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讲重点】
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与企业文化(二)
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与企业文化(二)
依理应变以求时刻都合理
依理应变就是要求时时刻刻都合理,中国话叫作适中,就是时时刻刻都命中目标。中也可以解释为合理,所以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义。时刻合法很容易,时刻合理非常难。因为法是死的,道理是变动的,道理随着时空而变化。人一变道理就会变,事情不同道理也会变,时间不同道理变了,场合不对道理也变了。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老变来变去,因为道理在变,不是人在变。
1.不可求新求变,因为变有百分之八十是不好的
中国人不可求新求变
全世界都可以讲求新求变,只有中国人没有资格讲求新求变。因为欧美人不会变,讲求新求变他还是不会变。而中国人从小就是乱变的人,你不敢叫他求新求变。我们的父母教小孩是教他不能乱变,从来没有教他求新求变。中国人往往自作主张,自以为是,不听人家的话,你拿他没有办法,这种民族不要乱变。
【案例】
《易经》,这本书本来叫《变经》。后来怕了,因为中国人太会变,你不敢叫他变,所以就改名叫《易经》。这个“易”字很有学问。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中文,他学了半天觉得不错了,应该去买一本书来看。上街看到《易经》,非常高兴,想一定最容易,可回去一看,一个字都不认识。所以有时候,我上课他们就举手:“老师,这本书怎么叫《易经》?”我说:“为什么不能叫《易经》?”“这么难呢!”我说:“那是你错,不是中文错。如果这么难的书,叫作《难经》,一本也卖不出去了。”中文厉害就是把最难的叫《易经》,你买回去了然后觉得很难,这是阴阳变化。其实懂了以后,你觉得是最容易的,你不懂的时候觉得它最难,这很奥妙。
不可求新求变的理由
我们不可求新求变的理由,因为变有80%是不好的。比如,创造新的产品,有80%的风险性,这种风险性非常高。你不要认为创新就能赚到钱,其实只有20%可以,80%是泡汤的。虽然不反对求新求变,不可不变,但不可乱变,变在20%里面,你是成功的;变在80%里面,你是失败的。有这样的观念,你才可以去变。
2.依理应变要以不变为根本的思考点,不好才变
什么叫依理应变?就是要以不变作根本的思考点。不好才变,好不能变。所以希望大家了解,你先想不变好不好?
3.凡事先想不变,不能不变时才来变,才属合理
如果不变很好,为什么要变?一变就乱变,不变不好才来变。
【案例】
我们的领带怎么变?变得很宽,不像话;很窄,像吊死鬼一样;很短,像领花一样;很长,万一绊倒了怎么办?所以有时候是斜的,有时候是花的,有时候是纯色的,它只能这样去变,变是很有限的。
在美国,你只要穿斜格子就知道你是在求职的人。所以美国人要去求职,需要买一条斜的领带,你带它去求职,就知道你很有诚意。美国人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什么场合打什么领带,他们都非常死板,变不出什么新花样来。
中国人一变就完了,天翻地覆,很可怕。所以为什么中国人要管,是有道理的。但是你管他,他也不舒服。你需要慢慢去了解,为什么中国人最难相处?就是他花样多。比如,你讲话客气,他说你讲话这么客气,就表示他可以不听了;你讲话不客气,他说你讲话客气一点他就听,你这么不客气他就不听。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非常灵巧,就这个道理,他时时刻刻在变,以求适中。我们最高的境界就是适中。凡事先想不变好不好,如果不变很好,你为什么要变?你一变就是乱变。不能不变的时候,你就要变。变不是求新,变是为了更好,新不一定好,旧不一定坏,这个新旧跟好坏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是乱变的,变到最后不成样子,没有体统。
合理应变的要领
中国人对一切问题,都要求合理应变。合理应变是高难度的。它的要领我们说一下:
