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0:15
文档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执教者:课题21古诗三首课型年级组五年级上课时间主备课人姜蓉审核人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
推荐度:
导读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执教者:课题21古诗三首课型年级组五年级上课时间主备课人姜蓉审核人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1古诗三首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

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    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    点

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一 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出塞》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A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出塞》。板书;读古诗:指名读。

B这首古诗有好几个多音字,你能读准字音吗?你能结合注释,提醒大家注意它的读音吗?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七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四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

引导学生学习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D品读悟情:

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这,你怎样读?

还是这句诗,让你仿佛听到什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

教师小结;诗人就是这样,把我们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战争给秦、汉以来近千年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感受到这些,你会怎样读?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句子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选读其中一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还(huán):回来。  

 万里长征/人未还。            未还:没

 但使龙城/飞将在,将(jiàng):将领。 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不教胡马/度阴      教(jiào):让。不教:不让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背诵古诗、写生字。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1古诗三首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    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难    点

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生思考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①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匈奴人终于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②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④想像,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像,生交流。

⑥小结:

2.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就在诗人直到死还盼望统一时,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男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令人心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女生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令人心凉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全班齐读《题临安邸》)

(2)讨论: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至死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像: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引导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后两句。

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板书:醉生梦死丢江山)

③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1.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面是权贵们寻欢作乐一面是做为遗民的代表——诗人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感想?(自由畅谈。)

2.有感情读两首古诗。(板书:忧国忧民)

3.升华情感:

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死不瞑目、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示儿               题林安邸

   忧国         忧民

  北宋 遗民       南宋 权贵

 死不瞑目 盼统一  醉生梦死 丢江山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背诵古诗。默写《示儿》。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2.左公柳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会认“戈、慷、慨、湘、棺、屹、淌”,会写“廊、纤、戈、俄、拱、慷、慨、惫、湘、;”理解“戈壁、纤巧、慷慨激昂、楚楚动人、力排众议、马不停蹄、拱手相让、视死如归”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重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难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同学们,在清朝有一个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后成为清朝一代名官,为收复、建设,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匙子情怀?板书课题;左公柳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慷慨激昂、湘、棺材、戈壁、屹立、流淌、走廊、纤巧、拱手相让、谋划、携带

  ①自己读、指名读.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需要提醒大家;如果老师听写,哪个字的字形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个词语的意思你不懂?

  ③同学交流: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出不懂问题。

  (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从几个方面介绍左宗棠的事迹?(两方面:收复、建设)

   (2)捋出思路:

  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两方面内容?(4——13)介绍左宗棠事迹。

  ②1——3,14各写什么?简要说一说。文章分几段?

  (3)质疑: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是一篇写人还是写物的文章?(写左宗棠为什么题目是左公柳?)

  3.解疑:学习课文1、3段。

  (1)要想解答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我们先了解什么?(左公柳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2)画出全文描写左公柳的语句,认真思考。

  左公柳高大、健壮、直的特点。

  左公柳生命力顽强。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与对它的赞美.

3)朗读。

  引导深入学习;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既是写物,更是颂人,这就是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板书:借物抒情

  (三)再次质疑,引发思考

  (1)再次质疑

  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抒发自己的感情?左公柳与左宗棠和爱国将士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

  (2)弄清重点段层次、内容

  了解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方面的事迹?(收复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一共写了他几件事?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动笔写一写。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建设

  弄清文章大致些什么了,请同学们带着疑问,自学课文,思考,下节课解决。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22.左公柳(借物抒情)

第一件事: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收复

 第二件事:抬棺出征 收复 

 第三件事:植树造林 建设建设

  生字词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读课文、写生字词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2.左公柳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重    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    点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问题:作者为什么借左公柳来抒发情感?为什么以左公柳为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二)新课:

  1.整体感知:

  初读了课文以后,你认为这课书写的是谁?是左公柳还是左宗棠?回忆一共写了左宗棠几件事?

