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加深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提高学生能够运用百分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景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
解决计算实际问题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
=(40)%=(0.4)(小数) 0.3==(30)% 75%= =( 0.75)(小数)
2.填空:(1)求4是5的百分之几,列式为(4 )÷(5 )
(2)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130%,实际产量比计划多(30)%。
(3)桃树棵树是梨树棵树的80%,桃树比梨树少(20 )%。
3.师:冬天来了,窗台上的一杯水结成了冰块。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啦!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
淘气在窗台上放了一杯水,体积是45立方厘米,结成冰后,体积大约是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你能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1)想求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把什么看做单位“1”?
生1:用画图法帮助理解题意。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原来水的体积,再画一个长方形表示冰的体积,冰的体积要比水的体积大。它们的差就是水结成冰增加的体积。
生2:为了简便,可以用横线来表示水的体积和冰的体积。它们的差是5立方厘米,也就是水结成冰增加了5立方厘米。
生3:“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增加的体积占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要把原来是水的体积看做单位“1”。也就是用增加的5立方厘米除以原来水的体积。
(4)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教师对能学生提出的多种解法给予适当评价,对学生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
2、列式解答。
(1)算法一:
生1:先算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的数量占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比。也就是用增加的5立方厘米除以原来水的体积。
列式是:(50-45)÷45≈0.111=11.1%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
(2)你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2: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列式为:50÷45-100%≈111.1%-100%=11.1%
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
3、师: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那么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之几呢?
生1: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那么水的体积一定比冰的体积少了11.1%!
生2:不对吧?还是画图试一试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图讨论计算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
生1: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了百分之几,表示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的数量占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要把冰的体积看做单位“1”。
4、列式解答。
生1:先算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少的体积占冰的体积的百分比。也就是用少的5立方厘米除以冰的体积。
列式是:(50-45)÷50=0.1=10%
答: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10%。
(2)解法二:
生2:先算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少百分之几。
列式为:100%-45÷50=10%
答: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10%。
5、小结: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
(2)先求大数是小数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或100%。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的量。
(2)先求小数是大数的百分之几,再用“1”或100%减去它。
6、在我们的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相当广泛,让我们一起走进商场去看一看吧!
(1)电水壶降价了!A种电水壶现价96元,降了32元;B种电水壶现价160元,降了50元,哪种电水壶价格降得多?
生:一眼就可以看出,是B种电水壶降得多。
(2)那么哪种电水壶降低的百分比多呢?是B电水壶吗?还是来画图计算一下吧!
(3)同桌讨论,画图,说一说思考过程,并写出计算方法。
(4)汇报:
分别算出两种电水壶降价的百分比。
A电水壶:32÷(96+32)=32÷128=0.25=25%
B电水壶:50÷(50+160)=50÷210≈0.238=23.8%
答:A电水壶降得百分比多。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有没有信心呢?
一、填空:
1.某商场第一季度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30%,把(全年销售计划 )看做单位“1”。
2.某车间今年产量是去年的115%,把(去年产量)看做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25%,把(乙数)看做单位“1”。
4.红花比黄花少12%,把(黄花的朵数)看做单位“1”。
二、解决问题。
1.红星乡计划造林9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画图,找准单位“1”,计算。
(12-9)÷9≈0.333=33.3%
答:实际造林比计划多33.3%。
(12-9)÷12=0.25=25%
答:计划造林比实际少25%。
(四)拓展提高。
甲正方形的边长是4cm,乙正方形的边长是5cm,甲正方形的周长比乙正方形的周长少百分之几?乙正方形的面积比甲正方形的面积多百分之几?(课件第20、21张)
学生同桌讨论,完成后汇报交流,师重点讲解。
(1)先求甲正方形的周长比乙正方形的周长少多少cm,再求少百分之几。
(5×4-4×4)÷(5×4)=0.2=20%
答:甲正方形的周长比乙正方形的周长少20%。
(2)先求甲正方形的面积比乙正方形的面积少多少cm²,再求少百分之几。
(5×5-4×4)÷(5×5)=0.36=36%
答:甲正方形的面积比乙正方形的面积少36%。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之几。
2.确定单位“1”。
3.用多(少)的量除以单位“1”。
【教学反思】
一、借助线段图,找准单位“1”,寻求、理解解题思路。
《百分数应用(一)》是主要学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这一课的难点问题是帮助学生理解“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求百分数便是容易多了。
怎样理解“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 这一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是书的第一种方法,先求出多的体积,再去除以单位“1”的量。在辨析“增加百分之几”是不是也可以说“减少了百分之几”这环节上,学生不是很理解,这时就迅速让学生按照例题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决。进一步体会一下这两题在画图中的共同点与细微区别:共同点是都是先画单位“1”量,再画比较量,区别是例题先画的是水的体积,而此次先画的是冰的体积。两次图中所标单位“1”的位置是不同的。这也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图中直观的体现,很大的帮助了更多的学生理解解答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