1.合理不合理实在很难讲,因为标准是变动的
合理不合理是很难讲的事情。为什么很难讲?因为理不易明,道理不是很清楚,不是很明白。中国人很讲道理,但是道理是很难讲的,所以我们一开口经常说很难讲。很多事情在西方很好讲,到了中国社会就非常难讲。
【案例】
西方撞球是很高尚的一种运动,那种场合穿的都要中规中矩,可是一到中国就变了,色情进去了,进去了,流氓地痞也进去了,搞得大家都不敢去。在国外,跳舞是一种社交行为,而一到中国跳舞,也有些变了味。
任何事情只要一进入中国社会,就很麻烦,因为我们脑筋太复杂了。中国人从小主要处于人多的关系,外国人你想跟谁吵架,根本找不到人。中国人一出去就撞到,不吵才怪。人少的文化跟人多的文化是没有办法比的。
2.必须先建立共识,确定不易的原则,作依据
文化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哪些人可以改变的事情。历史上,太多的人想要改变文化,他的用意是好的,但是最后没有太大的成功,尤其是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是自然孕育而成的,不是人造的。孔子从来不创作,没有发明一套学说,他只是述而不作,把人类的需求说出来而已。孔子只是想,如果一个人很自然的话,他要怎么样才能快乐,才能幸福,他就把它写出来。他自己没有一套思想。凡是有一套思想想要强加到中国人身上,大概都不会持久。因为中国人要自己发挥,不要人家管。孔子为什么历代都要他,因为你只要把孔子,你就变成最强的。但是孔子打不倒的原因就是,他没有创作,没有学说,抓也抓不到,你怎么他呢?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厉害的就是你不反对任何事情,也不赞成任何事情,就没有人打得倒你。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看起来都是摇摆不定,都是左右为难,都是进退维艰,都是动辄得咎。孔子是无可无不可。合理不合理是变动的,所以很难讲,因为标准是变动的。
3.因人因事因地而应变,务必求制宜
中国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
【案例】
一个总经理在主持开会,前面一个人迟到了十几分钟,他就骂他:“你开会不准时,这十几分钟,我们事情都谈完了你才来,那你就不要来好了嘛。”
他讲得很难听,然后继续开会。开到30分钟,又有一个人迟到。这位总经理看都不看他一眼,也不讲话,也不骂他。
大家觉得很奇怪:“你对前面那个人这么苛刻,对后面这个人这么宽容,他是你亲戚啊。”
他说:“前面那个人从来不迟到的,今天迟到,你说我气不气?后面那个人,一迟到就是一个小时。今天30分就来了,已经不错了,你还骂他干什么?”
为什么老板老堆事情给你做
【案例】
很多年轻人抱怨说:“老板什么事情都找我。”
我说:“这还不好啊,你哪里去求这种机会啊?哪一天老板不给你做事,你就惨了。老板不是能欺负的一直欺负他,不能欺负的怕他,而是器重你,才不断地把工作给你做。”
如果你一做就天下大乱,他就不让你做了。比如,老板要搬花瓶,你说你来,一搬啪!打碎了。三次就够了,以后你一动,他就说,你坐你坐,你千万不要动。
老板肯不肯给你做,也是你自己造成的。你越能干,他就越给你事情做;你越不能干,他什么都不敢找你。你自己去选择,中国社会是能者多劳的社会,不是同工同酬的社会。你多做工作其实是对你多有好处,你多得到经验,别人得不到那机会,你换一换观念就想通了。
4.上有,下有对策,好不好
不好讲
在中国社会,没有一件事情是好讲的。你说不好,人家就知道,第一,你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第二,你没有很大的潜力;第三,你将来升迁很有限。你说好,那你小人一个,你是专门为非作歹的,将来要抓就抓你。所以中国人为什么会老是这样很有道理,就是保护自己。中国人有意见不太会表露出来,这就叫明哲保身。
区别对待
上面的如果是对的,你下面就不可以有对策;上面的如果是不对的,你不能去劝他,也不能叫他改,你只能找对策。
解读“错误的决策比贪污还厉害”