    2.深入学文

  (1)学习4——13自然段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2)回读第十四自然段

  ①引读第十四自然段:听完左公柳名字背后的故事,我们再次凝望它。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

  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③解题: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3.总结谈话 布置作业

  (1)左公虽去,道柳尚在。这柳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作者借左公柳突出人的品质。文章学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例如:

  ①写人的文章要选取典型事例;

  ②在写人的时候,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

  ③左宗棠的爱国精神让我特别感动,真值得我学习;

  ④要学习左宗棠这种勇于坚持己见,挺身而出的精神;

  (2)布置作业:

  ①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写人的文章要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

  ②今天作业的第二项请你用这种方法,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22左公柳

 左宗棠 力排众议 主动请缨   典型事例

 事迹  抬棺出征 收复   语言神态

     植树造林 建设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2.通过一件比较典型的事来写写你身边一个人的特点。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3*郑成功收复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一课时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2.指导学生认识生字“憎、厦、舰、踞、铭、撰”;积累“憎恨、盘踞、铭记、撰写、千军万马、张牙舞爪、走投无路、”等词语。

重    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难    点

了解郑成功收复的经过,认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懂得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同学们通过读书读报、看电视、听广播、网上冲浪,一定也了解了不少,能说说你了解了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些给你的印象最深?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文章,它介绍的是——板书课题《郑成功收复》

  1.课题有什么特点?(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除了这课,我们还学过哪篇文章的题目也直接告诉我们主要内容?

  (二)新课;

  1.检查预习情况:

  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

  憎恨、厦门、战舰、盘踞、铭记、撰写

  这些要求会认读的生字中,哪个字的字音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2)积累词语;

  除以上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本课书还有不少四字词语,从书上找出来读一读,并摘录下来。

2.自读全文,复述课文

(1)关注课后思考题:指名读。

(2)学习要有法。读题目,我们怎样才能完成好这道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先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再读经过部分,捋清重点段的层次。

按照同学们所说的自学课文:

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注意课文围绕“收复”写了哪些内容?哪些地方说明了这一事件的原因、结果,哪些地方写明了收复的经过?人们是怎样评价郑成功的?你能按照提示给文章分段,并写出主要内容吗?(可在自读时进行勾画及批注。)

②汇报、交流:

③再读重点

想想郑成功渡海东征的时间和阵容,经历了哪些战斗,克服了哪些困难?注意郑成功是怎样指挥每次战斗的,面对敌军的顽抗及求和又是怎样说和做的。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逐段阅读,简要概括

把每段的内容串起来,就简要地把这个事件说清楚了。

④讲述故事

简要说说郑成功收复的经过,讲述前可列一个提纲,也可在心中打个腹稿。先自己练一练。请2——3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

⑤听了同学们的复述,你觉得郑成功有着怎样的品质?

⑥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怎样把这一事件的经过简要复述出来的?

3.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课文,你觉得课文哪儿写得比较精彩呢?是不是觉得课文第六自然段写得特别精彩?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哪儿写得好?

出示:第六自然段读后生交流。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所说,课文主要通过对我军官兵和敌人在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战斗的场面,来反映出整个战斗的场面和气氛。

总结方法:

你能总结一下写好一个场面的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总结出总的来说,写一个场面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写好场面中的各个人物。写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描写。

第二,既要勾画出场面的整体情况,又要着力描写其中一些最精彩的镜头,以突出场面的激烈

第三,还要穿插描写战斗时所处的环境,以烘托出气氛。

上面的要点记住了吗?那就请大家试一试吧!

