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纤纤擢.素手擢:举起,摆动B.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收藏;保存D.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性格【解析】C项,存:问候,探望。
【答案】C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复几许.三十年
.解忧我贿迁
.语.返自然
.俗韵.还家门
【解析】A项,动词,距,距离/动词,离开。B项,介词,用/介词,把。C项,助
词,均为“能够”之意。D项,动词,适合/动词,出嫁。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82】A.脉脉不得语.B.对酒当歌.
C.鼓.瑟吹笙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D项,属名词作状语。
【答案】D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导学号:68010183】
A.迢迢
..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
B.札札弄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终日不成章.(整幅的布帛)
C.对酒当.歌(应当)
但.为君故(但是)
D.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守拙
..归园田(安守本分)【解析】C项,但:只。
【答案】C
5.名句默写。
(1)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
(3)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4)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5)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
(6)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
【答案】(1)脉脉不得语(2)少无适俗韵(3)羁鸟恋旧林(4)暧暧远人村(5)复得返自然(6)天下归心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完成6~9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6.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转”、“日”进行分析。
【导学号:68010184】
【答案】首联写山中秋景。“转”和“日”用得巧妙,“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7.全诗在写景和写人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8.诗中“接舆”是指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五柳”则是指________(朝代)大诗人________,其诗文代表作品有________(任填一篇)。
【答案】东晋(或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或《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9.诗歌中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典故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答案】诗人以接舆、五柳两个典故,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这首诗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任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简要评析。
【解析】解答本题先要找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诗句,然后选一种表达方式,分析是如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紧扣内容分析出其达到的艺术效果即可。
【答案】(示例)第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的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景对于“人境”是极少的例外,诗中用一“而”字作了坚定的转折。第三、四句议论:第三句自设宾主,引出“心远地自偏”的回答,高度凝练地概括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第五句到第八句,细致描绘了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此中”指采菊所见,又代指隐居生活。“真意”和“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任选其一简析即可) 11.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人认为“悠然见南山”好,也有人认为“悠然望南山”更好。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导学号:68010185】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的,不论用“见”,还是用“望”,只要紧扣“悠然”,分析出此字表现了诗人淡泊、超脱的情感即可。
【答案】(示例一)“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了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示例二)“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导学号:68010186】
【解析】解答此题应结合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写出人物的思想境界与个性追求。
【答案】(示例)抬眼望去,没有红叶谷的缤纷,没有盘龙山的造化,也没有巫山的迷幻。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表现出古朴、悠然、毫无做作之态。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苦寒行①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④诗,悠悠使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诘(jí)屈:盘旋曲折。③怫(fú)郁:忧虑不安。④《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13.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导学号:68010187】
【解析】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一般是破题、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有这个作用。
【答案】①交代了行军的地点。②用“艰”、“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发行军的艰辛做铺垫。③照应诗歌的题目。
14.诗歌是通过描写行军沿途中哪些景物或景象,来表现行军之难的?
【导学号:68010188】
【解析】诗歌从“羊肠坂诘屈”至“雪落何霏霏”共八句诗,描写了沿途的景象;从“水深桥梁绝”至“斧冰持作糜”描写了行军之难,摘取其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沿途的景象是: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饥饿的猛兽夹路吞食行军的将士;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被纷纷扬扬的大雪笼盖,看不到人烟。行军野外,桥梁断绝;迷失道路,没有宿处;人马同饥,凿冰做饭。
[语言运用层]
15.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句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句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____①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____②___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答案】(示例)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
16.依照示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学校决定在校园里某些地方写上富有教育性的诗句,用来劝学和励志,请你推荐两条,并说明推荐理由。(注意:必须是比较有名的诗句,一定要写出作者)
示例:
诗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曹操)
理由:这两句诗可用来激励学生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以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诗句:
理由:
(2)诗句:
理由:
【答案】(示例)(1)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理由:它提醒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比较浅薄的,必须亲身实践才能深刻理解,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理由:它告诉人们,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可以激励人们勇攀高峰,不断进取。
17.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评论三国人物时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请以“可爱的奸雄”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要求至少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导学号:680101】
【解析】答案要围绕中心句展开,正确运用修辞手法,表达生动连贯。所写内容与曹操有关。
【答案】他是一代英豪,却又被人称之为奸雄,说他像狐狸一样狡猾、奸诈。他是一只雄狮,却又被人称之为驯兽,说他像小白兔一样温顺可爱。他为了迎回被自己骂回娘家的丁夫人,亲自上门,又是笑脸又是好话。曹操真是一个可爱的奸雄,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