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建安质监[2010]88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对建筑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要求,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绿色施工导则>的通知》(建质[2007]223号)精神,市安质监总站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建设工程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的通知》(沪建安质监[2007]第113号)、《关于贯彻<绿色施工导则>深化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的补充意见(试行)》(沪建安质监[2009]第053号)等有关文件,并组织本市建筑施工企业,围绕“四节一环保”这一主线,开展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活动,在节约能源、水资源和主要材料等方面取得实效。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全面、持续和健康发展,在总结近几年开展节约型工地创建情况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将新一轮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的深化管理和考评要求通知如下:
一、设立组织机构
根据市建设交通委《关于成立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评审委员会的通知》(沪建交[2009]1518号)精神,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站应会同相关协会组建相应的区(县)级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评审机构。
二、实行分级管理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仍实行市、区(县)两级管理。
市级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工作由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
区(县)级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工作,依据工程项目受监所属区(县),由各区(县)级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工作组具体负责实施。
市、区(县)两级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工作组,按统一考评要求,执行同一检查标准(详见附件1、附件2)。
三、落实创建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是创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责任主体,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创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总负责,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其相应施工部分的创建工作;上级管理部门应将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创建情况作为施工企业及项目经理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建立创建机制
市、区(县)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市建筑节能降耗的总体目标,开展组织制定相关管理规定、标准、制度、计划等工作。
各区建筑业协会(联合会)根据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要求,做好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宣传、培训、行业自律和制定相关激励措施等工作。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实施目标管理,过程节能降耗与工程项目竣工最终节降效能相结合,并作为对施行评选节约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考评主要条件之一。
五、相关要求
(一)自2010年9月1日起,本市及进沪建筑施工企业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将按本通知颁布的新考评要求规定,进行考核评审。
(二)各区(县)质监站、各管理大口、外省市沪办建管处、市建工集团、市城建集团、各区建筑业协会(联合会),应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工作,把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的管理纳入主要议事日程。
附件:1、《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要求》
2、《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表》
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
二○一○年七月二十日
附件1:
《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要求》
一、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
1、必备条件
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禁止与使用的落后淘汰技术、工艺、产品等规定。
无发生较大生产安全及重大质量事故,无因施工扰民、“四节一环保”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被曝光和处罚等情况。
符合条件或基本符合条件的,为推荐绿色施工工程或通过达标工地评审的主要依据。
如因违规或受行政处罚的,不予通过评审。
2、策划与目标
建筑施工企业是创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责任主体,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创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总负责,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其相应施工部分的创建工作。
以施工节能、绿色施工为主线,建立创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各项管理制度和体系,明确责任。
确立节能降耗和资源节约、材料节约等目标;指标分解科学、合理,并组织实施。
3、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施工方案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成章,以此为依据编制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专项施工方案符合绿色施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能体现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内容详实、措施得当。
4、预评估与过程管理
