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0:46
文档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时都要加上放出大量热)1.碳充分燃烧:C+O2CO2(空气中: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3.硫燃烧: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4.磷燃烧:4P+5O2P2O5(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5.铁燃烧:3Fe+2O2Fe3O4(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推荐度:
导读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时都要加上放出大量热)1.碳充分燃烧:C+O2CO2(空气中: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3.硫燃烧: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4.磷燃烧:4P+5O2P2O5(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5.铁燃烧:3Fe+2O2Fe3O4(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

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时都要加上放出大量热)

1.碳充分燃烧:C+O2 CO2

(空气中:红热)

(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2.碳不充分燃烧:2C+O2 2CO

3.硫燃烧:S+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4.磷燃烧:4P+5O2 P2O5

(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

5.铁燃烧:3Fe+2O2 Fe3O4

(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6.镁燃烧:2Mg+O2 2MgO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7.氢气燃烧:2H2+O2 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

8.一氧化碳燃烧:2CO+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9.甲烷燃烧:CH4+2O2 CO2+2H2O

(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

10.乙醇燃烧:C2H5OH+3O2 2CO2+3H2O

二、常见气备方程

(一)制取氧气

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H2O2 2H2O + O2↑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2KClO3 2KCl+O2↑

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K2MnO4 + MnO2 + O2↑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

4.加热氧化汞:2HgO 2Hg+O2↑

5.电解水:2H2O H2↑+O2↑

(电极:正氧负氢;体积比:氢二氧一)

(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二)制取二氧化碳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CaCO3 + 2HCl CaCl2 + H2O+ CO2↑

(药品的选择性)

2.碳酸根不稳定:H2CO3 H2O+CO2↑

3.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CO2↑(工业上制备二氧化碳)

(三)制取氢气

1.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ZnSO4 + H2↑(实验室制氢气)

2.锌跟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3.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  MgCl2 + H2↑

三、其他方程式

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 CO2 CaCO3↓+ H2O

(CO2的检验)

CO2与NaOH反应:2NaOH+CO2Na2CO3+H2O

(CO2吸收)

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H2O 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3.木炭粉跟氧化铜高温共热:C+2CuO  2Cu+CO2↑   

(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木炭粉还原氧化铁:3C+2Fe2O3 4Fe+3CO2↑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  Cu+CO2(要有尾气处理装置)

H2还原氧化铜:H2+CuO  Cu+H2O

(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氧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气体,直至试卷冷却至常温下: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

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2Fe+3CO2  

7.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aSO4 MgCl2、Na2SO4 MgCl2+2AgNO3==2AgCl↓+Mg(NO3)2 NaNO3

【解析】

试题分析: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具体无法确定是否含有哪种物质;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证明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铁和氢氧化钠;由③的操作可知,物质中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镁;故(1)B的化学式是BaSO4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MgCl2、Na2SO4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AgNO3==2AgCl↓+Mg(NO3)2(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NaNO3

考点:物质的推断

3.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C的反应类型___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若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和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答案】CO2 不一定  H2O

【解析】

【详解】

(1)若A为黑色固体,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且B与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A是碳,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B→C的反应是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可以是与氧气反应,也可以是与氧化铜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2)若A、B、C为三种不同物质类别的化合物,且C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C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 A→B的反应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且组成元素分别为三种、两种、一种,常温下C为气态,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则A可以是硫酸(或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或碳酸盐等,合理即可),B可以是水,C可以是氢气(或氧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B的化学式为 H2O。

【点睛】

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4.实验室中有一包久置的白色固体,可能是BaCl2、Na2SO4、,Na2CO3、NH4Cl、KCl、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明确其成分并合理利用,取样品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结合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生成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一定不含_____;

(3)依据探究结果,对此白色固体的应用和处理,正确的是_____。

A 鉴别稀HCl和NaOH溶液

B 没有实际用途,直接丢弃

C 查阅资料可知 BaCl2有毒,故不能用作氮肥

D 制取少量CO2

【答案】NH4Cl+NaOH=NaCl+H2O+NH3↑ BaCl2、Na2SO4、Na2CO3、NH4Cl CuSO4 ACD

【解析】

【分析】

由于硫酸铜的溶液显蓝色,根据操作1得到的是无色溶液,说明不含有硫酸铜;由于上述物质的铵根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了氨气,根据无色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加热生成了气体,说明了含有NH4Cl;由于上述物质的氯化钡能与碳酸钠、硫酸钠反应分别生了碳酸钡、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根据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盐酸,说明了含有氯化钡、碳酸钠和硫酸钠,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不能判断氯化钾是否存在,故氯化钾是可能存在的物质。所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生成气体a的反应是,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OH=NaCl+H2O+NH3↑;