4.拓展活动

读阅读链接、课外阅读有关进一步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23*郑成功收复

    起因:自幼立志,驱除荷虏。

    经过:率兵东征,收复。

    结果:宝岛回归,同胞欢庆。

    评价: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写一篇小练笔,描写一个活动场面。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5*海上英魂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3、复述课文。

重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难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一、揭题,介绍邓世昌。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2、教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海上英魂写的是邓世昌和其他的官兵们的故事。

  3、学生展示资料,介绍邓世昌。教师随机出示课件中的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邓世昌。

  4、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壮士捐躯报国的感人一幕。

  二、提纲导读,学生小组自读。

  1、教师出示提纲,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的书写。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3)概括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给课文分段。

  (4)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根据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三、掌握生字,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重点指导“损、册、措、昌、统、隆“的读音及“同归于尽”“惊慌失措”“纵横驰骋”“劈波斩浪”等词义。

  2、指导分段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3、齐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四、理清脉络,说故事。

  1、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找一找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

  2、指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列出提纲)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罗列的提纲复述故事。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生字新词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熟读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5*海上英魂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愿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    点

1、想像激战的场面。

2、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难    点

抓住文中对主要人物的细致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
教学准备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学过的生词。

  2、指名反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品质。

  1、教师导读,请大家读课文3-5自然段,画出描写邓世昌以及全体官兵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句子和词语。

  2、指名反馈,引导深入探究,读议中理解、体会。

  毅然

  (1)“毅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反馈: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扮演邓世昌,学生扮演官兵,再现当时的对话场景。

 讨论:该抓住哪些词语有感情地朗读?为什么?

  多次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邓世昌的精神。

  3、教师朗读课文3-5自然段,学生想像战斗的激烈场面。

  4、学生朗读。

  5、教师语言导读:同学们,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邓世昌领导全舰的战士英勇作战,带领大家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战歌,让我们怀着对邓世昌等英雄的崇敬怀念之前,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教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呀!在中国曾经出现许许多多向邓世昌一样热爱祖国、勇猛无比的人物。

  2、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英雄人物。

  3、教师小结:他们将在人民的心中永垂不朽。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无数先烈用鲜血写下了中国的历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把他们放在心里,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25*、海上英魂

       定远”中弹帅旗落

       毅然挂帅指挥作战

甲午战争(邓世昌) 驾舰船撞“吉野”热爱祖国

         壮烈捐躯祖国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英雄的故事,开展英雄故事演讲比赛。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语文百花园五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体会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按照不同感情色彩给词语分类。

2.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重    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难    点

了解两种批注方式,学习做读书笔记
教学准备

导入;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游览语文百花园的时候了,我们快看看,这座百花园里都有哪些迷人“景色”,让我们欣赏?请你浏览一下,看看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新课:

  (1)了解词语具有感情色彩:

  ①读词语,思考每组的两个词语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发现?

  读读“泡泡”里的话。

  “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

  ②你能读读下面的词语,给词语分类吗?

  褒义:真诚善良视死如归心急火燎

  贬义:凶残虚伪暴跳如雷贪生怕死

  拓展:

  A除了以上这些词语,你还能写出几个褒义词、贬义词吗?

  B除了褒义词、贬义词以外,还有一些介于中间的词语,叫“中性词”。你能举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2)学习写读书笔记

  ①阅读125——127页内容,你学懂了什么?

  ②汇报交流:

  A阅读宁宁和丫丫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认识两种批注方式:眉批是写在文章上方的空白处,旁批是把自己思考或体会写在文章旁边的空白处。

  做批注好处:对理解文章内容、学习语言表达都有益处。

  B阅读阅读平台

  先自己把故事读一读,想一想有什么感受。

  再看一看别人的批注,对照一下自己的认识

  最后,另选几处有感触的地方,尝试进行眉批及旁批。

  C拓展:

  阅读需要把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我们都有哪些种批注呢?

