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①发鸠(jiū )之山: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īn):填塞,堵塞。 ( 节选自《山海经》)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_____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后羿射日
逮(dài)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yà)貐(y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xī)、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chóu)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淮南子·本经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十日并出( )
(2)尧乃使羿诛凿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羿为什么要射日?(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羿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我会读短文。 |
| (三)孔融让梨 |
|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孔融融四岁,与兄共食梨,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字. (1)大人问其故( ) (2)法当取小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融“引小者”的原因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看,你觉得孔融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解释加点词.(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尊君在不
(3)去后乃至 (4)下车引之
2.翻译句子.(3分)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3分)
_
_
(五)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尝与诸小儿游 ( ) ( 2)诸儿竞走取之 ( )
(3)惟戎不动 ( ) (4)人问之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
(2)取之信然.
_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3分)
_
(六)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华歆( ) 掷( ) 轩冕(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
(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
(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
(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华捉而掷去之。
_
(2)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
4、“管宁割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_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
(七)曹冲称象
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称物以载之则校(比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1.解释下列下句子中加点的字
智意所及( ) 访之群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_ _
太祖悦,即施行焉。
_ _
3.这则古文用了一个什么例子说明曹冲“有若成人之智”?
_ _
4.这个故事把 和 进行对比,突
出了 .
5.关于曹操一家,你还知道什么?
__ _
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八)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①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②远避,以待亲之安③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④,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选自《三字经》)
【注释】①事:服侍。 ②蚋(ruì):吸人血的小虫。 ③安:舒服的,安心的。 ④衾(qīn):被子。
1。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年方九岁 方:
(2)则扇父母帷帐 则:
(3)令枕席清凉 令:
(4)于是名播京师 播:
2。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知事亲之理
A。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下车引之
C。 夫君子之行 D。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_
(2)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_
4 。概括黄香为父母做的两件事:
(1)
(2)
(九)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1)先 自 度其 足。__________________
(2)吾 忘 持 度.。__________________
(3)宁 信 度.。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