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姓名 | 学 号 | ||
| 所在学院 | 专业、班级 | ||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单位 | ||
| 指导教师 | 指导教师单位 | ||
| 毕业论文题目 | MRPⅡ在企业中的应用——以 公司的研究为例的实证分析 | ||
| 实习单位 | 公司 | ||
| 开 题 报 告 内 容 | |||
| 选题依据(选题经过,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初步设想及突破点等) | 一、选题经过 中国经济的腾飞使得民营企业不断的成长,中小型企业占据着大部分份额,是国名经济的命脉。据统计,我国共有中小企业1千多万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占工业总产值的60%,利税的40%,为全社会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而且,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到了60%左右 。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企业面临着世界的不断挑战,在新经济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中,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就会遇到一系的列问题:销售部门努力接受到了大量的订单,但是库存不足,生产部门加班也无法如期交货,或者无法确定交货期;有时却是采购部门采购的原材料太多,导致库存积压;或者采购量太少,无法满足生产,从而支出额外的运输费用,增加了物流成本;有时生产部门的无计划产出,使得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的积压、仓库的占用维护等使得企业资源的浪费;再有就是计算物料需求量时易出错,而且很费时;原材料的浪费及使用方向的不确定,也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统计等等。而MRPⅡ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必备,它以解决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销售之间的平衡问题为目的,实现企业物料信息集成管理的一种手段。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很多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管理信息化随处可见。 所以企业要想在如今的竞争中站稳,必须得重视企业中MRPⅡ的应用。A公司是一个生产塑料管的民营企业,所以应强调时间进度,重计划,以确保交货期为目的,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产品结构、工艺工序为计划分解依据,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信息按正确的数量送到正确的地方。尤其是处在发展中得企业,更应注重MRPⅡ的实施贯彻。 二、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60 年代,在定货点法的基础上诞生了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MRP 是由美国IBM 公司的Joseph A. Orlicky 于1965年提出来的,旨在解决企业的生产、供应、销售之间的平衡问题。由于 MRP 没有考虑到企业在生产能力方面的约束,所以在70 年代的时候MRP 发展为闭环MRP,闭环MRP 系统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也全部纳入MRP,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1977 年9 月,美国的Oliver W. Wight 提出了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II 在MRP 的基础上集成了资金流,并将生产、财务、采购、销售等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实现相关数据的共享。 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MRP II 软件,随后MRPII/ERP的应用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但是截止到2004 年,国内制造业ERP 的普及率仅10.4%1。 1993年M. Nussbaum, G. Garretón, A. Lepe 和E. Parra在《User interface aspects of an MRP II planning module》中总结了一个用户界面上通过了MRP II系统已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个最终用户的支持工具的规划工作。与实际应用的经验表明,这种系统的成功取决于系统上的灵活性和设施,以获取知识,通过正确的模型显示结果的设施。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的Gartner 公司提出了ERP(Enterprise 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ERP 主要在MRPII 的基础上集成了企业的外部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实现了管理整个供需链的目的。当时的解释是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供需链管理,推论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变革。 2000 年10 月,Gartner 公司提出了ERPII 的概念,其中涉及到了协同商务与企业信息集成等诸多概念,但是国外有对该定义尚存很多争议,认为ERPII的很多东西在ERP 里面已经解决了。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8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现阶段:融合其他现代管理思想和技术,面向全球市场,建设“国际优秀制造业 ”(World Class anufacturing Excellence)。这一阶段倡导的观念的是精益生产、约束理论(TOC)、先进制造技术、敏捷制造以及现在热门的 Internet/Intranet技术。而国外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SAP,SAP在世界范围内ERP/MRP-Ⅱ软件市场中坐第一把交椅。 2007年Claus Rautenstrauch在《Integration of MRP II and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Systems》中认为数据结构有相当明确的相似之处。原则、材料、经营计划和生产订单的法案包含完全相同的数据,这些数据物质流网络的设计非常有用。材料转换是通过经营计划和输入/输出方程表示。 