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目标:
1.体会本诗所描写的西湖早春的景色特征,感受西湖的美。
2.学会寻找重点字词,分析重点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
3.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西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能背诵、默写全诗。
学法指导:
1.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加深学生的记忆。
2.在正比和反比之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体会如何抓事物特征描写之法。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他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 等。
整体感知:
1.本诗属七言律诗,分首联、 、 、尾联共四联,中间两联要求 ,全诗取得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的诗句是 。
2、朗读指导:(注意读音、节奏、感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默写这首诗。
诗句品析:
赏析方法指导:
1、抓住准确字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
2、找出所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体会作者的情感(表现手法包括所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等)
3、根据方法指导自己赏析诗中任意一句(或一联),然后小组交流
课内探究:
1、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的初春景色?
2、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3、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所展现的画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