“错误的决策比贪污还厉害。”这是指美国人,不是指中国人。因为美国人一个决策下来,大家会照这样去做,所以决策一错误,错的一塌糊涂。中国决策再错,大家自然会给他修正过来。比如,我们茶余酒后很少说,这件事情幸亏是按照我们领导的指示去做,才有这么好的效果。中国人一喝酒都说,这件事情如果照领导的指示去做,一定很糟糕。幸亏给这样调整来调整去,调整的不错。这就叫对策。
对策的好坏
针对决策想办法让它合理落实,这个是好对策。如果对策拿来营私舞弊,拿来图私利,那就是错误的。中国人首先是很难讲,然后才来讲得很清楚,大家才可以接受,一开始就说这样那样,没有人会接受,因为它各有利弊。好的你不可以有对策,只能够尽力去早日让它实现。如果有问题,你和上级去讲就叫顶撞,他非常不高兴,心想,你没有试,怎么就说不行。你越说困难,他越强制。你自己去调整,只要不是为私,就算你做错,其实他也会谅解你,中国公与私,分得很清楚。
是动机论还是结果论
中国人是动机论,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最后大家都能谅解。出发点不好,你就惨了。而动机是看不见的。西方是结果论,你做得好就是好,不管你怎么想;你做得不好就是不好,他就翻脸对你。而中国不会,所以中国经常把动机和结果混在一起。
很多主管,你问他他这个下属怎么样?他会说,很认真,但是事情没有一样做得好的。就是说他的下属是很认真,很努力,但是效果就是不好。可见他的方法不对。我们会作整体的分析。我们不是一个结果论,也不完全是动机论,我们可以两个东西都接触,不以胜败论英雄,但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很多人听不懂,这两句话很矛盾,不以结果来论断,但是最后的事实你要认定。
5.阳奉阴违,好不好
结论还是很难讲。每一个人都是合理的阳奉阴违。
【案例】
比如,你当导游,会面临中西文化不同的地方。导游一上来就介绍,我们这次的行程是什么。外国人要参加你这个旅游团时,都要事先看契约,他会把行程看得很清楚。你照行程走,他就没有话讲。中国人参加你这个旅游团,多半是因为谁要参加,他们就一起来,很少去管他要到哪里去,所以上来才问他要到哪里去。
你说:“我到这里。”
他说:“那个地方为什么不去?”
你说:“那个地方也去。”
你说:“我们事先没有这个规划。”
他说:“那你事先为什么不规划呢?”
永远跟你扯不清。而且就算你事先规划,他同意签字也没用,因为到时候还是要追加的。你从这里到那里,当中有个景点很好,你就顺便弯一下,为什么不行呢?所以我们导游每次都叫苦连天。
我也在培训导游。你照我的方法保证你没有问题。当导游,不管游客怎么讲,都是好好好没问题,然后我就照我的理解做。到下午4点钟,大家都很气愤:“你怎么没有照我意见做?”
我说:“一定照这样做,怎么没有。我告诉你,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半小时时间,你如果要去那里,拜托9点钟回家。你愿意我们就去,你如果不愿意,那不能去。你们说要不要去?”
他们说:“那就不要去好了。”
我说:“是你们不要去,不是我不去。”
中国人就是那个火罐丢来丢去,丢给他烫的要死,丢到最后,谁烫着就死掉,这样就叫推托。推托是一套本事,你真的会推托了,大家很轻松愉快。你跟中国人讲道理,你是讲不通的。你要让他开心,他就会讲道理。
比如,你去吃饭要求这样要求那样,都说没有问题,但他告诉你,如果你要这样那样,交5块。你要这样那样,交10块,本来12块的,现在变成36块。你要,我给你做。他说算了,你说试试看,他说不要不要,你并没有试。
中国人只能够自己决定,他不接受人家的决定。我们学的一套都是要决定别人的事情,中国人谁听你的。你慢慢体会这种心理,就知道怎么样去跟中国人应对。中国人很好商量,很难讨论,就这么简单。可见我们中国式管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本讲小结】
本讲首先讲述中国式管理的几种思想形态。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擅长兼顾并重,合理追求。中国式管理要在中国的社会里发挥它的功能,就必须要与中华文化结合在一起。其次着重介绍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即以人为主,因人设事;因道结合,企业由少数人维持;依理应变,凡事都求合理化解。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