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有伟
[摘 要]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而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时时面对的问题。经验证明适当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那么,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现状如何?他们的学习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调查者进行了实地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将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倾向和学习现状进行数据量化,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找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特点,使教师明白如何使用恰当得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考试成绩。
1、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将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的学习主体,拥有个性、自主的学习行为,教学不能强加扭曲、改变,而要顺势利导”。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3~4年级)的阶段目标被分为五个部分,即1、识字与写字;2、阅读;3、习作;4、口语交际;5、综合性学习。本调查的分析将选取其中的两个部分(阅读、综合性学习)来研究小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法。
2、研究方法和步骤
2.1研究方法
根据调查条件,对被试的取样采用“整群抽样”,将被试定为“育才小学”三(6)班的学生,样本容量为35。使用学校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为现场发放和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95%)。
本调查所采用的“调查问卷”中,学习活动被分为三个维度,即:阅读习惯、学习行为方式和学习活动倾向,每个维度对应2~4条问题,外加一条主观陈述题,共11条问题,每条问题的答案都使用“类别”选择来记录。
在调查分析中将对性别、学习习惯、学习行为方式和学习活动倾向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2.2研究步骤
1.被试取样,确定调查目标;
2.根据调查的内容(学习活动)选择调查问卷;
3.调查实施(问卷填写指导,现场发放并回收);
4.进行数据分析;
5.完成调查报告 。
3、数据准备
本研究使用两类信息:
1、 调查问卷的选项记录;
2、学生的性别。
4、调查分析
4.1语文学习活动现状
表1 “语文学习活动现状”统计表
| 问题 | 选项内容 | 人数 | 百分比 |
| 1、最喜欢的学科 | 1、语文 | 19 | 58 |
| 2、数学 | 3 | 9 | |
| 3、英语 | 4 | 12 | |
| 4、其他 | 7 | 21 | |
| 2、自认为学得 | 1、语文 | 8 | 24 |
| 最好的学科 | 2、数学 | 6 | 18 |
| 3、英语 | 11 | 33 | |
| 4、说不清 | 8 | 24 | |
| 3、遇到问题时 | 1、思考 | 8 | 24 |
| 最喜欢的 | 2、听别人讲解 | 4 | 12 |
| 解决方式 | 3、与同学讨论 | 14 | 42 |
| 4、查找资料 | 7 | 21 | |
| 4、最喜欢的 | 1、朗读或背诵 | 1 | 3 |
| 学习活动 | 2、讨论 | 0 | 0 |
| 3、角色扮演 | 3 | 9 | |
| 4、查找资料 | 3 | 9 | |
| 5、听老师讲解 | 1 | 3 | |
| 6、游戏或小竞赛 | 14 | 42 | |
| 7、欣赏 | 2 | 6 | |
| 8、做练习 | 0 | 0 | |
| 9、讲故事 | 1 | 3 | |
| 10、动手操作 | 8 | 24 | |
| 11、参观访问 | 0 | 0 | |
| 5、老师提问,你 | 1、不管对错,都积极回答 | 14 | 42 |
| 想出了答案,没 | 2、先与同学交流,得到肯定在回答 | 11 | 33 |
| 有把握,怎么办 | 3、等待老师或同学的正确答案 | 3 | 9 |
| 4、跟着大家一起说 | 4 | 12 | |
| 6、学好语文最 | 1、自己的努力 | 30 | 90 |
| 重要的是靠 | 2、老师的鼓励和关心 | 3 | 9 |
| 3、家长的辅导 | 0 | 0 | |
| 4、先天聪明 | 0 | 0 | |
| 7、最喜欢的学习 | 1、课堂学习 | 8 | 24 |
| 语文的途径 | 2、阅读课外书 | 18 | 55 |
| 3、网上阅读 | 5 | 15 | |
| 4、课外语文兴趣班 | 2 | 6 | |
| 8、自认为现在 | 1、书上的基础知识 | 6 | 18 |
| 最需要学习的是 | 2、课外知识 | 3 | 9 |
| 3、阅读理解 | 10 | 30 | |
| 4、提高习作能力 | 9 | 27 | |
| 5、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 5 | 15 | |
| 9、自认为做得 | 1、课前预习 | 2 | 6 |
| 最好的学习习惯 | 2、课后复习 | 1 | 3 |
| 3、上课专心听讲 | 3 | 9 | |
| 4、上课积极动脑 | 5 | 15 | |
| 5、不懂就问 | 5 | 15 | |
| 6、读课外书 | 9 | 27 | |
| 7、认真写作业 | 6 | 18 | |
| 8、其他 | 2 | 6 | |
| 10、你最喜欢的 | 1、童话故事 | 7 | 21 |
| 儿童文学作品 | 2、寓言故事 | 5 | 15 |
| 3、儿童诗歌 | 3 | 9 | |
| 4、儿童散文 | 5 | 15 | |
| 5、科幻作品 | 11 | 33 | |
| 6、儿童趣味生活故事 | 2 | 6 |
1、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从问题1和2的回答可知:“喜欢语文”的有19人,占总数的58%;自认为“语文学得好”的有8人,占总数的24%。可以看出有一多半的学生喜欢语文,但对语文成绩满意的学生却少于三分之一。这说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较高,只是结果欠佳。从问题6的回答来看:90%的学生都认为“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学好语文,剩下的9%的学生希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心”。
2、对学习方式的分析:
问题3、4、5、7都是用来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
