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桥及立交施工盖梁支架设计
计算书
编 制:
校 核:
审 核:
重庆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XXXXXXXXXXXXXXXX复线桥及立交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O一四年十二月
一、工程概况
引桥、加宽段、立交(部分)工程均设有盖梁结构,盖梁离地高度为5m~42m,其施工方法为离地高度14m以下采用碗扣支架落地式进行现浇,离地高度14m以上采取埋设托架方式进行现浇。
(一)、埋设托架式盖梁支架
盖梁离地高度14m以上采用埋设托架式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为在墩柱上埋设预埋件,在预埋件上采用钢板焊接钢牛腿,然后采用吊车将2I45b主纵梁吊至钢牛腿上进行安装,在主纵梁上安装I25b横向分配梁,分配梁间距60cm,然后在横向分配梁上安装5×10木枋为纵向小分配梁,间距20cm,最后安装1.5cm厚木工板作为底模,底模布设完成后即可绑扎钢筋、安装侧模,最后进入砼浇筑工序。本工程离地高度14m以上盖梁最大跨度为引桥6号墩,跨度为8m,本计算书以引桥6号墩为例进行计算。
(二)、碗扣钢管落地式盖梁支架
盖梁离地高度14m以下采用搭设碗扣落地支架进行施工。搭设支架前先进行基础的封水及硬化处理。首先将原地面土石用强力式打夯机夯实, 再用不低于C20的砼将搭设支架处的地面浇筑一层10cm厚砼,作为封水及地面硬化处理,以确保支架基础承载要求,经计算其土基础承载力应不低于3Mpa。在经过处理的地基上搭设碗扣支架,支架纵横向距离为0.6m,步距为1.8m,支架上部底模系统从下至上分别10×12cm木枋,间距60cm,5×10cm木枋,间距20cm,1.5cm厚胶合板。盖梁侧模系统为1.5厚的胶合板为模板,竖向5×10cm木枋,间距20cm,横向背楞为2[10槽钢,间距60cm,拉杆系统为M22拉杆,竖向间距60cm,横向间距1m。
二、计算依据
(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2)《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3)《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T D60-01-2004)
(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
三、埋设托架式盖梁支架计算
(一)、主要荷载及参数
1、恒载重量
按实际结构自重计算乘以1.05倍系数。
2、砼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砼荷载取26KN/m3,扣除墩身承受砼荷载部分,实际砼重量乘以1.0放大系数为支架设计计算砼荷载。
3、施工荷载
施工荷载按每平方米100kg计算;乘以1.0倍系数。
4、模板荷载
模板荷载按每平方米80kg计算;乘以1.0倍系数。
(二)、计算假设及参数
1、计算假设
墩柱、系梁模拟混凝土梁,按一般梁单元建模,盖梁支架按一般梁单元进行计算。
2、计算参数
分配梁材料均采用Q235,容许应力145Mpa,弹模2.1×10-5Mpa;分配梁变形按外露模板小于L/400控制。
(三)、计算工况
计算工况为一次浇注成型工况。
(四)、荷载及边界条件添加方式:
1、荷载添加方式
、恒载重量:添加自重荷载。
、砼荷载:添加梁单元荷载,混凝土荷载共加载272t。
、施工荷载:添加梁单元荷载,施工荷载共加载5.6t。
、模板荷载:添加梁单元荷载,模板荷载共加载4.5t。
2、边界条件添加方式
墩柱底部采用一般约束,约束Dx,Dy,Dz,Rx,Ry,Rz,牛腿处采取将盖梁支架与墩柱刚性连接。
(五)、计算模型
本盖梁支架结构简单,所以运用迈达斯软件进行整体建立空间模型分析,结构模型如下:
(六)、计算结果
1、牛腿处支反力(t)
盖梁支架牛腿处最大竖向支反力为44t。
2、盖梁支架各部分强度计算
2I45b分配梁最大应力146Mpa小于145×1.3=188.5Mpa(1.3为临时结构增大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工25b分配梁最大应力61Mpa小于145Mpa,满足规范要求。
3、盖支架各部分刚度计算
