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48:16
文档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学生姓名韩梅梅班级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号1104111001论文选题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指导教师夏合群论文写作时间2013年7月-2013年8月一、研究的意义皖江城市带拥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区域规划,会相对于其它中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分析皖江
推荐度: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学生姓名韩梅梅班级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号1104111001论文选题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指导教师夏合群论文写作时间2013年7月-2013年8月一、研究的意义皖江城市带拥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区域规划,会相对于其它中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分析皖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

学生姓名韩梅梅班级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

学号1104111001
论文选题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指导教师夏合群论文写作时间2013年7月-2013年8月

一、研究的意义

皖江城市带拥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区域规划,会相对于其它中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分析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与所学国贸专业的相关课程关系紧密,加之自身对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的问题兴趣浓厚,故选此课题。

二、论文主要结构

第一部分,皖江城市带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

(一)皖江城市带具有紧邻长三角的地理优势    

(二)皖江城市带劳动力资源优势    

(三)皖江城市带丰富的自然资源    

(四)皖江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第二部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    

(一)促进外贸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

第三部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皖江城市带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二)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    

(三)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四)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结构    

第三部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    

(一)外资投资行业不合理    

(二)外资来源过于集中    

(三)外资流入地区分布不均    

(四)外资实际利用率低    

第四部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二)加强对外资来源及流向的引导    

(三)加强对外资监管,确保外资到位率    

(四)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资源优势,扩大外资规模    

三、参考文献(5篇以上)

[1] 冯德连,郭云.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2] 范文山,吴克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06

[3] 吕连生.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的产业整合问题研究[J].皖江区域经济,2009

[4] 李恕宏.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 [J].铜陵学院学报,2009.04

[5] 卢晓勇.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09

[6] 马怀礼,刘保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整合模式分析[J].特区经济,2011.01

[7] 倪虹,顾文选.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8] 王明浩.皖江城市带析疑[J].城市,2007.09

[9] 谢培秀.建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思路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9.01

[10] 熊姿.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效率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1.02

四、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教研室主任签名:          日期: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摘    要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最活跃的因素,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发展对于安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部崛起和长江流域的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分析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前言部分浅析了皖江城市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一部分呈现了皖江城市带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第二部分是研究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证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三部分阐述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第四部分分析了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问题;最后一部分针对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的问题提出对策,以利于皖江城市带在今后的发展。本文将皖江城市带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相联系,搜集整理大量资料,呈现出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引    言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滁州、宣城八个地级市,以及巢湖市(县级市)、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

皖江城市带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接中西部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皖江城市带的开启了以芜湖为突破口、沿江城市全面跟进开发的开放新格局。2006 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加速了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辐射转移。沿江先进的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自主创新特色愈加鲜明,为设立国家级示范区奠定了基础。

2008年皖江城市带吸引固定资产投资4776.3亿元,比安徽全省平均增幅高3.5个百分点。其中,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有34.9亿美元是来自国外资本投资,比2004年增长43.1%,显示出皖江城市带在吸引外来资金投资的巨大潜力。

一、皖江城市带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   

(一)皖江城市带具有紧邻长三角的地理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是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本国的比较利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紧临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通江达海,地理优势明显。交通基础设施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速推进,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芜湖、安庆、铜陵、马鞍山、池州都拥有丰富的长江岸线资源,并有一定规模的港口;芜湖、安庆、铜陵、滁州、马鞍山都有铁路通达,铜陵长江大桥已经通车,高速公路网也在逐步完善;安庆机场已经升级改造,并开通了国内航线。交通的优势将会推动皖江城市带快速发展。

(二)皖江城市带劳动力资源优势

    公司在选择投资区位时,会考虑到当地劳动力成本及劳动力素质高低。如果一个地区教育水平落后,高素质劳动力缺乏,公司会放弃对这个地区的投资。皖江城市带的劳动力成本低且素质高,200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示范转移区驻皖科研机构约15个,R&D人员24322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学校71所,为外资企业在皖江城市带发展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转型和升级对与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减少,而皖江城市带广阔的开放空间以及其区位优势恰恰为这一批产业工人提供了就业场所。

(三)皖江城市带丰富的自然资源

    公司在投资时会考虑到投资地的自然资源禀赋,以判断是否可以为其所投资的产业提供强大的支撑。皖江城市带水资源充足,年均水资源总量400亿立方米,人均接近2000立方米,接近全国人均水平,而且长江、巢湖等大江大湖的优势,为发展高耗水大运量产业奠定了基础。皖江城市带矿产种类多,储量大。马鞍山矿区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铜陵已探明的矿种30多种。除了储量大之外,皖江城市带矿产资源的开采已经日趋规模化,并且形成了 冶炼和深加工基地。靠近皖江地区的两淮亿吨型煤电基地作为全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为其提供了能源保障。背靠广阔的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周边总体森林覆盖面广,空气新鲜,土地广大,沿江沿湖,长江岸线条件优越,承载空间较大。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是华东生态环境最优地区,是全国旅游资源品位较高且较为富集的地区,近邻黄山,拥有九华山、天柱山、牯牛降、巢湖等山岳风景名胜区,是皖南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皖江城市带消费市场广阔   

