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般要求
(1)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砂、积水等,并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泥浆湿润,水泥浆稠度需经试配,确保底基层表面有1mm左右的水泥浆薄膜。
(2)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 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厚度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决定控制线高度,挂好控制线。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2.混合料的拌和
(1)每天开始拌和前,应检查场内各处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施工配合比,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基层强度。
(2)每天开始拌和之后,按规定取混合料试样检查级配和水泥剂量;随时检查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3)拌和机出成品混合料应先装入料仓内,由漏斗出料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3、混合料的运输
(1)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要检验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2)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当车内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摊铺压实,必须予以废弃。
4、混合料的摊铺
(1)摊铺前应将下承层洒水泥浆湿润。
(2)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重复此项工作。
(3)调整好传感器臂与控制线的关系;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保证路拱横坡度满足设计要求。
(4)摊铺机应连续摊铺。控制好摊铺机行驶速度,禁止摊铺机停机待料。摊铺机的摊铺速度一般宜在1m/min左右。
(5)混合料摊铺采用一台摊铺机整幅作业。
(6)摊铺机的螺旋布料器应有三分之二埋入混合料中。
(7)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在施工中出现的离析现象。对摊铺机后面产生的粗集料“窝”,应人工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5、混合料的碾压
(1)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后面进行碾压,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 m~80 m。碾压段落必须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2)碾压应遵循试验段确定的程序与工艺。注意稳压要充分,振压不起浪、不推移。压实时,遵循稳压(遍数适中,压实度达到90%)→振动碾压→胶轮稳压的程序,压至无轮迹为止。碾压过程中,跟踪监测压实度,不合格时,重复再压(注意检测压实时间)。
(3)压路机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
(4)压路机倒车应自然停车,不许刹车;换挡要轻且平顺,不要拉动基层。在第一遍初步稳压时,倒车后应原路返回,换挡位置应在已压好的段落上,在未碾压的一头换挡倒车位置错开,要成齿状,出现个别拥包时,应进行铲平处理。
(5)压路机碾压时的行驶速度,第1~2遍为(1.5~1.7)km/h,以后各遍应为(1.8~2.2)km/h。
(6)压路机停车要错开,相隔间距不小于3m,应停在已碾压好的路段上。
(7)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8)碾压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9)为保证边缘压实度,应有一定的超宽;路面两侧应多压1-2遍。
6、横缝设置
(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时,应连续作业,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则应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也要设置横缝;施工完成时应用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高度与压实厚度相同,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长3米,高度出方木几厘米。将混合料碾压密实,第二天施工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清除,并将下承层清扫干净摊铺机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开始摊铺混合料。要特别注意桥头搭板前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碾压。
(2)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接缝断面应是竖向平面。其设置方法:
①压路机碾压完毕,沿端头斜面开到下承层上停机过夜。
②第二天将压路机沿斜面开到前一天施工的基层上,用三米直尺纵向放在接缝处,定出基层面离开三米直尺的点作为接缝位置,沿横向断面挖除坡下部分混合料,清理干净后,摊铺机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③压路机沿接缝横向碾压,由前一天压实层上逐渐推向新铺层,碾压完毕再纵向正常碾压。
④碾压完毕,接缝处纵向平整度应符合附表规定。
7、养生及交通管制
(1)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应立即进行质量检查,并开始养生。
(2)养生方法:应将土工布湿润,然后人工覆盖在碾压完成的基层顶面。覆盖2小时后,再用洒水车洒水,在7天内应保持基层处于湿润状态,28天内正常养护。
(3)用洒水车洒水养生时,洒水车的喷头要用喷雾式,不得用高压式喷管,以免破坏基层结构,每天洒水次数应视气候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水泥稳定碎石层表面湿润,水车不得在基层上行驶。
(4)在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8、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一般要求
(1)水泥剂量的测定用料应在拌和机拌和后取样,并立即(一般规定小于10分钟)送到试验室进行滴定试验。
(2)水泥用量除用滴定法检测水泥剂量要求外,还应进行总量控制检测。记录每天的实际水泥用量、碎石用量和实际工程量,计算对比水泥剂量的一致性。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检查应在碾压结束后立即进行,对于小于规定值的测点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全部测点符合要求为止。
(4)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要求见附表。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标准
| 检查项目 | 质量要求 | 检查规定 | 备注 | ||
| 要求值或容许误差 | 质量要求 | 最低频率 | 方法 | ||
| 压实度 (%) | 代表值不小于98,极值不小于94 | 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 4处/200米/层 | 每处每车道测一点,用灌砂法检查,采用振动击实标准 | |
| 平整度(mm) | 8 | 平整、无起伏 | 2处/200米 | 用三米直尺连续量10尺,每尺取最大间隙 | |
| 纵横高程(mm) | +5,-10 | 平整顺适 | 1断面/20米 | 每断面3~5点用水准仪测量 | |
| 厚度 (mm) | 代表值-8 | 均匀一致 | 1处/200米/ 车道 | 每处3点,路中及边缘任选挖坑丈量 | |
| 合格值-15 | |||||
| 宽度(mm) | 不小于设计 | 边缘线整 齐,顺适,无曲折 | 1处/40米 | 用钢尺丈量 | |
| 横坡度(%) | ±0.3 | 3个断面/ 100米 | 用水准仪测量 | ||
| 水泥剂量(%) | ±0.5 | 每2000m26个 以上样品 | EDTA滴定 及总量校核 | 拌和机拌和后取样 | |
| 级配 | 符合表2-1要求 | 每2000m21次 | 水洗筛分 | 拌和机拌和后取样 | |
| 强度(MPa) | 3-5 | 静压法成型强度≥3.0Mpa | 2组/每天 | 7天浸水抗压强度 | 上、下午各一组 |
| 含水量(%) | +0~+1 | 最佳含水量 | 随时 | 烘干法 | |
| 外观要求 | 1表面平整密实,无浮石,弹簧现象; 2无明显压路机轮迹。 | ||||
(2)水泥稳定碎石级配宜控制在设计级配范围以内,不应超过设计级配范围的上限。施工中关键筛孔级配值与生产配合比设计值允许误差为:0.075mm,±2%;2.36mm,±4%;4.75mm,±7%。
(3)其它质量要求按《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执行。
路面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不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