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发现问题
为了了解我院门急诊不合理处方情况并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抽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门急诊处方共3000张,以《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判断不合理处方并对其进行归类分析。结果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71张(5.7%),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分别占36.8%、52.6%、10.5%。我院引起门急诊处方的不合理原因较多,主要为用药不适宜处方,亟待有效的干预措施予以解决。
二、问题的根因分析
分析造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主要如下:
鱼骨图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如下图:
数据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3月
| 缺失项目 | 数量 | 累计百分比 |
| 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 46 | 26.9% |
| 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 | 38 | 49.1% |
| 不合理用药 | 25 | 63.7% |
| 医生对不合理用药不重视 | 20 | 75.4% |
| 药师的知识能力欠缺 | 16 | 84.8% |
| 系统存在缺陷 | 13 | 92.4% |
| 参加培训不积极 | 8 | 97.1% |
| 其他 | 5 | 100.0% |
| 总计 | 171 |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包括药物的选择正确、剂量适当、给药途径适宜、联合用药合理。处方规范合理直接关系到用药安全有效,药师应积极向医师和患者宣传药品知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药师审查处方,参与药物治疗,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了规范我院医师的处方行为,根据所分析的原因制定整改的目标和计划。设定目标:
制定更加合理优化的处方点评机制,加强不合格处方的管理,减少出现不合格处方的原因及机率,不合格处方小于5%,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计划措施:
1、根据二八定律,先解决前2种主要原因;
2、针对前述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1)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解决办法:必要的行政干预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建立健全了处方点评机制。医院领导定期了解处方点评情况,每月由医务处对不合理处方予以公示,扣发责任人奖金,并对处方不合格医师进行离岗培训等。
2)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
解决办法: 发现问题、及时沟通
第一、严格做好“四查十对”,确保处方质量。在一级岗上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要求,发现错误及时联系医生,并在相应的错误处做明确提示。这类错误主要涉及到用药途径错误、给药频率错误、配伍禁忌、用药不合理,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患者能否安全合理的用药,一旦发生后果比较严重,因此只有医生予以重新确认或更改后,药师才能根据处方调配,这一措施杜绝了绝大部分错误。第二、编制处方集和药讯,及时了解药品信息。根据药物最新信息进行编制,提供医生作为用药参考,这对临床医生准确了解和使用药品有一定帮助。
3 )不合理用药
解决办法:专项点评、综合干预
第一、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由临床各科主任医师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小组,定期与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一起探讨处方点评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结果在医院医师大会上公布。专家小组不定期现场抽样点评处方,对问题处方进行分析讨论,并让责任人参与,使其充分了解不合理原因以便及时改正。第二、院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点评工作组对重点药物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点评工作。如开展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专项点评、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专项点评及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专项点评等。第三、门诊药房专门安排一名主管药师进行坐岗,坐岗主管药师对处方进行逐日抽查,抽查数不低于当天处方量的5%;审查处方用药合理性和书写是否规范,处方应同时满足书写规范和用药合理这两种条件,满足者视为质量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对抽查情况和不合格处方分类登记。抽查情况按处方数、抽查数、抽查率、不合格处方数、合格率进行登记。
4)医生对不合理用药不重视
解决办法: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第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比如不规范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临床诊断书写不全或者临床诊断缺项、单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单张处方超出规定天数用量且未注明理由、使用商品名开具处方等。第二、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医嘱)的水平。第三、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5)药师的知识能力欠缺
解决办法:定期组织学习
第一、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疑问。我科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发现问题集中讨论,寻找解决方案,并请教药剂科主任及相关专科医生解答药物治疗中的疑问,把最终能影响药物使用的结果反馈给门诊医生办公室,协助医生安全使用药品,减少潜在的差错,同时也避免我们在点评中对判定处方是否合格存在的不当;第二、定期翻阅说明书,提取重要信息。我科组织人员对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注意事项等重要信息进行提取汇总,也是药师提供药物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一些药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药物说明书信息的更新,这些都关系到用药安全。
6)系统存在缺陷
解决办法:改进医院信息系统
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提高用药准确率。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设置,如一些常易出现差错的用法用量、频率、途径,我们找出差错的规律和原因,根据医生需求对程序进行适当修改,如外用药物和眼科用药在用量栏中增加“适量涂患处”,在数量栏中自动计算每次用量和频度的成积等。
