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丰富的图形世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是根据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度以及知识的衔接精心安排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章不仅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事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事物的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认识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
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认识棱柱的基本性质
3、通过展开与折叠、切与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实践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通过平面图形与空间几何体相互转换的活动过程,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会画简单组合的三视图,会判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常见几何体的特征与分类,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用平面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3、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物体的三视图。
难点:1、用平面截几何体所得截面的形状。
2、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立体图形
四、重难点突破措施
1、通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察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的联系和区别。
2、注意观察几何体在切截过程的变化,充分想像截面可能的形状,可以先找出平面和几何体的面相交而成的线,然后再判断这些线围成的截面形状。
五、整合思路
本章包括丰富的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三视图几方面共8课时内容。把握本章内容后,我将本章进行整合如下:第一节课从立体图形入手,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入本章学习内容。第二节课通过对图形点线面的认识进一步引入几何体的切截,强调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第三节课已经对几何体有了一定认识,进行对几何体展开与折叠较抽象的学习内容。第四节课通过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立体与平面之间的转化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课时安排
| 原内容 | 课时 | 现内容 | 课时 |
| 1、丰富的立体图形 | 2 | 1、丰富的立体图形 | 1 |
| 2、展开折叠 | 2 | 2、旋转与截一个几何体 | 1 |
| 3、截一个几何体 | 1 | 3、展开与折叠 | 1 |
| 4、从不同的方向看 | 1 | 4、从不同方向看 | 1 |
| 回顾与思考 | 1 | 回顾与思考 | 1 |
| 单元测试 | 1 | 单元测试 | 1 |
| 问题与情境 | 师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活动一:图片展示、情境导入 动画演示“流星划过天空”、“汽车挡风玻璃上雨刷的运动”以及圆锥生成(直角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研讨以及自主寻找点线面体的实例等活动。 小组活动,用准备好的工具印证: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 | 1、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动画演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和面动成体,丰富对点线面体的直观认识。 |
| 活动二:合作交流、灵活应用 1、想象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 2、点是否有大小?根据你生活中的实例说说你的想法 | 教师: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同时组织学生先思考,然后进行辩论比赛。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 1、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 2、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点和现实生活中的点是有差异的,数学是现实的抽象,但并不等同于现实。 |
| 活动三:实物演示、启发思考 提出什么叫做截面?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想一想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分小组讨论。 | 动态演示截面的形成。教师展示一个用萝卜削成的正方体,并进行截面演示。 | 1、观察截面形成的过程,理解截面的概念。 2、在实际操作之前,首先展开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 活动四: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动手做一做观察思考一个平面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 学生分小组操作,在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在猜想中没想到的截面图形。 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 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问题是从猜想开始的。 2、培养学生体会“猜想,实际操作验证,分析归纳,推理”的数学活动过程。 |
| 活动五: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积极鼓励小组代表说出能截到多少个不同的截面,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 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正方体的不同截面的演示图。 | 学生展示、交流各组成果(所得到的截面图形以及截法)。小组代表分别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给予肯定并对不足地方适当指导归正。对于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四边形的学生比较容易完成,五边形、六边形较困难。 | 1、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展示。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推理能力,得出截面产生的规律。 2、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展示群体的活动成果,可以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拓展学生思维。 |
| 活动六:探究活动、猜想验证 按正方体的切截方法,让学生猜想:棱柱体、圆柱体、圆锥体的截面分别可以得到什么图形呢? 用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如果截面形状是圆,你能想象出原来的几何体可能是什么? | 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想象、动手实践,并把结论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小组代表发表结论,一起总结出结论。 | 1、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对截面的认知能力。 2、进行逆向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
| 活动七: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结知识点。 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师生共同完成知识回顾总结。 师生交流谈体会。
|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其主体地位,并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 |
| 活动八:布置作业 布置实践作业、思考作业。 | 课下完成 | 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及制作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实践能力,真正让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