1节 搅拌桩主要施工方法
一、施工方法
深层搅拌法的施工程序为:清理、挖方、换填、平整搅拌桩机定位调试→制配水泥浆→预搅下沉→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搅拌提升直至孔口→关闭搅拌机→清洗→移至下根桩→重复以上工序。
1)施工前,清除桩位地上地下面的一切障碍物,(包括大石块砼块,树根和其它垃圾类等杂物)、部分低洼处用粘土料回填夯实整平,不得用杂填土回填,以便施工机械行走操作方便。施工前应先标定搅拌机械的灰浆泵输送量,灰浆输送管到达搅拌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工艺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搅拌桩水泥土的配含比。
2)桩机就位:检查钻杆长度,钻头直径,将桩机移到指定位置对好桩位。施工时,先将深层搅拌机用钢丝绳吊挂在起重机上,用输浆胶管将贮料罐砂浆与深层搅拌机接通,开动电动机,搅拌机片相向而转,借设备自重沿导向架搅拌切土下沉。下沉速度由电机的电流检测表严格控制下沉速度,取0.38~0.75m/min。
3)桩身搅拌次数为四搅四喷浆,四次搅拌最后一次为慢速提升搅拌,提升速度应大于0.5M/min。桩端采用特殊的座底工艺,即当搅拌机下至桩底1.0M时,喷浆下沉2分钟,然后快速喷浆提升1.0M,喷浆下沉2分钟,如此反复喷浆下沉提升四次,使搅拌桩嵌入持力层。下沉过程中,工作电流不大于额定值,随时观察设备运行及地层变化情况,钻头下沉至设计深度。
4)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达设计深度,略停后搅拌提升。提升过程中始终保持送浆连续,中间不得间断。如有间断应进行处理。
5)移位:桩机移至进行下一桩位,重复进行上述步骤的施工。
二、质量检验与控制
1)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抽取水泥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试桩搅拌。水泥掺入量按土的比重13%~15%,土每立方米重量按1700Kg搅拌桩φ0.5m每1米搅拌桩掺入水泥量为65Kg,水灰比:按0.5-0.55或施工前通过试验决定,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32.5R,桩位偏差不大于5㎝、桩位搅深垂直度小于1%
2)搅拌桩应在成桩7d内用轻便触探器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并用轻型动力触探(N10)判断桩身强度,检验桩的数量不小于总桩数的1%。(每10mm击数大于25击为合格)。
3)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小于120Kpa。
三、搅拌桩平面布置
详见附后施工放样示意图
四、机具设备及材料要求
机具设备包括:深层搅拌桩用的深层搅拌机,起重机水泥配制系统,导向设备及提升速度量测设备等。深层搅拌机及与之配套的起吊设备,固化剂制配系统技术性能,见下表 :
SJB型机械设备表
| 项次 | 项目 | 规格性能 | 数量 | |
| 1 | 深层搅拌机 | 搅拌轴数量 搅拌轴长度 搅拌时外径 电动机功率 | ф127*10mm 每节长2.5m ф600mm 2*30KW | 2根 5节 1台 |
| 2 | 起吊设备及导向系统 | 履带式起重机提升速度导向架 | CH500型起重高度 >14M起重量>10t 0.3-1.0m/Min ф88.5mm钢管制 | 1台 1座 |
| 3 | 固化剂制配系统 | 灰浆泵 灰浆搅拌机 集料斗 磅秤 起升速度测量仪 | HB6_型,输浆量3M3/h 工作压力1.5Mpa HL-1型200L 400L 计量量侧范围0-2M/Min | 1台 2台 1个 1台 1台 |
| 4 | 技术指标 | 一次加固南积 最大加固深度 加固效率 总重量(不含起重机) | 0.7-0.9M2 14M 40-50M/台班 6.5 t | |
一、铺铁丝网:
1)铺网前应将坡面压实整平每15m一个隔断网两头用φ12钢筋焊接钢丝网上打桩固定,使钢丝网平坦顺直,如遇淤泥部分,无法固定,采用双排砂袋铺砌两层压住钢丝网,使钢丝网平坦顺直,再施工下一道工序。
2)钢筋网宜在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与坡面的间隙不宜小于20mm;
3)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喷射砼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4)钢筋网可焊接或绑扎,钢筋网格允许误差±10mm,钢筋网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焊接长度不应小于网筋直径的10倍。
二、喷射砼面层护坡: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1)喷射砼作业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线进行全面的检查及试运转;
2)喷射砼作业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
3)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宜为0.6-1.5m;
4)喷射时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及滑移流淌现象;
5)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应根据气温环境条件确定,宜为3天至7天;
6)喷射混凝土的其它要求可参照《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 (GBJ86-85)和《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YBJ226-91).