7)参加培训不积极
解决办法:签名制院内培训
医院每月都会请各科室的主任及教授进行2-3次的业务学习,要求全院员工参加(除去值班人员),签名认证,培训后并针对该次学习进行简单的考核。
四、实施阶段
在我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按照上述制定的目标及计划实施,主要实施措施:1、严格做好“四查十对”,确保处方质量;2、定期整改,对有差错的处方进行逐一登记,定期进行汇总,并与临床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3、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提高用药准确率;4、编制处方集和药讯,及时了解药品信息,根据药物最新信息进行编制,提供医生作为用药参考;5、定期翻阅说明书,提取重要信息;6、对于不合格处方的主要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置;7、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疑问。
五、检查阶段
经过以上的整改,我院处方的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优化了流程,并且使得不合格处方率降至3%以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数据时间:2015年4月-6月
| 缺失项目 | 数量 | 累计百分比 |
| 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 15 | 31.3% |
| 系统存在缺陷 | 10 | 52.1% |
| 不合理用药 | 7 | 66.7% |
| 医生对不合理用药不重视 | 6 | 79.2% |
| 药师与临床沟通不够 | 5 | .6% |
| 药师的知识能力欠缺 | 3 | 95.8% |
| 其他 | 2 | 100.0% |
| 总计 | 48 |
六、总结、处理
1、通过采取多因素干预措施,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有了显着提高。干预后不合格处方的各类型数量都明显减少,干预前后处方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干预,抽查的处方质量有显着提高,提示干预对提高处方质量是有效的。
2、同时也发现我们工作中其他的不足,因此要求药师与医师的共同努力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药品应用知识,加强新的用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正确辨识能力,进一步在处方审核和安全用药中发挥作用,减少潜在的不合格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3、PDCA改进项目完成后,以质量改进记录表进行总结归档,见下表:
处方不合格率的改进表
| 改进项目:处方不合格率 | 预期目标:≤5% | ||
| 检查结果:2014年10-2015年3月的300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占171张(5.7%),其中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分别占36.8%、52.6%、10.5% | |||
| 问题叙述:处方的合格率有下降的趋势 | |||
| 原因分析:详见鱼骨图 1、与相关制度有关: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等。 2、与医生有关:联合用药不合理、对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不重视、参加专业培训不积极等 3、与药师有关:工作量大、与临床缺乏沟通、知识能力的欠缺等 4、与系统有关:系统存在缺陷、统计方法不够合理等 | |||
| 计划: 1、必要的行政干预: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建立健全了处方点评机制。医院领导定期了解处方点评情况,每月由医务处对不合理处方予以公示,扣发责任人奖金,并对处方不合格医师进行离岗培训等。 2、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第一、严格做好“四查十对”,确保处方质量。第二、编制处方集和药讯,及时了解药品信息。 3 、专项点评、综合干预:第一、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由临床各科主任医师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小组,定期与处方点评工作小组一起探讨处方点评中遇到的问题,讨论结果在医院医师大会上公布。专家小组不定期现场抽样点评处方,对问题处方进行分析讨论,并让责任人参与,使其充分了解不合理原因以便及时改正。第二、院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点评工作组对重点药物使用情况开展专项点评工作。第三、门诊药房专门安排一名主管药师进行坐岗,坐岗主管药师对处方进行逐日抽查,抽查数不低于当天处方量的5%,并对抽查情况和不合格处方分类登记。 4、培训提高与处罚相结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第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由医院在全院周会上通报,提醒医生注意;第二、及时举行全院性的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提高处方(用药医嘱)的水平;第三、按照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超常处方3次以上的医师提出警告,未改正仍连续2次超常处方的,医院取消其处方权。 5、解决办法:定期组织学习:第一、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疑问;第二、定期翻阅说明书,提取重要信息。 6、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提高用药准确率。 7、签名制院内培训:医院每月都会请各科室的主任及教授进行2-3次的业务学习,要求全院员工参加(除去值班人员),签名认证,培训后并针对该次学习进行简单的考核。 | |||
| 实施: 1、严格做好“四查十对”,确保处方质量; 2、定期整改,对有差错的处方进行逐一登记,定期进行汇总,并与临床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3、改进医院信息系统,提高用药准确率; 4、编制处方集和药讯,及时了解药品信息,根据药物最新信息进行编制,提供医生作为用药参考;5、定期翻阅说明书,提取重要信息; 6、对于不合格处方的主要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置; 7、定期组织学习,讨论处方点评中存在的疑问。 | |||
| 检查结果:2015年4-6月处方不合格率≤5% | |||
| 处理: 1、加强药师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及时了解用药情况。 2、要求药师与医师的共同努力学习和掌握正确的药品应用知识,加强新的用药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正确辨识能力,进一步在处方审核和安全用药中发挥作用,减少潜在的不合格处方,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3、加强药师与医生的业务学习 4、改进系统,促进制度的实施。 | |||
| 改进后效果追踪 | 2014年10至2015年3月的处方不合格率大于5%,有达到6%的趋势。 | 2015年4-6月的处方不合格率≤4%,并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