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
2006级本科06-07学年第㈠学期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分 |
一、单选题(1×20=20分。每道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序号):
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大学生的成才目标。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 。
A.灵魂 B.基础
C.条件 D.重要内容
2.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的内在途径是 。
A.富有成效的道德教育 B.社会道德的正确引导
C.建立合理的社会奖罚机制 D.加强自身修养
3.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名言表达自己对祖国矢之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子之心的是 。
A.岳 飞 B.文天祥
C.范仲淹 D.林则除
4.下列关于理想含义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理想是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追求
C.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超越 D.理想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实践
5.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要贯彻实施 。
A.《反法》 B.《反法》
C.《反国家法》 D.《和平统一法》
6.马克思从人的类本质出发,批判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性论,指出:“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身存在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需要 D.具体不变的
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
A.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人的创造和对社会的奉献多少
C.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人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8.道德功能是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 。
A.道德认识功能 B.道德调节功能
C.道德导向功能 D.道德激励功能
9.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守法 D.明礼诚信
10.在伦理道德范畴体系中,道德价值评价的一对最基本范畴是 。
A.善良与丑恶 B。利人与利己
C.诚信与欺骗 D。成功与失败
11.我国传统伦理所指的三大道德领域是 。
A.生活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B.生活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C.社会公德、生活道德、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2.“为善最乐”、“博世济众”、“君子成人之美”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反映了 的社会公德。
A.文明礼貌 B.助人为乐
C.遵纪守法 D.保护环境
13.家庭美德是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不属于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是 。
A.尊老爱幼 B.邻里团结
C.自强不息 D.男女平等
14. 不是爱情和婚姻的本质。
A.互相之间身心的占有和满足 B.感情基础之上的平等互爱
C.异性间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结合 D.责任和给予
15.大学生的以下择业观中不正确的是 。
A.避免集中在热门行业和地区寻找职业 B.降低期望值,从基层和一般行业做起
C.期望值要高,就业要一步到位 D.树立远大理想,勿将人生目标定位于就业
1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不适用此原则的是 。
A.公民的法律地位 B.公民在立法权利
C.公民在守法上 D.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17.下列权利中不属于民事权利的是 。
A.担保物权 B.专利权
C.债的给付受领权 D.仲裁请求权
18. 根据我国的刑罚制度,可以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的刑种是 。
A.管制 B.拘役
C.罚金 D.死刑
19.李某被用人单位拖欠两个月工资,找用人单位协商未能得到解决,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李某不可以 。
A.申请调解 B.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C.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D.直接向人民提起诉讼
20.公民的 开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
A.民事权利能力 B.民事行为能力
C.民事法律行为 D.民事代理能力
二、多选题(2×10=20分。选择正确的答案,每道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答案是正确的):
21.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B.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具体反映
C.是社会风尚形成的伦理底线和价值基石 D.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E.是对不正之风和无耻现象的有力反击 F.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2.现时期,继承爱国传统与弘扬民族精神,体现在 。
A.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都有整体性 B.时代精神必须以民族精神为依托
C.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现代创造 D.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力源泉
E.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F.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勤劳勇敢
23.“什么东西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古希腊这一人生哲理寓言,其“人是什么”的人学喻意在于 。
A.揭示了文明的人的诞生 B.描绘了人生命运的艰辛历程
C.喻意了人类的发展历程 D.阐明了人性的多重性
E.明确指出了“人的本质” F.蕴含了“认识你自己”的伦理追问
24.下列道德修养格言中,属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有 。
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D.“善良公民”
E.“知识即美德” F.“君子慎其独也”
25.下列属于个人主义错误价值观的是 。
A.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己
C.为人为己,利人利己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E.只讲贡献,不求索取 F.自我为中心,利己不损人
26.“钱能买到房屋,但是买不到家;钱能买到珠宝,但是买不到美;钱能买到书籍,但是买不到智慧;钱能买到奉承,但是买不到信赖;钱能买到伙伴,但是买不到朋友;钱能买到小人之心,但是买不到君子之志……”这表明 。
A.金钱是伟大的,人是渺小的 B.金钱不是万能的
C.金钱在商品交换中有着重要作用 D.任何事物的价值都能用金钱来衡量
E.并非所有财富都能用金钱交换的 F.生活中有些最宝贵的东西是金钱买不来的
27.法律体系是由一国现有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下列属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有 。
A. B.实体法 C.程序法
D.经济法 E.民商法 F.普通法
28.下列思想意志已写入我国的有 。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依法治国
C.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E.归还拾得遗失物可获得补偿 F.保护公民合法财产以及土地征用补偿
29.婚姻登记机关对6对男女的请求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其正确的是 。
A.a男的外祖父与b女的外祖母系同胞兄妹,对a男b女 结婚申请不予登记
B.c男23周岁,d女20岁是国家公务员,不符合晚婚,对c男 d女结婚申请不予登记
C.3年前e男25岁与f女19岁领取了结婚证,对f女宣告婚姻无效的请求予以支持
D.g男与h女坚持离婚,子女及财产等问题达成协议,予以办理离婚登记
E.I男因为j 女对其不忠提出离婚,虽j女不同意离婚,婚姻登记机关予以办理离婚登记
F.k男与l 女的孩子不满周岁,对k男的离婚请求不予受理
30.2006年5月5日,甲(男,1972年4月16日生)与乙(女,1990年5月6日生)在乙发廊卖淫嫖娼被县治安大队查获。经查实,该发廊不止一次容留卖淫嫖娼。县下列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各事主进行处罚
B.对甲处以行政拘留及罚款
C.对乙予以从轻处罚