Stefan Voß and David L. Woodruff在《Connecting MRP, MRP II and ERP — Supply Chain Production Planning Via Optimization Models》一书中已经开始与优化模型映射到MRP和MRP II,并使之最终作为一个规划模型的基础上。为了产生一个有用的模型,作者添加扩展,并最终得出没有什么相似之处MRP和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肯定不能获得使用MRP或MRP II处理或逻辑的模型。 O. Torkul和I. Calli在《An integrated real time MRP and group technology system》中用双重的方法来研究证明的目的是开发和类似的建议模拟比较jobshop是在车间面积。第一个生产环境简化规划和控制的目的,而不会失去任何的本质特征。二,一个简单的GT车型的应用到车间面积和实时MRP是适用于装配区。 2、国内研究现状: (1) MRPⅡ系统实施的必要性研究。 宁凯 张自强在《微处理机》2008年第5期《MRP Ⅱ系统设计及实现》中分析当前中小型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必要性,并且制定出适合中小型机械制造业的MRPⅡ总体设计方案。作者指出要提高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想办法,因此侧重对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MRPⅡ相对于其他的管理思想更加适合于中小企业。 李莹在《经济师》2010年第1期《项目型制造企业MRPII/ERP系统实施的研究》中指出MRPII/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而MRPII/ERP包含的管理思想要实现就必须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结合。MRPII/ERP不仅面向供需链,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同步工程、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精神,而且必然要结合全面质量管理(TQM)以保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陈小磊,吴健,张冠文在《微型电脑应用》2010年第5期中的《基于SOA的制造业MRPⅡ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指出MRPⅡ系统应充分利用面向服务的思想,在各个系统模块间通过Web Services的消息总线进行通讯,能较好地解决了各个部分之间的紧耦合问题,同时系统基于制造企业的共性考虑而设计,会使其对制造生产行业具有一定地通用性。促进了IT 资源复用,使制造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良好的敏捷性,从而可以根据市场、商机、合作环境的变化快速创建新的业务并且能够快速调整现存业务。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大力发展及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基于SOA 的制造生产MRPⅡ系统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MRPⅡ系统实施对中小型企业的前景分析研究。 羊维瓒(2008)在《大连船舶重工MRP—Ⅱ系统应用分析》中提出MRPII是造船企业实施CIMS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造船企业生产运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而且MRPII与造船生产运作管理精细化的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关系;最后MRPⅡ的实施与规划需要在企业CIMS的大背景下统一策划。 王晗 倪卫红在《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期《基于MRPⅡ的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管理方法探讨》将MRPⅡ系统与生产制造企业采购结合到一起,将MRPⅡ系统的先进思想充分运用到采购过程中去,并最终通过MPG法计算得出最终的采购数量及时间。并提出最终产品X的MRPⅡ处理过程为净需要量=总需要量-预计到货量-现有数+安全库存量。 肖文忠 邱祝强 张韵杨在《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第3期《基于分布函数的钢铁企业MRPⅡ中采购周期系统分析》中归纳分析了产品物料清单BOM及采购周期,建立了产品采购周期分布函数,以辅助描述产品的时间成本特性。通过采购周期分布函数在某钢铁制造企业的实际应用将传统MRP应用的着眼点从具体的每一种原材料转移到宏观的采购资金量分析上,便于企业减少存货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整体竞争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企业在采购过程中的经济特性分析和运算过程。 张海霞 王俊阁在《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年第15期《基于MRP II/JIT的生产车间物流管理》中认为企业制造成本的空间的有限是企业扩大生产和市场规模来谋求更高的利润的障碍,而MRPⅡ系统生产车间物流管理正确的实施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王亦彬在《科技资讯》2010年第23期《浅谈MRP系统工作原理及作用》指出现代MRP系统是向管理人员提供绩效评价尺度、计划订单的发布、在被建议改变生产负荷时模仿主生产计划的能力。能有效的降低库存水平、提高既定服务水平、高质量信息的存取就绪,以及最重要的、对不可预见的问题做出快速反应的再计划能力。 陈媛 李婧在《中国科技博览》2010年第31期《生产企业如何降低库存水平》中认为降低库存水平对企业来说极为重要。并阐述了进行精确的库存需求分析与预测,传统库存管理方法的选择,JIT、MRP、ERP等现代库存管理手段的选择等。MRPⅡ系统的实施是降低库存水平的一大手段。 (3)MRPⅡ系统的补充及发展方向的研究。 尹志国在《商情》2009年第20期《基于建设供应链管理的MRPⅡ应用研究》中提出了基于建设供应链管理的MRPII概念,即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其涉及的有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建设供应链管理更为强调对横向的上下游企业与外部市场环境的管理,具体体现在七个模块:需求计划、供货计划、运营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组织结构、绩效考评。 叶金虎 王育桥在《大众科技》2010年第4期中的《浅谈MRPⅡ在中小型制造性企业中的应用》中在研究中小型制造性企业实施MRPⅡ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时候阐述了MRPⅡ系统的功能,并针对当前中小型制造性企业建设MRPⅡ系统指出我国的MRPⅡ系统观念和滞后,强调应注重人才和培训,还应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符合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习惯。 