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HDLC协议 ●掌握HDLC的配置及相关命令 ●了解PPP的相关功能及工作原理 ●掌握PPP链路的工作过程 ●掌握PPP的配置及相关命令 |
| 教学手法 | ●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将围绕某一实践的所有理论知识综合讲解,并在理论基础上完成具体实践的操作。 ●注重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多媒体课件 |
| 授 课 重点、难点 | 重点:1、HDLC配置 |
| 2、PPP基础配置 | |
| 难点:1、PPP的功能与原理 | |
| 2、PPP链路工作过程 | |
| 授课要点与授课设计(注明授课时间安排) | 1、(了解)数据通信原理基础(逐步带出HDLC协议为面向位的同步传输) |
| 2、(掌握)HDLC协议(掌握HDLC的帧标志、O比特插入法、帧格式组成) | |
| 3、(掌握)HDLC实验配置(封装协议、设备类型查找、配置时钟同步) | |
| 4、(掌握)PPP的功能及原理(知道PPP为什么会替代SLIP) | |
| 5、(了解)PPP协议的组成及链路工作过程(重点了解PPP协议的组成) | |
| 6、(领会)PPP的配置 | |
| 教学设计:从本节开始将逐步讲述广域网的相关配置,提到了用于配置广域网的HDLC高级链路数据控制协议和PPP协议;本次课并没有直接讲述HDLC协议,而是先介绍网络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讲到同步数据通信中的面向字符类型和面向位类型后才开始介入HDLC协议;然后介绍HDLC协议的帧格式并进行HDLC协议的实践配置,掌握HDLC配置的相关命令;随后讲解PPP协议的来源及变化、PPP工作的基本原理;最后进行HDLC配置和PPP配置的实例操作。 | |
| 作业 | 1、HDLC协议为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采用什么措施,并简述其工作原理。 2、HDLC配置(实战) 3、请简述PPP协议的组成。 |
| 教学心得 | 本节教学内容不难,但却开始了一个新的范围,从局域网转换成广域网配置,提到了先前没有使用的串口配置,有了前面路由器基础配置技术和动态路由配置技术,掌握本次课实例应该是相当容易的事了。 |
1、在数据通信中,接收端和发送端为何要保持同步?
在数据通信中,发送端一位一位地把信息通过介质发住接收端,接收端必须识别信息的开始和结束,而且必须知道每一位持续的时间,只有这样,接收端才能从传输介质上正确地取出传送的数据,所以发送端和接收端必须同步。同步问题是数据通信过程中十分关键的问题。
2、数据同步的两种方式
(1)异步传输: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字符其开头都带一位起始位,以便在每一个字符开始接收时接收端和发送端保持同步。
特点:异步传输以字符为单位;在每个字符前增加一个起始位,字符代码后增加1、1.5、2位停止位。它允许码字之间存在不确定的空闲时间(每个字符发送的节奏快慢可以不同)。因此,异步传输设备简单,费用不高,但速率较低。
(2)同步传输:发送端每发送一块数据时在其开头设置专门的同步字符,然后要求发送端和接收端在该帧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保持同步。
特点:同步传输方式传输时是将一个大的数据块一起发送。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块前放上两个或以上的同步信号字符SYN,在数据块结束加上后同步信号。同步传输线路利用率高,多用于字符信息块的高速传送。但这种方式收发双方控制复杂。
3、同步传输的两种控制方式
同步传输有面向字符和面向位的两种控制方式。
(1)面向字符的传输:要传输的数据被看成字符序列,所有的控制信息也都是字符形式。在数据串的前后分别设有开始标志和结束标志。
(2)面向位的传输:要传输的数据被看成二进制位序列。主要有HDLC和ADLC。
●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它是一种 IBM 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 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
二、HDLC协议简介
面向比特的协议中最有代表性的是IBM的同步数据链路控制规程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 (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的先进数据通信规程ADCCP( 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trol Procedure)。这些协议的特点是所传输的一帧数据可以是任意位,而且它是靠约定的位组合模式,而不是靠特定字符来标志帧的开始和结束,故称"面向比特"的协议。
链路控制协议着重于对分段成物理块或包的数据的逻辑传输,块或包由起始标志引导并由终止标志结束,也称为帧。所有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均采用统一的帧格式,不论是数据还是单独的控制信息均以帧为单位传送。
1、“0比特插入法”
每个帧前、后均有一标志码01111110,用作帧的起始、终止指示及帧的同步。标志码不允许在帧的内部出现,以免引起畸意。为保证标志码的唯一性但又兼顾帧内数据的透明性,可以采用“0比特插入法”来解决。
该法在发送端监视除标志码以外的所有字段,当发现有连续5个“1”出现时,便在其后添插一个“0”,然后继续发后继的比特流。在接收端,同样监视除起始标志码以外的所有字段。当连续发现5个“1”出现后,若其后一个比特“0”则自动删除它,以恢复原来的比特流;若发现连续6个“1”,则可能是插入的“0”发生差错变成的“1”,也可能是收到了帧的终止标志码。后两种情况,可以进一步通过帧中的帧检验序列来加以区分。“0比特插入法”原理简单,很适合于硬件实现。
2、HDLC的帧结构
HDLC完整的帧由标志字段(F)、地址字段(A)、控制字段(C)、信息字段(I)、帧校验序列字段(FCS)等组成.