2I45b分配梁最大变形为7.8mm (1)、牛腿采用1.6cm厚钢板为预埋板,预埋板上穿孔焊接9根φ28mm钢筋为钢筋,在预埋板上焊接2cm厚钢板为顶板,顶板下竖向焊接2块2cm厚钢板作为肋板,顶板长25cm,宽35cm,肋板长42cm,宽35cm。 采用Midas软件进行局部受力分析,牛腿采用板单元进行建模,牛腿预埋锚脚处采取全方向约束,其模型如下: (2)、牛腿受最大压力为44t,采取加载均布压力荷载于牛腿顶板上,其均布压力荷载值为:44t/0.25m×0.35m=503t/m2 经Midas软件计算,牛腿最大应力位于顶板中部,其最大应力为155Mpa<145×1.3=188.5Mpa,满足施工要求。 (3)、牛腿锚脚处拉力 经计算,牛腿锚脚处最大拉力为9.5t。 该牛腿采用9根φ28mm三级钢筋作为预埋件锚脚,预埋钢筋长70cm。 锚脚钢筋最大拉应力为:9.5t/3.14×1.42cm2=154Mpa小于三级钢筋允许拉应力400Mpa,锚脚钢筋受拉满足要求。 (4)、牛腿锚脚处剪力 经计算,牛腿锚脚处最大剪力为7.6t。 牛腿锚脚采用φ28mm三级钢筋与锚板进行穿孔塞焊接,同时对锚筋与锚板处进行贴角焊接,焊缝高度为1cm。 锚脚钢筋抗剪验算 锚脚钢筋所受剪力为:7.6t/6.15m2=123Mpa小于140Mpa,锚脚钢筋抗剪满足要求。 锚脚焊缝抗剪验算 单根锚脚焊缝允许剪力为:3.14×2.8×1×1t=8.8t大于锚脚处最大剪力7.6t,锚脚焊缝抗剪满足要求。 四、碗扣钢管落地式盖梁支架受力计算 (一)、碗扣立杆计算 1、荷载情况 盖梁混凝土荷载:1×1×2×2.6=5.2t/m2 模板系统荷载:100kg/m2=0.1t/m2 施工荷载:100kg/m2=0.1t/m2 碗扣脚手架及分配梁荷载:取0.5t/m2 则:在跨中位置处最大分布荷载:q=5.2+0.1+0.1+0.5=5.9t/m2 2、立杆受力计算 碗扣钢管立柱纵、横向间距为0.6m×0.6m,立杆步距1.8m 则,单根立柱受力为:5.9×0.6×0.6=2.1t<[N]=2.5t 经以上计算,立杆满足受力要求。 3、立杆稳定性计算 碗扣式满堂支架是组装构件,一般单根碗扣在承载允许范围内就不会失稳,为此以轴心受压的单根立杆进行验算: 公式:N≤[N]= ΦA[ó] 碗扣件采用外径48mm,壁厚3 .5mm,A=4mm2,A3钢,I=10.78*104mm4则,回转半径λ=1.58cm,步距h=180cm。 跨中底板细比λ=L/λ=180/1.58=113.9<[λ]=150取λ=114; 此类钢管为b类,轴心受压杆件,查表 Φ=0.475 [ó]=205MPa [N]=0.475×4×205=47616N=47.6KN 最大荷载的立杆N=21KN≤[N]=47.6KN; 结论:支架立杆的稳定承载力满足稳定要求。 4、地基承载力验算 每根立杆所受最大力21KN,立杆与地基接触面积为0.01m2,则立杆下地基所受压力为:21KN/0.01m2=2.1Mpa,所以经计算地基承载力应大于2.1Mpa,考虑安全系数,本工程要求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3Mpa。 (二)、底模板结构验算 支架处盖梁最高高度为2.2米,采用C30砼浇筑。 盖梁底板部分模板采用木模15mm厚桥梁胶合板、横向由5*10cm木枋铺设,纵向分配梁为10*12cm木枋。 1、竹胶板验算 (1)标准荷载值 a) 模板及附件重统一取q模=1.4KN/m2 b) 箱梁钢筋混凝土自重(考虑取安全系数=1.2,梁高2.2m): q=1.2×2.2×26=68.KN/m2 c) 施工荷载及施工人员、材料、机具等行走运输或堆放的荷载: 活荷载:q=2.0KN/m2 d)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KN/m2 e) 其他可能产生的荷载,如雪荷载、冬季保温设施荷载等本计算不考虑。 盖梁底模采用桥梁胶合板,板厚度1.5cm,模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15N/mm2,底模木枋间距0.2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1m平面竹胶板。 a) 弹性模量E=1×104MPa=1×107KN/m2 b) 截面惯性矩Ix=bh3/12=100×1.53/12=28.125cm4=28.125×10-8m4 c) 截面抵抗矩Wx=bh2/6=100×1.52/6=37.5cm3=37.5×10-6m3 d) [σw]=15MPa; 1)、强度验算 a) 底模板均布荷载: q=(1.4+68.+2+2)×1=74.04KN/m 最大弯矩MB=ql2/8=74.04×0.22/8=0.37KN·m 弯拉应力σ=MB/Wx=0.37×106/(37.5×103)=9.9MPa<[σw]=15MPa(满足) 2)、最大挠度验算 从胶合板下分配梁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5),跨中最大挠度: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计算公式为: --挠度值; --连续梁上均布荷载; --跨度; --弹性模量; --截面惯性矩; --挠度系数,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按照活载最大,取值0.677。 