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工程概况
宁启复线电化工程Ⅰ标二工区施工段落为K41+229~K99+650,正线全长约58.421公里,其中CFG桩软基处理XX万延米。
二、小组简介
本QC小组是由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与施工现场人员共同组成的现场攻关型小组,有利于技术人员同现场施工人员的直接沟通,将QC小组活动成果落实到工程中去,为实现质量目标打下基础。
QC小组简介
表一
| 小组名称 | 宁启复线项目部二工区QC小组 | ||||||||
| 主体名称 | 开展QC活动提高CFG桩施工质量 | ||||||||
| 注册编号 | 注册时间 | 2010年1月1日 | |||||||
| 活动类型 | 现场攻关型 | 活动起止时间 | 2010年4月~2010年7月 | ||||||
| 小组成员概括 | |||||||||
| 序号 | 姓 名 | 年龄 | 文化程度 | 组内职务 | 岗位/技术等级 | 组内分工 | 教育时间 | ||
| 1 | 杨仕彬 | 34 | 本科 | 组长 | 项目经理 | QC方案策划 | 280 | ||
| 2 | 姜建平 | 31 | 大专 | 副组长 | 项目总工 | 技术指导 | 280 | ||
| 3 | 马俊杰 | 28 | 本科 | 副组长 | 安质 | 质量控制 | 280 | ||
| 4 | 姚海龙 | 37 | 大专 | 组员 | 生产经理 | 方案实施 | 230 | ||
| 5 | 张凤勇 | 36 | 本科 | 组员 | 生产经理 | 方案实施 | 230 | ||
| 6 | 毛俊卿 | 31 | 本科 | 组员 | 工程 | 技术指导 | 190 | ||
| 7 | 曲其岭 | 28 | 本科 | 组员 | 质检员 | 质量检查 | 190 | ||
| 8 | 韩再冰 | 25 | 大专 | 组员 | 质检员 | 质量检查 | 190 | ||
| 9 | 张德光 | 28 | 本科 | 组员 | 测量员 | 方案实施 | 190 | ||
| 10 | 张学文 | 29 | 大专 | 组员 | 资料员 | 资料整理记录 | 120 | ||
| 11 | 赵洪波 | 34 | 本科 | 组员 | 试验员 | 施工试验 | 120 | ||
| 12 | 王从赵 | 30 | 大专 | 组员 | 施工员 | 方案实施 | 120 | ||
| 13 | 卢海峰 | 29 | 高中 | 组员 | 钻机司机 | 方案实施 | 120 | ||
| 14 | 张秀清 | 25 | 高中 | 组员 | 普 工 | 方案实施 | 120 | ||
| 15 | 张小君 | 43 | 初中 | 组员 | 普 工 | 方案实施 | 120 | ||
我们选题的理由有4点:
1、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直接影响到主体结构的安全。
2、提高CFG桩的施工质量,成熟施工工艺。
3、为保证施工安全和既有线路基稳定,优化CFG桩施工工艺、采取相应施工方法及监测手段,保证完成施工任务。
4、运用科学方法施工,做精品工程,树立企业形象。
确定课题
开展QC活动提高CFG桩施工质量
四、活动目标
1、确保地基处理后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安全。
2、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CFG桩施工工艺,为今后工程打下基础。
3、为公司创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可行性分析
小组对开展这次QC活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其中有利条件有4点:
(1)在我工区总工程师姜建平的指导下,组织编制了地基处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监理审核、甲方批准,是切实可行的。
(2)公司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性很强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标准,是我们做好一切质量工作的理论指导。
(3)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公司领导支持并参加攻关活动,有利于工作的全面开展。
(4)公司有类似工程成功的施工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不利条件有2点:(1)质量要求高,技术难度大。(2)风险高,地基处理要确保万无一失,必须达到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六、计划阶段(P阶段)
(一)现状调查:
CFG桩复合地基是由CFG桩、桩间土和褥垫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地基形式,作为一种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具有适用性广、承载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廉等技术优点,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2010年04月05日,我QC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成桩工艺性试验(3根)及同类工程的调查,对CFG桩的常见质量缺陷进行分析,通过组员的积极讨论汇总出以下常见质量问题
图一:
结合我现场实际情况小组成员进一步讨论,确定可能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图二:
(二)原因分析
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剖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得出因果图。
1、断桩
图三:
2、缩颈
图四:
3、桩身倾斜、偏移
图五:
4、桩间土扰动
图六:
(三)要因确认
从因果图可以看出,引起主要质量问题的因素有,小组人员通过现场验证的方法认真确认要因。
表二:
| 序号 | 因 素 | 验证方式 | 验证内容 | 参加人员 | 验证结果 |
| 1 | 工人责任心不强 | 调查分析 | 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责任心 | 非要因 | |
| 2 | 工人经验不足 | 调查分析 | 加强交底工作 | 非要因 | |
| 3 | 混合料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 检查验证 | 对商混站提出要求,保证原材料质量 | 非要因 | |
| 4 | 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 | 检查验证 | 与商混站签订技术协议,保证配合比 | 非要因 | |