D.吊销该发廊的营业执照
E.甲对该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时,县令其务必先申请行政复议
F.甲对行政拘留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并提供了担保时,县予以暂缓执行
三、判断题(1×10=10分。每小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31.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对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 (A ;B)
32.法具有客观规律性,法的内容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A ;B)
33.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但它并不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追求。 (A ;B)
34.行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 (A ;B)
35.人身权和物权是不受所有人侵犯的绝对权利,债权是当事人之间的相对权利。 (A ;B)
36.根据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无过错方享有向过错方追偿的权利。 (A,B)
37.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总体数量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A ;B)
38.Internet应用的道德环境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A ;B)
39.“和谐”理念产生于现代文化土壤,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A ;B)
40.成为一个“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是大学生应确立的人生修养的最高目标。 (A ;B)
四、材料题(5×4=20分。选择材料中有下划线“ ”的正确答案回答问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材料中备选答案的序号只能选择一次。)
《材料一:理想与爱国》
理想信念(A)指引人生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的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北上抗日,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爱国主义理想史诗,留下了一部永恒的人生信念宝典。不朽的长征精神(B),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精神营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逻辑主线是: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G)为统领,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C)为核心,以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D)优良传统为重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观(E)和牢固的法制观(F)为基础。
请选《材料一》 A、B、C、D、E、F中的一个正确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示例: G 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现时代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已选用过的G答案不可以在下面各小题中重复选用)。
41.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 ,自省自警。
42.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努力确立 ,并转化为品德操守。
43. 激励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追求理想、坚定信念、坚韧不拔、百折不饶。
44. 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信念之情感。
45.现时期,我国大学生与全体人民 ,是坚定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材料二:道德与法律》
思想道德与法律制度(A)都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行为准则和约束规范,两者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的许多变化,也往往是从道德变革开始,并最终体现到法律制度上。道德原则的约束力的增强,是通过将道德观念转化为法律规定(B)实现的。法律本身也必然合乎道德,也就是法律的道德性,法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法哲学,即道德哲学(C)。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也有一些规范从法律中脱离出来,重新回到道德评价的领域之中(D)。这种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双向互动,已超出了一般的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E),证明了道德与法律之间存在的不可分离的渊源关系。法律不能取代道德,道德也不能取代法律,它们均有的作用与价值。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F),而不是取彼舍此,更不是相互排斥。
请在《材料二》 A、B、C、D、E、F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46. ,最能体现出时代特征、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
47.英国17世纪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将道德和法律纳入《 讲义》中,分为“伦理学”和“法哲学”两个部分。
48.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关系中,道德和法律 。
49.婚约以及情感疏远曾受法规约束的行为 。
50.禁止杀人、强奸、抢劫和伤害人体,调整两性关系,制止在合意契约的缔结和履行过程中期诈与失信等, 。
《材料三:择业与创业》
重庆市彭水县传颂着大学生在朗溪乡农村艰苦创业并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致富(A)的事迹。2003年某大学刘勇等七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贫困落后的地区(B)朗溪乡,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刘勇和其他志愿者心情很沉重,他们决心寻找帮助当地脱贫的新路(C)。经过调查,他们发现,朗溪是一个农业乡,种植结构单一,老百姓以种玉米和红薯为主,收益很差。他们通过走访农民,请教干部,了解到朗溪适合种经济植物油菜(D),以前也有人试种过,但是由于品种和技术落后,没有成功。刘勇他们引进新品种,并为解决技术难题整天泡在田间地头进行试验,终于获得成功,长成高产油菜(E)。于是,他们在朗溪建成了4000亩的大学生志愿者油菜科技示范基地,还自己掏钱买来农技书籍,创办刊物《志愿者之窗》,结合生产实际把油菜种植各个阶段的技术传播给群众,并带领当地群众以油菜基地的建设为开端,努力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道路(F)。2004年朗溪乡油菜总产值达到1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过100元,比2003年增长了一倍,2005年总产值超过150万元。现今,朗溪人又获得了一个漫山的油菜花丰收的喜悦,同时,当年的大学生志愿者刘勇等多收获了一份艰苦创业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
请在《材料三》 A、B、C、D、E、F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51. 的事实说明,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就能成功地实现人生价值,并得到社会的承认。
52. 体现了刘勇和自愿者们尊重群众、谦虚好学的良好品德和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的务实作风,这也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53. 证明了大学生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和调研能力的培养,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
54. 这种主人翁意识说明,大学生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55. 证明了大学生只要具有为人民服务思想,坚持走创新创业之路,是能够在个人理想与服务社会之间找到了通向事业成功的结合点的。
《材料四:人生与境界》
CCTV“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用自己不懈的人生追求谱写了崇高的人格境界的典型形象。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A)研究成果每年可多养活3000万人口。年逾七旬的老人依然在为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吃饭问题操劳,面对无数荣誉,他坦然地说:“人就像一粒健康的种子,身体、情感、人格都要健康。” 袁隆平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铸就了一座人生境界的不朽丰碑!
