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经济学》模拟试卷3
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 试卷代码:0223 考试方式:考 试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统分人 | 复核人 |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1.交易成本
2.配弟—克拉克定律
3.赶超战略说
4.行政规制
5.结构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1. 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 B )
A.产业结构
B.产业关联
C.产业布局
D.产业
2.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是( A )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
3.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获得差异来分,博弈可分为( C )
A.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
B.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C.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D.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4.经济增长结构主义观点的假设前提是(A )
A.“次优论”
B.均衡竞争
C.完全竞争
D.非均衡竞争
5.最终产品具有(A )
A.微弱的前向关联关系
B.强烈的前向关联关系
C.微弱的后向关联关系
D.强烈的后向关联关系
6.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产业可分为: (A )
A.产业组织
B.农业
C. 金融
D. 环保
7.当代最重要的规制是( C )
A.价格规制
B.行政规制
C.法律规制
D.环境规制
8.第一次明确提出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在( A )
A.十四大报告
B.《关于当前产业要点的决定》
C.《90年代国家产业纲要》
D.《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9.下列那一项不是产业波及效果的分析指标:( D )
A. 感应度系数
B.影响力系数
C. 生产诱发系数
D. 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10.( B )认为,企业与市场的不同只是一个程度的问题,是契约安排的两种不同形式而已。
A.科斯
B.
C.威廉姆森
D.阿尔钦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文化学
D.伦理学
E.美学
2.下面关于霍夫曼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
A.它的提出者是德国的经济学家
B.这一比例的提出是在1931年
C.它反映的是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的比例
D.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
E.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上升的
3.主导产业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ACE )
A.足够的资本积累
B. 良好的管理文化
C.充足的市场需求
D.扶持
E.创新
4.产业的手段通常可分为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法律规制,以下属于间接诱导手段有:( BCD E )
A.配额制
B.税收减免
C.关税保护
D.财政补贴
E..融资支持
5.近代产业的启示有( ABCDE )
A.任何产业的实现都需要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B.过分使用行政手段管制经济只会导致生产的萎缩和经济发展的停滞
C.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各个部门实现综合平衡
D.公私不分的经济必然带来政治上的
E.产业作为行为,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2.斯蒂格勒认为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不仅取决于产业内企业数量,还取决于沉没成本。( F )
3.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区位和空间经济》中提出的。( F )
4.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T )
5.国际经济发展史表明大规模高消费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困难时期。( F )
中间需求率指各产业对某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之和,与整个国民经济对该产业部门产品的总需求之比。( F )
6.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7.产业发展方向的产业或产业群。( F )
8.古诺模型是纳什均衡,但不是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T )
9.在资本主义国家,行业组织基本是盈利性的。( F )
10.我国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式已经进入主要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新时期。( T )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2. 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3.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4.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 得 分 | 评卷人 | 复核人 |
1.试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规制模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产业经济学》试卷(3)参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2.配弟—克拉克定律。英国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通过研究,先后发现: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人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时,就业人口便大量向第三产业转移。人们称这种由人均收入变化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为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3.赶超战略说:该学说强调产业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更有效地实施“赶超战略”的需要。它是总结后发国家实现赶超目标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理论认识,因而较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后发国家在实现赶超目标的过程中比发达国家更多地运用产业”的奥秘。事实证明,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通过制定和推行合理的产业,来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缩短追赶先进国家所需的时间。
4.行政规制:是国家以其行政权为规制运作基础,将权力机制移载入经济活动过程,规制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行为和措施。
5.结构资本: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B 2.A 3.C 4.A 5.A 6.A 7.C 8.A 9.D 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D 2.ABCD 3.ACE 4.BCDE 5.ABCDE
四、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企业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要点:
(1)绝对成本优势
(2)规模经济
(3)产品差异化
(4)法律制度
(4)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2.简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答案要点:
(1)动态竞争的概念
(2)产量领先策略
(3)长期竞争策略
(4)米尔各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
3.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地理位置因素
(2)自然因素
(3)人口因素
(4)社会经济因素
(5)科学技术因素
4.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
答案要点:战时经济;
②供求总量或结构严重失衡;
③无药可医的病态经济;
④)国有化或自然垄断产业;
⑤后发展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
六、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
1.试比较西方发达国家产业规制模式的异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1)产业规制模式指的是具有代表性的规制类型。当代西方产业规制可以区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它们分别是“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主导型产业规制”和“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
(2)三种模式的异同点(侧重差异)。民间主导产业规制,它突出强调的是保障企业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权利,通过市场引导企业;主导产业规制,它突出强调的是企业与之间的协调,因而这只“看得见的手”往往直接伸向企业,宏观的受力点侧重于企业;民间平衡模式,突出强调的是,市场按其内在规律运行的重要性,寻求其自由与有效的保证,从而保护产业的运行环境,提高企业的微观效率。
(3)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对于美国民间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应当在塑造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真正主体方面继续努力,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办法,彻底切断传统的政企联系,给企业以进人市场自主活动的自由和相应的压力。
对于日本主导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给我们构建我国市场经济时培育与市场两因素相融合的产业规制模式,处理好同市场的关系,合理转变职能,寻求优化资源配置的途径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德国民间平衡型产业规制模式的借鉴:德国经济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色,比如以稳定求发展,建立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等等,都是富有借鉴意义的。
2.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答案要点: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增长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同经济发展相对应而不断变动的,这种变动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横向演变的合理化。这种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推动着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实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从不同角度来看有如下几种规律性:
(1)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2)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
(3)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4)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