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JJ-005
| 工程名称 | 施工单位 | |||||||
| 交底部位 | 工序名称 | 施工测量放线 | ||||||
| 交底提要: 1、测量仪器的选用;2、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工程定位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基础放线、楼层放线、精度要求、注意事项、沉降观测。 | ||||||||
| 交底内容: 一、测量仪器的选用 水平测距采用苏州J2光学经纬仪及长城牌50米钢尺,5米钢卷尺,高程测量采用DS3水准仪,50米及5米长城牌钢尺。角度测量采用苏州J2光学经纬仪。 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 (1).工程定位测量 .在平安路北边线(路崖石)取一点O1,在O1上支设经纬仪,将O1O2旋转900,得垂直线O1O3。 .在直线O1O3上量取4.26米,得点O4,在O4上支设经纬仪,从O1O3直线旋转900,得到垂直线轴线,轴线和**公司住宅楼相交于点O5。 .从点O5向东量取9.15米得到点O6,在O6点支设经纬仪,从轴线旋转900,得到轴线。 .根据设计轴线尺寸,依次测放出各轴线。 .在现场设置四条控制轴线,纵向轴两条,横向轴三条。轴线控制桩采用50×50×500的木桩砸入土中,外露50mm,端部钉2cm钢钉作为控制点,用500×500的砼墩护住,砼上平面与木桩上端相平。 (2).高程测量控制 | ||||||||
|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 交底人 | 接受交底人 | ||||||
技术交底记录
鲁JJ-005
本工程中心线轴线和平安路中心线相交点为O,从O点向上量取0.95米,即为本工程的±0.000标高点,用水准仪将O点标高引测至施工现场。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四个标准水准点(标高±0.000m),
.地下部分高程控制:
根据设置的标准水点,用水准仪和大钢尺垂直向下传递,并在基坑四周抄测-5.0m的高程控制桩,控制桩为30×30×700的木桩,砸入土壁部分650cm,在-5.0m位置钉钢钉。
.主体工程高程控制
a.对场地高程点进行全面校核,确保高程准确无误。
b.根据现场高程点,在首层外墙设置三个标高引测点,以便进行楼层标高传递,将所需的标高抄测到其他的柱上,此后在砼柱上弹出楼层+0.500米的标高平线,施工时就以柱上的墨线为准定出各构件的标高。引测使用钢尺及水准仪,每层的标高线均从底层的标高线直接用大钢尺往上传递。
c.标高引测至楼层后需进行3点校核,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同一层的标高必须闭合起来,每次在抄平时不得乱引,必须从规定的平线上出发。以3点标高的平均值作为该层的标高控制线。
d.标高标设位置及范围:
墙体平线为抄测在墙体上的平线(+0.200米平线)。墙体平线有两次抄测,一次在抹灰之前在所有墙体上抄测+0.200米平线,以控制上层梁、板标高,另一次在抹灰之后抄测以控制地面标高。
i.拆除墙体、柱模板,将楼层+0.200米平线弹在每道墙、每棵柱上。
ii.支设顶板后,将楼层+0.200米平线标设在墙体、柱立筋或暗柱的钢筋上。
iii.顶板混凝土施工后校核钢筋上的+0.200米平线。
e.精度要求:
i.施工层3个标高控制点闭合差应≤3㎜。
| ii.每层层高允许误差±3mm。 |
技术交底记录
鲁JJ-005
(3).基础放线
根据轴线控制网进行基础撂底放线;设置高程控制桩和轴线控制桩,经自检、甲方及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放线。当首层外墙施工完毕后将轴线引测至首层外墙处,作为各楼层轴线控制依据,以后逐层往上延伸。
(4).楼层放线
首层外墙轴线经校核无误后,各楼层均以首层外墙线处的轴线为后视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控制轴线引测至楼层后须进行闭合校核,无误后方可测量其它细部轴线、墙线、门窗洞口线等。自检合格后报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其它工种施工。轴线竖向传递采用经纬仪为主;10kg线坠为辅。
放线之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并用白纸绘出放线草图,以便放线时使用,在熟悉图纸后,楼层允许上人后方可上楼放线。
.先用大线坠或经纬仪找出基准轴线,然后以基准轴线定出其他轴线,在现浇板上纵横弹出控制线,上层结构构件的模板检查时根据控制线来校核,梁柱边线必须拉通线。总之,遵循能拉通线的必须拉通线,一切都从基准线出发的原则。
. 墙、柱定位线:
根据图纸所示,在现浇板上先弹出轴线的控制线,尔后根据控制线弹出墙柱边线,和其他部位线。
墙柱边线弹完后在模板支设之前必须对照图纸校核一遍,没有问题后方可开始支设模板。
(5). 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和方格网为1:10000
.直线角误差为±15"
.主轴线交角或直角误差为±10"
.楼四边形控制点(垂直投点误差)小于3mm
.全高垂直度 ≤3H/10000且≤15mm
| .外墙主轴线±10mm |
技术交底记录
鲁JJ-005
.标高控制网闭合差12R0.5( R为公里数),层间垂直度≤3mm
.细部轴线:(0—30m)为±5mm;(30—50m)为±10mm
(6).注意事项
.所有的轴线传递和高程控制均以标准控制点和控制轴线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控制保护(采用钢筋焊成的钢筋网罩)。
.所有的各种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校正,并做好记录。
(7).沉降观测
.在施工现场设置的水准点S1、S2、S3、S4、S5、S6、S7、S8,将这些点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
.观测点形成及设置
在建筑物的四周设置水准点,间距15米,在建筑物四周及转角处设置沉降观测点,观测点采用φ22钢筋焊成,一端弯成90°角,一端于埋入砼框架柱内的钢板焊接,埋设位置在士0.000标高以上20cm处。观测点与柱面留有40mm的空隙,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整个施工期间的观测不少于4次,建筑工程交付使用后移交业主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要求
a.沉降观测工作由**负责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b.观测使用水准仪,固定使用一个塔尺,并做标识;
c.现场水准点设置固定,依次为S1、S2、S3、S4、S5、S6、S7、S8。
d.每层结构完成时观测一次,基准点的高程每周复测一次;
| e.工程竣工后向建设单位移交观测工作,由建设单位按国家规定组织后期观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