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末测试卷03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归省(shěng) 行辈(háng) 家醅(pēi) 络绎不绝(luò)
B.晦暗(huì) 辐射(fú) 腈纶(jīng) 难以置信(nán)
C.连翘(qiáo) 褶皱(zhě) 间隔(jiān) 参差披拂(cī)
D.卑鄙(bǐ) 堕落(duò) 隧道(suì) 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彷徨 山巅 沥沥在目 相辅相成 B.寒噤 暑名 漫不经心 大煞风景
C.纤指 翡翠 拾阶而上 和颜悦色 D.旋涡 驻留 豁然开朗 阳奉阴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
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
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这个案件的重新审理,不但体现了我国司法的进步,而且还了被冤者以清白。
B.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观众完成了一次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精神之旅。
C.各种“抢红包”活动吸引万千公众疯狂参与的原因是由于其玩法快速、新鲜刺激。
D.老师对我说:“明天9点我要到你家进行家访,麻烦通知你的爸爸在家恭候。”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由于一些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这些国家的农业、工业、人民的生活、健康都受到威胁。
B.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诗人白居易曾这样说:“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
C.他主持这台晚会,肯定看点多多,到底会带来哪些新变化,会有哪些独特的精彩,观众拭目以待。
D.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_______,白露未已。 (《蒹葭》)
(3)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
(5)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在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6)《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4分)
保尔顿时惊喜得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地跳进房间,抓住套,从里面拔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看四周,把手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了樱桃树。保尔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地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地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1)这段文字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_》,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主人公保尔。(2分)
(2)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9.某学校开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我和青春有一个约会”的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2分)
活动一:举行“青春最美”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我的青春”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讲素材】
学校举行演讲比赛,有同学搜集了以下一组故事,准备以“只有勤奋,青春才会足够美丽”为主题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这组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两项是________(只填序号)(2分)
①高山流水 ②孙康映雪 ③车胤囊萤 ④宋渡抄书 ⑤岳母刺字 ⑥苏秦刺股
(3)【偶像介绍】
偶像是成长的心灵力量。下面三个人物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青春偶像。请选择其中一个,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2分)
备选人物:①诸葛亮 ②文天祥 ③袁隆平
示例:苏轼——宋代词人,虽屡遭挫折但依然豁达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0分)
________________
①1927年,领导的秋收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终将取得胜利!”
②这是何等坚定的信念!从1927年秋收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用时22年。
③无论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④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
⑤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甚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样,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新闻,说是一个富豪子弟,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把数吨水泥倾倒在邻居门前。警方破案后,揭出的案由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是个恶作剧……
⑥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有篇文章《走出沙漠》,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⑦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
⑧又是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并不断催促大家:“趁体力还行,再走一程,再走一程……到了前面,一定把水分给大家。”大家又艰难地朝前跋涉……就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
⑨这时,助教才把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其实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⑩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围的“景色”,或受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迟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⑪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10.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开头引用秋收后坚信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全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论证方法。(2分)
13.选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分析。(3分)
“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扁担的一生
范宇
①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②________。母亲嫁给父亲时,半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③________。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⑥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
⑦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
⑧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
⑨这也是农人的一生。
⑩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
⑪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
14.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②、③两段横线处,第②段应填(),第③段应填()。(2分)
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
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
15.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2分)
上好的木材→________________→渐弯的扁担→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洽与松泉作四邻,煮茗听雨好留宾。
新桃满径为家业,风月一簾任我吟。
19.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水尤清冽:________ (2)心乐之:________
(3)乃记之而去:________ (4)煮茗听雨: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2)煮 茗 听 雨 好 留 宾
2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见渔人,乃大惊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环滁皆山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3.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名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乙诗的“新桃满径”可以让人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职业。
C.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寂寥;乙诗“洽与松泉作四邻”也同样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
D.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依然洒脱自如、无欲无求的思想感情;乙诗借具体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24.“风月一簾任我吟”的“任”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4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共5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无声的眼泪,却有着最丰富的生命色彩。也许是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之泪,也许是阅读一本书时的感动之泪,也许是分别时的不舍之泪,也许是做错事时的懊悔之泪……就让我们在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中,去感受最真实的生命印记吧!
请以《那一刻,我流泪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表达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期末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B
【解析】A项中“省”应读xǐng;C项中“间”应读jiàn;D项中“强”应读qiǎng。
2.【答案】C
【解析】A项中“沥沥在目”应为“历历在目”;B项中“暑名”应为“署名”;D项中“阳奉阴纬”应为“阳奉阴违”。故选C。
3.【答案】C
【解析】“趋之若鹜”是个成语,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这里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B项的排序与末句“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相对应,其他各项则不是。
5.【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但”和“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和“是由于……”杂糅,任取一种即可;D项用词不当,“恭候”是敬辞,适用于自己等候对方。
6.【答案】A
【解析】A项中“农业”与“工业”是并列的,而“生活”与“健康”是并列的,“农业、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健康”之间不是并列的,之间应用逗号。
7.【答案】(1)屋舍俨然
(2)蒹葭采采
(3)零落成泥碾作尘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8.【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动作(细节)
(2)保尔在砖瓦厂藏(埋);中尉(勤务兵)找(寻搜)
二、
9.【答案】(1)示例:举行“青春风采”摄影比赛(意思相近即可)
(2)①⑤
(3)示例:①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虽屡遭打击但依然坚持理想。
三、(一)
10.【答案】守住信念才有成
【解析】仔细分析本文的内容,论点应该为第⑩段首句“的确,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据此概括即可。
11.【答案】①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论题。②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论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12.【答案】举例对比
13.【答案】该句引用俗语,语言贴切而生动,证明了没有信念的人就没有人生方向而随波逐流。
(二)
14.【答案】BA
15.【答案】不屈的扁担落寞的扁担
16.【答案】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扁担当成了与自己家庭命运休戚相关的一员,抒发了对扁担对既往岁月的无限怀念留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父亲对家庭的热爱之情。
17.【答案】表达了对大伯不能与时俱进,还固守着旧有的生活方式,希望能用一根扁担扛起生活重担精神的钦佩与惋惜之情。
18.【答案】扁担是农人的希望,是农人的精神脊梁;扁担也是父亲的命运与精神的反映。扁担有着不屈的精神,挑起过生活的重担,创造过富足安逸,也有着英雄暮年的孤寂衰老,它的一生也反映了人的一生;在一定程度上,扁担也是落后的生活方式的代表。
(三)
19.【答案】(1)寒冷
(2)以……为乐(感到快乐)
(3)然后、就(表顺承或顺接关系)
(4)茶
20.【答案】(1)(鱼儿)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1.【答案】(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煮茗听雨/好留宾
22.【答案】A
【解析】“见渔人,乃大惊”是个省略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倒装句;D项是被动句;只有A项是省略句。
23.【答案】D
【解析】甲文表达的是作者被贬后愤懑抑郁不平之情。
24.【答案】“任”是随意、任意的意思。从“任”字可以看出作者超凡脱俗、满身书香,洒脱豪放的性格特点。(意思接近即可)
(四)
25.【答案】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6.【答案】“辅”示例: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四、
27.【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