  ①写感想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

  ②质疑式批注:把读书的疑问记录下来

  ③评价式批注:记录自己阅读后对文章褒贬看法

  ④补充式批注: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

  ⑤联想式批注: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

  D阅读一篇短文,交流自己的批注。

  阅读,写批注

  小组交流,相互学习

  (3)积少成多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背诵《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阅读一篇短文,做学习笔记。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语文百花园五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2.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    点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难    点

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一)导入:

  同学们,读了本单元的课文,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爱国志士们的情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使我们也想说些什么。经过这么长的准备时间,大家分小组搜集了资料、写稿、进行了演练,今天我们就汇报。

  (二)新课:

  1.提出要求: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朗读时,注意读出作品的情感与语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以红花的形式给出评议。评出本班此次演讲活动的优胜者。

  2.演讲、评议

  ①抽签。

  ②按照抽签顺序进行演讲。

  ③群众评委评议:

  演讲题目内容形式

  观点条理感染力新颖情感表演辅助手段

  3.评出本次活动的优胜者。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演讲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气、语调、手势和演讲内容协调。

听众:认真听,听后进行评议。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写一份活动总结,简要回顾本次活动的过程,写出大家的收获与感受,还可以写一写以后开展活动的想法。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语文百花园五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三 课时
学习目标1.指导选材

2.练习说明的表达方法。

重    点

怎样写具体。
难    点

灵活运用优词佳句。
教学准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星期老师布置一个任务,请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拿来,进行展示。今天,我们把大家拿来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开展一个绘画、摄影作品展览,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欣赏,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作品,并试着把它介绍出来,谁介绍的好,谁就被评为“最有品位的观众”。

  (二)新课:

  1.指导选材

  ①提问:要想成为最有品位的观众,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②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材的重要。

  请2——3位同学展示自己选好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相机指导:

  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作品最突出的特点。

  ③大家尝试用发现的眼光重新欣赏自己中意作品的特点。

  2.指导怎样介绍

  ①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发现自己最中意的作品还不够,还要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明你选它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来向评委们介绍这幅作品。

  要想介绍得好,哪位同学能说说,你认为在介绍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介绍得要具体。

  要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以上要求

  ②明确重点要求:

  你认为这些中哪一项任务最难完成?(内容具体)

  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做到具体?

  看我们书112页下有一幅插图,我们能一起介绍一下吗?先自己观察,练一练,想怎样说具体。

  请一位中等同学说。同学们评议。

  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重点指点:要想说具体,就要认真观察图上人物动作、神态,加自己的想象,他在什么情况下做的动作,他说了什么?

  让这位同学在大家帮助之后,再次介绍这幅画。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把这幅画的内容说具体?

  引导学生总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展开想象,再自己介绍这张画或照片,看谁说的生动、具体。把说的内容动笔写下来。题目自拟。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1.按照一定顺序介绍。(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中间到两边等)

2.内容具体。(细致观察,展开想象,想像合理)

3.感受真实。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完成本次作文。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会认“撤、”;会写“渺、握、购、”等生字;理解“、掌握、热忱、不分昼夜”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3.学习1、3段。

重    点

帮助学生会认“撤、”;会写“渺、握、购、”等生字;理解“、掌握、热忱、不分昼夜”等词语。
难    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准备

(一)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

  (二)新课;

  1.检查自学情况:

  ①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你读懂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

  把补充的内容填到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主要事件,我们通过对题目进行补充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2.初读课文,捋清层次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分别在那些自然段中?简单概括写的是什么事?

  3.学习1、3段

 王承书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她是怎么做的?你觉得哪让你最感动?自学,体会。

  (1)“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朗读,读出王承书态度的坚决。

  ②联系1、3自然段,再谈谈对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的感受。

  重点体会

  你将不能再出席任何公开会议,更不能出席国际会议。你愿意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吗?

  引导学生体会“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的不易。

引导学生体会:指出她从此放弃了一切名利:高规格的待遇和荣誉,无数次的鲜花和掌声,而这是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的。

  朗读:而王承书却坚定地说——

  你又感受到什么?

  难怪作者赞叹到:放弃名利,对于一般人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早已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呢!

