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45:31
文档

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述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2、价格因素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1)物价上涨率>
推荐度:
导读简述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2、价格因素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1)物价上涨率>
简述题

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

2、价格因素

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

(1)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下降;      

(2)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未增长; 

(3)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3、收入分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

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起主导作用,并会采取相应的收入分配使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掌握和支配较大的份额,从而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

而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活动定位于满足公共需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收入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收入分配的选择和实施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

2介入教育领域的理由

其一,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教育不仅使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收益。

技术进步之基础;有助于减少犯罪;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教育具有的诸多正外部性特征,如果全部由私人投资,会使得教育市场的投资不足,这时需要介入。

由部门办教育事业,有助于使教育产生更多的外在效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二,教育有助于缩小差距

从收入分配方面看,如果教育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则市场收入分配不均等会密切关联到教育投资的不均,而不均等的教育则会延续不均等的收入,而较为均等的教育投入则有助于降低收入的不均。

因此,提供教育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其三,教育资本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教育收益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而且教育投入和收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教育投资究竟能获得多少回报,回报率是多高),可能会导致教育投资的不足。

3财政与货币协调配合必要性

财政与货币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果把财政视作经济的“左翼”,那么货币无疑就是的“右翼”。

财政和货币作用于两个不同的资金运行系统或资源配置渠道,若不相同协同配合,就起不到预期有调节效果,甚至会产生相互“打架”“抵消”的调节效应。 

两种的配合

1、松的财政和松的货币,双松

当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时,生产资源大量闲置,解决失业和刺激经济增长成为宏观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双松模式。

财政可以扩大支出或降低税率,扩大有效需要,以刺激经济增长,但可能产生“挤出效应”;

扩张性货币能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市场利率,能更有效地实现调节目标。

2、紧的财政和紧的货币,双紧

当社会总需要极度膨胀,社会总供给严重不足和物价大幅度攀升,抑制通货膨胀成为首要目标时,适宜采用双紧。

通过削减支出,提高税率等方式压缩社会有效需要;

同时,银行采取紧缩货币,减少货币供应量,调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支出,两者相互配合使用,可对经济产生有力的紧缩作用。

3、紧的财政和松的货币

当开支过大,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十分旺盛,经济也非过度繁荣,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目标时,适宜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

紧财政可以减少财政开支抑制总需求。松货币可以使利率下降,刺激私人投资。

这种组合适用于财政赤字较大,而经济处于轻度衰退时采用。

4、松的财政和紧的货币

当社会运行表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失衡,治理“滞胀”、刺激经济增长成为调节经济的首要目标时,适宜采取该模式。

紧货币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松财政有助于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滞胀。

这种组合主要在经济比较繁荣,但公共投资不足时。

4公债的双重作用

公债的积极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公债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

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尤其是短期的国库券,比较简捷。

2、国民经济运行

从经济角度看,公债是经济的重要工具,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筹集建设资金

随着职能的扩大,从长远看,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筹资。

4、提供方便的投资工具

公债的消极作用:

1、弱化的预算约束,对支出规模有扩大效应;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对财政支出形成“硬约束”,难以通过人为增加财政支出来增加财政收入;而当公债出现之后,可以通过发行公债这种人为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于是,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的约束就变成“软约束”。

2、增加国家债务负担

包括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间接负担指公债的发行一旦超过了合理的度,就会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3、会对投资形成“挤出效应”

认购公债会减少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

5税负转嫁与商品的供求弹性。商品的供求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供给或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具体为商品价格变动程度与商品供给量变动程度(供给弹性)或与商品需求量变动程度(需求弹性)的比值。对于供给弹性而言,一般来说,供给弹性较大的商品,生产者在调整和确定生产数量时有较大的灵活性,并最终能使其在所期望的价格水平上将商品销售出去;而供给弹性较小的商品,生产者调整生产数量的回旋余地较小,从而难以控制商品销售价格水平。对于需求弹性而言,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需求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大,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买方;而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小,商品价格更多的取决于卖方。显然,从税负转嫁的角度看,对供给弹性大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较易转嫁,相反,则税负较难转嫁。若把商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结合起来分析,则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可以转嫁出去;而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销售方的大部分税负只能由自身承受。在个别情况下,若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税负由销售方和购买方等量承担。

6.简述税收原则的具体内容。

(一)财政原则

税收的财政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国税收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这一原则与税收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致的。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来源,国家征税的首要目的是为一定时期的活动筹集资金,否则税收将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二)公平原则

税收的公平是指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具体包含二层意思:一是条件相同者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二是条件不同者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前者称为横向公平,后者称为纵向公平。税收公平是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的统一。

从纳税人所处的纳税地位或纳税条件作进一步分析,税收公平又存在两种衡量标准:一是受益标准,二是能力标准。

(三)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包括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两个方面。

税收的经济效率是指在以课税方式将经济资源从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税收的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费用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包括税务当局执行税收法令的成本和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纳税的成本。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要求税制简便.透明.易于操作和实施,税务当局的管理效率和税务人员的素质较高,社会成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强。

6、简述拉弗曲线 

该曲线在于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或GDP之间的函数关系

对于说明税率与税收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1)高税率不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收(2)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有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

7、简述“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职能的扩大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即国家活动规模的扩大,一是经济因素。因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发展,在管理中所需要的支出即教育、娱乐、文化等支出的增加。瓦格纳法则是基于经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预测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瓦格纳法则未能有效地利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公共支出的增长

8何谓粘蝇纸效应?

答:粘蝇纸效应(flypaper effect)是一种对比转移支付拨款与减税二者对提供公共物品的不同效应的理论。所谓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通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的一级,使其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转移支付拨款对地方支出的影响相当于给地方增加了一笔收入,这意味着转移支付降低了该地区的税收,这样,就可以反过来说,如果不采取转移支付办法,而是采取削减等额税收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然而,实证分析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9试述国家预算的主要原则。

答:国家预算原则是指国家选择预算形式和体系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制定财政收支计划的方针。自国家预算产生之后,就开始了对预算原则的探索,形成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主张。时至今日,影响较大并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原则主要有下述五条。

(1)公开性。如前所述,国家预算是反映的活动范围、方向和,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国家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公诸于众,让民众了解财政收支情况,并置于民众的监督之下。

(2)可靠性。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依据充分,数据确实,不得假定、估算,更不能任意编造。

(3)完整性。该列入国家预算的一切财政收支都要反映在预算中,不得打埋伏、造假账,国家允许的预算外收支,可以另编预算外收支预算,也应在国家预算中有所反映。

(4)统一性。尽管各级都设有同级财政部门,也有相应的预算,但这些预算都是国家预算的组成部分,所有地方预算连同预算一起共同组成统一的国家预算。这就要求设立统一的预算科目,每个科目都要严格按统一的口径、程序计算和填列。

(5)年度性。任何一个国家预算的编制和实现都有时间上的界定,即所谓预算年度。它是指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通常为一年(365天)。应当指出,上述预算原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不是绝对的。一种预算原则的确立,不仅要以预算本身的属性为依据,而且要与本国的经济实践相结合,要充分体现国家的政治、经济。一个国家的预算原则一般是通过制定国家预算法来体现的。

文档

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述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2、价格因素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1)物价上涨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