(2)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一定不含CuSO4;

(3)A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将白色固体分别加盐酸和氢氧化钠,能产生刺激性气体的是氢氧化钠,能产生气泡但无刺激性气味的是盐酸,可以鉴别稀HCl和NaOH溶液,故A正确;

B 根据A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白色固体有使用价值,实验室中物质不能直接丢弃,故B错误;

C 查阅资料可知 BaCl2有毒,不能用作氮肥,故C正确;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成分中的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可制取少量CO2,故D正确。故选ACD。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5.A~J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H是最轻的气体,C是胃酸的主要成分,G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只写一个)___________。

(3)B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

(4)上述物质转化中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共有_____种。

【答案】H2O HCl + NaOH = NaCl + H2O(或HCl + KOH = KCl + H2O) OH- 2

【解析】

【分析】

H是最轻的气体,为氢气;C是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G是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C与A可生成盐和氢气,则A为活泼金属,I为盐;那么反应②中,D为盐,J为金属;在反应④中,B为碱,F为盐;在反应③中,E为水。

【详解】

(1)E是水,化学式为H2O;

(2)反应③为酸碱中和反应,酸为盐酸,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或HCl + KOH = KCl + H2O

(3)B为碱,溶液中的阴离子是OH-

(4)上述物质转化中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1). H2O    (2). HCl + NaOH = NaCl + H2O(或HCl + KOH = KCl + H2O)    (3). OH-    (4). 2

6.A﹣E是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A是单质,B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C是红色固体,E俗称小苏打.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

(2)分别写出C与D、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转化为A的原理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

【答案】NaCl Fe2O3+6HCl=2FeCl3+3H2O NaHCO3+HCl =NaCl+H2O+CO2↑ 炼铁

【解析】

【分析】

B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故B是氯化钠,E俗称小苏打,E是碳酸氢钠,D能与碳酸氢钠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故D是稀盐酸,C是红色固体,能生成单质A,且能与稀盐酸反应,故C是氧化铁,A是铁,经检验,推理合理。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

(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稀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

(3)氧化铁转化为铁工业上长用于炼铁。

7.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 种物质,分别由C、 H、O、Cl、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G组成元素相同,E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常温下是一种气态单质。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是____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D→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4)H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

【答案】CaCO3 Ca(OH)2+2HCl=CaCl2+2H2O 2H2O2H2↑+O2↑ 化合反应 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

【解析】

【分析】

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是碳酸钙;D、G组成元素相同,H常温下是一种气态单质;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并且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 D是二氧化碳,G是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H是氧气;二氧化碳能与A反应,A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B反应,B能生成E,E 是一种可燃性气体,B是盐酸,E是氢气;B能生成F,F能生成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F是水,代入框图,推理合理。

【详解】

由分析可知:

(1)C是碳酸钙,化学式是:CaCO3;

(2)A 与 B 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CaCl2+2H2O;F→E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3)D→G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H是氧气,用途有: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

8.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转化关系。

(1)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则单质A为_______或______;

(2)若B为非金属氧化物,则反应③为____________;

(3)若A为一种碱,B为一种盐,则反应①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 C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详解】

若A为一种碱,B为一种盐,反应①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点睛】

(1)根据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单质A为氢气(或碳),A和金属氧化物B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D和水(或二氧化碳)C,反应②为氢气(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或二氧化碳);反应③为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金属氧化物,代入图示,验证合理;

(2)若B为非金属氧化物,B可能为二氧化碳,反应①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A是氢氧化钠、C是水、D为碳酸钠,反应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反应③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代入图示,验证合理;

(3)若A为一种碱,B为一种盐,则反应①可以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故A为氢氧化钙、B为碳酸钠、C为碳酸钙、D为氢氧化钠;反应②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③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文档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

中考九年级化学上册必背化学方程式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时都要加上放出大量热)1.碳充分燃烧:C+O2CO2(空气中: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碳不充分燃烧:2C+O22CO3.硫燃烧: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4.磷燃烧:4P+5O2P2O5(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5.铁燃烧:3Fe+2O2Fe3O4(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