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2:40
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它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死”的教案支配和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推荐度:
导读《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它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死”的教案支配和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长铺中心小学  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提出

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它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

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死”的教案支配和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和程式化。

因此,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而新课堂的精彩又往往缘自生成,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

二、研究动态

自新《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素来被视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无拘无数地手舞足蹈了。一个超越预设至今弥香的新生命向我们走来。生成性的课堂渐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教育者所欣赏和倡扬。

浙江省陈建红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体现的实践研究》,希望从“淡化预设”、“改线型设计为板块设计”、 “预设留出弹性空间”等方面来体现生成性的语文课堂教学。

江苏省钱海萍老师的课题《课堂教学中生成性的研究》从生成性的课堂观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为此,她从三个方面进行生成的研究:师生互动的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创设,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本课题将充分吸收已有课题的研究精华,从不同的角度,即从课堂生成策略的操作层面,对教学预设和课堂两大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尽可能地使课题研究的成果系统化、可操作、有成效。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课堂,在以前的生活经历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所以,学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因此,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对外在信息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已有的经验是生成性学习的核心因素。

2、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

3、时代和形势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和形势相比,教材和教学设计往往有滞后性。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人的思想、行动必须跟着变化。当课堂充分开放,充分接纳学生对时代发展的不同认识时,课堂教学便具有了极大的生成空间。

四、课题界定

1、“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的概念,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自然形成”,新课程的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该拘泥于预先设定不变的程序,而应该在预设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一些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在教学互动中进行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目标和要求。

2、“课堂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生动愉悦的情境中,知识自然得以建构,课堂价值不断得以提升,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课堂生成的含义包括:

(1)课堂生成强调教学的生成性,但并不排斥教学的预设性。认为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使课堂教学的价值得以提升。在这里课堂生成所指的预设是一种“弹性” 的预设,也就是教学应该赋予“预设”一个合理的“弹性”空间。

(2)课堂生成强调生动愉悦教学情境的创设,体现对知识建构背景的一种最高追求,强调在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中建构知识。

(3)课堂生成强调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共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力争求得新的收获,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策略”与“生成”的关系,前者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者,教学策略的价值取向就在于为课堂生成提供最佳途径和最大可能,将生成的过程最优化和生成的空间最大化。本文将从教学预设策略和课堂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五、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生成意识,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和能力,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通过课题研究,从成功的案例中探索出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有成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语文课堂生成的教学策略,并服务于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最佳发展,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生成中,发展语言、张扬个性、升华情感、完善人格,全面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六、研究原则

1、全员性原则。语文课堂生成教学是一种开放型的,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都得到发挥。也只有全员参与才是体现了人文情怀,体现了社会化和个性化完美结合的全新教育。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人的特征,表现为自主性、自觉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实践证明,人的主体性是客观的,如果我们充分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课堂生成教学首先要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否培养和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3、交互性原则。语文课堂生成教学带有很大的灵活性,课堂运作、发展往往难以预定,而且认知活动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反复论证才能使结论更合理的过程。学生的理解、感悟、体验都需要在信息碰撞中明确,在争鸣中强化,在交流中受到启迪,借鉴而开窍顿悟。

4、活动性原则。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活动,教学也是一种活动。活动能让人产生兴趣,生成则因扩大了学生多元学习的机会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欲望。因此,没有令人跃跃欲试的活动设计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成课。教学设计要尽可能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调动出学生的知识储备。

5、激励性原则。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意义在于日渐积累、潜移默化地培养起一种积极探索的情感和心理倾向,并在活动中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求知的品格和能力,而这一切都来源于课堂的激励。激励是强化课堂生成的原动力。未来好教师的标准或许未必是知识渊博的程度,而是因为他懂得在最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最恰当的激励。

七、研究内容

1、预设策略。

课堂预设策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加以研究:

(1)、教学结构。变“刚性的线型设计”为“弹性的块状预设”。“教学思路清晰,学习头绪繁杂”是“刚性的线型设计”的课堂教学特点之一,而“弹性的块状预设”,不但要有宏观的整合思想,而且要有微观的弹性设计,教学板块既简约又厚实,既有开放的空间,又有深化的“支点”。

