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43:32
文档

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与建筑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一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材分析:1.版画:版画是通过绘画、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性是其重要特点。木刻: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 1.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而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2.木刻的工具简单,有木版、刻刀、油墨、纸张。由于刀具性能的不同和作者艺术个
推荐度:
导读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与建筑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一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材分析:1.版画:版画是通过绘画、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性是其重要特点。木刻: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 1.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而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2.木刻的工具简单,有木版、刻刀、油墨、纸张。由于刀具性能的不同和作者艺术个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与建筑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高一

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版画:版画是通过绘画、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性是其重要特点。木刻: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 1.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而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2.木刻的工具简单,有木版、刻刀、油墨、纸张。由于刀具性能的不同和作者艺术个性的差异,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表现效果。木刻制作的便利和它的复制特点,便于制作和传播,使它能够在斗争环境中发挥有力的战斗作用。3.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漫画种类是讽刺画和幽默画,“讽刺与幽默”概括了这两类漫画特点。讽刺画中,一类是政治讽刺画,包括国际性题材和国内政治运动中的讽刺画作品。还有很多漫画作品,以取材和表现手法的机智、幽默,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引人发笑的背后,也常有深刻的寓意

2.雕塑是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的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围实体的造型艺术。一般而言,欣赏雕塑作品要从对形体的感受入手,主要看形体本身的表现力,有可以变换不同的角度欣赏不同体积组合而形成的节奏和韵律之美,材质不同的雕塑还可以通过触觉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

教学目标:

1.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2.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需向学生讲清楚: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2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3优秀的漫画、木刻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高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

教学内容及其过程:

 导入:中国现代木刻与漫画两个画种,都有悠久的传统渊源,然而在当代中国美术事业上的发展,则主要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后,在抗日救亡和明主运动中,都发挥了有力的战斗作用。

新课。

1.木刻与漫画的社会作用?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以画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2.木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木刻的特点: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传统木刻有两大类:一类是随着印刷术兴起发展起来的书籍插图类作品。如:已知最早的一件作品是佛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页上的佛说法图,已是绘、刻、印技巧都很成熟的作品。宋代以后,不断有新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插图达到很高成就。但这种版画都是画师起稿后,由刻工复刻画师的原稿,是一种复制木刻,与现代的创作木刻不同。中国古代木刻作品还有一类是民间木版年画,在民间深远影响,形成杨柳青、桃花坞等重要的生产中心,它也属于复制木刻。创作木刻兴起于欧洲19世纪。创作木刻的特点是: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完全由刻者自己创作,刻家就是画家。2.木刻的发展脉络: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由鲁迅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木刻创作运动。中国版画的发展,它的早期萌芽当出现在我国9世纪封建高度发达的唐代,经长期发展,经16世纪明代的万历时期达到了高峰。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版画有它的特殊性。“五·四”运动以后,版画总是以战斗姿态出现,具有其进步意义与性。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所谓“版画”,其实只是木刻;50年代以后,我国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画、石版画等。近代早期木刻发达,固然由于青年木刻家的努力,但促使其发达,竟是由于文学家鲁迅的竭力倡导。鲁迅不是木刻家,但有相当一段时光,鲁迅的名字几乎与木刻分不开。直到50年代、60年代,许多老一辈的木刻家,都因为曾受到过鲁迅的教导,仍然对鲁迅念念不忘。30年代前期,在上海、杭州、北京、天津、广州、成都等地出现了许多木刻画会,如“一八艺社”、“春地美术研究所”、“野风画会”、“现代木刻研究会”、“广州现代版画会”、“MK木刻研究会”、“野穗社”、“无名木刻社”等等。木刻运动之所以能如此迅猛发展是因为接受了鲁迅“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强调“战斗性”。鲁迅谈及木刻的动机曾说道,一是“因为好玩”、二是“因为简便”、三是“因为有用”。还说:“当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倾刻能办。”他教导青年木刻家要关心社会现实,关心劳苦大众的生活,真诚地表现“眼中、心中的世界”。早期的木刻作品虽显得生机勃勃,而形式上相当欧化,带有明显的痕迹,且制作也较粗糙。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木刻艺术逐渐成熟起来,在圣地延安集中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美术家,其中不乏鲁迅培养起来的木刻版画家。当时的延安,生活、创作条件都非常艰苦,为了抗日宣传,木刻也就成了最理想的创作表达方式。木刻家们积极学习民间艺术通俗、明了的表现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表现战士及农民生活的作品,简洁生动,质朴无华,克服了以往长时期木刻艺术中强调光影的西方化倾向,显现出全新的面目和风格。一批年轻有为的画家脱颖而出,如古元、彦涵、力群、王式廓、罗工柳、李少言、沈柔坚、莫朴、艾资、石鲁等,他们都先后成为我国美术创作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木刻艺术的成熟。 

