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标内容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产生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分析。本课的知识点如造纸术的发明、中医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利于开展探究活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四块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分别反映的是两汉时期的科技、中医学、史学、宗教思想。要思考这些文化现象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
首先要了解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等时代背景。同时要联系春秋战国和秦朝的科技文化、注意文化的继承性。
四、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讲解、自主学习、示意图展示、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通过教材材料研读,初步了解纪年法的运用。观看教材造纸工艺流程图,能够说出造纸的流程。通过与造纸前书写材料的比较,理解“蔡侯纸”的优点,并进而分析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树立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分析、总结归纳问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重点)
目标3:搜集资料,阅读教材(包括教材中相关史事),掌握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培养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重点)
目标4: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教材,记住《史记》的体例、内容、地位。体会《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重点)
目标5:阅读教材,了解佛教和道教的产生、教义及影响。观察佛教东传路线图,培养时空观念。(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展示图片:屠呦呦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贺辞中称,屠呦呦的获奖,表明了国际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研究的深切关注,表明了中医药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深刻意义……
同学们想知道东汉时期中医的领军人物,及他们有哪些贡献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以真实事例导入,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四个子目: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3)合作探究
造纸术的发明——讲述、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7—68页“造纸术的发明”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回答下列问题。(分组回答,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问题1.造纸术发明前,古人是怎么记录文字的?
问题2.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改进的?
问题3.蔡侯纸优点有哪些?
问题4.造纸术发明的意义?
设计意图:把探究问题全部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本子目需要掌握的问题,接下来逐个探究。
教师: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一问,详细讲一问。
问题1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回顾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是怎么记录文字的?(学生回答)
教师出示各个时期,让学生回想,然后讲述:
教师补充: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一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简。这些简用麻绳、皮条或丝绳横向编连起来成为策,其形状如同今天的“册”字;存放时卷起来,就成为一卷书。后来用“册”“编”“卷”来称书的篇幅。
问题2
学生活动:读教材68页相关史事。回答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谁改进的?(学生回答)
教师: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绘有地图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到了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教师:出示蔡伦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蔡伦名片信息。
设计意图:本课名人较多,以名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利于学生逻辑记忆。
教师: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的是什么原料呢,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学生:树皮、破布、麻头、渔网。
教师:很对。上述材料中提到“元兴元年”,指的是哪一年。用的什么纪年法?在这里给同学们讲下。
教师: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东汉和帝。
教师:刚才我们提到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渔网改进了造纸术,那么纸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看下教材插图,请同学们讨论,然后回答造纸步骤。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课件中展示造纸工艺流程图。
教师:蔡侯纸就这样被生产出来了,那生产出来的蔡侯纸与之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进行比较。然后回答。
教师:出示答案
教师:正是由于蔡侯纸有这些优点,才使的它被很快传到世界各国,推动力世界文明的发展,这也是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
教师:展示造纸术传播路线图。让学生梳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设计意图:1.由材料引出中国古代纪年法,初步学会历史纪年的方法。2.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蔡侯纸”的原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3.出示造纸术传播路线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过渡: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除了造纸术,还有医学成就,接下来我们学习医学领域里的两位大咖——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和华佗——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69页“张仲景和华佗”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问题2.华佗的医学成就?
教师:出示张仲景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张仲景名片信息。
教师补充:张仲景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正是因为他心系百姓,少年立志这样的品德,才促成他钻研医术,著成《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下药;提出“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问题2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出示华佗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华佗名片信息。
教师:麻沸散相当于现在的麻药,是用来麻醉人的神经,让其失去知觉,做手术的。除此之外,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
教师:出示“五禽戏”图示。提出问题:观察左图,说说这些动作都模仿了动物的哪些姿态,并试着做下,谈谈身体的感受。
学生可以一起说,一起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知道“五禽戏”的动作,并切身感受其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联系现实:讲述韩国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的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意图:学习历史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让学生知道这些医学成就是我国的遗产,不容许外国人侵占。
过渡:我们学习医学成就,除了记住知识点外,还要学习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品质。好了,科技方面的成就学完了,我们现在开始文化成就的学习,首先来学习历史巨著《史记》。
历史巨著《史记》——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四:【小组探究】搜集司马迁生平事迹材料并阅读课本第70页“历史巨著《司马迁》”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编著成《史记》的原因?
问题2.《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
教师:出示司马迁名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善华佗名片信息。
教师提问: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司马迁的经历。
(找一小组长回答,小组内其余成员补充)
无正确答案,只要重要事迹说出来,逻辑清晰即可。
问题1
教师:阅读教材70页,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并思考他问什么能够完成《史记》的编著?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然后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编著成《史记》的原因:家庭熏陶、个人勤奋、仗义执言、意志坚强
教师:
问题2
学生活动:请同学自由阅读教材70第二段正文内容,并说出《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出示正确答案)
教师:《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呢,后人这样评价。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十史札记》中写道:“ (司马迁)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鲁迅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道教和佛教——讲述法、讲解法
出示任务:任务五:【小组探究】搜集世界三大宗教资料,观看微课并阅读课本第71页“道教和佛教”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道教创立的时间、派别、教义?
问题2.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问题1
学生活动:齐读教材71页第一段,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回答道教兴起的时间、有哪两个派别,教义?
教师:时间:东汉末年
教师补充: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派别: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教义: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教师补充: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职业的道教徒称为“道士”。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通过可以长生不老,并炼制丹药,迎合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问题2
学生活动:观看微课:佛教东传。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回答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
教师: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乔达摩悉达多(有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修行为善,才能得到解脱。
教师补充: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传播开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教师:出示佛教东传路线图。
小组活动: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所带来的影响吗?(如常见的文学影视作品、日常用语、建筑雕塑、舞乐、绘画、医药等方面)
设计意图:1.展示出示佛教东传路线图,让学生直观的看出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可回忆丝绸之路的作用;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所带来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对佛教传入影响的理解更深刻。
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
国家的统一。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政治)
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加强。文化多元化发展(政治)
中外交往频繁。(政治)
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
先秦时期文化的继承。(文化)
科学家的努力。(主观原因)
(4)知识结构
任务六:【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5)课堂小结
两汉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的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方面,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医学上,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又发明了,创造了“五禽戏”。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撰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科学家、史学家们为了理想和正义,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们。
(6)当堂达标
使用随堂训练——当堂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
| 学后反思 | 我学到的知识 | |
| 我学到的方法 | ||
| 我还要努力的 |
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训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发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八、拓展提升
推荐学生查看拓展提升栏目资源,以拓展学生知识。
| 教学素材 | 微课:造纸术的发明与医学成就 |
| 微课:司马迁与史记 | |
| 微课:中医学与西医学 | |
| 拓展提升 | 历史事件:蔡伦造纸 |
| 影音资料:司马迁与《史记》 | |
| 张仲景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