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传播学概论2018年10月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2:16
文档

传播学概论2018年10月试卷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第I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代表是(  )A.芝加哥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法兰
推荐度:
导读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第I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代表是(  )A.芝加哥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法兰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传播学概论  试卷

 第I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  )

A. 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

A.1981年                B.1982年                C. 1983年               D. 1984年

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代表是(  )

A.芝加哥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 法兰克福学派        D. 伯明翰学派

4.将传播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的根据是(  )

A.传播内容不同         B.传播效果不同         C.使用符号不同          D.使用场合不同

5.15世纪40年代,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以及印刷机的问世,使得文字信息化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它们的发明者是(  )

A.蔡伦               B.吉登堡            C.毕昇               D.富兰克林

6.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

A.媒介是人体的廷伸    B.媒介的凉热之分        C.媒介即讯息       D.地球村

7.近代报刊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

A.政治媒介化       B.媒介大众化       C.媒介集团化       D.媒介政治化

8.对美国媒介的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  )

A.“炉边谈话”       B.肯尼迪遇刺       C.“水门事件”      D.克林顿性丑闻

9.传播学渊源于(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美洲

10.印刷传播容易打破权力的集中和垄断,是因为印刷传播具有(  )

A.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      B.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

C.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                   D.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

1l.被视为美国新闻界保护神,为美国媒介的监督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的是(  )

A.《宣言》   B.《》           C.《宣言》   D.《第一修正案》

12.把处于边缘的普通大众引入文化的中心地带,并把文化改造成消费品的是(  )

A. 媒介变革       B.经济发展           C.出版自由           D.法规完善

13.1960年,完整勾勒了“有限效果论”基本框架的学者是(  )

A.施拉姆           B.李普曼           C.约瑟夫.克拉伯      D. 诺尔·纽曼

14.20世纪早期,意大利人葛兰西提出了对后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研究具有深刻影响的概念是 (  )

A.“文化传承”      B.“媒介帝国主义”  C.“文化认同”      D.“文化霸权”

15.以下关于“人际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规模至少是两人以上                         B.必须是面对面的交流

C.包括自我内部进行的传播                     D.在组织的渠道内发生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描述的是(  )

A. 群集              B.大众                  C. 群体              D.组织

17.经济决定媒介的运作方式,市场经济下的大众传媒运作必须(  )

A.以传者为中心   B.以受众为中心   C.以广告为中心   D.以产品为中心

1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发表在1948年的(  )

A.《大众传播模式论》                         B.《大众传播媒介与知识增长差异》

C.《传播学概论》                             D.《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19. 经致府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  )

A. 长江韬奋奖      B.中国新闻奖      C.中国好新闻奖      D. 赵超构新闻奖

20.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要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是(  )

A. 新闻自由委员会  B.电影研究委员会 C. 明尼苏达三人小组 D.佩恩基金会

21.记者对新闻或消息提供者的情况实行保密指的是 (  )

A.编辑权           B.控制权       C.垄断权           D. 秘匿权

22. “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而受众是消极、被动的”,这个观点指的是(  )

A.魔弹论           B.强效果论   C. 强大效果论       D. 控制论

23.组织与一般群体的不同点,一是“目标”,二是(  )

A.管理                  B.分享          C.宣传              D. 整合

24.涵化理论强调接触大众媒介信息而形成的对认知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  )

A.长期的           B.中期的       C.短期的           D.暂时的

25.大众传播研究中最受重视、成果最显著的热门领域是(  )

A. 受众研究          B.效果研究      C.媒介研究          D.内容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6. 传播的三个最基本要素是(     )

A.传者            B.信息            C.媒介            D. 受者                E. 效果    

27. 保罗•莱文森的媒介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 (     )   

A. 地球村     B.人性化趋势    C.娱乐至死        D.对手机的哲学解读      E.补偿性媒介

28. 新闻媒介监督的内在价值基点是公民享有(     )

A.言论自由   B. 经济自由        C. 出版自由        D. 信息获取自由        E.交往自由

29. 媒介的新经济之路,在于媒介的(     )

A.事业化        B. 专业化            C.产业化            D.政治化                E. 集团优   

30.属于拉扎斯菲尔德“传播理论”中的概念是(     )

A.选择性注意 B. 意见领袖        C.            D.追随者                E.中坚分子

第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趣3分,共l5分。

31.“文化工业”

32.媒介的时间偏向

33.主流价值观

34.媒介三种体系

35.非语言符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传播学的经验学派存在哪些缺陷?

