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喷锚支护常见问题及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48:38
文档

喷锚支护常见问题及分析

土钉(喷锚)支护常见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25个土钉(喷锚)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事故现象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结合案例特点揭示带有规律性的事故原因,并给予说明和解释。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武汉市为预防基坑事故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喷锚;事故摘自:建筑技术.2009.第五期土钉(喷锚)支护结构不阻碍主体施工,能发挥边坡土体的自立能力,卸载后坡面土体能继续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提高土体与喷网组成挡墙的稳固性;喷网、上下排水设施、降水井构成了对边坡土
推荐度:
导读土钉(喷锚)支护常见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25个土钉(喷锚)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事故现象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结合案例特点揭示带有规律性的事故原因,并给予说明和解释。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武汉市为预防基坑事故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喷锚;事故摘自:建筑技术.2009.第五期土钉(喷锚)支护结构不阻碍主体施工,能发挥边坡土体的自立能力,卸载后坡面土体能继续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提高土体与喷网组成挡墙的稳固性;喷网、上下排水设施、降水井构成了对边坡土
土钉(喷锚)支护常见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摘要:通过对25个土钉(喷锚)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事故现象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结合案例特点揭示带有规律性的事故原因,并给予说明和解释。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武汉市为预防基坑事故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喷锚;事故

摘自:建筑技术.2009.第五期

土钉(喷锚)支护结构不阻碍主体施工,能发挥边坡土体的自立能力,卸载后坡面土体能继续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提高土体与喷网组成挡墙的稳固性;喷网、上下排水设施、降水井构成了对边坡土体的防水保护;嵌人坡体的土钉(锚杆)能对挡墙产生锚拉力,形成“外支撑”【1】。武汉市的阜华大厦基坑选用了喷锚支护,被闲置了8年之久,却从未出现过险情。正是由于它有太多的优点,而被过多地利用,2005年的武汉市出现了使用土钉(喷锚)支护的深基坑事故频发的高峰。本文针对2002 至2007 年选用该支护形式基坑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并讨论原因和对策。

1 近年来基坑事故工程            

1.1工程事故案例见表1。

1.2事故案例的统计与说明

发生在老粘土地质区域的案例为14起,占总数的58.3% ,达半数以上。

所有案例均采用土钉(喷锚)支护;仅两起(案例9)

表1 工程事故案例

编号地质情况支护结构出事情况原因分析
1武昌老枯土喷锚+局部排桩“喷锚,段一侧边坡大面积失稳① 强降雨及下水道偏水;② 马道堆积钢筋;遭翩挖3m

2武昌老粘土喷锚两侧边坡被水冲垮① 边坡堆载过重;② 降雨及下水道漏水
3枯土下卧软土粉喷桩复合喷锚两侧边坡局部被水冲垮① 土方超挖;② 强降雨及邻近煤气管道沟漏水
4武昌老粘土下卧观音土喷锚一侧边坡垮塌① 土方超挖3m;② 地下自来水管漏水:③ 强降雨

5杂填土下卧软土喷锚支护+局部排桩“喷锚”段一侧边坡失稳,周围地面明显下沉① 边坡载荷过大:② 勘察资料不准
6沙性土下卧淤泥质土喷锚支护+局部预应力锚杆水泥土档墙“喷锚”段两侧边坡垮塌,周围地面下沉强降雨及邻近市政地下管道漏水
7粘土下卧淤泥质土浆喷桩复合喷锚两侧边坡分三次垮塌① 强降雨及地下管道漏水.② 施工质量差
8填土下卧软土浆喷桩复合喷锚边坡失稳,毁坏周围房屋和道路强降雨及废弃下水道漏水
9填土下卧软土上部喷锚放坡,下部桩锚,局部全坑深桩锚两侧部分放坡区失稳,边坡位移过大① 放坡区深度过大:②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
10武昌老粘土喷锚一侧边坡分两次垮塌① 降雨及废弃下水道渗水;② 土方超挖;③ 勘察资料不准
11深厚复杂软土深层搅拌桩局部插钢管复合喷锚“插管”段边坡失稳,邻近路面严重塌陷① 废弃下水道漏水.② 软土层处理不当

