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回正力矩:使转向车轮恢复到直线行驶位置的主要恢复力矩之一
3.汽车的比功率:发动机最大净功率/汽车总质量
4.通过性:汽车能够以足够高的平均车速通过各种坏路和无路地带和各种障碍的能力
5.I曲线:也叫理想曲线,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是指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6.侧偏特性:汽车在行驶中,在侧向力的作用下,弹性轮胎滚动方向偏离汽车行驶方向一角度
7.汽车的动力性: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8.附着条件:地面作用在驱动轮上的切向反力小于驱动轮的附着力
9.制动力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轮胎的侧偏现象:当车轮有侧向弹性时,即使没有达到附着极限,车轮行驶方向亦将偏离车轮平面cc的现象
10.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称为峰附着系数。的制动力系数称为滑动附着系数
11.等速百公里油耗:汽车在一定载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等速行驶100KM所消耗的燃油量
12.制动效率与利用附着系数:车轮不锁死的最大制动强度与车轮和地面间附着系数的比值;制动强度为Z时汽车第i轴产生的地面制动力与地面对第i轴的法向反力的比值
13.静态储备系数SM:中性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与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a之差与轴距L之比。
14.制动器的热衰退:制动器温度上升后,制动器产生的摩擦力矩常会有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制动器的热衰退。
15.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切向力称为制动器制动力。
16.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
17.汽车行驶平顺性: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行驶时,能够保证驾驶员与旅客不会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适和疲劳的感觉,以及保持运送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
18.轮胎的弹性延迟损失:由于内部摩擦,轮胎加、卸载的变形造成的能量损失现象
19.同步附着系数:制动力分配系数β线和理想制动力曲线I的交点的附着系数
20.稳定横摆角速度增益:汽车前轮角阶越输入下汽车稳态横摆角速度和前轮转角之比
21.汽车加速阻力:加速时,要克服汽车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
22.特征车速:不足转向特性下稳态摆角速度增益取最大值时的车速
23.操纵稳定性: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24.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25.驱动力: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上。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t车轮对地面产生圆周力F0,而地面对车轮都反作用力Ft即为驱动汽车的外力,此外力就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26.经济车速:接近低速的中等车速
27.制动器制动力:在轮胎周缘为了克服制动器摩擦力矩所需的力
28.制动时间:从脚踩制动踏板开始到车完全停下所需的时间
29.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的现象
30.汽车纵向行驶稳定性: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时具有抗翻倾和侧移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