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指尖轻贴大腿侧;眼向前平视(图1)
| 图1 | 图2 |
3、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3、4)。
| 图3 图4 图5 |
腹前,两肘下垂与膝相对;眼平视前方(图5)。
要点:头颈端正,下颏要微向后收,头顶用意向上虚虚领颈.颈部不要松弛,不可仰头或低头。身体直立或下蹲时,要敛臀收腹,躯干正直,不可挺胸凸肚突臀前俯后仰;左脚开步时,重心先移向右腿,左脚跟先离地,随之前脚掌再离地,轻轻提起全脚,高不过右踝;向左开步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随之全脚掌逐渐踏实。这种重心转换的做法,体现了太极拳运动“轻起轻落,点起点落”的这一重要步法规律。两手臂前平举时,手起肘随将臂举起,肘关节微屈,保持沉肩垂肘的要领,不要掀肘耸肩;屈蹲下按掌时,两掌要随屈膝主动下按,协调一致,掌心下按到终点(腹前)定势时,须舒指展掌,不要坐腕向上翅指。
教法提示:①并脚直立②开步站立③两臂前举④屈膝下按:
(二)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目视右手(图6、7)。
| 图6 图7 | 图8 图9 |
3.上体继续左转,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左右手随转体继续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手(图10)。
| 图10 图11 | 图12 图13 |
5.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左手(图12、13)。
6.上体微右转,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同时左右于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下、右上错开;眼视右手(图14)、
| 图14 图15 图16 |
8与4解同,惟左右相反(图16)
| 图17 图18 | 图19 图20 |
10.与6解同,惟左右相反(图19)
11.与7解同,惟左右相反(图20)。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脚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的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行进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保持在10-30厘米。
教法提示:1)抱球收脚,2)上步错手,3)弓步分手,4)轻体撤脚,5)抱球收脚,6)上步错手,7)弓步分手,8)转体撇脚,9)抱球收脚,10)上步错手,11)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于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相对成抱球状;眼视左手(图21)。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视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视前方(图22、23)
| 图21 图22 图23 |
教法提示:①转体抱手②虚步分掌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孤举至右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下方划孤至右胸前,手心斜向下;同时上体先微向左再向右转: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右手(图24、25、26)
| 图24 图25 图26 |
2.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指尖向前;眼视右手(图27、28)。
3.右腿慢慢屈膝,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划弧至左肩外侧,肘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斜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脚前,手心斜向下眼视左手(图29、30、31)
| 图27 图28 | 图29 图30 图31 |
5.与3解同,惟左右相反(图34、35、36)。
6.与1解同(图37、38)。
| 图32 图33 图34 |
| 图35 图36 | 图37 图38 |
教法提示:①举手收脚②弓步搂推③举手收脚④弓步搂推⑤举手收脚⑥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图39)。
2.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高与鼻尖平,掌心向有,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掌心向左;两手成侧立掌合于体前;眼视左手食指(图40、41)。
| 图39 图40 图41 |
教法提示:①跟步后坐②虚步合手。
(六)右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右视,再转向前方视左手(图42、43)。
| 图42 图43 | 图44 图45 图46 |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左视,再转向前方视右手(图49)。
4.与2解同,惟左有相反(图50、51)。
| 图47 图48 图49 | 图50 图51 |
5.与3解同,惟左右相反(图52},
6.与1解同(图53、54)。
7.与3解同(图55)
| 图52 图53 | 图54 图55 |
| 图56 图57 |
教法提示:①转体举手⑦退步卷肱③转体举手④退步卷肱⑤转体举手⑥退步卷眩⑦转体举手⑧退步卷肱
(七)左揽雀悬
1.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用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视左手(图58),
2.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有肋前,手心向上;右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右手(图59、60)
| 图58 图59 图60 |
| 图61 图62 |
4.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心向上,高与肩平,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视右手(图63、)。
| 图63 图 |
5.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1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左弓步;眼视左手腕部(图65、66)。
6.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视(图67、68)。
| 图65 图66 | 图67 图68 |
| 图69 图70 |
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山,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左脚全脚掌着地.