12深厚复杂软土粉喷桩复合喷锚+局部排桩附加角撑“喷锚”段三侧边坡部分失稳,邻近路面开裂① 降雨及电缆沟漏水;② 施工质量差;③ 软土层处理不当
13武昌老粘土上部喷锚放坡,下部桩锚两侧边坡垮塌,毁坏工程桩,推断支护桩① 强降雨;② 放坡坡率过陡;③ 锚杆未按要求注浆
14武昌老粘土喷锚一侧边坡下部被冲垮① 强降雨及下水道漏水;② 放坡坡率过陡
15武昌老粘土喷锚一侧边坡局部被冲垮强降雨及废弃下水道漏水
16深厚复杂软土局部桩锚+粉喷桩复合喷锚“喷锚”段一侧边坡失稳,另一侧局部被冲垮①强降雨及下水道漏水;② 软土层处理不当
17深厚复杂软土粉喷桩复合喷锚一侧边坡局部失稳.邻近路面严重塌陷①下水道漏水;②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
18武昌老粘土夹带软土浆喷桩复合喷锚一侧边坡分两次垮塌,另一侧严重漏水① 土方超挖;② 强降雨及下水道偏水;③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
19枯土下卧软土土钉挂网放坡大部分边坡失稳① 设计欠妥;② 施工质量差;③ 强降雨
20武昌老粘土土钉挂网放坡一侧边坡失稳① 强降雨;② 施工质量差
21老粘土土钉挂网放坡多处边坡失稳① 设计欠妥;② 施工质量差;③ 环境资料不全④ 强降雨
22武昌老粘土喷锚+局部排桩一侧边坡垮塌① 强降雨及下水道漏水;② 边坡载荷过大
23老粘土喷锚一侧边坡被冲出空洞① 强降雨及热力管道沟漏水
24武昌老粘土夹带杂填土喷锚+局部排桩一侧边坡局部垮塌① 勘察资料不准:② 下水道漏水
25老粘土土钉挂网放坡多处边坡失稳① 勘察资料不准;② 强降雨:③ 坡顶未封闭
l3属“上部喷锚放坡、下部桩锚”的复合形式;9起采用了对重点保护区段的“局部加固”措施,加固区段均未发生险情。

与降雨有关的19起,占总数的76%;存在着地下管道、箱涵漏水作为水源的18起,占72%。“超挖”4起,占16%,有施工质量问题的为6起,占24%;

地质勘察资料不准、软土层处理不当和设计欠妥的共有13起,占52%,一半以上在软土或复杂地质结构区域;

除案例14、19、20、21、25外,其余深度均超过6m。

2 事故原因分析

2.1 地表水的破坏作用

依据边坡的自立和锚固要求,在抗剪强度高的老粘土地域中使用土钉(喷锚)支护应该最为理想,但58.3%的案例却发生在此地域,再结合“强降雨”的76% 和 “地下管道、箱涵漏水”的72%,可见地表水对边坡的自稳能力有强烈的破坏作用。首先,喷网对外起防水作用,若内侧有水源(下水道漏水、坡顶未良好封闭),也会阻碍水的排出,形成出水量小于进水量的状态,根据K.Terzaghi的有效应力原理【2】,随着土体含水量的增加,杭剪强度会明显下降,案例21因坡顶未封闭,雨水渗入使土体软化,最终引发边坡的失稳(图1)。其次,老粘土的裂隙易发育性使管道、箱涵的漏水常顺着土中的缝隙流出,强降雨使水压和流速猛增,缝隙被冲刷成滑移面,与渗水共同作用形成滑坡;如果渗水不充分,可能出现“上稳下垮”的破坏形式,只在边坡下部“撕”开口子(图2),案例14的边坡下卧软土层,水源也在下部。其三,老粘土具有超固结特点和湿胀干缩潜势,渗水不仅破坏土的固结特性,产生的膨胀力也足以克服支护的锚固力,使喷网被“挤”破,边坡丧失自立能力,发生在此地质条件下的案例均呈现出锚固力失效的特征。

图2 下部被水冲垮,上部完好

图l 坡顶未良好封闭(箭头所指)

2.2 较低的结构安全冗余度

统计数据的52%表明了在设计依据不够充分的清况下,选用土钉(喷锚)支护就意味着边坡失稳概率的增大,而9起“局部加固”“均未发生险情”的效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遇见复杂地质结构或对勘察资料存有疑问时,如果全部而不是局部地改用“加固”体系,这些事故就可能避免。此外,勘察资料主要服务于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勘测点间距取20m即可满足规范要求,但“边坡局部垮塌”的长度可以不超过10m,存在着“粗”与“细”的不协调,案例24 的失稳区紧挨着邻近建筑物已回填的基坑,失稳滑出的是杂填土(图3) ,根本不具有勘察资料提供的(老粘土)自立和锚固性能。由此可见,这种柔性支护结构确有对地质条件过于敏感的弱点,不能给予边坡较高的安全冗余度。