三、围挡栏杆安装:
采用脚手架的钢管焊接或采用专用的卡口连接,焊接或卡口连接必须牢固,栏杆的高度为1.2m。安装完毕后,要进行钢管除锈,用钢丝刷或铁砂纸除锈,除锈完毕刷防锈油漆底,栏杆扶手刷反光油漆,颜色按交通栏杆颜色,50cm白色,50cm红色或黄色反光漆。栏杆完成后要求顺直、整洁,美观即可。
第3节 锚喷支护施工方法
(一)设计概述
本工程基坑采用锚喷支护方案,土钉采用φ48*×3.5㎜的钢花管,施工土钉后在基坑的水泥搅拌桩边进行土钉头部水平加强筋2根φ16通长连接、纵向锚头短钢筋加强件焊接,锚入土方中,锚固土钉一头焊接L63*6、末端中间焊接25×2.5角铁。锚杆水平间距为2根1300mm共380根锚杆,锚杆长度每根12~15m。
(二)施工准备
拉杆施工与土方开挖紧密结合,互相配合,必须做到土方开挖到哪,拉杆锚固施工便跟到哪,为了配合锚杆施工,基坑边4m范围内的土方须逐层开挖。
① 施工前应作好下列准备:
⑴.确定基坑开挖边线,轴线定位点,水准基点,变形观测点,并妥善保管。
⑵.施工原材料准备:
a.锚 杆体应除锈;
b.P.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c.宜采用干净的中粗砂,含水量宜小于6%;
d.宜采用干净的爪米石,粒径为5mm-10mm;
e.使用速凝剂时,应做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及水泥浆凝结效果试验。
⑶施工机具准备
a.锚 杆采用XY-1 型地质钻机成孔。
b.注浆泵、混凝土喷射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能力应满足施工进度和及时支护的要求。
(三)喷锚施工方法:
①施工应遵守下列顺序:
⑴.按设计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没喷射砼厚度控制标志;
⑵.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⑶.安装锚杆(包括注浆);
⑷.绑扎、固定钢筋,设置加强筋;
⑸.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⑹.坡顶、坡面和坡脚的排水处理。
② 挖土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上层锚杆浆液及喷射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锚喷施工;
⑵.基坑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及时支护,严禁超挖;
⑶.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允许误差±50mm;
⑷.土质条件较好时,各分段之间可连挖,土质不好时,应采用跳挖;
⑸.支护前,松动土体必须清除。
③锚杆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注浆材料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0.55;
⑵.水泥浆液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水泥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
⑶.锚杆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锚杆位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孔位的偏差不大于100mm;
b.入射角误差不大于±3°
c.孔深误差不大于±50mm
⑷.当遇到障碍需调整锚杆孔位时,不得降低原有支护设计的安全度;
④注浆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
⑴.注浆前,应先清除管中泥浆,直至流出清水为止。
⑵.注浆采用压力注浆,压力在0.6-0.8MPa,应设置止浆袋,保持压力3-5分钟。
(四)
(五) 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锚喷支护面外地下管线埋深较深或受东面地下室影响,第一排锚杆须重新进行设计。如果土层自稳太短而不能及时完成本层支护时,宜在开挖本土层前进行超前支护。
(六) 与土方队的配合
(1) 土层锚杆浆液及喷射砼达到设计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及下层喷锚施工。
(2)基坑开挖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及时支护,严禁超挖。
(3) 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允许误差±50mm。
(4)土质条件较好时,各分段之间可连挖,土质不好时,应采用跳挖。
第4节 集水井、排水地沟施工
一、集水井、排水地沟施工技术要求
锚喷支护应设置排水沟、集水坑等用于地表和基坑排水。坑内排水沟离边壁宜大于1m;每20~40m设置集水井
二、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按施工图纸放出地坑四周地沟施工线,每20m设一个控制桩,控制桩标明标高即可。
2、沟槽挖方:沟槽挖方采用人工分段进行挖方,挖方尺寸按施工大样图进行,并按控制桩标明标高开挖,严禁沟底超挖深度每50m为一个施工段,挖方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沟槽尺寸流水坡度。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3、基础垫层:浇注C15砼垫层前要清理沟底浮土,按控制桩标明标高尺寸支模板,浇筑C15砼垫层,严格控制垫层标高和流水坡度。此地沟的流水坡度按1%向市政雨水管道排放,同时在市政雨水井衔接处设一个过滤池通过过滤后在排放市政雨水管道。垫层浇注完毕后等到一周后使垫层强度达到要求验收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沟壁砖砌体:砌筑前检查沟槽尺寸,清理沟底落土,砖要浇水湿润24小时后方可上墙,砌筑时两头拉线,按测量所给的标高尺寸控制,本地沟砖砌体为240mm厚墙体,采用一丁一顺由下向上逐层铺砌,棕向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12mm并确保灰浆饱满,随时清理落地灰,按50m一个施工段进行,施工段的接茬不允许留老虎茬,应预留踏步茬搭接,接茬衔接时,要清理已凝固的砂浆和浮土并冲水洗干净再施工砌筑。
5、摸灰施工:摸灰施工前应清理浮土灰尘和凝固的砂浆并撒水湿润墙体,调制1:25水泥砂浆粉刷,粉刷厚度按1.5cm,0.5 cm底,1cm面
摸面时压实提浆收光,不允许采用净水泥浆摸表面收光。前粉刷墙壁和地沟顶面,然后再粉刷沟底。
6、在基坑内积水应及时抽出。
第五章 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第1节 质量保证措施
1、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开挖,严禁野蛮施工和超挖,严禁挖土机挖斗碰撞支护及支撑系统。
2、合理分层分段开挖,每段控制在10~20m左右,以避免工作面过大来不及做支护系统引起基坑塌方。
3、要及时做好坑内排水及加强降水井抽水工作。
4、挖出的土方不准堆放在坑边,尽量减少基坑顶面的堆放。
