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
高三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材料反映了
A.注重刑罚的原则 B.无为的政治主张
C.自由平等的思想 D.变革进取的精神
2.战国时期,泰国就表现出与其他国家的不同.如他国都是卿大夫当官,而泰国则有庶长(俗称 “庶人”之头)。这种“不同”反映出秦目
A.宗族势力的弱小 B,官僚的探索
C.庶民政治的建设 D.等级秩序的破除
3.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反映了
A.坊市制度逐渐被打破 B.坊市结构的变迁
C.抑商逐渐在加强 D市场监管的加强
4.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R汉朝.唐朝 n宋朝
5.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
A.丝织品市场需求量较大 B.民众丝纺织积极性较高
C.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6.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 B.内在性与简易性
C.主观性与客观性 D.外在性与直观性
7.据记载,宋代姑苏、云间等地的官营作坊里,“和雇”的工匠每日只有食钱170文、米2升;而明朝嘉靖年间·则出现“产相十而用相百”的现象。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的鼓励
C.消费观念的变化 D.经济形态的巨变
8,嘉庆年间.有御史以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专司戍政者不同”,上疏建议更改名目。帝驳斥日:自军机处创设以来.“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最后,军机处随清而终。军机处的延续主要适应了
A.频繁用兵的需要 B.精是简政的需要
C.稳固皇权的需要 D.制衡兵部的需要
9.郑观应指出:“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反谓中国之待外人如何凌辱,意在激怒其民,以与中国为难耳。如果国人有了自己的报纸,‘遇交涉不平之事,据理与争,俾天下共评曲直’。”其意在说明
A.西方利用报纸进行欺骗宣传 B.报纸是了解世界形势的途径
C.报刊是引导的重要工具 D.报纸是国人反抗西方的利器10.有人认为:“作为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真正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弘扬了传统文化的民主和科学的精髓 B.反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理想
C.体现了明清以来经世致用的爱国情怀 D.反映了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的精华
11.战争时期有一个重大行动,形成了东逼南京,西迫武汉,南扼长江,俯瞰中原的战略态势。这一重大行动
A.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B.旨在改变战争的战略
C.瓦解了国民的统治 D.使战争形势日益明朗
12.布拉吉是苏联女英雄卓娅所穿的衣服。20世纪印年代,举国上下飘舞着千千万万件布拉吉,“布拉吉”也成了汉语中一个最常用的外来词。这一潮流主要反映了
A..政治观念的影响 B.审美情趣的提高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国际潮流的趋向
13.1958年,江苏三届八次扩大会议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肯定了农业可以“一翻再翻”;二是地方工业可以自力更生大发展;三是地方可以大办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事业。这里的 “突破”A.力图扭转“左”倾思想扩展 B.执行了确定的发展路线
C.使“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 D.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14.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被称为“异军突起”。乡镇企业之所以被称为 “异军”,主要原因是
A.广大农村出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潮流 B.它是在市场经济下孕育起来的
C.相对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地位 D.当时农村已经成为商品经济的主导
15.据修昔底德记述,当雅典在厄庇波利溃败后,身为将军的尼西阿斯说,如果雅典民众会议没有表决要他们撤退的话,他确信雅典人是不会赞成他们撤退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军事将领为自己的失败辩解 B.这说明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力
C.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毫无实际内容 D.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具有局限性
16.某作家指出:“比起先驱者但丁,薄伽丘的思想更进了一步,《十日谈》的批判也更加尖锐。”这里“更进了一步”和“更加尖锐”是指
A.要求人类应该有民主政治追求 B.风格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C.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等级观念 D.现实主义的笔法成为了主流
17.玉米很久以前就在美洲种植,15世纪末漂洋过海来到了欧洲,随后在意大利、法国等地较早地被引种,进入18世纪以后,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玉米不仪可以作为人的粮食,而且还可以作为牲畜的饲料。玉米得以在欧洲大片种植的前提是
A.世界各地联系加强 B.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C.玉米的价值与功用 D.欧洲人开放的理念
18.右图是1880年法国某杂志的封面画。此漫画说明
A.生物进化论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B.达尔文的学说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
C.作者仍在维护传统的人类起源学说