(1)标志字段(F):标志字段为01111110的比特模式,用以标志帧的起始和前一帧的终止。标志字段也可以作为帧与帧之间的填充字符。采用“0比特插入法”可以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
(2)地址字段(A):地址字段的内容取决于所采用的操作方式。在操作方式中,有主站、从站、组合站之分。命令帧中的地址字段携带的是对方站的地址,而响应帧中的地址字段所携带的地址是本站的地址。
(3)控制字段(C):控制字段用于构成各种命令和响应,以便对链路进行监视和控制。
(4)信息字段(I):信息字段可以是任意的二进制比特串。
(5)帧校验序列字段(FCS):帧校验序列字段可以使用16位CRC,对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整个帧的内容进行校验。
3、HDLC的帧类型
(1)信息帧(I帧):信息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或数据,通常简称I帧。I帧以控制字第一位为“0”来标志。
(2)监控帧(S帧):监控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通常简称S帧。S帧以控制字段第一、二位为“10”来标志。
(3)无编号帧(U帧):U帧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功能。
4、HDLC协议的配置命令
HDLC是CISCO路由器使用的缺省协议,一台新路由器在未指定封装协议时默认使用HDLC封装。与HDLC相关的常用命令如下:
∙encapsulation hdlc (设置 HDLC 封装)
∙clock rate speed (设置DCE端线路速度 )
三、HDLC实验配置
【实验设备】:两台思科 4500 路由器(提供两个以太网接口和两个串行接口);两台 PC 主机。使用不同系统的路由器,添加不同数量的接口,则路由器中接口的描述会不同,在使用时,应格外注意。(3600 和 4500 路由器对以太网接口和串行接口的描述可能不同 )
1、网络拓朴图(如下图所示)
2、PC1主机配置
●Ipconfig /ip 192.168.1.2 255.255.255.0
●IPconfig /dg 192.168.1.1
3、PC2主机配置
●Ipconfig /ip 192.168.3.2 255.255.255.0
●IPconfig /dg 192.168.3.1
4、配置RouterA的以太网接口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A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exit
5、配置RouterB的以太网接口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hostname RouterB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Ethernet 0/0
●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exit
6、配置RouterA的同步串行接口
●RouterA#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0
●RouterA(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outerA(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A(config-if)# exit
7、配置RouterB的同步串行接口
●RouterB#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B(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0
●RouterB(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2.2 255.255.255.0
●RouterB(config-if)# no shutdown
●RouterB(config-if)# exit
8、在DCE设备中发送时钟同步命令
(1)在RouterA和RouterB路由器上使用如下命令查看设备类型
●RouterA# show controllers
●RouterB# show controllers
(2)在DCE设备端的路由器上发送时钟同步命令(假设RouterA为DCE设备类型)
●RouterA#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config)# interface serial 1/0
●RouterA(config-if)# clock rate 000
●RouterA(config-if)# exit
9、查看各路由器接口状态(所有接口必须全部UP,且配置的协议也已经UP)
●RouterA# show protocols
●RouterB# show protocols
10、配置RouterA的RIP简单路由协议
●RouterA#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A(config)# router rip
●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
●RouterA(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RouterA(config-router)# exit
11、配置RouterB的RIP简单路由协议
●RouterB#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B(config)# router rip
●RouterB(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2.0
●RouterB(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3.0
●RouterB(config-router)# exit
四、PPP的功能及原理
1、PPP概述
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协议提供串行通信线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简单方法,使得远程用户通过电话线及高速调制解调器可以很方便地接入TCP/IP网络。
