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
V
1. 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
A. 群体凝聚效应
B. 群体吸引效应
C. 群体促进效应
D. 群体影响效应
满分:2 分
2. 价值观的特性是()
A. 稳定性、可变性、差异性
B. 稳定性、差异性、发展性
C. 可变性、发展型、一贯性
D. 发展型、一贯性、功能性
满分:2 分
3.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为群体承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的是()
A. 群体规范
B. 群体凝聚力
C. 群体压力
D. 从众行为
满分:2 分
4. “员工在工作中逐渐对自我加以认识,发展出清晰的、全面的职业自我观”是指( )
A. 职业规划
B. 职业生涯设计
C. 职业锚
D. 职业通道
满分:2 分
5. 下列关于知觉与感觉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感觉是事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知觉是个体内生的
B. 知觉不需具体客观对象,而需借助过去经验与知识
C.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的整合
D. 知觉是个体先天性的不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发展
满分:2 分
6. 麦克利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A. 保健需要
B. 权力需要
C. 合群需要
D. 成就需要
满分:2 分
7. 认为“领导者与普通人是不同的”,他们具备“极好的素质”的理论是( )
A. 行为理论
B. 特质理论
C. 权变理论
D. 生命周期理论
满分:2 分
8. 下列方式不能解除或减少失调的是()
A. 改变认知要素
B. 增加新的认知要素
C. 强调某一认知因素
D. 消除某一认知因素
满分:2 分
9. 著名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舒尔茨教授提出的理论是( )
A. 心理契约理论
B. 人力资本理论
C. 职业生涯理论
D. 择业动机理论
满分:2 分
10. 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可以从任务和角色需求出发,下列方式不属于其中的是( )
A. 强化正式沟通
B. 参与管理
C. 目标管理
D. 工作再设计
满分:2 分
11. 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 内容型激励理论
B.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 过程型激励理论
D. 综合型激励理论
满分:2 分
12. 研究组织的运行及其规律的学科是____
A. 社会学
B. 管理学
C. 组织行为学
D. 市场营销学
满分:2 分
13. 群体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为群体承担义务的愿望的强烈程度的是____
A. 群体规范
B. 群体凝聚力
C. 群体压力
D. 从众行为
满分:2 分
14. 态度的构成成分包括()
A. 认知、情感、行为倾向
B. 认知、情绪、行为倾向
C. 认知、行为倾向、调整
D. 调整、价值体现、自我保护
满分:2 分
15. 价值观能够强化人的行为动机并对行为起引导作用,这体现了其____功能
A. 反映认知
B. 对组织的影响
C. 组织教化
D. 动机与导向
满分:2 分
16. 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____
A. 群体凝聚效应
B. 群体吸引效应
C. 群体促进效应
D. 群体影响效应
满分:2 分
17. 冲突的来源有____
A. 组织、沟通、目标
B. 认知、价值观、行为
C. 个人、组织、沟通
D. 个人、行为、目标
满分:2 分
18. 表达了员工对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状态的是()
A. 工作满意度
B. 组织承诺
C. 工作涉入
D. 组织认知
满分:2 分
19. 大量事实表明,群体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种行为是____
A. 大众行为
B. 社会行为
C. 自然行为
D. 从众行为
满分:2 分
20. 下列因素不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是____
A. 公平的报酬
B.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C. 舒适的工作
D. 融洽的同事关系
满分:2 分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哈克曼和奥尔德姆对工作设计研究中提出的核心工作特征是():
A. 任务统一性
B. 自主性
C. 任务复杂性
D. 任务意义
E. 技能多样化
满分:2 分
2. 目标管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A. 目标具体性
B. 参与决策
C. 明确的时间规定
D. 绩效反馈
E. 详尽的指导
满分:2 分
3. 情绪的功能包括____
A. 动机功能
B. 功能
C. 应激功能
D. 信号功能
E. 健康功能
满分:2 分
4. 冲突定义有很多,但冲突定义包含有一些共同的主题,这些共同主题是____
A. 冲突必须是双方感知到的
B. 冲突必须是为双方和其他人所感知的
C. 冲突过程的起点是意见的对立或不一致
D. 冲突过程的起点是行为的对立或不一致
E. 冲突过程的起点是性格的对立或不一致
满分:2 分
5. 权力的来源有( )
A. 法定权
B. 奖赏权
C. 强制权
D. 专家权
E. 感召权
满分:2 分
6. 下列关于组织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
B. 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
C. 拥有不断创新的理念是构成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D. 组织文化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理念,而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内容与基础
E. 组织文化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满分:2 分
7. 态度的构成因素包括()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向
D. 行为
E. 价值观
满分:2 分
8. 一般症候群的压力反应模式中,将压力反应分为不同阶段,分别是
A. 报警阶段
B. 控制阶段
C. 抵抗阶段
D. 消耗阶段
E. 反馈阶段
满分:2 分
9. 态度改变方法有____
A. 改变认知因素
B. 改变态度
C. 改变行为
D. 改变群体
E. 组织群体的影响
满分:2 分
10. 罗宾斯的压力理论模型中提到压力潜在来源中,其中与组织相关的因素是
A. 任务要求
B. 人际关系要求
C. 组织结构
D. 角色要求
E. 组织领导作风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现实中的激励过程不仅很少是清晰明了的,而且是复杂多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共同的追求或目标,是将单独的个体结合在一起的基本条件和原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大多数新创企业都计划仅在公司财力能承受时才吸收其他团队成员,所产生的问题是当新创企业寻求风险投资或要求严格的私人投资者时,现有团队配置越完善,投资者对企业的价值评价就越高,企业所要分出的所有权就越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情感往往是由认知而产生的对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在人类的历史中,创新的作用处处可见,也可以说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最基本的推动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态度是人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研究表明,内控者与外控者相比对工作更不满意、缺勤率更高、对工作环境更为疏远、对工作的投入程度更低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技术创新和快速的技术变革使管理者的管理的技术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组织行为学是由大量理论组成的,这些理论是以系统研究为基础的,它们体现了系统收集信息的结果,而不只是凭借预感、直觉或经验得出的结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正式开始用“组织行为学”代替原来所用的工业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等名称,使得组织行为学成为一门的学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一个人的态度会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动力性的影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技术变革对管理的基本性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使管理工作的性质发生变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通道由发送者选择,发送者必须确定何种通道是正式的、何种是非正式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需要并不是激发员工动机、引导员工行为的前提。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要想真正解释和预测人的行为,随意的、直觉的或常识性的知识是不够的,因为人的行为不是随机的,而是由某种原因引起的,是在某种环境中发生的,是受行为的后果约束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在实际沟通过程中,被接受者解码的信息基本与发送者的原本意图完全一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定义个性包括的假定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目标在团队整合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协调因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共同的追求或目标反映了个体追求的方向,且只有依靠群体的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劳动力全球化不仅仅是指劳动力本身的转移,也指劳动本身的国际化。
A. 错误
B. 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