皖江城市带处于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消费潜力巨大。2008年,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达.1%,其中,合肥GDP总量16.84亿元以超过千亿元,GDP总量超500亿元的有芜湖749.65亿元、安庆704.72亿元、马鞍山636.3亿元、滁州520.1亿元。而且,皖江城市带九个城市的GDP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

皖江城市带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而皖江地区的生产和消费潜力大,这些都是吸引外资进入的有利因素。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外资企业会逐渐进入皖江城市带。

二、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益

(一)促进外贸发展

    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皖江城市带进出口总额为188.4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77.59%,这几乎占了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大半。而这些数据体现在月份中可能会更令人震惊。安徽日报于2010年四月发表文章称2010年前2个月皖江城市带进出口总额28.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9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7%,其中,进口14.5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值的96.8%,增长85.4%;出口14.2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8.6%,增长33.9%。

2010年以来,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加工贸易产业呈现欣欣向荣态势。1至2月,全区域加工贸易进出口4.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93.9%,增长68.3%。进出口、进口、出口增幅均高于全省加工贸易的平均增幅。此外,该区域内外资企业出口势头强劲,前2个月,进出口10.9亿美元,占全省外资企业进出口总值的96.2%。从表2-1中可以看出2010年皖江城市带的十个地区进出口总额占了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大半且合肥、铜陵、芜湖高居榜首。

(二)优化产业结构

    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使得皖江城市带已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需要大幅度调整,由原来的资源损耗型增长模式向资源节约型的增长模式转型,由发展经济以环境为代价的模式向环境友好型模式转变,又单纯追逐GDP向寻求绿色GDP转型,转型过程中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则需选择循环经济模式,以保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各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互补,在对提升地区整体实力,避免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奠定了基础。如芜湖市拥有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子电器、新型建材等三个支柱产业。马鞍山专用汽车、造纸、精细化工、磁性材料等行业优势较为突出。铜陵的有色、电子、化工、建材和纺织五大支柱产业,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表2-1  2010年皖江城市带进出口额

市 名

绝对数 

位次上年位次位次变动
全 省

242.8
合 肥

.7110
铜 陵

34.1220
马鞍山28.8330
芜 湖

26.1440
滁 州

9.1550
宣 城

6.9671
安 庆

6.876-1
巢 湖

5.398-1
六 安

4.510100
池 州

2.11413-1
注:合肥为市辖单位完成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三、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皖江城市带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

1.新批项目投资规模扩大,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户数增加

    自皖江城市带成立以来各地区积极招商引资方式,加大对新签大项目的跟踪力度,着力抓好大项目的审批工作,利用外资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新批合同外资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共有137个,合同外资额25.3亿美元,大项目合同外资额占全省新批项目合同外资额的71%。其中,由美国量子基金与奇瑞汽车合资的奇瑞量子汽车有限公司是安徽省截至目前投资总额最大的外资项目,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合同外资2.3亿美元。全年新引进达能、麦德龙、欧尚、AMD和伟世通等5家世界500强企业。

2.大多数市保持较快增长,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占全省一半以上

2010年,安徽省各地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全省有15个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其中马鞍山(增长2.9倍)、铜陵(增长2.4倍)、芜湖(增长1.54倍)、合肥(1.33倍)、安庆(1.31倍)、巢湖(1.28倍)、池州(1.13倍)、和滁州(1.06倍)等8市成倍增长。从绝对额来看,全年有14个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个。

 表3-1   2010年各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市名绝对数(亿美元)

位次上年位次位次变动市 名

增幅

(%)

位次上年位次位次变动
全省50.14全省29.1
合肥10.96110铜陵63.221513
芜湖7.20220安庆34.77136
马鞍山7.05330宣城33.686-2
巢湖3.26440巢湖30.497-2
铜陵2.55671合肥27.810177
安庆2.2376-1池州27.011121
宣城1.97880滁州25.912142
池州1.521110-1马鞍山23.2143-11
六安1.371311-2芜湖21.5158-7
滁州1.1715150六安19.8165-11
数据来源: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

2010年安徽省利用外资的投资方式有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新签协议投资额有156738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1.2%;新增企业214个,占总数的79.2%。合资企业投资额有47726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22%;新增企业54个,占总数的20%。合作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投资额和新增企业数均未超过总数的7%。对公司而言,合资只是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捷径。在外资的进入越来越便利的情况下,为避免公司核心技术的泄漏以及从公司战略和管理出发,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青睐于成立独资企业。可见,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程中,外资企业占绝对优势。

指    标

新签协议实际投资期末实有
合同数(个)投资额

(万美元)

合计

(万美元)

现金

(万美元)