李桦 木刻作品——《怒吼吧,中国》(黑白木刻 1935年 20×15厘米)这幅作品和《义勇军进行曲》产生同一时代环境,面对这幅画,耳畔又想起那激昂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心里长城!”原作尺幅很小,但有巨大的张力。

 木刻作品——黄新波的《卖血后》黄新波作品常采取象征性表现手法,富有诗意和独创,刀法则多装饰性。画中卖血者双手捂眼,张着大口在呼号。画家把人刻画得比楼房还要高大,辅以旋转的阴刻表现背景,反衬出天旋地转的印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这件作品表现旧社会为生活所迫的卖血者。以天旋地转的背景,烘托卖血后的痛苦感受。反映了人民疾苦并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艺术特色。漫画作品——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在这部作品中,张乐平把三毛塑造成在当时社会受尽歧视和凌辱,值得同情和怜悯的流浪儿。作者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把三毛刻画得真实、生动而典型,激起了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同情。不失为漫画界的一部镇山之作。作品揭示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著名的漫画艺术家有:丰子恺、张光宇、叶浅予、廖冰兄、华君武、张乐平、丁聪。

小结: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

其他作品欣赏:

1.罗清桢《逆水行舟》黑白木刻

2.晁楣《北方九月》19年 套色木刻 40.5×65厘米

3.吴凡 《蒲公英》1958年 木板水印套色木刻 55×34.8厘米 作品具有丰富的抒情性,曾在1959年莱比锡国际年展版画中获得金质奖章

4.酆中铁 《大江东去》1963年 黑白木刻 90.5×56厘米 

5李焕民 《出踏黄金路》1963年 套色木刻 54.2×49厘米

6.彦涵 《当敌人搜山时》1943年 黑白木刻22×19.5厘米 ,这件作品表现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的战斗生活

7.古元 《乡镇府办公室》1943年 黑白木刻 13×10厘米 木刻家听取边区群众的反映,在人物布局上不加过多的阴影,表现了木刻语言大众化的努力

8.丰子恺 《瞻瞻车底》 张光宇和张正宇《西游记》

中国雕塑的发展史:中国传统雕塑发展到近代,宗教雕塑处于衰落的境地。明间小型雕塑虽然很繁荣,但未能形成主流。辛亥以后,一些青年赴欧、美、日本等地学习外国雕塑,归国以后,在美术院担任教学、举办展览,促成了架上雕塑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雕塑创作在艺术观念、表现手法工艺材料等方面出现多元发展的局面,出现了不同传统雕塑的动态雕塑、声光艺术及软雕塑等。

 作品欣赏: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主题: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的伟实。 (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武昌”、“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为题的装饰浮雕。)

曾竹韶《虎门销烟》大理石 人民英雄纪念碑 高200厘米 1985年

钱绍武《李大钊像》19年 河北省唐门市 花岗岩 高400米(李大钊烈士纪念像的造型受南天门景观的启迪,结构为拔地而起,不可动摇,开阔雄浑的伟大基石,使形象的精神气质与巨大的外在形式之间达到和谐统一。开阔的肩膀象征了“铁肩担道义”的伟大精神。