D.达尔文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身的看法19.1917年,第二国际的领袖们疯狂地攻击列宁不顾的“落后”程度,硬要“直接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试图使一个怀孕的妇女生下一个完全没有成熟的婴儿”。这些批评主要是针对
A.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B.战时主义的影响
C.《四月提纲》的提出 D.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20.有学者在谈及资本主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建设时指出,资产阶级在某些方面的“宽容”,那也不过是“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
A.体现了资本家剥削方式的调整 B.不利于企业主的资本积累
C.表现了西方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D.目的在于改善工人的处境21.有学者认为,由于受到国内的压力,美国的战争决策者并没有太多选择,而斯大林则是大权独揽,利欲熏心·绝对要保证苏联的安全。该学者的观点说明
A.冷战格局出现的必然性 B.冷战维护了战后世界和平
C.冷战格局由单方面造成 D.爆发小规模战争的可能性
22.右边是《时代周刊》把参加1975年7月欧安会首脑会议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福特作为封面的局部图片。勃列日涅夫信心满满,主要是基于
A.苏联大规模垦荒,粮食产量超过美国
B·古巴导弹部署成功,对美国形成威慑
C.突破斯大林,经济快速发展
D.重工业发展,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
23.某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容易使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成员接受贸易投资自由化建议,会使发达工业化成员接受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建议。该组织
A.违背了经济互惠原则 B.体现了自由、互惠的思想
C.成为区域合作的典范 D.其宗旨是统一制定关税
24.戴高乐当选法国总统后,推行了一系列强硬的外交,并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在就公布2008年国防发表讲话时证实,法国决意全面重返北约。这一变化表明A.世界多极化成为发展潮流 B.国家利益决定外交的走向
C.法国旨在推动欧洲一体化 D.世界局势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理想中的君主是“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的人。
一一允春喜《黄宗羲民本主义理念与卢梭人民主权说》
材料二维新派指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固救时之善图也”,“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谭嗣同还指出,是先有人民而后才有了君主,君主是人民共同选择推举出来的。“君未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君主是由人民供养的,“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史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度之。”
——耿志云《西方民主在近代中国》
材料三卢梭认为国家既然是由于社会契约形成的,那么,它的目的在于谋取社会公共的福利。因此,国家的主权(即最高统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所谓“公意”就是指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或者总的意志。这种体现人民“公意”的国家主权自然应属于全体人民。作为体现“公音”的国家主权应该是无的(即绝对的权威)。只要主权者需要,人们就应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是.主权者必须以人民的“公共福利”为前提,才能享有这种绝对权成。
——王荣堂《卢梭及其人民主权学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之间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强调民权思想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与卢梭民权思想的共同之处及意义。 (6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真正成熟的民主文化也是妥协的文化。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民主政治的字典里,宽容、妥协、合作都是关键词。
——摘鳊自王建军《英国渐进改革确保三百年和谐发展》
材料二在中国政治思想史度制度史上,“妥协”长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在文化观念上,首先,宇宙观道德化表现为在制度层面的围绕皇权的政治话语的激烈争夺,以及在政治文化层面的人的恩想遣德被绝对化、真理化以及“藉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造成道德的至高无上、绝对化,或者这样,或者那样,从来没有大面积的社会妥协。其次,到了近代,中国历史延续了传统的一元化思雏,甚至由此产生了传统的反传统主义。传统政治与文化秩序的解体,及其整舍下所形成的观念和价值遭到腐蚀,导致了政治变革上的道路和文化上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倾向以及心的神化、人的神化的思潮,这进一步即证和加剧了传统中国政治妥协的制度和文化资源的缺失。
—— 摘编自李强《当代中国政治妥协缺失原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民主化过程中“政治妥协”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政治妥协缺失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政治妥协的认识。(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多数英国人认为没有必要保留一个正式的帝国,英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海上霸权,完全能够控制全世界的贸易。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美国施行“炮舰”,即以海军的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大门。在这种下,领土扩张不是首要目标,重要的是“贸易自由”。