按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要求对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按项目实际,合理划分阶段,加强各阶段监控。
有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分阶段自评和预评,有考核评估意见,有整改,体现过程管理的成效。
5、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公示牌
现场入口处设有公示牌,按“四节一环保”要求,有目标、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等,内容符合要求。
二、节能与能源利用
1、施工能耗控制指标
按公司下达工程项目的指令性计划,制定工程项目单位(吨标准煤/万元)施工产值能耗控制指标(电、油、汽分别计算,汇总按统一计量单位)。
按预分配系数,施工现场分别设定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三个区域的用能定额指标。
2、分路供电、分别计量与台帐
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分路供电、分区域设置、分别计量。
建立台帐,有原始记录,数据真实;定期核算,有对比分析。
3、优选高效节能设备,禁限淘汰落后设备
依据建设部第659号《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禁止使用技术公告》,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禁止耗能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
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和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设备和机具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4、大型机械设置与工地照明
合理设置大型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能效比高的用能用电设备,工序安排得当,体现降耗;合理配置各类用能设备,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配置率大于90%。
施工照明有控制措施,宿舍生活照明应配置限流装置。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水资源控制指标
按公司下达工程项目的指令性计划,针对项目特点和地域情况,合理制定工程项目单位(立方米自来水/万元)施工产值水资源消耗控制指标。
按预分配系数,施工现场分别设定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三个区域的用水定额指标。
2、分路供水、分别计量与台帐
施工区、生活区、办公区分路供水、分区域设置、分别计量。
建立台帐,有原始记录,数据真实;定期核算,有对比分析。
3、非传统水源利用
实行水资源分级利用,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和循环水的收集处理系统;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保障措施,加大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量。
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率(%)视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有计量依据。
4、节水措施与设施配置
提高用水效率,现场供水管网布置合理,施工中采用节水施工工艺,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自来水;采用节水型产品,配置率大于90%。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材料节约要点
1.1材料管理按预算有清单,综合台帐齐全、数据真实、正确。
1.2是方案优化和技术措施,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高性能砼、清水砼、新型模板、爬升、悬挑脚手架等,效果明显。
1.3是加强过程管理,材料节约有实效。
2、钢材节约措施
钢材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下降30%。
方案优化有措施,余料利用有效果。
优选使用高等级钢筋,采用直螺纹、电渣压力焊等钢筋连接技术等,节约效果明显。
3、木材节约措施
木材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下降30%。
以节约木材为原则,鼓励使用钢模板和定型钢模,使用以竹代木、以塑代木、钢框模、竹夹模等新型模板体系。
提高木模周转使用次数有依据。
短木方接长再利用有成效,有量化数据。
4、混凝土节约措施
混凝土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下降30%。
方案优化有措施,鼓励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合理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按规定有使用计划、使用量及台帐。
余料利用有效果、有记录。
5、围挡材料重复利用
现场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尽可能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可重复利用围挡封闭。
工地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以上。
6、材料分类管理
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可按结构性材料、功能性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等进行分类和管理。
材料堆放,规范有序,有产品标识,并制定相应节约措施。
五、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1、执行粘土砖禁限规定
禁止和使用粘土制品,保护土地资源。
按规定砖混结构使用多孔粘土砖有专项资金办理手续;框架填充不用多孔粘土砖。
2、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有成效。
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加气砌块、砂加气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有节土计算数据。
3、施工用地保护
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场地等。
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布置为原则;临时用地保护有措施,做好施工用地保护。
六、环境保护
1、“声、光、尘”控制
按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要点,做好工地现场的噪声与振动、光污染、扬尘的控制。
在施工各阶段,有对声、光、尘等方面控制措施和相关监测记录与有关报告。
2、污水、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及地下水土保护利用
对水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有措施,污水排放达标;对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有防漏防渗措施。
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有措施,基坑支护考虑隔水,采用搅拌桩、钻孔灌注桩或连续墙等支护形式,基坑降水视情利用和回灌。