朱伏平 胡波 杨柳在《矿山机械》2010年第12期《基于生产柔性和敏捷性的MRPⅡ与JIT系统整合研究》中认为MRPⅡ和JIT系统在生产柔性方面的各自有优缺点,因此构建了MRPⅡ与JIT系统的整合模型。集成后的系统不但能对生产运作实现全流程的计划与控制,又增强了系统动态适应性和柔性。 (4)MRPⅡ系统实施的优缺点分析。 王钟庄(2007)在《基于MRPⅡ的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中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资金不雄厚、技术力量薄弱,生产流程相对简单,企业决策相对灵活,采购管理有其不同与大企业的特点,因此应实施MRPⅡ,因其能够实现基本的功能要求,并且具有运行界面简洁、友好、运行速度快捷的特点,系统运行稳定。但MRPⅡ得不足之处在于数据库系统建设上,有些不符合规范的数据库系统,再者应对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如某些查询的使用上应该更符合用户的习惯,页面的显示内容及样式更容易改变。 侯伟 李端峰在《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第12期《TOC与MRPII JIT生产管理模式的比较》中指出MRPⅡ的优势在于其中长期的计划能力,注重前期规划,佣金可能周密的计划集中安排个环节的人、财、物等资源以及生产加工,以应对生产的波动。而其不足在于繁重的数据处理;提前期与批量的固定使得提前期受批量的约束,批量的变化使提前期的改变;而且计划与控制的相分离。 王胜强 康健在《甘肃科技》2009年第20期《基于MRPⅡ、NPT、TOC的生产计划策略研究》中认为MRPII的优势在于其中的长期计划能力,注重前期规划,用尽可能周密的计划集中安排各环节的各种资源以及生产加工,以应对生产的不确定性。MRPII是给制作企业的所有资源做有效计划的方法。而其缺陷有约束考虑不足往往造成生产计划无法完成;MRPII制定计划时不考虑控制,而通过反馈进行生产控制相对于生产实际存在着无法避免的滞后。 三、初步设想: 本文通过对MRPⅡ系统的整体理论,包括其含义,实施步骤来具体分析MRPⅡ系统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应用,并以A公司实例来探讨并分析其MRPⅡ应用的合理之处以及不合理之处,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使MRPⅡ系统能够对该企业的成本控制,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改善。 四、突破点: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后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专门的公司企业进行案例调查的研究。对MRPⅡ理论的研究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整理和概括,并对A公司的MRPⅡ系统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实际访问和资料收集,研究该企业的成本现状,管理体系,从而得出MRPⅡ系统的实施情况,提高资源计划的管理,使得企业得以更好的发展。 | ||
|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及可行性论述 | 理论意义: 1、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实际进一步分析MRPⅡ的特点,并从MRPⅡ系统在制造业中的定位来说明MRPⅡ系统对制造业企业的有效性。 2、本文在对制造业企业的MRPⅡ实践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理论概括并发现其中值得改进的地方,这对于制造业企业的物料合理分配方案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现实意义: A公司由于处在发展中得企业,所以很多方面的结构管理都不是很健全,本文通过其MRPⅡ系统的研究,有利于A公司推行MRPⅡ管理,能够帮助该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的计划、协调、控制和利用资源,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行性: 1、MRPⅡ系统早已成为众多管理学者的研究话题,也是各投资经营者日益瞩目的问题,如今MRPⅡ的相关理论以日趋完善,为我写出这篇论文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理论支撑。 2、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我对于MRPⅡ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施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对于其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基础。 3、通过在A公司的实习,有一定的机会获得相应MRPⅡ的资料内容,有利于我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 因此,我认为此项目具有可行性。 | ||
| 论文撰写过程中拟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 1、历史分析法。 2、模型分析。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归纳和演绎法。 | ||
| 计划进度 及其内容 | 计划进度: 2011年10月 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11—12月 对实习单位进行调研和材料选取 2012年1—2月 论文初步定稿 2012年3月 论文中期检查 2012年4月 论文基本定稿,等待答辩 初拟提纲: 前言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目的及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 1.1.3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公司MRPⅡ系统理论概述 2.1 MRPⅡ概念 2.1.1 MRPⅡ与MRPⅡ特点 2.1.2 MRPⅡ的流程 2.2 MRPⅡ系统的目标 2.3 MRPⅡ系统的方法及其应用 第三章 A公司MRPⅡ系统实施的现状分析 3.1 A公司的背景简介 3.1. 1 公司的基本情况 3.1. 2 公司制造资源计划的实施现状 3.2 公司MRPⅡ系统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完善A公司MRPⅡ系统的对策研究 4.1 公司MRPⅡ的实施分析 4.2 对A公司MRPⅡ实施的具体建议 4.3 公司MRPⅡ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 ||
| 指导教师 意 见 | 指导教师: 200 年 月 日 | ||
| 答辩小组 意 见 | 答辩小组负责人: 200 年 月 日 | ||
| 教研室意见 | 教研室主任(负责人): 200 年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