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级:四年级 执教:张菊菊 授课时间:2011-9-
一、教材简介:
|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蓄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 备 注 | |
| 二、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 ||
| 三、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 2、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 ||
| 四、知识链接: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欧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徐特立 | ||
| 五、导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
| 六、课时安排:1课时 | ||
| 七、导学流程: | ||
| 导 案 | 学 案 | |
| 教师整理并出示预习提纲 | ||
| 预习提纲: | ||
| 1、自学单元导读,课外查找有关幸福的名言。 | 为课堂展示做准备。 | |
| 2、根据导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 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合作交流。 | |
| 3、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读一读,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 | 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 |
| 4、思考: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 | 小组内交流,并做记录。 | |
| 5、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 | 小组内交流,并做记录。 | |
| 6、再读课文,提出质疑。(幸福是什么?) | 小组内解疑,把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 | |
| 7、试演童话。 | ||
| 一课时 | ||
| 导 案 | 学 案 | |
| 一、导入新课(1分钟) | ||
| 教师导语: 童话的语言是生动的,童话的故事是吸引人的,童话中讲述的道理是令人难忘的。《巨人的花园》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快乐应和大家分享。)今天我们再读一篇童话故事,题目是《幸福是什么》,我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 ||
| 二、教师巡回参与到各小组中,以掌握相关信息。 | 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 |
| 三、检查预习,做好点播与评价。 | ||
| (一)检查预习提纲第1题。(2分钟) | ||
| 抽一名学生来读单元导语,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信息。课堂展示你从课外搜集的关于幸福的名言。 | ||
| (二)检测预习提纲第2题。(3分钟) | ||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把树林里的一口老泉疏通,并砌井加盖。智慧的女儿称赞了他们,并祝他们幸福。三个牧童不理解什么是幸福。在智慧的女儿的引导下,十年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相遇。他们对幸福有了较深的体会,即用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就是幸福。 | ||
| (三)检测预习提纲第3题。(3分钟) 其中一个小组汇报自学生字情况,其他小组点评。(重点讲评3个字音:“锹”读“qiāo”;“杈”和“诧”都读“chà”,一个是“树杈”。一个是“诧异”,表示惊奇。 | 集体交流,课堂展示。 | |
| 小结: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词语的学习方法。 | ||
| (四)检测预习提纲第4题。(5分钟) 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井砌好的。” 文章9—11自然段,由三个牧童挖小水井是做了一件好事,致使智慧的女儿为他们祝福:“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我代表树林和在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从而引出“幸福是什么呢?”这一问题。 | 抽3个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点评。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多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 |
| (五)检查预习提纲第5题。(8-10分钟) 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个青年来到城市,进了学校,学了很多东西,成为一名医生,给人治病,病人恢复健康,他感到幸福。 第二个青年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对别人有用,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第三个青年留在村里耕地,收获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所以他感到幸福。 | 另外的三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并把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 |
| 四、解疑:(3分钟) 划出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地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 由最后一个小组来回报交流结果。 大家齐读重点句子。 | |
| 五、教师小结:(1分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个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情节离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学习,使我们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 | ||
| 六、演童话。(10分钟) | 由其中一个小组,表演童话,其他组点评。 | |
| 七、知识延伸: | ||
| 1、推荐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想知道爸爸妈妈的想法吗?请家长谈谈幸福。 | ||
| 八、板书设计: 十年前 —— 疏通泉眼,砌井加盖 幸 治病救人 福 是 十年间 勤恳工作 经历不同,实质相同 什 么 辛勤耕种 十年后 —— 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 | ||
| 九、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