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本学期英语教研组将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要求,继续探索实践,努力创新,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工作;根据高中英语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力争在期末统考英语科成绩平均分在全县普通高中中排列首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继续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
二、具体的工作计划
(一)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并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
1、进一步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共同探讨必修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学习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刊和文章。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教研组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观摩课、研究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本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2、积极开展教研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 加强教学基本的“双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研课的落实,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情的三维目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位老师必须在本学年在教研组内至少上一节公开课,并结合常规课与复习课两种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磨课”研究。每一堂课应该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提升三个步骤。课内探究的过程中要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四个环节。结合学科的特点,设计出五种课型,如语文的作文课型、阅读课型、听说课型、语法课型、词汇课型。按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本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8节。备课组长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教研组长不少于25节。继续鼓励同科组相互听课,通过互相听课,将会及时发现和反思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教师们将会共同研究对策,解决问题,并在课后积极反思,最终达到让上课者有进步,听课者有启发,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
3、强化备课组长的职责和地位,让备课组长在教学中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各备课组要发挥集体优势,营造务实、求真的教研氛围。加强和完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活动。在备课组活动时, 严格按照学校对的教学案要求,认真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配套课堂活动及课后练习并重视课后反思。
4、按学校要求,各年级统一教学进度、作业量等。任课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在教研组活动中经常交流学生中的两头――即学优生和学差生的学习情况, 关注英语分组中学困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把分层教学落实到日常教学中。
5、开展各类竞赛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教研组长与各年级备课组长要经常深入课堂,跟踪听课,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本学科教学骨干。培养青年教师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勤奋治学、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青年教师继续与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指导教师进一步指导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以及科研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老”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跟踪听课,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本学科教学骨干。建立传帮带制度,以老促新。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每两周互听课一次,听课笔记要有标记。师徒要定期写反思与总结。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讲课,并作为评价帮带效果的指标之一。
充分发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全力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组织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勇于开拓,闯出教学新思路,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三)加强校本培训,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提高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建议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主题背景知识,在教学中加入图文声象等信息使学生在学习书面知识时不会感到呆板与乏味,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趣味性。同时创设大量的活动,使学生能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感悟和体验英语,发展语言技能,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规范管理
1、组织本组教师再次认真学习教学常规,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按学校教导处的要求严格抽查及总体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等,做好记录。
2、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考察,加强备课的常规管理。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特别要备好教学三维目标。教案是备课的成果,教案的书写要规范,备课组内教师分工协作,资源共享。
3、加强培优扶差工作的力度,各备课组在面向全体,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下,也要针对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准确研究学情,制定可行的培优辅差计划,严格实施,注重过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尊重,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前补和课后补相结合,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与此同时,也要瞄准高考,更大面积培养优生,积蓄力量。
(五)加强毕业班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的效率
以备课组为中心组织高三级英语课任教师认真分析和追逐掌握高考趋势及走向。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及复习工作,立足基础知识,分层要求。抓好后期综合能力的训练,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积极主动搜集整理相关材料,认真策划高三级英语口语听力测试训练,为毕业班学生口语听力测试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六)落实学科竞赛辅导,提高学科竞赛质量
本学期有全国高三英语竞赛,高三级老师要从苗子选拔、辅导教材、辅导形式、辅导效果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熟悉题型特点,提高应试能力。英语测试形式总是一套综合性较强的试卷。专门学习哪个知识点或者哪个语法项目是不可能应付考试的。因此,平时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做一些分散性训练外,还应该加强套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试卷各题型的特点,以及其答题所需的技巧、方法和高考所提出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七)具体工作安排:
| 周次 | 负责人 | 备注 |
| 第1、2周 | 张美仪 | 教研组会议 |
| 第3周 | 蒋东华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4周 | 刘纯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5周 | 国庆假期 | |
| 第6周 | 赵广智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7周 | 曹海燕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8周 | 唐敏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9周 | 郭珍 | 新教师入门课 |
| 第10周 | 李伟连、苏宝权 | 高三级一轮复习词汇课 |
| 第11周 | 期中考试 | |
| 第12周 | 黄兰芳、张洁嫦 | 高三级一轮复习(骨干示范) |
| 第13周 | 陈秀丽 | 高一级阅读课 |
| 第14周 | 冯君贤 | 高一级阅读课 |
| 第15周 | 钟舒 | 高一级阅读课 |
| 第16周 | 张美仪 | 高二级词汇课 |
| 第17周 | 潘永亮 | 高二级词汇课(骨干示范) |
| 第18周 | 元旦假期 | |
| 第19周 | 黄瑞娟 | 高二级词汇课 |
| 第20周 | 陈晓晴 | 期末复习词汇课示范课 |
| 第21周 | 许婵琼 | 期末复习词汇课示范课 |
负责人:张美仪
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