——-《英国通史》
材料二关于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凯恩斯所提建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国际清算同盟。其“实质是银行业务的基本原则向国际领域的扩展”,“就是借贷的必要平衡”。所有的外汇都集中在各国银行手中,国际交易则在与国际清算银行设有黄金账户的银行之间结算。各银行应控制其本国居民购买外汇,但必须准备向其他银行出卖本国货币,以抵付其清算账户上的贷款。各国货币按清算银行发行的
货币班柯定值,班柯则按黄金定值.非经协议不得改变。
一—-《霸权稳定论批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主要扩张方式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恩斯建议”的目的及其原因。(6分)
28.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主要不同信息并予以说明。
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第四次质量考评·局三历史
参、提示及评分细则
1.D材料意为:圣人治理国家,其法制应与世事同步发展,故体现的是变革与进取的精神,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应与时变化,而非强调刑罚,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道家的政治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C项。
2.B“卿大夫”是受封者,可以世袭;而“庶长”由君王任免,不可世袭等,这种“不同”反映出两种政治的差异,秦国在尝试政治变革,故选B项。材料无法体现A项;C、D两项与史实不符。3.B汉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故A项错误;汉
代“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代“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但都是坊市制度,故B项正确;仍是“坊市制度”,材料不能说明抑商有所松动,故C项错误;D项叙述片面。
4.C火药及诗歌的成就属于唐朝;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及《齐民要术》的编撰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故选
C项。
5.由“每年上贡的丝绸”“占全国的2/3”可知长江流域丝绸生产在全国所占的地位,说明其丝织技艺水平较高,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已明确“上贡的丝绸”,可见丝绸并不用于市场交换,无法说明A项;自然也无法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出长江流域与全国的比较,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内各地间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
6.C程朱理学的“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有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心学的“心”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有主观性和简易性。因此,A项是程朱理学的观点,B项是陆王心学的观点,C项是两者的区别,D项中的“外在性”是程朱理学的特点,但“直观性”更趋向于程朱理学。故选C项。
7.A宋代工匠消费水平很低,而明朝则出现超前消费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 项不正确,古代中国都推行“重农抑商”。C项是表象,从属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不正确,当时的经济都是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形态。
8.C由“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等信息,并结合“军机处”概念,可知军机处的存在并非专指用兵而言,而是通过其承办机要事务,达到君主集权之目的,故选C项。A、D两项对材料信息理解不到位;材料巾已明确说“与兵部专司戍政者不同”“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排除B项。
9.C分析材料,从“西报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意在激怒其民”、“俾天下共评曲直”等信息,可以得出C项正确。A项忽略了材料的后半部分内容;材料不能体现B、D两项。
10.D民主和科学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故A项不正确;新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传统束缚,故B项错误;经世致用仍然是以儒家为体,维护旧的封建统治,故C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传统文化里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精髓,故D项符合题意。11.B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动是挺进中原,从战略防守转向战略,故选B 项。A项是在1948年秋;C项是在渡江战役后;D项是在三大战役后。
12.A 20世纪50年代流行苏式服装是因为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说法均依据不足。
13.D从材料时间以及“农业可以‘一翻再翻”’、“大发展”、“大办科学研究”等信息可知这一“突
破”是深受当时“大跃进”的影响,会议是为了推动农业、工业和科教的发展,故选D项。“大跃进”是“左”倾思想发展的表现,故A项错误;会议执行的是二次会议的精神,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C项。
14.C A项是“异军突起”的重要表现,但不是原因。乡镇企业的“异军突破”是在计划经济下孕育起来的,故B项是错误的。由于当时国营企业是“正规军”,乡镇企业就被当作“异军”,故C 项的表述是正确的。当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主导,故D项的表述不正确。