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致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手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
教法提示:①转体举手②收脚抱球③弓步掤臀④转体下捋⑤弓步前挤⑥后坐收手⑦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用向右平行划孤至右侧,然后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到左腿上,右脚收到左脚内恻,脚尖点地;眼视左手(图71、72、73、74)
2.同“左揽雀尾”3解,惟左右相反(图75、76)
3.同“左揽雀尾”4解,惟左右相反(图77、78)
| 图71 图72 | 图73 图74 |
| 图75 图76 | 图77 图78 |
5.同“左揽雀尾”6解,惟左右相反(图81、82)
6.同“左揽雀尾”7解,惟左右相反(图83、84),
| 图79 图80 | 图81 图82 |
| 图83 图84 |
教法提示:①收脚抱球②弓步掤臂③转身下捋④弓步前挤⑤后坐收手⑥弓步前按,
(九)单鞭
1.上体后坐,重心逐渐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右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视左手(图85、86)。
| 图85 图86 | 图87 图88 |
前,手心向里;眼视左手(图87、88)。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视右手(图、90)。
| 图 图90 |
教法提示:①转体运臂②勾手收脚③弓步推掌。
(十)云手
1.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松勾变掌,手心向右前;眼视左手(图91、92、93)。
2.上体慢慢左转,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约10~20厘):眼视右手(图94、95)。
3.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右手向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视左手(图96、97、98)。
| 图91 图92 | 图93 图94 |
| 图95 图96 | 图97 图98 |
5.同3解(图101,102、103)
6.同2解(图104、105)。
| 图99 图100 | 图101 图102 图103 |
| 图104 图105 |
教法提示:①转体松勾②云手收脚③云手开步④云手收
脚⑤云手开步⑥云手收脚。
(十一)单鞭
1.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视左手(图106、107、108)。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图109、110)。
| 图106 图107 图108 | 图109 图110 |
教法提示:①转体勾手②弓步推举
(十二)高探马
1.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逐淅后移至右腿上;右勾手变成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眼视左前方(图111)。
| 图111 图112 |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跟步移换重心时,身体不要有起伏。
教法提示:①跟步翻掌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1.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打手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向两侧分开并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侧方进步(脚尖稍外撇);身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眼视前方(图113、114、115)。
2.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两手交又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视右前方(图114)。
3.两手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视右手(图116、117、118)。
要点:身体要稳定,不可前俯后仰。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蹬脚时,左腿微屈,右脚尖回勾,力点在脚跟,分手与
| 图113 图114 图115 |
| 图116 图117 图118 |
教法提示:①弓步分手 ②抱子收脚③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1.右腿收回,屈膝平举;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下落至体前,两手心均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眼视前方(图119、120)。
2.右脚向右前方落下,重心渐渐前移,成右弓步,面向右前方,同时两手下落.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贯拳至面部前方,成钳形状,两拳相对,高与耳齐,拳跟都斜向内下(两拳中间距离约10—20厘米);眼视右拳(图121、122)。
| 图119 图120 | 图121 图122 |
教法提示:①屈膝落手②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踢脚
1.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视左手(图123、124)。
| 图123 图124 |
2.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视左方(图125、126)。
| 图125 图126 |
| 图127 图128 |
教法提示:①转身分掌②收脚抱手③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打弧下落,立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视右于(图129、130)。
2.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髓由内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掌心向外)向左下顺左腿内侧向前穿出;眼视左手(图131、132)。
| 图129 图130 | 图131 图132 |
4.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左式;同时右勾手变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弧形上挑,屈臂立于右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手(图134、135)。
| 图133 图134 图135 |
要点:右腿全蹲时,上体不要过于前倾;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两脚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踏在中轴线上体要立直,的腿要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教法提示: ①收腿勾手②仆步穿掌③弓腿起身④挑掌。
(十七)右下势
1.右脚下落,左脚前,脚尖着地,然后左脚前掌为轴脚跟转动,身体随之左转,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勾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掌心斜向后;眼视左手(图136、137)。
| 图136 图137 |
2.同“左下势”2解,惟左右相反(图138、139),
3. 同“左下势”3解,惟左右相反(图140)。
4.同“左下势”4解,惟左右相反(图141、142)
| 图138 图139 | 图140 图141 图142 |
教法提示:①落脚勾手②仆步穿掌③弓腿起身④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身体微向左转,左腿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 两腿屈膝半坐成半坐盘式;同时两手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脚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视左前臂(图143、144、145)。
| 图143 图144 图145 |
2.身体右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屈膝弓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脸前向上举并翻掌停架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下;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子;手心向前;眼视左手(图146.147、148)。
| 图146 图147 图148 |
3.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身体重心再移到右腿,左脚跟进.停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视右前臂(图149、150)。
| 图149 图150 |
4.同2解,惟左右相反(图151、152、153)。
| 图151 图152 图153 |
教法提示:①落脚抱球②弓步架推③跟步抱球④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1.右脚向前跟进,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稍向前移举步;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至肩上耳旁,左手下落至体前侧(图154)。
2.左脚尖点地成左虚点;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再随身体左转,由右耳旁斜向前下方插出,掌心向左,指尖斜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前下方(图155)。
| 图154 图155 |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完成姿势,面向正西。上体不可太前帧。不要低头和臀部凸出。左腿要微屈。
教法提示:①后脚跟步②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1.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微回收举步。同时两手上提。眼视前方(图156)。
2.左脚向前迈出,脚跟着地;左右两手分别向左前、右后分开;左手心向前,右手心向外。眼视前方(图157)。
3.重心前移,左腿屈膝弓成左弓步;同时右手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由胸前随重心前移慢慢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视左手(图158)。
| 图156 | 图157 图158 |
教法提示:①提手收脚②上步分手③弓步架推。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1. 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右后转,然后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与此同时,右手随着转体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肋旁,拳心向下;左掌上举于头前,掌心斜向上。眼视前方(图159、160)。
| 图159 图160 |
2.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向前翻转擞出,事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同则右脚收回后(不要停顿或脚尖点地)即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视右拳(图161、162)
3.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上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向右划弧收到右腰旁,掌心向上。眼视左手(图163、1)。
| 图161 图162 | 图163 图1 |
| 图165 |
教法提示:①转身握掌②上步撇拳③上步拦掌④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1.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手心逐渐翻转向上并慢慢分开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视前力(图166、167、168)。
2.两手在胸前翻掌,向下经腹前再向上、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 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视前方(图169、170、171)
| 图166 图167 图168 |
| 图169 图170 图171 |
教法提示:①后坐收掌②弓步推掌。
(二十二)十字手
1.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摆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掌心向前,肘部微屈;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侧弓步。眼视右手(图172、173)
2.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右脚尖里扣,随即向左收回,两脚距离与肩同宽,两腿逐渐蹬直,成开立步;同时两于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合抱于胸前,两臂撑圆,腕高与肩平,右手在外,成十字手,于心均向后,眼视前方(图174、175),
| 图172 图173 | 图174 图175 |
教法提示:①转身摆掌②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
1.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两臂慢慢下落.停于腹前:眼视前方(图176、177)。
2.两腿缓缓蹬直,同时两掌慢慢下落至大腿侧.然后收左脚成并步直立。眼视前方(图178、179)。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要注意全身放松,同时气也徐徐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再收左脚做走动休息。
| 图176 图177 图178 图179 |
教法提示:①翻掌下落②并步直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