丛飞曾是深圳一位小有名气的演员,11年间,受他资助的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达到183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资助孩子散光了家财,“爱心大使”在离开人世还捐出了唯一属于他的眼角膜。丛飞用他自己创造精神财富的生命历程演奏了一曲人生境界的美好赞歌(B)。
青年打工仔魏青刚,为了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冒死三次跃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之后又消失在人群里,为了生活奔波忙碌(C)。当人们找到他要授予他荣誉的时候,他说希望能多给他一些活干。魏青刚成为无数打工仔中一个扑实无华、瞬间闪亮人生境界的至善楷模!
体育明星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运动员刘翔,刻苦训练,勇于拚搏,夺取奥运会金牌,创造“12秒88”新的世界纪录。刘翔一次次的伟大跨越(D)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刘翔展现了有才华青年勇攀世界第一人生境界的完美经典!
一个大学毕业考上研究生却推迟两年读研、志愿为贫困学生教书的徐本禹(E),在大山深处经受了贫穷和孤独的磨砺,用自己的知识和情感,在简陋的教室里,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徐本禹成为大学生努力追求成才人生境界的现实榜样。
作为一个特困生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的洪战辉(F),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靠打零工赚钱和做小生意赡养父亲和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洪战辉是当代贫困大学生努力战胜困难人生境界的杰出代表。
请在《材料四》A、B、C、D、E、F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回答下列问题:
56. 以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质和勇于进取的顽强意志,实现了自身价值,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57. 找到了当代青年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提供了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进行抉择的正确答案。
58. 的事迹,说明了一个人的理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既受经济条件和能力的,又不以物质基础和身份职业为决定条件,在极为平凡的生活中也能铸就英雄人格。
59.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一是靠的责任制,二是靠 。这是对他人格魅力的赞颂和人生境界的褒奖。
60. 展现了一种物我、人我、自我和谐的真善美境界和人生追求,为祖国人民赢得了荣誉。
五、案例题(10×3=30分。分析案例,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回答问题)
《案例一:权利意识》
单身下岗女工张兰到药店为女儿买治病急需的药品,但100元人民币一盒的药价使她难以承受,她请求药店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将药出售给她,药店以“药价是经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为由没有同意。张兰便偷了一盒,被药店管理人员发现,药店女保安从张兰身上搜出上述药品。张兰因交不出按药店“偷一罚十”告示规定的1000元罚款,被强制站在药店门口示众,胸前挂上一块写上“盗窃犯张兰,女,年龄,某公司员工,住址”等内容的纸牌,时间持续半个小时之久。
61.《案例一》中,张兰偷药品的行为 。
A.不违反道德,但违法 B.既违反道德,又违法
C.已构成盗窃罪,应追究刑事责任 D.属情节轻微的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
62.《案例一》中,药店下列违法的行为有 。
A.“偷一罚十”的告示 B.女保安对张兰搜身
C.未及时报警 D.药店老板对张兰采取的示众罚站
63.《案例一》中,药店老板强制张兰挂牌示众的行为侵犯了张兰的 。
A.人格权 B.隐私权 C.自由权
D.肖像权 E.荣誉权 F.名誉权
.《案例一》,张兰的下列做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要求药店关门停业来解决问题 B.要求药店赔礼道歉
C.与药店协商赔偿侵权损失 D.向人民起诉药店侵权
65.《案例一》中,若药店出售的药价,是经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下列民事行为中属于正确履行民事权利的有 。