37.简述媒介融合的前景。

38.大众传媒监督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9.组织中的上行传播存在哪些沟通障碍?

40.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核心观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1. 大众传播与“虚拟环境”有何关联,在现代社会这样关联会产生什么问题?请举例说明。

42. 受众研究中对“粉丝”的看法是怎样的?如何防止青少年粉丝的非理性行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10.DBACB  CDCAD     11-20.DACDA CBDBD     21-25.DAAAB

二、多选选择题。

26.ABD   27.BDE   28.ACD   29.CE   30.BD

三、名词解释题。

31.由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提出(1分)“文化工业”是指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1分)它诞生于发达的工业社会。(1分)

32.是指质地较重、耐久性较强的媒介,如黏土、石头和羊皮纸等(1分)较适合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1分)偏向时间的媒介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有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1分)

33.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的标准及指导行为的度、多层次的心理取向(1分)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即主流价值观(1分)它反映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以及主流社会的某本意愿。(1分)

34.美国媒介学者阿特休尔提出,将世界上的新闻媒介分为“市场经济世界的媒介体系”(1分)“马克思主义世界的媒介体系”(1分)和“进步中世界的媒介体系”(1分)

35.人际传播的手段之一(1分)包括姿态、表情、眼神等(1分)可以加强和扩大语言符号系统的传播效果。(1分)

四、简答题。

36.(1)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和个体行为,可供观察、测量的经验性材料有限,尤其是人类的精神活动,不可能只依靠简单的数据和定量材料进行分析。(1分)

(2)在多数情况下,经验学派的数据、资料收集,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前者缺乏自然科学的精确、严谨,后者无法通过人为布置的、有限的实验环境真实再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2分)

(3)有些经验性研究主要依赖于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只适用于研究社会微观现象,难以有效地把握宏观社会问题。(1分)

(4)经验学派更关注媒体对于受众成员的影响和效果,沿着探讨传播效果的方向,有意无意地忽视和回避了传播学研究的许多重大课题。(1分)

(5)经验性研究方法标榜的“纯客观”态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做到。(1分)

37.(1)数字化是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2分)

(2)受众需求使媒介产业融合进一步向跨媒体集团方向发展。(2分)

(3)媒介融合将对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2分)

38.首先要保证媒介与公民的知情权(1分)这是與论监督的前提条件(1分)以人民大众的积极参与发挥“第四权”的作用(1分)其次是通过提高政治行为和活动的透明度(1分),通过曝光、报道改善社会民主环境(1分)实现对政治权力的有力制约。(1分)

39.过滤:组织成员倾向于向上传播能加强其可信度和地位的消息,过滤掉对其不利的消息(2分)延退:当问题由基层上交上级管理部时,中间的管理部门一般不倾向于立即向上级汇报,而试图在本层级解決(2分)缺少直接沟通。(2分)

40.(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1分)人总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以免陷入孤立。(1分)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插过程(1分)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优势意见方反过来义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者“沉默”(1分)

(3)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與论(1分),與论的形成是“意见环境”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的产物。(1分)

五、论述题。

41.根据李普曼的观点,人类生活在两个环境里:一是现实环境,一是虚拟环境(1分)前者是于人的意识、体验之外的客观世界,后者则是被人意识和体验的主观世界(1分)大众传播在人类认识和体验世界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虚拟环境”的比重越来越大(1分)换句话说,就是在现代人和现实环境之间,插入了一个由大众媒介构筑的巨

大的“虚拟环境”(1分)随着大众传播的普及、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人的认识能力使“虚拟环境”大大扩张,但此同时,现代人对这种“虚拟环境”的验证能力则相对大大缩小了(1分)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当媒介有意无意地歪曲环境时,人们往往无法或者难以验证(1分);不仅如此,人们还将之视为“现实环境”而展开现实的行动。(1分)

42.粉丝是一种特殊的积极受众。受众研究中存在对粉丝的两种不同看法:一是认为粉丝是病态与非理性的,是“着迷的孤独者”与“歇斯底里的群众”(2分);二是认为粉丝富有辨识力与创造力,是“盗猎者”与“游牧民”。(2分)

对于社会阅厉、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的青少年粉丝而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2分)只有通过外在教育,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与明星、理性与非理性、适度与过度沉迷的界限(2分),同时,加强其内在媒介素养,才能使粉丝文化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正面的作用。(2分)

文档

传播学概论2018年10月试卷

2018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传播学概论试卷第I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  )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  )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代表是(  )A.芝加哥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法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