挠度计算: fmax=0.677qL4/100EIx =0.677×74.04×0.24/(100×1×107×28.125×10-8)=0.285mm<L/400=0.5mm(满足) 2、纵向分配梁强度及刚度验算 纵向由5×10木枋铺设,抗弯强度设计值[σw]=15MPa,中对中间距为0.2m,木枋底I25b分配梁间距为0.6m。 a) 纵梁截面特性: 截面抵抗矩:W==0.05×0.12/6=8.33×10-5m3 截面惯性矩:I= =0.05×0.13/12=4.17×10-6m4 弹性模量E=1.1×104Mpa=1.1×107KN/m2 作用在木枋上的均布荷载为: q=74.04×0.2=14.808KN/m 1)、强度(《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a)最大弯矩: Mmax=ql2/8=14.808×0.62/8=0.67KN·m b)木方弯拉应力: σ=M/Wx=0.67×106/(8.33×104)=8.0MPa<[σw]=15MPa(满足) 2)、纵梁最大挠度验算(按两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fmax=0.52ql4/100EIx=0.024mm<L/400=1.5mm(满足) 3、横向分配梁强度及刚度验算 横梁由10×12木枋铺设,抗弯强度设计值[σw]=15MPa,中对中间距为0.6m,木枋底部为碗扣立柱支撑点,碗扣立柱间距0.6m。 1)、强度(《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3~7) a) 横梁截面特性: 截面抵抗矩:W==0.1×0.122/6=2.4×10-4m3 截面惯性矩:I= =0.1×0.123/12=1.44×10-5m4 弹性模量E=1.1×104Mpa=1.1×107KN/m2 作用在木枋上的均布荷载为: q=74.04×0.6=44.424KN/m 1)、强度(《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a)最大弯矩: Mmax=ql2/8=44.424×0.62/8=1.999KN·m b)木方弯拉应力: σ=M/Wx=1.999×106/(2.4×105)=8.3MPa<[σw]=15MPa(满足) 2)、纵梁最大挠度验算(按两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fmax=0.52ql4/100EIx=0.194mm<L/400=1.5mm(满足) (三)、侧模板结构验算 (1)侧压力计算 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侧压力,根据测定,随混凝土的浇筑高度而增加,当浇筑高度达到某一临界时,侧压力就不再增加,此时的侧压力即位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侧压力达到最大值的浇筑高度称为混凝土的有效压头。通过理论和实践,可按下列二式计算,并取其最小值: F=0.22γct0β1β2V1/2 F=γcH 式中 F------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最大侧压力(KN/m2)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取25kN/m3 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采用t0=200/(T+15)计算;t=200/(25+15)=5 T------混凝土的温度(°)取25° V------混凝土的浇灌速度(m/h);取1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取2.2m 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掺外加剂时取1.2; β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时,取0.85;50—90mm时,取1;大于110mm时,取1.15。 