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程概况
DK119+320-DK119+430路堑左侧一级边坡、DK119+320-DK119+420路堑左侧二级边坡、DK119+310-DK119+340路堑右侧一级边坡采用锚杆格梁防护,格梁内铺六边形混凝土空心块,空心块内种植灌木草籽,每片格梁设置6孔锚杆。
2.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程序
2.1锚杆施工
锚杆施工顺序:锚杆制作 钻孔 清孔 安装锚杆 施工锚杆
(1)锚杆制作
锚杆采用Φ32热轧螺纹钢筋,锚杆定位筋间距1.5m,定位筋和帮焊钢筋的焊接,应注意留出注浆管的位置。锚杆钢筋连接采用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于5D;当采用单面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钻孔
(2)钻孔、清孔及安装
a测量定位:坡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测定孔位,孔位误差不得超过2㎝:,锚孔偏斜度不应超过5%。
b钻孔就位:钻杆与水平夹角为20°,并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
c钻孔深度:为确保锚孔深度,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5 m以上。
d特殊情况处治:钻孔速度应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质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则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技术;如遇塌孔、缩孔现象,立即停钻,及时进行灌浆固壁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以使钻孔完整;若遇锚孔中有渗水流出,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处理。
e锚孔清理: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 MPa)将孔内岩粉及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f锚孔检查:锚孔成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g钻孔记录:钻进过程中应对锚索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其它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
h钻孔完成后必须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 MPa)将孔中岩粉及积水全部清除孔外。
j锚杆及锚索的锚孔内灌注M30水泥浆,必要时可适当添加早强剂。
k锚杆采用一次性注浆,即孔底返浆法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 MPa,注浆过程中,注浆管从孔底缓慢抽出,当孔口冒浆10秒以上时才停灌。
2.2格梁施工
施工程序为: 测量放线 锚梁开挖 支立模板 绑扎钢筋 安装模板 现浇砼 砼养护。
施工要点:基础底面处理:基底用同强度等同与框架相同的混凝土找平。
钢筋制安、砼灌注和养护:
1)钢筋的制作、绑扎、下料、弯制、焊接必须按设计或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施作。
2)砼浇注时,必须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应仔细振捣,保证质量。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草袋覆盖洒水养生。
3、质量保证及验收标准
(1)边坡坡率进行随挖随检,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2)钢筋在使用前必须除去油污、锈蚀等。
边坡锚固防护施工质量标准
| 项次 | 检查项目 |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值 | 检查方法 |
| 1 | 砼强度(MPa) | 不小于设计强度 | 每台班2组试件 |
| 2 | 钻孔位置(mm) | 100 | 钢尺:逐孔检查 |
| 3 | 注浆强度(MPa) | 不小于设计强度 | 每台班2组试件 |
| 4 | 钻孔角度、水平方向角 | 与设计锚固轴线的倾角、水平方向偏差±1° | 地质罗盘仪:逐孔检查 |
| 5 | 锚孔深度(mm) | 不小于设计 | 尺量:抽查20% |
| 6 | 锚杆间距(mm) | ±100 | 尺量:抽查20% |
| 7 | 锚杆拔力(kN) | 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0.9设计值 | 拔力试验:锚杆数1%,且不少于3根 |
(1)在防护施工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2)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3)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5、附图
| 锚杆格梁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