(2)、问题设计。变“单纯的思维性”课堂提问为“的读悟性”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读中感悟的催化剂,是激活思维的金钥匙,是引发情感的导火索。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维度、学习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对问题的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指向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3)、板块教学。要抓好三个关键要素:导入的角度与导入语言;把握重点阅读的提升点;抓住重要的语言训练点。

(4)、语言设计。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而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充分考虑导语的引导角度、语言的冲击力、表达的动情度;其次,要用教学语言情化文本、感化学生,从而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动情动心的心理环境,使课堂闪耀出思维、情感与智慧的火花。

2、策略。

课堂策略将重点从五个方面加以研究:

(1)、抓“精彩”,促生成。学生答问精彩时,鼓励、赞赏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只停留在赏识层面上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把这种“精彩”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新的资源,通过即时评价,引领更多的学生走进这“精彩”的世界。

(2)抓“肤浅”,促生成。由于受年龄和学历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感悟上,难免会有所肤浅。如果我们把这种状况视为一种教学资源,那么,我们可以以学生的“肤浅”作为教学起点,运用“——生成”策略,引导学生浅入深出。

(3)、抓“争论”,促生成。在互动对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面对某一问题纷纷发表不同意见的情况。这种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应牢牢把握良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在争论中彼此交锋、碰撞、融合。

(4)、抓“意外”,促生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提出一些出乎意外的问题。教师若装聋作哑,则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严词斥责,将泯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若敷衍搪塞,将使学生疑窦倍增,如坠云雾。最有效的办法是先了解“意外”背后的,继而因势利导,巧引妙导,把学生的“脱轨”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

(5)、抓“错误”,促生成。当学生答问错误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利用学生错误中的可利用因素,或追问暗示,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或反诘归谬,即以学生错误答案为前提,推衍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在前因后果的矛盾中顿悟。

八、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2006年9月启动,2008年6月结题,分三个阶段运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6 年9月——11月,课题方案的制定与相应理论的学习,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运作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3月,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阶段将分三步进行:

1、2006年12月——2007年5月:

A、教学预设小组:将进行“教学结构”、“问题设计”两个单项的研究;

B、课堂小组:将进行“抓‘肤浅’,促生成”、“抓‘精彩’,促生成” 两个单项的研究。

2、2007年6月——2007年11月:

A、教学预设小组:将进行“板块教学”、“语言设计”两个单项的研究;

B、课堂小组:将进行“抓‘争论’,促生成”、“抓‘意外’,促生成”、 “抓‘错误’,促生成” 三个单项的研究。

3、2007年12月——2008年3月:

两个小组都分别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两个研究小组分工不分家,即: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8年4月——6月,进行课题的全面总结,系统整理,形成结题报告。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十、研究成果

1、总结研究成果,形成系统的课题总结报告,整理和提炼出比较系统的、富有成效的语文课堂生成教学的操作策略。

2、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课例教案、论文集。

十一、研究人员

附表:《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

姓  名

课 题

任 职

其他职务(荣誉)学历技术职称分    工    负    责

徐跃前组  长

副校长、教导主任大专小学高级负责方案制定实施、过程管理、撰写结题报告等
唐达君

副组长市“骨干教师”、县理事、教研员、“教坛新星” 长铺分会理事长

大专小学高级协助管理,具体负责课堂实施;指导并参与教学预设小组研究
徐声喜秘  书

市“骨干教师”、分会秘书长、教研组长大专小学高级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阶段性材料;指导并参与课堂小组研究
高  芳

小组长市“教坛新星”、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一级负责并参与教学预设小组研究,搜集、整理小组资料
徐玉莲成  员

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一级具体参与教学预设小组研究
石炜平成  员

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高级具体参与教学预设小组研究
余小姝成  员

镇“教学能手”大专小学一级具体参与教学预设小组研究
胡明兰小组长县“教学能手”、分会理事大专小学一级负责并参与课堂小组研究,搜集、整理小组资料
杨秀兰联络员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高级负责村小信息联络;具体参与课堂小组研究
叶汇琴成  员

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一级具体参与课堂小组研究
张丽华成  员

县“教学能手”大专小学一级具体参与课堂小组研究

文档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长铺中心小学语文课题组一、问题提出新一轮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它应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生成客体”——即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轻“生成主体”——学生的状况。“刚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死”的教案支配和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