F=0.22γct0β1β2V1/2 =0.22x25x5x1.2x1.15x11/2 =38.9kN/m2 F=γcH =25x2.2=55kN/m2 取二者中的较小值,F=38.9kN/m2作为模板侧压力的标准值,并考虑倾倒混凝土产生的水平载荷标准值4kN/m2,分别取荷载分项系数1.2和1.4,则作用于模板的总荷载设计值为: q=38.9x1.2+4x1.4=52.3kN/m2 (2)面板验算 将面板视为两边支撑在木方上的多跨连续板计算,面板长度取标准板板长1000mm,板宽度b=1000mm,面板为15mm厚胶合板,木方间距为l=200mm。 1)、强度验算 a) 模板均布荷载: q=52.3KN/m 最大弯矩MB=ql2/8=52.3×0.22/8=0.262KN·m 弯拉应力σ=MB/Wx=0.262×10-3/(37.5×10-6)=7.0MPa<[σw]=15MPa(满足) 2)、最大挠度验算 从胶合板下钢管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5),跨中最大挠度: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计算公式为: --挠度值; --连续梁上均布荷载; --跨度; --弹性模量; --截面惯性矩; --挠度系数,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按照活载最大,取值0.677。 挠度计算: fmax=0.677qL4/100EIx =0.677×52.3×0.24/(100×1×107×28.125×10-8)=0.02mm<L/400=0.5mm(满足) 3)、综上验算,胶合板强度及挠度受力满足要求。 (3)木方验算: 5*10cm木方作为竖肋支承在横向背楞上,可作为支承在横向背肋上的连续梁计算,其跨距等于横向背楞的间距最大为L=700mm。 1)、强度(《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3~7) a) 木方截面特性: 截面惯性矩Ix=bh3/12=5×103/12=416.7cm4=416.7×10-8m4 截面抵抗矩Wx=bh2/6=5×102/6=83.3cm3=83.3×10-6m3 [σw]=15 MPa; 弹性模量E=1.1×104Mpa=1.1×107KN/m2 b) 作用在木方上的均布荷载为:q=52.3×0.2=10.46KN/m e) 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0.KN·m f) 木方弯拉应力:σ=M/W=0.×106/(83.3×103)=7.68MPa<[σw]=15 MPa(满足) 2)、木方最大挠度验算(按两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fmax=0.52ql4/100EIx=0.52×10.46×0.74/(100×1×107×416.7×10-8)=0.31mm<L/400=1.5m m(满足) (4)背肋验算 横向背肋采用10#双肢槽钢按照700mm竖向间距作用在木方上,背肋计算跨度根据拉杆最大横向间距1m进行计算。 1)、强度(《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3~7) a) 背肋截面特性: 14#双肢槽钢截面抵抗矩:W=7.94×10-5m3 截面惯性矩:I=3.96×10-6m4 b) 作用在背肋上的均布荷载为:q=52.3×0.7=36.61KN/m e) 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4.58KN·m f) 背肋弯拉应力:σ=M/W=4.58×10-3/(7.94×10-5)=57.7MPa<[σw]=145MPa(满足) 2)、背肋最大挠度验算(按两跨等跨连续梁计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P762) fmax=0.52ql4/100EIx=0.23mm<L/400=2.5mm (满足) (四)、模板拉杆计算 钢筋屈服强度σ=235N/mm2 拉杆受拉力计算公式: p=F×A 式中p——拉杆承受拉力 F——砼最大侧压力; A——拉杆受荷面积,A=a×b; a——拉杆水平最大间距; b——拉杆竖直最大间距; 设a=1m ,b=0.6m p=52.3×1×0.6=31380 N 由此可知: [p]=aσ A=[p]/σ=31380/145=216mm2 拉杆截面积应大于216mm2 通过上述计算,模板采用M18的拉杆满足施工要求。为了增加拉杆的稳定性,拉杆配双螺母。 五、主要结论 综上所述,本盖梁支架其结构刚度、强度、稳定性均满足施工需要,并有一定安全贮备,支架在焊接拼装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