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判断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 整数规划的目标函数值一般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解的目标函数值;(×)
2. 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形式与运输问题十分相似,故也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
3. 求解整数规划问题,可以通过先求解无整数约束的松弛问题最优解,然后对该最优解取整求得原整数规划的最优解;(×)
4. 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一个元素都乘上同一常数k,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
5. 用割平面法求解纯整数规划时,要求包括松弛变量在内的所有变量必须取整数值;(√)
6. 对于一个动态规划问题,应用顺推或者逆推解法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最优解;(×)
7. 动态规划中,定义状态时应保证在各个阶段中所做决策的相互性;(√)
8. 在动态规划模型中,问题的阶段数等于问题中子问题的数目;(√)
9. 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一个最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都是该问题目标函数值的下界;(√)
10. 动态规划的最优决策具有如下的性质:无论初始状态与初始决策如何,对于先前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其以后的所有决策应构成最优策略;(√)
11. 用割平面法求解整数规划时,构造的割平面有可能切去一些不属于最优解的整数解;(×)
12. 分枝定界求解整数规划时 , 分枝问题的最优解不会优于原 ( 上一级 ) 问题的最优解;(√)
13. 无后效性是指动态规划各阶段状态变量之间无任何联系;(×)
14. 求解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在本质上属于一种过滤隐枚举方法;(√)
15. 动态规划的最优性原理保证了从某一状态开始的未来决策于先前已作出的决策;(√)
二、概念判断题
1.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不一定都是线性函数。( √)
2. 求般获得最好经济效益问题是求如何合理安排决策变量(即如何安排生产)使目标函数最大的问题,求最大的目标函数问题,则记为max Z;若是如何安排生产使成本是最小的问题,则记为min Z .(√ )
3. 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存在最优解时,一定在有界可行域的某顶点得到;若在两个顶点同时得到最优解,则它们的连线上任意点都是最优解。(√ )
4. 求目标函数最小值问题不可能转换为求目标函数最大值问题。(×)
5. 任何形式线性规划问题,均可变换为标准形式。(√ )
6. 线性规划问题标准型如( √)
7. 线性规划问题标准型中,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 ×)
8. 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中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都是线性函数。(√ )
9. 把求目标函数最小值问题转换为求目标函数最大值问题,即将minZ 化为maxZ。只需令( √)
10. 边:图G中两点间带箭头的连线称为边. (× )
11. 无向图(也简称图):一个图G是由点和边构成,记为G=(V,E)式中V、E分别G中点的集合和边
的集合( √)
12. 图G中,若任何两点之间,至少有一条链,则称G是连通图,否则是不连通的.(√ )
13. 路的第一点和最后一点相同,则称之回路.(√ )
14. 设图G=(V,E)是一个树,p(G)≥2,则G中至少有两个悬挂点。( √)
15. 一个树中去掉一条边,则余下的图是不连通的,故点数相同的所有图中,树是含边数最少的连通图。( √)
16. 在树中不相邻的两个点间添上一条边,则恰好得到一个圈。(√ )
17. 如果T=(V,E′)是G的一个支撑树,称E′中所有边的权之和为支撑树T 的权,记为w(T)。(√ )
18. 如果支撑树T*的权w(T*)是G的所有支撑树权中最小的,则称T*是G的最小树。( √)
19. 对策现象有三个基本因素:局中人、策略、赢得函数(支付函数)(√ )
20. 一般,每一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个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