《五羊石像》1959年 花岗岩 高800厘米 尹积昌、陈本宗、孔繁伟作。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的五羊石,表现古代五羊神降临楚庭(广州名)的传说。

《收—农展馆组雕》之一 1959年 水泥 高800厘米 曲乃述、李仁章、王熙民、杨应美、高秀兰、陈绳正、田金铎、吴国璋、张秉田、苏兆海作。作品以圆雕与浮雕。线刻相结合,使作品富有装饰性,并获得简洁明确而又丰富耐看的体面关系。作者注意了运用纪念碑雕塑的语言特点,既有民族气派、民族风格,又很好地体现了时代感情。

杨英凤《凤凌霄汉》1990年 北京亚运村 不锈钢 高580厘米,这是美术家为北京亚运村设计的大型雕塑作品,以凌空飞翔的凤鸟象征亚洲人民的崛起。

田金铎《走向世界》1985年 铸60×40×25厘米,这件作品表现了竞走运动员出脚的刹那动作。底座“O”形圈,象征中国在奥运会比赛中零的记录的突破。铜像安置于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花园内,19年获国际奥委会颁发的“体育与艺术”奖

 浮雕创作方式(特点):

1.浮雕是由多人参与设计并由数十位雕刻家和石雕工人操作点线机参加雕刻。

2.浮雕创作特点:是先在一块底版上设计出画面,在雕塑个体或群体的三维空间关系上不改变长宽比例,而主要是按透视关系在限定的空间内,压缩形体的厚度。按压缩的程度,可分为高、低、薄三种。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属于高浮雕。

 

·艺术经验:在集体创作过程中,除对浮雕人物形的高度和厚度作出统一规定外,允许不同作者采取不同的浮雕起位、层次处理和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每位作者既能发挥所长,又能保证整体风格、面貌的统一。

3、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尝试。

·作品中的泥塑人像与真人等大,采用真实场景,充分利用写实手法以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等七个连续的情节真实反映历史史实。

·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

·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

 

·作品欣赏:

《艰苦岁月》——潘鹤

雕塑家抓住了一个生活中的典型瞬间,在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行军、作战的间隙,老战士掏出身边的笛子悠闲地吹奏起来,小战士依偎在他身边听得入神。

作品以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在衣着破烂的外表下,人物乐观、崇高、充实、美好的内心世界。

作品在浇铸青铜的过程中,保留下创作过程中留下的塑痕——它正是雕塑语言中十分生动的成分。

《日日夜夜》——张德蒂

作品以洁白的大理石材料雕刻了一位悉心呵护病人的护士,她用嘴轻轻吹着勺中的汤水,生怕烫着了病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然而很感人的细节。作品以《日日夜夜》为题更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雕刻手法细腻,手部以下部分都省掉了,令人产生犹如置身于夜间病室之中,大理石的晶莹洁白,更突出了白衣天使美好的心灵。

现代建筑: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合作完成的巨型体育场设计,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它更像一个摇篮, 

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国家体育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只是坦率地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鸟巢”以巨大的钢网围合、覆盖着9.1万人的体育场;观光楼梯自然地成为结构的延伸;立柱消失了,均匀受力的网如树枝般没有明确的指向,让人感到每一个座位都是平等的,置身其中如同回到森林;把阳光滤成漫射状的充气膜,使体育场告别了日照阴影;整个地形隆起4米,内部作附属设施,避免了下挖土方所耗的巨大投资。 

鸟巢是一个大跨度的曲线结构,有大量的曲线箱形结构,设计和安装均有很大挑战性,在施工过程中处处离不开科技支持。“鸟巢”采用了当今先进的建筑科技,全部工程共有二三十项技术难题,其中,钢结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鸟巢”钢结构总重4.2万吨,最大跨度343米,而且结构相当复杂,其三维扭曲像麻花一样的加工,在建造后的沉降、变形、吊装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相关施工技术难题还被列为科技部重点攻关项目。