15.B将军尼西阿斯这番话表明雅典公民大会拥有决策权,军事将领需根据公民大会的表决结果而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故选B项。材料信息说明尼西阿斯的这番话是陈述事实,不是为白己辩解,排除A项;C项表述有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存在偏差;D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16.C A项是《十日谈》没有达到的高度,应该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项是莎士比亚后的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十日谈》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再次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D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不符合题意。
17.A材料表明玉米原产于美洲,在15世纪末以后传播到欧洲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这取决于新航路开辟
后,欧洲人从美洲把玉米带回了欧洲。故选A项。C项是玉米在欧洲得以大片种植的原因,但不是其大片种植的“前提”;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与材料无关。
18.C 漫画作者将达尔文画成了人首猴身的怪物,且它像猴子一样高攀在树端上,说明作者是在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从而表明了作者在维护传统的上帝造人的人类起源学说,C项正确;通过漫画对达尔文的讽刺,可知生物进化论仍遭到反对,A项错误;B项在漫画信息中不能体现;D项虽然符合达尔文进化论的意义,但在漫画信息巾不能体现。
19.C材料认为当时进行社会主义的条件尚不成熟,这明显是针对列宁在《四月提纲》巾提出的将从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故排除A项,选C项。
B、D两项与材料时间不符。
20.A材料用“为了赢得火腿,不得不给工人香肠”来描述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这反映出西方社会的企业主用“香肠”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以换取“火腿”,这说明西方国家的“福利建设”不过是资本家剥削方式调整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对材料核心意思理解有误。
21.A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两国在面对彼此的时候没有太多选择,也就是强调了二战后冷战格局产生的必然
性,而这种必然性又是由二战后两国的利益决定的,故选A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B、D 两项。
22.D苏联垦荒主要是赫鲁晓夫时期,而且是不成功的;古巴导弹问题以苏联退让结束;苏联至始至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束缚,故A、B、C三项均不正确。勃列日涅夫注重发展重工业,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3.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发展程度差异大,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开放性,有利于自由贸易和成员国互利互惠,促进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相悖;C、D两项符合欧盟的特点。
24.B法国退出北约组织,是从当时法国的国家利益考量;重新加入北约,还是为了法国的国家利益。故选B 项。A、C、D三项表述与题干无关。
25.(1)关系:黄宗羲承继并发扬了传统的民本思想,突破了天意君德的说教,由服务于君转向服务于民。
(4分)
(2)原因:发展民权有利于国家强大,以挽救民族危机;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君主阻碍了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4分)
(3)共同点:都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都坚持人民主权说。(4分)意义: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2分)
26.(1)表现:光荣;颁布《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英国殖民争霸,工业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2分)
(2)原因:传统政治文化巾缺乏政治妥协的理念;封建导致政治妥协的制度条件缺失;近代斗争强化了政治不妥协;近代反封反帝的特殊环境。(6分,答出三点即可)
(3)认识:政治妥协在民主化过程巾是十分重要的;但它需要相应的历史传统和宽松的客观环境等。(4分,
言之成理即可)
27.(1)影响:扩大了英国的国际市场,确立了英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第二次工业的开展,美德崛起极大地冲击了英国的自由贸易,抑制了英国的发展。(6分)
(2)目的:实现英镑的控制权,与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霸权。(2分)原因:二战后英国日益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并积极谋求霸权。(4分)
28.信息一:图1是中英两国间的会谈,是重大外交事件;图2是国内民间团体的会谈,是国内民间交流。
信息二:图1是关于问题的会谈,这是近代外来侵略造成的;图2是关于问题的会谈,这是近代国内战争造成的。
说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完善,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同时,中国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改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这为和平解决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的发展。(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