图3 垮塌处的残留结构和填土

2.3 超挖或过大的放坡深度

表中案例只指坑底超挖,与放坡深度过大没有根本区别,只是前者不能将实际的边坡深度(如靠近边坡的承台坑或电梯井)计人计算书,否则无法通过边坡自稳能力校核;后者虽能通过校核,而未充分顾及环境、气候因素(水源等)对自稳能力的影响。案例4基坑原设计深度4m多,但桩基础被改为整板基础,坑深增加了3m,支护形式不改,雨后滑坡成为必然。案例8的设计放坡深度超过了6m,采取了坡脚打搅拌桩的加固措施,实际上只起到了抗隆起、保护工程桩的作用,滑坡仍严重地破坏了周围的房屋和小区道路。此类问题也发生在“上坡下桩”的复合结构中,上部实施放坡可以减少下部支护桩的长度,提高了桩身的稳定性,但放坡深度必须加以控制,案例9 的深度超过了7m ,达到下部的软土层,桩顶冠梁缺少稳固的定位,锚杆也找不到有效的锚固端,结果是两侧边坡局部失稳,还发生了拉断煤气管道等重大险情,而紧靠市政道路的一侧边坡只因桩顶提高了2m,未发生任何险情。

2.4 偷工减料

案例18原设计选用了预应力锚杆,按规范要求应建立锚固端团,伸至条分法滑动圆弧之外,但施工时全部换成Φ49mm的有缝管形摩擦型锚杆,且不增加密度和锚杆长度,仅使用自钻式嵌人。锚杆能被整排拔出的现象(图4)表明,杆长缩短、取消预应力、无注浆锚固等偷工减料行为会使支护结构失去抗滑移性能、锚固力下降,导致挡土墙的自稳能力丧失。同理,将钢筋网换为薄钢板网、喷面减薄等行为也会严重地降低边坡的自立能力。

图4 成排的锚杆被拔出〔箭头所指)

3 对策的制定

深基坑工程事故之所以难以控制,就在于其发生之后也不一定能明确地弄清主要原因,但是归纳专家现场会的意见(表1中的“原因分析”),往往能总结出某些规律。首先,地表水的作用尤为突出,常需两大因素的共同参与― 强降雨和边坡本身的缺陷,前者无法控制,是南方城市的共性问题,而后者可以整治,具体措施是:

(1)事先发现水源;

(2)假设水源存在,进行边坡最不利情况下的自稳性杖核;

(3)采取信息法施工,有意识地寻找并解决水源问题。其次,深度超过6m 的基坑容易发生失稳,也颇具规律性。针对武汉市多雨的气候条件,若要保证土钉(喷锚)支护的边坡具有充分的自立和锚固能力,不仅要重点防护地表水的侵蚀,还要严格控制放坡深度及施工质量,进而明确了制定对策的思路,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3.1限定土钉(喷锚)支护的使用条件

(1) 在雨季施工且深度超过6m 的基坑,慎用土钉(喷锚)支护;

(2) 锚杆和土钉不得伸出规划红线之外。

3.2控制地表水的不利影响

(1) 设计方案中要有详细的环境评估报告,标明附近既有建筑物的排水管网,设计单位应进行现场踏勘;

(2)及时、严格地封闭坡顶,必要时应加宽封闭面,并实施养护。

3.3其他措施

(1) 在审查基坑设计方案时,重新复核地质勘察资料,如发现问题,及时要求补勘。

(2)完善施工质量的监督机制,将施工情况纳人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范畴,实现现场旁站监督;质监部门也应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口

4 结束语

经过了2005年前后的基坑事故高发期后,武汉市进一步加强了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事故数量明显减少。据调查反映,由于对土钉(喷锚)支护的使用进行了,提高了安全等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工程监理、机构加大了监督力度,对喜欢偷工减料的施工单位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总之,土钉(喷锚)支护技术在显示优势的同时,也表露出相应的弱点,兴利去弊将使该技术不断完善。

文档

喷锚支护常见问题及分析

土钉(喷锚)支护常见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探讨摘要:通过对25个土钉(喷锚)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对有代表性的事故现象进行了分类和统计,结合案例特点揭示带有规律性的事故原因,并给予说明和解释。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武汉市为预防基坑事故采取的对策和取得的效果。关键词:深基坑;土钉;喷锚;事故摘自:建筑技术.2009.第五期土钉(喷锚)支护结构不阻碍主体施工,能发挥边坡土体的自立能力,卸载后坡面土体能继续排水、固结,可进一步提高土体与喷网组成挡墙的稳固性;喷网、上下排水设施、降水井构成了对边坡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