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题
1.请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16分)
亵渎( ) 怂恿( ) 梦寐以求( )
哂笑( ) 收敛( ) 怏怏不乐( )
苋菜( ) 涟漪( ) 五行缺土( )
吊唁( ) 畚箕( ) 颔首低眉( )
2.请改正以下词语当中的错别字。(6分)
箧意(惬) 泠仃(伶) 深唔痛绝(恶)
鞭沓(挞) 光喋 (碟) 毛股悚然(骨)
3.请修改以下几个句子中的语病。(6分)
(1)即使明天下大雨,我们都不能迟到。(“都”改为“也”)
(2)大家都留意学校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去掉“和疾病”)
(3)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克服”改为“改正”)
4.请给以下句子排序。(4分)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 ② ;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 ④ ;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 ;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③ 。
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二、现代文阅读
选 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阅读后回答问题:
1.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神态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渴望被儿子关爱(或:想和儿子住在一起。或:无奈、凄凉、痛苦。)的心理。(4分)
2.揣摩第④、⑨段中画曲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4分)
(1)“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怕妻子因此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
(2) 他已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如果妻子真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
3.第⑧段中作者把父爱给自己的感动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内心受到的感动很深、很强烈、不可抑制(或:父爱的博大精深)。(4分)
4.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2)要为儿子捐献角膜。
5.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5分)
略,答案只要围绕文中人物的表现进行阐述,言之成理语言顺畅即可。
三、古文阅读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邻人有市鸟归者 买 ②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 于是、就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
况且怎么知道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
3.张秀才的优点是:宽容或遇事冷静、善于调适心理等,但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的缺点是:不依法办事或迷信等。(各写出一点即可。)(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