3、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与再利用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预测计划,做好现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控制和对生活垃圾的管理。
减量化计划,按一般、既有建筑物拆除、支撑拆除等分类,回收再利用有措施, 回收再利用率(%)视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有量化数据;现场设置封闭式生活垃圾容器,实行袋装化。
4、土壤及地下资源保护
保护地表环境和对周边各类地下管道、管线保护。
施工现场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得当。
施工裸土及时覆盖或种植。
无破坏地下管道、管线行为;油漆、涂料、电池、墨盒等回收处理有专项措施。
七、科术进步与综合利用
1、“十项新技术”
积极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有效果显著。
2、“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技改
积极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实际应用。
鼓励自创技术革新,小改小革有成效。
3、可再生能源利用
鼓励对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风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及其它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4、综合利用
推广使用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设施及装置,配置率大于70%,有统计台帐。
废旧料、余料回收再利用,有措施有记录、有实效。
附件2:
《上海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考核评审表》
| 序号 | 考核项目 | 考核内容 | 标准分 | 考核要求 | 得 分 | |||||||
| 一、 |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 (18分) | 1、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关于禁止与使用的落后淘汰技术、工艺、产品、材料等规定;无发生较大安全及重大质量事故,无因施工扰民、“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曝光和处罚等 | 该项条款为创建节约型工地的必备条件。符合条件或基本符合条件的,为推荐绿色施工工程或通过达标工地评审的主要依据;如因违规或受行政处罚的,不予通过评审。 | 以企业诚信考核记录与承诺证明为依据。 | ||||||||
| 2、策划与目标。施工企业是责任主体,总承包单位总负责,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其相应创建;负责建立各项体系和制度,明确责任,确立目标,指标分解,科学合理,并组织实施 | 6分 | 以施工节能、绿色施工为主线,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总体规划、企业目标等方面给予明确;工程项目分解指标清晰、齐全、不缺项,体现实际。 | ||||||||||
| 3、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成章,按管理要求编制节约型工地绿色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 6分 | 以施组设计为依据,项目编制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施工方案符合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等要求,能体现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内容详实、措施得当。 | ||||||||||
| 4、预评估与过程管理。按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要求对施工过程实行动态管理,按项目实际,合理划分阶段,并加强各阶段监控 | 4分 | 有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分阶段自评和预评,有考核评估的意见,有整改,体现过程管理的成效。 | ||||||||||
| 5、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公示牌。内容符合要求 | 2分 | 现场入口处设有公示牌,按“四节一环保”要求,有目标、分解指标、主要措施等内容。 | ||||||||||
| 二、 | 节能与能源利用(15分) | 1、施工能耗控制指标。制定工程项目单位能耗指标(吨标准煤/万元),分别设定生产与施工、生活、办公三个区域的用能指标 | 4分 | 施工用能源,按施工、生活、办公区域设定,制订分区域控制的预分配系数,汇总计算正确。 | ||||||||
| 2、分路供电、分别计量与台帐。施工、生活、办公分路供电、分区域设置、分别计量,建立台帐 | 4分 | 工程项目按施工、生活、办公区域分路供电,有分路计量装置;有原始记录和月度台帐,数据真实(提供佐证材料),定 | ||||||||||
| 期核算、分析对比。 | ||||||||||||
| 3、优选高效节能、禁限淘汰落后设备。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禁止耗能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建设部第659号《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禁止使用技术公告》) | 3分 | 选用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节能施工机械设备,如变频技术、空载保护等;加强对施工设备和机具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建立施工机械设备各项管理制度。 | ||||||||||
| 4、大型机械设置与工地照明。合理设置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工序, 用和能效比高的用能用电设备;合理配置各类用能设备、节能型灯具和施工照明器具 | 4分 | 按施工总平面场布图,通过方案优化,合理设置大型施工机械,工序安排得当,体现降耗; 采用节能型灯具和能效比高的用能设备;办公、生活和施工现场采用节能照明灯具,配置率大于90%,施工照明有控制措施。 | ||||||||||
| 三、 |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5分) | 1、水资源控制指标。制定工程项目的水资源消耗指标(立方米自来水/万元),现场的施工和生活用水,按不同的工程项目,都应分别制定用水定额指标 | 4分 | 针对项目特点和地域情况,合理制定水资源消耗指标,制订分区域控制的施工、生活、办公预分配系数。 | ||||||||
| 2、分路供水、分别计量与台帐。施工、生活、办公分路供水、分区域设置、分别计量,建立台帐 | 4分 | 分路供水,有分路计量装置;有原始记录和月度台帐,数据真实(提供佐证材料),定期核算、分析对比,有节约措施;对施工和生活用水按定额指标有计量考核 | ||||||||||
| 3、非传统水源利用。实行水资源分级利用,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和循环水的收集处理系统;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保障措施,加大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量 | 4分 | 施工区和生活区分别有再利用水源的收集系统、装置和计量; 用于施工的非传统水有水质检测报告,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率(%)视施工现场情况制定,有计量依据。 | ||||||||||
