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航敏1,冯燕2,张小娟1,田文杰1,赵志伟1
(1.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9;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 Chemistry
Teaching
Guan Hangmin 1,Fen Yan 2,Zhang Xiaojuan 1,Tian Wenjie 1,Zhao Zhiwei 1
(1.Schoo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9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1,China)
Abstract:Physical Chemistry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urse in materials and chemistry engineering.This course is rich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ir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outlook on life,value and the world with the soul and the principal clue of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during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mapping and merging points,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s,reform the evaluation system,and carry out constant promotion by accurately grasping of the spiri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values guide,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working together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accomplish the mission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chemist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总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学化工类、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专业基础课程,富含思政元素,和其它专业课程一样,都是育人的主阵地。在物理化学课堂上把握住思政教育的内涵,将思政元素落实在教学的相关环节,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持续改进,对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十分必要的。[2]
1课程团队建设
学校和学院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组,出台相关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思政课程建设,形成团队,开设相关讲座和培训来引导和规范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专业课教师应转变观念,认识到专业课除了传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外,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团队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努力挖掘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融入教学各环节,合理更新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注重价值引领,将自己对专业、社会现象等的正确认知分享给学生,从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人生观及价值观等产生实质影响。
2制定融入思政教育目标的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教师要根据物理化学课程特点,从课程的能力、素质培养出发,凝练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制定新教学大纲时,充分结合目标,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明确蕴含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等思政内容。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基本知识等基础上,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思政教育内容,并固化到教学大纲中。
3思政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映射与融入点
3.1通过物理化学家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课程中有很多定理和公式都渗透着中外物理化学家的艰苦努力,甚至是顶着保守势力的重重压力发现发明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类物理化学家的故事,弘扬正能量。
例如,瑞典物理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理论,但是当时却不被人理解,被保守的教授们嗤之以鼻,认为:“这个理论纯粹是空想,无法相信。”但是阿伦尼乌斯仔细准备着他的论文,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开创了电离学说,这一学说是物理化学学科发展初期的重大发现。阿伦尼乌斯科学的一生,给后人以很大的思想启迪。首先,在哲学上他是一位坚定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者。他终生不信宗教,坚信科学。当19世纪的自然科学家们还在深受形而上学束缚的时候,他却能打破学科的局限,从物理与化学的联系上去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因而能冲溃传统观念,独创电离学说。其次,他对祖国的热爱,为报效祖国而放弃国外的荣誉和优越条件,在当今仍不失为科学工作者的楷模。
在相关章节学习中,通过教师介绍和学生自主对科学家资料的调研,坚定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为科学研究竭智尽力,追求不懈,奋斗不息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尚情操。
3.2利用物理化学课程中丰富的理论实践案例提升学生哲学思辨层次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实例,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去辨别第一类永动机,明确其不可建成的理由,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及作风;又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热死论”的荒谬性,指出其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定律使用的,从而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再如,结合“反应温度、浓度等的量的变化会导致平衡打破”的教学,将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到质变”哲学思想贯穿于于化学平衡的学习中,站在哲学的高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3.3利用有关的物理化学原理应用现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通过介绍利用润湿作用原理制造的纳米防水防油免清超疏水材料,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哲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再如,在表面现象这一章学习中,借助近年来冬天全国各地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这一现象,从雾霾出现的表面物理化学原理来出发,用数据、图片、视频,让学生从内心树立起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收稿日期]2019-04-12
[基金项目]金陵科技学院课程思政项目;金陵科技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编号:jit-b-201903)[作者简介]
管航敏(1973-),男,安徽巢湖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化学教学与科研。
山”的环保理念,建立起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和绿色生态技术观。
(下转第190页)
在学习资源模块中,学生可随时阅读与化学史相关的著作,了解化学家的历史,同时提供化学史相关知识的便捷网站链接,观看与化学史相关的视频,可拓宽学生的化学史知识面,令学生从以往的化学史知识中学习到化学家们的为科研而献身的精神,吸取他们做实验、做科研的经验教训。
在课程考核模块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契合,课堂理论讲授与课外实践训练的契合,课程平时考核与课程试卷测验的契合等,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环节,如果学生没有预习好,上课时学生的思路跟不上教师的教学内容,渐渐的引起学生上课时思想无法集中,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而建立化学史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学生可随时用手机查看、下载、学习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熟悉教师的上课内容,掌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课后复习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教师咨询上课时未听懂、未能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消化,同时为教师备课及准备化学史资料提供思路,另外在教师还可以在此环节中为学生答疑、发布作业等。
课外训练环节中,学生可上传自己搜集的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知识,发表自己对某一化学史知识的见解;教师也可以在此环节中发布一些与化学史相关的试题,加强学生对化学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课程考核环节中,学生可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课外活动调查、投票等;教师可在此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课堂考勤情况等随机抽查点名。
4结语
将微信公众平台引入《化学史》课程的教学中,可建立全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及时巩固与提高。学生可以在宿舍或在图书馆,随时通过手机及校园网络即可登陆微信公众平台,了解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进行课前预习,同时通过观看化学史视频,预先了解更多的化学史知识。在化学史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可随教师的教学路线走,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中的不足及与学生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不断完善《化学史》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孟献华,李广洲.国内化学史教育研究评述[J].化学教育,2011(7):5-8.
[2]李良钊.高校师范化学专业化学史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化工研究,2018(9):30-31.
[3]山峰,檀晓红,薛可.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2015,21:97-104.
[4]赖瑢,郑赛利,王周,彭敏,等.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探索和实践[J].大学化学,2017,32(3):43-48.
[5]孟建新,曹丽伟,周艳晖,等.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化工,2019,2(46):199-200.
[6]郭宏,吕祎晖,杨大伟,等.有机化学实验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轻功科技,2019,4(35):79-80.
[7]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本文文献格式:贾永梅,周国华,李志果,等.微信公众平台在《化学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0):1-190)
(上接第196页)
4教学方法的革新
4.1积极采用PBL(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设计诸如“如何看待热寂论”、“雾霾中的物理化学”等问题或研讨项目,由学生自主研讨,将课堂由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交流,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物理化学课程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进而将研讨从课程知识层面引导上升到社会经济层面,甚至上升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层面,从而激励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培养学生科学思辨能力,激发学生为中华文明复兴而读书的使命感。
4.2案例式教学法
物理化学原理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物理化学作为集中讲授化学原理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原理实际应用的案例,将思政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3]这种案例式教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贴近生活,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兼顾趣味性,提高授课质量和育人效果。
4.3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教学法
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提高学生的兴趣,全方位引导学生的科学观、人文观,实时布置学生收看与课程内容有联系的国产优秀纪录片,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5评估实施效果,持续改进
对“课程思政”教育阶段实施效果的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递思想的方式是否有效、二是课程思政效果评估。
5.1传递思想方式的评估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一对一交流、小范围座谈等方式,精心设计调查内容,了解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真实看法、满意程度,评估教学团队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传递思想的方式是否有效;5.2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
采用过程考核、撰写课程小论文、考试等方式进行课程建设效果的评估。利用考核所获得的数据,建立合理的模型,分析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评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有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提高了道德修养。
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团队,提出改进措施落实,从而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
6结束语
在物理化学课堂上以总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和主线,通过准确把握思政映射与融入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方式,持续改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与思政课程形成相向而行,最终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导刊,2017,1:31-34.
[3]刘元隆,物理化学中的哲学素质教育探索,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86-87.
(本文文献格式:管航敏,冯燕,张小娟,等.“物理化学”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初探[J].广东化工,2019,46(10):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