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45:28
文档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废除了旧贵族的B.铁犁牛耕的推广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D.了土地兼并现象2.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推荐度:
导读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废除了旧贵族的B.铁犁牛耕的推广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D.了土地兼并现象2.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废除了旧贵族的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                  D.了土地兼并现象

2.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

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  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岳飞冤死风波亭以后20年,朝廷派人到江西九江调查岳飞家产,拿到一份财产清单,清单上说,岳飞在九江的时候陆续买下旱田“十一顷九十六亩三角”,水田“七顷八十八亩一角”,以及房屋“四百九十八间”。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

A.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 土地兼并的盛行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 封建与地主的矛盾激化

4.《“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5.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税成为的重要财源

6.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这表明

A.草市开始在当地广泛出现  B.佃农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

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D.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所有劳动产品

7.“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   )

A.手工业者技术高超                  B.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官营

C.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8.美国史学家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想要组建像英国东印度公司那样的大型贸易公司……是不可能的”。他这样说的依据主要是       (   )

A.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缓慢      B.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D.地域性商人群体反对建立贸易公司

9.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之前,虽然早已有人到过美洲,但是,“只有哥伦布的航行及其‘发现’才…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作用”。该观点

A.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视角            B.点明了哥伦布远航的目的

C.夸大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             D.否认了哥伦布远航的野蛮性

10.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颁布《禁海令》。两者都(   )

A.取决于其经济基础                  B.禁止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C.推行重商主义                      D.以贸易保护主义为指导思想

11. 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 荷兰    D.英国

12.美国加州大学彭慕兰教授认为,与其说工业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因为工业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挖煤)”和“向外”。这里的“向外”应该是指英国              (   )

A.发动鸦片战争                      B.颁布《航海条例》

C.海外殖民地不断增多                  D.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13.某历史著作中包含有“蒸汽机引发的技术” “火车的发明”“工场退位,工厂上位” “大清帝国的衰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等小标题。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D.晚清的徘徊与挣扎

14. 下表所反映的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

年份18701900
企业总数(个)808669
工人总数(个)78000272000
产量(吨)320000029500000
投资额(美元)121000000590000000
A.垄断和垄断组织产生                   B.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行业竞争激烈

15.“有人说工业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 随着第二次工业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电气时代到来                       B.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16.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所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A.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B.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17.19世纪70年代,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说明洋务企业的兴办(   )

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尊定了基础   B.使中国经济走上了自主的发展之路

C.扭转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局面     D.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具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18.分析1912~1919年我国纺织业发展情况表,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得到了发展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有利于这一时期的发展

C.清号召实业救国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9.20世纪40年代后期,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请指出造成他困惑的原因                                   (   )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B.三毛的观察不全面,英、法、日等国的商品也充斥着中国市场

C.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

D.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20.读《1953—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粮食棉花原油
1953年

17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符合的是                          (   )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农村正在进行土地包产到户改革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21.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确立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B.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D.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

22.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在农村,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左”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         B.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经济改革的推广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2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                 (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②产品的分配形式 ③生产组织形式 ④城乡劳动力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1992年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一五计划”       “信用卡”       “互联网”

B.“合作社  ”       “包产到户 ”    “ 上山下乡”

C.“三大改造”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D.“家庭联产承包 ”  “民工潮  ”     “新农村建设”

26.时期,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27.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①到北京观人拍的电影 

②在上海用电话与朋友交流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④到广州吃西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 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   B. 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 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 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29.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30.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非选择题(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末清初]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世宗(雍正)实录》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经济?(1分)归纳材料二中黄宗羲的观点。(1分) 并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四反映的经济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原因?(8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兴起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期间)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3分)

(2)简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8分)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可以!”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文摘

材料二:

材料三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

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⑴材料一中“新的”“新”在何处?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试从方面分析材料三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7分)

1------5  BBADC    6----10  CDBAA    11---15  DCCAD  

16---20  BDBAD  21---25   BBCCD    26--30   CCABA

31、(1) :重农抑商。(1分)观点:农工商皆本;(1分)

        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使整个社会    经济日益迟滞,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4分)

(2)原因:辛亥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④一战中列强暂时放松侵华。(8分)

32、(1)新航路的开辟;蒸汽时代,电气时代。(3分) 

(2)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新航路开辟以后的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③第一次工业,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④第二次工业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8分)

(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6分)

33、 ⑴ 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变化: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2分)

(2)主要原因:实行计划经济。(2分)

过程: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分)

文档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河南省卢氏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A.废除了旧贵族的B.铁犁牛耕的推广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D.了土地兼并现象2.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