从问题3来看:“喜欢思考”的有8人,占总数的24%;喜欢讨论的有14人,占总数的42%。从问题4来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游戏或小竞赛”,共14人,占总数的42%。从问题5来看:“回答问题”大胆、主动的学生有14人,占总数的42%;喜欢 “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学生有11人,占总数的33%。由问题7的回答可知:55%的学生最喜欢通过“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来学习语文,还有24%的学生最喜欢在课堂上学习语文。
3、对学习活动倾向性的分析:
问题8、10是用来调查学生活动倾向性的。从问题8的回答可知:分别有30%和27%的学生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满意。问题10则说明:最受学生欢迎的是“科幻作品”(33%),其次是“童话故事”(21%)。
4、对学习习惯的分析:
问题9显示,有18%学生认为自己是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动脑”和“不懂就问”的学生都达到了15%。喜欢“读课外书”的学生则高达27%。
4.2男、女生的学习活动
表2 男、女生的学习活动X2检验
| Pearson Chi-Square | df | Sig. | |
| 思考 | 4.012 | 2 | .135 |
| 作业 | .780 | 2 | .677 |
| 预习 | .056 | 1 | .814 |
| 复习 | 1.279 | 2 | .528 |
| 听课 | 2.035 | 2 | .362 |
4.3总体情况的分析和思考
总体来看学生具有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他们需要的是方法上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喜欢通过课堂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而喜欢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只占总数的27%。这说明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对知识积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少的信息,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如果教师给与学生方向性的指示和方法上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是“科幻作品和童话”,这两者的总合占总数的1/2强,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是“科幻作品”,其近33%的选择率值得教师重视。学生的阅读兴趣已经悄悄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做得好的是“认真写作业”( 占18%)和“积极动脑”与“不懂就问”(均占15%)。“预习、复习”和“上课听讲”的情况则不容乐观。也许是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了考试成绩的欠佳,进而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满意度。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认为,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活动中、自主的倾向性很强,也喜欢通过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明白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老师的鼓励和关心会坚定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5、研究结论
5.1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调查分析证明对小学生来说,课堂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和思考习惯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同样,学生在做作业和复习时的认真程度也会对其成绩产生较大的影响。表1中的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游戏和小竞赛”和“动手操作”, “朗读或背诵”则不受欢迎。这是与学生的选择是与其心理特质相符的。虽然女生的学习成绩总体好于男生,但性别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不能认为小学女生就一定比男生优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教会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5.2充分利用学习竞赛的影响
竞赛是激发许多学习动机的一种手段。在一个班级,有激励便有竞争。竞赛,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之一。举办优秀作业展览,开展读书竞赛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正确对待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最终达到认真、按时、正确、美观的程度。尤其是“游戏竞赛”,能很大程度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使他们养成思考,不懂就问。
5.3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5.3.1听课的方法
课堂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保证学习成绩质量的前提条件。讲课前,如果能事先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课前动脑想、动口读、动手写,上课时再听教师讲解或与他人讨论,心中就有数了,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能很快抓住主要内容,并能提出问题来。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效果才好。
5.3.2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最大要求便是要有较强的合作能力,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家长和教师要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研究的意识。
6、本研究的不足
1、调查样本的容量较小,所得数据的可靠性不足。
2、在施测前未对“调查问卷”进行性度和效度的检验,问卷得设计还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冬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王孝玲编著.教育统计学-修订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