| 4、节水措施与设施配置。 提高用水效率,现场供水管网布置合理,施工中采用节水施工工艺,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使用自来水.采用节水型产品 | 3分 | 根据用水量布置供水管网,管路简捷,无漏损;搅拌、养护用水采取有效措施,节约自来水有实效;采用节水型产品,配置率大于90%。 | ||||||||||
| 四、 |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0分) | 1、主要材料节约要点。一是材料管理按预算有清单;二是方案优化和技术措施及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高性能砼、清水砼、新型模板等;三是加强过程管理 | 3分 | 材料综合台帐齐全,数据真实,正确; 方案优化、新施工工艺、工法替代传统工艺效果明显; 施工过程管理有措施、材料节约有实效。 | ||||||||
| 2、钢材节约措施。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以上;节约钢材,效果明显 | 4分 | 定额损耗率达标,方案优化有措施,余料利用有效果;优选使用高等级钢筋,采用直螺纹、电渣压力焊等钢筋连接技术等。 | ||||||||||
| 3、木材节约措施。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以上;工程项目施工模板以节约木材为原则,使用新型模板体系;提倡使用接木机,短木方接长再利用有成效 | 4分 | 定额损耗率达标;鼓励使用钢模板和定型钢模;使用以竹代木、以塑代木、钢框模、竹夹模等新型模板体系;提高木模周转使用次数有依据;短木方接长再利用,有量化记录。 | ||||||||||
| 4、混凝土节约措施。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以上;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合理利用粉煤灰、矿渣、外加剂等新材料 | 4分 | 定额损耗率达标,方案优化有措施,余料利用有效果;按规定有使用计划、使用量及台帐,余料利用有记录。 | ||||||||||
| 5、围挡材料重复利用。现场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尽可能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可重复利用围挡封闭。 | 2分 | 力争工地用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以上(提供计算依据)。 | ||||||||||
| 6、材料分类管理。根据具体情况,可按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等进行分类和管理 | 3分 | 工程项目现场材料管理和使用,按不同材料性能分类管理,规范有序,有标识,并制定相应节约措施。 | ||||||||||
| 五、 | 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 (8分) | 1、执行粘土砖禁限规定。禁止和使用粘土制品,保护土地资源 | 2分 | 未使用实心粘土砖,按规定砖混结构使用多孔粘土砖有手续;框架填充不用多孔粘土砖。 | ||||||||
| 2、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使用有成效 | 2分 | 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粉煤灰加气砌块、砂加气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有节土计算数据。 | ||||||||||
| 3、施工用地保护。施工总平面布置及临时用地保护有措施 | 4分 | 施工总平面布置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场地等,做好施工用地保护。 | ||||||||||
| 六、 | 环境保护(12分) | 1、“声、光、尘”控制。按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技术要点,做好工地现场的噪声与振动、光污染、扬尘的控制 | 3分 | 在施工各阶段,有对尘、声、光等方面控制措施和相关监测记录与有关报告。 | ||||||||
| 2、污水、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及地下水土保护利用。对水污染的控制、处理、排放;对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防漏防渗;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及措施 | 3分 | 污水排放达国标。现场有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有隔水防漏防渗措施;边坡支护考虑隔水,基坑降水视情利用和回灌。 | ||||||||||
| 3、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与再利用。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预测计划,做好现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控制和对生活垃圾的管理 | 4分 | 有减量化计划,按一般、既有建筑物拆除、支撑拆除等分类,回收再利用有措施, 回收再利用率(%)视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有量化数据;现场设置封闭式生活垃圾容器,实行袋装化。 | ||||||||||
| 4、土壤及地下资源保护。保护地表环境和对周边各类地下管道、管线保护;施工现场对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处理得当 | 2分 | 施工裸土及时覆盖或种植,无破坏地下管道、管线行为;油漆、涂料、电池、墨盒等回收处理有专项措施。 | ||||||||||
| 七、 | 科术进步与综合利用 (12分) | 1、“十项新技术”。积极应用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 | 5分 | 使用“十项新技术”有明显效果。 | ||||||||
| 2、“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技改。科技成果实际应用,小改小革有成效 | 3分 | 有“四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场应用;有技术革新取得节约效果。 | ||||||||||
| 3、可再生能源利用。鼓励对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风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 2分 | 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电系统及其它清洁能源的。 | ||||||||||
| 4、综合利用。推广使用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设施及装置 | 2分 | 现场使用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设施及装置; 标准化、定型化、工具化设施及装置配置率大于70%,有统计台帐。 | ||||||||||
| 栏 目 | 得 分 率 | |||||||||||
实得分 ∕ 标准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实得分/标准分)× 100% = | ||||
/18 | /15 | / 15 | /20 | / 8 | /12 | / 12 | ||||||
2、实得分与标准得分之比,得分率≧60%,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达标工地;
3、实得分与标准得分之比,得分率≧85%,为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工程推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