5、必须遵守由上而下,先撑后挖分层开挖的原则,严禁上层支护系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开挖下层土方。
6、做好标高控制工作,当挖至离坑底设计标高200mm左右时改用人工修整,以保持坑底土体的原状结构。
7、基坑开挖时,应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等经常复测检查。
8、注意保护好监测系统,并派专人24小时对基坑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及时采取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
9、基坑挖到设计标高后,应及时做好验槽及垫层施工。
第2节 基坑监测
一、安全技术要求
为保证边坡和周边道路、建筑物的安全,详细掌握支护系统工作的情况,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本支护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基坑发生变化情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观测报警值
| 项目 | 基坑边 |
| 位移 | 30mm |
| 沉降 | 30mm |
1)水平位移观测
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对观测点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以控制点作为基点,从基点开始延至各控制点最后回到基点,在闭合误差范围内按测量规范要求把误差平差到各控制点上,再根据基点坐标计算各观测点的坐标,并作好相关记录,土方开挖前,按上述方法测出相应点坐标,然后以每次观测的坐标数值对照原有点位计算出x方向与y方向的变形,把x、y向合成,计算出位移量及方向。位移观测使用校核准确的拓普康-102N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误差必须符合基坑变形技术规范要求。
2)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建立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20钢筋打入布置点下,外露长度20mm,埋深不小于150mm。以甲方提供高程点为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测站的观测次序为“后、前、前、后”形成闭合路线,并检查闭合差,闭合差0.30 n ,相邻点中误差0.5mm,每站高差中误差0.13mm,每次观测从基点出发经全部观测点后又回到基准点,然后按上述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外业观测采用索佳S1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
三、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制定严谨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案。
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规程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使用设备、仪器、监测精度、可靠性、报警值、观测频数、测量布置、成果报告、质量保证措施。
2、制定基准点与监测的保护措施。
基准点是监测准确与否的重要保障,必须在施工现场不受施工影响地方设置不少于3个基准点,并经常对基准点进行检查、复核,以保证观测结果的稳定、真实、可靠。
3、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节。
监测点位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整个基坑监测变化情况,按监测规范、细节予以观测,确保监测真实、有效,为基坑安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4、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测,设备和元件在使用前必须检测合格。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表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校核,并作好记录,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观测方法在相似的观测环境中进行。
5、测量数据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整理上报。
原始记录应详细说明观测的时间,气象情况,施工进度和各种受力变化情况,发现情况异常或超出警界值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基坑施工提供信息化施工和安全保障。
1、严格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规程制定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使用设备、仪器、监测精度、可靠性、报警值、观测频数、测量布置、成果报告、质量保证措施。
2、制定基准点与监测的保护措施。
基准点是监测准确与否的重要保障,必须在施工现场不受施工影响地方设置不少于3个基准点,并经常对基准点进行检查、复核,以保证观测结果的稳定、真实、可靠。
3、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细节。
监测点位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整个基坑监测变化情况,按监测规范、细节予以观测,确保监测真实、有效,为基坑安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4、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定期检测,设备和元件在使用前必须检测合格。
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表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校核,并作好记录,使用同一种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观测方法在相似的观测环境中进行。
5、测量数据现场检查,室内复核后整理上报。
原始记录应详细说明观测的时间,气象情况,施工进度和各种受力变化情况,发现情况异常或超出警界值应立即汇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基坑施工提供信息化施工和安全保障。
第六章 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的要求参见总施工组织设计有关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