串行线路互联网络协议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是在串行通信线路上支持TCP/IP协议的一种点对点(Point-to-Point)式的链路层通信协议,不但能够发送和接收IP datagram,还提供了TCP/IP的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如telnet、ftp、rtp等)。个人用户可利用SLIP协议拨号上网,行业用户则可通过租用SLIP专线远程传输业务数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是一种有效的点对点通信协议,用于通过串行接口连接的两台计算机间的通信,通常应用在通过电话线相连的计算机和服务器上。
PPP协议是为了解决以前互联网所采用的SLIP协议的缺点而开发的,PPP协议能够解决动态分配IP地址的需要,并提供对上层网络层的多种协议的支持。
利用PPP的优点,结合以太网的优势,将PPP和以太网结合,就诞生了PPPoE协议,可实现多台客户机同时接入互联网。这种方式具有性价比高,无需或尽可能少地让用户进行网络配置,同时还保持了接入设备费用低等特点。
2、PPP协议的组成:
(1)封装:一种封装多协议数据报的方法。PPP 封装提供了不同网络层协议同时在同一链路传输的多路复用技术。
(2)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用于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
(3)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用于建立和配置不同的网络层协议,PPP协议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
(4)认证协议,口令验证协议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和挑战握手验证协议CHAP(challenge-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为了建立点对点链路通信,PPP 链路的每一端,必须首先发送 LCP 包以便设定和测试数据链路。在链路建立,LCP 所需的可选功能被选定之后,PPP 必须发送 NCP 包以便选择和设定一个或更多的网络层协议。一旦每个被选择的网络层协议都被设定好了,来自每个网络层协议的数据报就能在链路上发送了。
3、PPP帧格式
●Flag标志字段(指示帧的开始或结束)为十六进制的7E(十六进制的7E 的二进制表示是 01111110)
●Address地址字段:设置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Control控制字段:通常置为 0x03
●Protocol协议字段:表示封装在帧中的数据字段的协议类型(与HDLC不同的是PPP协议多了2个字节的协议字段,协议字段不同,后面的信息字段类型就不同)
⏹0x0021 — 信息字段是IP数据报
⏹0xC021 — 信息字段是链路控制数据LCP
⏹0x8021 — 信息字段是网络控制数据NCP
⏹0xC023 — 信息字段是安全性认证PAP
⏹0xC025 — 信息字段是LQR
⏹0xC223 — 信息字段是安全性认证CHAP
●Data数据字段(IP数据包):封装的数据
●FCS帧校验字段:进行差错控制
●PPP 协议不是而向比特的而是面向字节,所有的 PPP 帧的长度都是整数字节
当信息字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0x7E时,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因PPP协议是面向字符型的,所以它不能采用HDLC所使用的零比特插入法,而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具体的做法是将信息字段中出现的每一个0x7E字节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E)。若信息字段中出现一个0x7D的字节,则将其转变成2字节序列(0x7D,0x5D)。若信息字段中出现ASCII码的控制字符,则在该字符前面要加入一个0x7D字节。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这些表面上的ASCII码控制字符被错误地解释为控制字符。
四、PPP链路工作过程
当用户拨号接入ISP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应答,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时PC机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LCP分组(封装成多个PPP帧)。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了将要使用的一些PPP参数,接着就进行网络层培植,NCP给新接入的PC机分配一个临时的IP地址,这样PC机就成为Internet上一个主机了。
当用户通信完毕时,NCP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原来分配出去的IP地址。接着LCP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的是物理层的连接。
当线路处于静止状态时,并不存在物理层的连接。当检测到调制解调器的载波信号,并建立物理层连接后,线路就进入建立状态,这时LCP开始协商一些选项。协商结束后就进入鉴别状态。若通信的双方鉴别身份成功,则进入网络状态。NCP配置网络并分配IP地址,然后就进入可进行数据通信的打开状态。数据传输结束后就转到终止状态。载波停止后则回到静止状态。
五、PPP的配置
需要在串口上封装PPP,使用的命令是“encapsulation PPP”,同样一条链路的两端封装方式应该是一样的,都有是PPP,否则将无法正常通信,并且需要在DCE设备端发送时钟同步命令“clock rate 000”
1、DTE路由器串口封装PPP协议(假设串口为 serial 0/0)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interface serial 0/0
●Router(config-if)# encapsulation ppp
●Router(config-if)# exit
2、DCE路由器串口封装PPP协议(假设串口为 serial 0/0)
●Router# 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interface serial 0/0
●Router(config-if)# encapsulation ppp
●Router(config-if)# clock rate 000
| ●Router(config-if)# ex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