| 5 | 混合料坍落度过小 | 现场调查 | 现场测试坍落度 | 要 因 | |
| 6 | 桩头保护土过薄 | 现场调查 | 无桩头保护土或过薄 | 非要因 | |
| 7 | 人工剔凿桩头 | 现场调查 | 工艺马虎、方法不正确 | 要 因 | |
| 8 | 保护桩短 | 现场调查 | 未浇筑至设计要求保护桩高度,提前移机 | 非要因 | |
| 9 | 机械清理桩间土 | 现场调查 | 机械清理桩间土易碰断成桩 | 要 因 | |
| 10 | 钻机提钻速度过快 | 现场调查 | 提钻速度不控制,随意提钻 | 要 因 | |
| 11 | 提钻与泵料同时开始 | 现场调查 | 混合料未充满钻芯即拔钻 | 非要因 | |
| 12 | 未检查垂直度 | 现场调查 | 钻孔前未测量钻孔垂直度 | 要 因 | |
| 13 | 边移机边提钻 | 现场调查 | 未浇筑至设计标高就移机 | 非要因 | |
| 14 | 标高未控制 | 现场调查 | 现场标高点未标志 | 非要因 | |
| 15 | 夜间施工 | 现场调查 | 照明设置不能保证 | 非要因 | |
| 16 | 冬季温度低 | 现场调查 | 无保温措施 | 非要因 | |
| 17 | 大风天气 | 现场调查 | 环境不能保证 | 非要因 | |
| 18 | 钻机老化 | 现场调查 | 旧钻机性能差,更换 | 非要因 | |
| 19 | 输送泵管弯头多 | 现场调查 | 减少弯头数量及变径管 | 非要因 | |
| 20 | 钻机稳定性能差 | 现场调查 | 钻机四角固定在浮土上 | 非要因 | |
| 21 | 机械操作不当进入成桩区域 | 现场调查 | 挖土、钻机等大型施工机械随易进入成桩区域 | 非要因 |
(四)制定对策
表三:
| 序号 | 要 因 | 对 策 | 目 标 | 措施 | 负责人 | 时间 |
| 1 | 混合料坍落度控制 | 现场测试坍落度 | 现场坍落度控制在180~200㎜ | 每车测试坍落度两次,增加抽测次数 | 2008.1. | |
| 2 | 人工剔凿桩头 | 采用圆盘据切割桩头 | 截取后桩头面为水平面、无破损 | 圆盘锯由桩四周分别切割 | 2008.1 | |
| 3 | 机械清理桩间土 | 人工清理桩间土 | 不扰动桩间土、破环承载力 | 人工清理出成桩区域,再由机械清理出基坑 | 2008.1 | |
| 4 | 钻机提钻速度 | 连续拔钻,控制速度 | 提钻速度控制在1.2~1.5m/min | 根据桩长19.8m,计算出拔钻时间为14~15分钟 | 2008.1 | |
| 5 | 垂直度控制 | 钻机立柱吊挂垂线 |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 钻机就位后测试立柱垂直度,调试至垂直位置 | 2008.1 |
根据以上措施,我QC小组全体成员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制定一套详细的实施措施,于08年1月15日开始实施。
实施一 控制混合料坍落度 由************************执行
1、对进场的每车混凝土进行两次坍落度检测,达不到要求坚决退场;
2、固定检测同时增加随机抽测,若两次检查合格,随机检查不合格也必须退场;
3、严禁泵送时加水,发现加水者采取罚款措施;
4、做好坍落度检测记录,作为退场依据及工程资料的归档工作。
图七:
图八:
经过现场测试40车混凝土,对坍落度超过180~200㎜范围的7车退场,进入桩孔的混凝土坍落均在要求之内。
实施二:采用圆盘据切割桩头 由****************************执行
1、截取桩头前由测量员根据桩顶标高在桩身的弹线标出截取位置;
2、圆盘锯切割时应从四周切割,禁止单边切割后撬断桩头;
3、锯片四周切入深度应保持一致,尽量深入桩内,且锯缝水平;
4、切割完成后用铁锤敲击桩头,直至脱落,敲击中应减少敲击次数。
图九:
P[
图十:
南楼东段630根桩的切割面通过测量均控制在±20㎜内,且截断面平整。
实施三:人工清理桩间土 由*****************************执行
1、成桩后两天方可开始桩间清土;
2、先清桩头保护层,一边清土一边测量槽底高度,严格控制标高;
3、清土时避免直接沿桩身下挖,应从四周开始,逐渐挖至桩身;
4、桩间土挖出后用小拖车拉出成桩区,禁止机械进入成桩区。
图十一:
图十二:
实施四:控制提钻速度 由************************************执行
1、根据试桩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单桩灌注量、混凝土泵送料控制,计算出提钻时间;
2、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停止钻进,提钻20~30㎝后开始泵送混凝土;
3、钻机操作人员与泵料人员密切配合,按照先泵料后提钻的原则施工;
4、配置计时器至记录人员,提钻速度控制在1.2~1.5m/min,拔钻时间为14~15分钟/根。
图十三:
图十四:
实施五:控制桩身垂直度 由*******************************执行
1、钻机就位后确定固定位置的土质情况,防止固定在浮土上;
2、在立柱上挂垂球测试垂直度,调试至垂直位置;
3、成孔过程中发现钻杆摇晃或难钻时应放慢进尺,防止偏斜;
4、提钻过程中避免反插。
图十五:
图十六:
八、实施效果检查(C阶段)
(一)目标完成
通过08年3月10日对南楼中段630根桩中抽取的3根桩进行的单桩负荷地基载荷试验及70根桩的低应变动力测试,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均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实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二)经济、社会效益
此次CFG桩地基处理QC活动,提高了CFG桩施工质量,避免了返工现象的发生,缩短了工期,为结构部分施工抢得了工期时间,赢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十七:
九、巩固措施(A阶段)
1、增强了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大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施工队伍,为今后的QC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公司技术质量部组织其他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了CFG桩的施工工艺学习,同时与项目部进行经验交流,使公司工程质量创优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组活动自我评价
小组活动自我评价表
| 评价项目 | 自我评分 | |
| 活动前 | 活动后 | |
| 质量意识 | 3 | 4 |
| 创新能力 | 2 | 4 |
| QC知识 | 3 | 4 |
| 解决问题信心 | 4 | 5 |
| 团队协作 | 3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