A.药店破例以低于成本价格出售给张兰 B.药店拒绝低于成本价格出售
C.药店按物价部门核定的价格出售药 D.药店以高于核定的价格出售药
E.张兰请求药店低价出售药 F.张兰向药店提供信用担保换取药物
《案例二:责任意识》
有三年驾驶经验的司机甲因疲劳驾驶,用车将人行道上的行人乙撞倒,司机甲见状后逃离现场。丙在下班后见到一位不省人事的行人乙躺在路边,即叫来一辆出租车(司机丁)送行人乙到医院,出租车司机丁向丙要车费,丙打了出租车司机丁一个耳光说:“救人还要钱?”行人乙因医治无效与次日身亡。
66.《案例二》中,应承担责任的不道德的行为是 。
A.司机甲肇事逃逸 B.司机丁送行人乙到医院收出租车费
C.丙(代表行人乙)拒交车费 D.丙打了出租车司机丁一个耳光
67.《案例二》中,从道德与法律两个角度丙自己承担出租车费的民事行为: 。
A.公平合法 B.不公平不合法
C.不公平但合法 D.公平但不合法
68.《案例二》中,依法正确处理出租车费债务 。
A.司机丁可以向丙收取出租车费 B.丙可以先垫付给司机丁出租车费
C.丙可以要求行人乙及家属偿还车费 D.司机丁可以要求行人乙及家属给付车费
E.丙可以要求司机甲偿还车费 F.司机丁可以要求司机甲偿还出租车费
69.《案例二》中,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归责原则,司机甲 。
A.应承担过错责任 B.应承担公平责任
C.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D.应承担违法责任
70.《案例二》中,司机甲撞伤行人乙后逃离现场,依据《刑法》下列认定是正确的有 。
A.司机甲构成犯罪主体要件 B.司机甲犯罪侵害的客体是人身安全及生命
C.司机甲犯罪侵害的客体是道路交通管理制度D.司机甲犯罪客观方面是不履行救助义务
E.司机甲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 F.司机甲犯罪主观方面是过失
《案例三:恋爱婚情》
某高校2005级入学新生,女生丹丹(1986年8月15日出生),男生张军(1985年7月9日出生)。他们两人在中学时产生了爱情。丹丹17岁生日那天,张军的父母送了一笔钱给丹丹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生日礼物,丹丹的父母用这笔钱给丹丹买了一份人寿保险,保险合同规定受益人是法定继承人。
丹丹和张军踏入大学校园后,为了能在一起生活,便在校外租房同居……三个月后,张军认识了另一个社会上的女孩阿娇,便开始疏远丹丹,并常去阿娇那里过夜。丹丹多次找张军,说自己已经怀孕了,劝他回心转意,张军却置之不理。丹丹为了让张军能回到自己身边,便将张军与自己亲昵的照片和已怀孕的“医院病例”证明等交给校方,并在网上发帖子和张军的同学中发公布。校方找到张军谈话,希望张军能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张军称与丹丹以前是恋爱关系,也曾同居过,但与她的感情已彻底结束,不可能再在一起……绝望的丹丹以死作最后相劝,张军仍然对丹丹说:“怀孕了就应去打掉,我再也不会见你,你要寻短见与我无关。”绝望的丹丹决定自尽。数月后,丹丹独自将孩子生下送给张军的父母,于2006年9月3日自杀身亡。事后学校作出了“给予张军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71.《案例三》中,张军与丹丹同居 。
A.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合法有效 B.符合大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
C.是不合法的 D.应先领取结婚证书
72.《案例三》中,丹丹下列的行为违法的有 。
A.未婚先孕并生下孩子 B.将与张军的个人稳私告知校方
C.将与张军亲昵的照片等在网上公布 D.以死相劝张军能回到自己身边
73.《案例三》中,从道德规范上,张军可以 。
A.与丹丹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B.因与丹丹感情不和分手
C.在与丹丹同居的情况下爱上别人 D.不顾丹丹的情感和产生的后果,执意分手
74.《案例三》中,学校“给予张军留校察看处分”的决定 。
A.错误。因为张军没有违法 B.错误。因为张军已违法应予以开除
C.主体合法。学校依法有权作出处分决定 D.正确。因张军使丹丹怀孕生育
E.正确。张军与异性非法同居情节严重 F.正确。学校依据《学生违纪处分暂行办法》执行
75.《案例三》中,下列民事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我国保险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但对投保人已支付的保险费,保险人应按照保险单退还其现金价值。但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自成立之日起满二年后,如果被保险人自杀的,保险人可以按照合同给付保险金。)
A.因丹丹是自杀保险人可以不给付保险金 B.保险人按照保险单退还其保险费现金
C.张军的父母有权获得退还的保险费现金 D.丹丹所生的孩子有权继承丹丹死亡保险金
E.张军有权继承丹丹死亡保险金 F.丹丹的父母有权继承丹丹死亡保险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