2.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Water Cube),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它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竞赛产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2003年12月24开工,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其与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分列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两侧,共同形成相对完整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国家游泳中心规划建设用地629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 177m × 177m × 30m。到目前,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共捐献了8.5亿人民币。其中郑裕彤、郑家纯父子及属下企业曾捐赠五千万元人民币。

水立方”外膜远观起来就像一个个水分子按照不规则方式排列起来,3000多个这样的“水泡泡”交融在一起,形成了这座游泳中心的美丽外表。 

“水立方”这个名字意指“水的立方体”,是设计者们集体讨论后确定的名字,极恰当地表现了这座游泳场馆的特征。2003年7月29日,国家游泳中心的设计方案正式确定为现在的“水立方”设计方案。该方案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公司、澳大利亚ARUP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设计,设计体现出[H2O]3(“水立方”)的设计理念。“水立方”名字灵感来源于“一个方盒子”、许多“水泡泡”和许多“水分子”。当时,一个英文名“水的立方体”(Water Cube)既表达了方形的,又与水相关,经过大家的深思熟虑后,确定了“水立方”这一简洁明了的名字。与主场馆“鸟巢”的设计相比,“水立方”体现了更多的女性般的柔美。方形的游泳中心与圆形的国家体育场一起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方形在中国传统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北京就是方形网格的城市格局,所有的民宅、故宫、四合院都是方形。所以“水立方”被设计成方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

 3.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的主要的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方向,朝阳区在顺义区的一块飞地,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中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航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并且是当前中国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城东北,距东直门21公里,是中国建筑规模最大的民用运输机场。始建于1954年,1966年与1974年两次扩建。扩建后,机场东西两条跑道均用混凝土铺成,东跑道长3800米,宽60米;西跑道长3200米,宽50米,可以起降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民航飞机。机场拥有先进的通讯导航系统以及各种保障措施,有着较先进的自动化中枢区域指挥设备。候机楼有两个,其中北候机楼1988年二次扩建,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最多每小时可接纳旅客3000人。目前,首都机场以78万平方米的航站楼和与之配套的设施,承担着国内62个城市、36个国家和地区52个城市16航线的空运任务。1995年航站区扩建工程破土动工,即将建成的新航站楼24万平方米,44个机位,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将使首都机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4.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l75米(丰水期为14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

  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26台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为混流式,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后又在右岸大坝“白石尖”山体内建设地下电站,设6台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后,届时的年发电量可达1000亿千瓦时。

5. 上海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建成于1991年11月。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叠合梁结构斜拉桥,两岸各设一座150米高的“H”型钢筋混凝土主塔,桥塔两侧各以 22对钢索连接主梁索面,呈扇形分布。桥下可通行5万吨级巨轮。主桥总宽度为30.35米,设置机动车道6条,两侧各设2米宽的观光人行道。浦西引桥长3754米,以复曲线呈螺旋形、上下二环分岔衔接中山南路和陆家浜路。浦东引桥长3746米,采用复曲线呈长圆形,与浦东南路相连并直通杨高路。南浦大桥也是上海道路内环线的过江枢纽。南浦大桥设有观光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上桥观光。大桥主塔的上横梁上,镶嵌着由同志题写的桥名。南浦大桥是一座现代化桥梁,它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大桥的总投资为8.2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为3年。南浦大桥规模之雄伟,工艺之严格,技术之复杂,施工难度之高,建设周期之短,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

课堂总结:

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印象综上一种感性认识,感性认识还有待深化到理性认识,所以美术欣赏贵在深化。

文档

第八课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

与时俱进—木刻、漫画、现代雕塑与建筑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授课对象:高一教学设备: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教材分析:1.版画:版画是通过绘画、制版、印刷而完成的绘画作品,复制性是其重要特点。木刻:绘画作品经由木版刻制,而后在纸上拓印完成的画种。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 1.木刻分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而以黑白木刻为正宗。黑白木刻以画面强烈的黑白对比,刚健分明,予观者以视觉上的震撼。2.木刻的工具简单,有木版、刻刀、油墨、纸张。由于刀具性能的不同和作者艺术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