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
2.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其公式为:
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方法:如1︰10 000 000或1/10 000 000
文字式比例尺表示方法: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比例尺表示方法:
3.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
| 分母 | 比例尺 | 表示实际范围 | 内容 |
| 越大 | 越小 | 越大 | 越粗略 |
| 越小 | 越大 | 越小 | 越详细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5.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纬线的特点:①纬线都是圆;②各纬线圈不等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两极最短;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几条特殊纬线:
①赤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
②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在地球仪上,人们把南北纬23.5°的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把南北纬66.5°的两条纬线分别叫做南极圈和北极圈。
7.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的特点:①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②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几条特殊经线:
①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做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做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做代号。
②180°经线。观察地球仪,我们可以发现,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有两条,比如:20°E和20°W。只有东经180°和西经180°相互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
③20°W和160°E。在地球仪上,我们看到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通过,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8.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9.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
10.:面积广大的陆地。亚欧是最大的,澳大利亚是最小的。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格陵兰岛(丹麦)。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大洲: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人们把全球的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离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
11.七大洲
全世界共有七大洲,它们是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①东半球的大洲主要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②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③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
④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12.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和欧洲分界线:丹麦海峡
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1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14.五种地形的比较:
| 地形类型 | 海拔高度 | 主要特征 |
| 山脉 | 500米以上 | 高大,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是“大地的骨架” |
| 平原 | 200米以下 | 宽广低平,是人类主要的生活地区 |
| 高原 | 500米以上 | 边缘陡峭,地表起伏和缓, 也有的高原表面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
| 盆地 | 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 | |
| 丘陵 | 多500米以下 |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200米,连绵起伏 |
16.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以及横贯亚欧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1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8.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例如,某地区面积为2000平方千米 ,人口为40万,这个地区的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千米。
19.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①亚洲东部和南部;②欧洲西部;③北美洲东部;④南美洲东部。
20.人口稀少典型地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南极洲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等。
21.人口分布稠密区的共同特点是: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气候、地形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
| 影响因素 | 人口稠密 | 人口稀少 | |||||||
| 纬度位置 (高、中、低) | 低纬、中纬 | 低纬、高纬 | |||||||
| 地形类型 | 平原、盆地 | 高山、高原、荒漠 | |||||||
| 气候特点 | 气候温和降水较多 | 高温、寒冷、干旱 | |||||||
| 海陆位置 | 沿海 | 内陆 | |||||||
| 皮肤 | 眼睛 | 头发 | 鼻梁 | 嘴唇 | 身材 | ||||
| 黄色人种 | 黄(棕)色 | 棕色 | 黑而直 | 中等高度 | 中等 | 中等 | |||
| 白色人种
| 白色 | 浅棕色 灰色 浅蓝色 | 金黄色 呈波浪状 | 细高 | 薄 | 较高 | |||
| 黑色人种 | 黑棕色 | (黑) 棕色 | 短、卷曲 | 低而宽(扁平) | 厚 | 四肢较长 | |||
23.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4.教、教、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
25.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 归纳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差别:
| 房屋 | 道路 | 人口 | 生产活动 | |
| 城市 | 集中、高 | 密集 | 稠密 | 工业、商业、 |
| 乡村 | 分散、矮 | 稀少 | 稀疏 | 农业、畜牧业 |
27.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与天气相比,它具有时间长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28.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气温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春节期间,我国南方温暖而北方寒冷,南北方景色差异很大
29.降水形成有两个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地形雨:暖湿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阻挡,沿着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气凝结,在迎风坡产生降水。
对流雨: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湿热空气膨胀上升,冷凝形成降水。
锋面雨:冷、暖两种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降水。
30.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
3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32.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景观名称 | 热带雨林 | 热带草原 | 热带季雨林 | 热带荒漠 |
| 对应地名 | 新加坡 | 巴马科 | 孟买 | 喀土穆 |
| 全年降雨量 | 超过2000毫米 | 1000毫米左右 | 约2000毫米 | 不到300毫米 |
| 气候特征 |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 全年气温较高,有干湿季之分 | 全年气温较高,干湿两季分明 | 全年高温,干旱少雨 |
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
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为典型。
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高压带控制下的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34.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这里夏季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比较小,表面多为“腊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
35.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 相同特征 | 分布在东部,雨热同期,降水变率大 | |
| 主要差异 | 最冷月气温高于0℃; 气温年较差较小; 年降水量较多 | 最冷月气温低于0℃; 气温年较差大; 年降水量较少 |
温带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和北美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因为距离海洋远近和降水多少不同,使得温带性气候区内部的自然景观差异巨大。自然景观从温带森林逐渐过渡到森林草原、温带草原、半荒漠、直到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北部,北美北部。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36.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3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国际体育组织,成立于14年6月2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