  你又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出这句话是作者对她这一表态的高度评价,指出闻名于世的王承书勇气非凡,不愧为“淡泊明志”的典范。

  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这对王承书也是难题,因为在她原来的研究领域中,没有涉及这个难题。再加上国外封锁,更是困难重重。从事这项工作,一切要重新开始。这需要极大的牺牲自我的极大勇气!但王承书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引导学生体会:完成这项任务困难重重,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放弃自己已经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研究,重新开始。

  教师引导:为了祖国,王承书不但选择放弃一切名利,而且还无条件放弃了自己已取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这对一个科学家是多么难能可贵。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感受她为国献身的精神。

  5、布置作业: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②文中哪些段落讲述了王承书“第一次放弃名利”?写这件事与写她“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

  ③读了她的这些事迹,你有怎样的感触?(可把你的感受写一写,再与同学们交流。)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听写所学词语

形近字组词

忱()撕()暑()练()      枕()嘶()署()炼()

蜜()瞩()艰()撤()      密()嘱()坚()澈()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读书、思考:

①王承书做到了隐姓埋名吗?她接受任务后是怎样工作的?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者:      

课    题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课   型

年 级 组

五年级上课时间
主备课人姜蓉审 核 人

教学内容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重    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难    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一)导入整体把握:

 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1、3段。通过学习,你觉得王承书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对祖国无比忠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二)新课:

 王承书是怎样隐姓埋名工作的?你从哪感受到她是一个不记名利、忠于祖国,无私奉献的人?默读课文思考。画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变序教学,学习第四段:

 (1)学习12自然段:

  出示:从此,王承书从国内、国际的物理学术殿堂消失了;从此,她再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杂志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

  引导学生体会这个长句,两个“从此……”及“再也没有在国内外任何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就是在我国内部保密刊物和工作报告中,她也不署名”看出她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决不食言。

  2)学习13、14自然段:

  王承书又是怎样带领大家攻克提炼浓缩铀技术难关的呢?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

  ①从没有接触过提炼浓缩铀技术。(抓重点词句)

  ②复杂的计算(体会数据作用、展开想象)

  ③舍小家,为国家(角色换位)

  ④朗读13、14自然段。

 (3)学习16、17自然段。

 教师引读;19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个国庆节后半个月,刚刚平静的****又沸腾起来。——(学生读)

  这原子弹的爆炸对中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看原子弹爆炸图)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此时此刻,她又是怎样实现她隐姓埋名的誓言?——(学生读)

  (4)小结:在这一段中,作者怎样让我们感受到王承书的爱

  国情、赤子心?(作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让我们了解到她为完成自己承担的使命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2.学习第2段。以读为主

  教师提问:她这样做是一时激动吗?你从哪读懂的?

 (1)指名读。

 (2)“第一次放弃”与“隐姓埋名”有什么关系?这段可不可不写?

  这是插叙。引导学生体会出,对祖国的爱,使得她不记名利,不要小家,无私奉献。对祖国的爱是她行动的基础。不可以删去。

  3.齐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段。这段写什么?

 (2)板书: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3)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位共和国的英雄。看图

总结全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①这篇文章主线鲜明,重点突出,在顺叙中有插叙,在记叙中有议论,饱含作者的深情,读着令人产生共鸣。

  ②学习王承书的爱国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个性设计:
板书

设计

24 隐姓埋名三十年

      坚定承诺,隐姓埋名

      放弃名利,毅然回国

      果断受命,解决难题爱国奉献

      艰苦工作,爆炸成功

      熠熠生辉,英名永存

个性设计:
作业

设计

个性设计:
教学反思:

文档

五年级第五单元教案

绵阳市万达学校集体备课教案学科:语文执教者:课题21古诗三首课型年级组五年级上课时间主备课人姜蓉审核人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秦、邸、熏、汴”4个生字。2.学习《出塞》,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二)新课1.学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