企业数(个)本期新

增企业

总   计

28121625014465014462546270
合资企业10047772617391017391060054
合作企业8911539223922352
外资企业17215673830792530792513214
外商投资股份制12883156156180
表3-2  安徽省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按投资方式)(2010年)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三)皖江城市带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2010年,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新签协议总投资额为2162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共270个。其中,制造业新签协议投资额131561万美元,新增企业146个,无论是投资额还是新增企业都已超过总数的50%。其他行业中,新签协议投资额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5850万美元,房地产业17380万美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9362万美元超过总投资额的4%;新增企业只有批发和零售业 31个,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8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个,房地产业13个超过总数的4%。可见,制造业在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相当之大,与以往的利用外资的行业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动。

表3-3安徽省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按投资行业)(2010年)

指    标

新签协议实际投资期末实有
合同数(个)投资额

(万美元)

合  计

(万美元)

现  金

(万美元)

企业数(个)本期新增企业
总计28121625014465014462546270
农林牧副渔117536403540356811
采矿业3399574857485281
制造业1721315613126533126531694146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8864979549795888
建筑业197529529403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5936246462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113812771277355
批发和零售业254512844128449431
住宿和餐饮业760201182011820677
金融业19463191319131
房地产业10173820685616856122413
租赁和商务

服务业

17678178087808561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9258507831783151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23944961496134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140235603560211
教育2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2002002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106112
其他行业4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四)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结构

1.从洲际角度,亚洲是主要来源地

2010年安徽利用省外资中亚洲新签协议数203个,占总合同数的72.2%;实际投资额314147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62.6%。欧洲、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新签协议数之和62个,占总合同数的22%;投资额之和159204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31.7%。由此可见,亚州是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地,而欧美资金来皖明显加快,但占有比例较低 。

表3-4  2010年安徽省外国和港澳台直接投资(按洲分)

指    标

新签协议实际投资期末实有
合同数(个)投资额

(万美元)

合  计

(万美元)

现  金

(万美元)

企业数(个)本期新增企业
合计28121625014465014462546270
亚洲2031872703141473141471606171
非洲2323023512351172
欧洲2422095780157801223
拉丁美洲14-2659688116881121715
北美洲2415062325923259231824
大洋洲154387482348238611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从国家(地区)角度,是最大来源地

表3-5   2010年安徽省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直接投资(前十大国家)

指    标

新签协议实际投资期末实有
合同数(个)投资额

(万美元)

合计

(万美元)

现金

(万美元)

企业数(个)本期新增企业
合计28121625014465014462546270
119118393233902233902948103
英属维尔京群岛9-3292461014610117410
日本133079130606306061489
美国2010807277282772826522
新加坡8165502086120861847
开曼群岛24401824518245142
398609116131161327934
法国16231083810838251
德国6-56331053010530636
澳门251576857685142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010年来皖投资的前十大来源地是:中国233902万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46101万美元、日本30606万美元、美国27728万美元、新加坡20861万美元、开曼群岛18245万美元、中国11613万美元、法国10838万美元、德国10530万美元、澳门7685万美元。2010年度新签协议中,中国119个,中国39个,美国20个,日本13个,韩国13个,英属维尔京群岛9个,新加坡8个,英国和德国各6个,马来西亚和萨摩亚各4个,加拿大3个,西班牙、澳门、开曼群岛、新西兰各2个,菲律宾、泰国、毛里求斯、比利时、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瑞士各1个。其中日本、韩国、法国、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是今年以来首次有项目在皖落户。其中地区是最大来源地,合同以及实际投入总额均居首位。

四、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

(一)外资投资行业不合理

由表3-3分析皖江城市带直接利用外商投资行业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外资中对第一产业即农林牧副渔的实际投资额只占总额的0.8%,新增企业也只占总数的4%。而第二产业中仅制造业的实际投资额就占到总额的62.3%,新增企业占总数的54%。第二产业无论是新签协议还是新增企业都远远高于第一产业。这样的行业分布明显是不合理的。 外商投资于安徽省的项目行业主要集中于地位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忽略了急需大力发展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将严重影响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利用外资的整体效果。

(二)外资来源过于集中

由表3-5可以看出,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不均衡。2010年来皖投资超10000万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共有九个。其中.地区排名第一并且实际投资金额远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来自的外资实际利用金额占总额的47%。而其他排名前八的来源地的实际利用金额占有率分别是英属维尔京群岛9%、日本6%、美国5.5%、新加坡4%、开曼群岛3.6%、中国2.3%、法国2.1%、德国2%,由此可见,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地区。这就使得引资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

(三)外资流入地区分布不均

2009-2010年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主要流入合肥和芜湖两市。2009年两市合同外资额共占全省51%,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省47%以上;2010年两市合同外资额共占全省58.4%,实际利用额占全省46.2%。在实际外资额中,除了马鞍山市比重达17%以外,其他各地市所占比重都很低。皖江城市带外资流入过于集中,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差距,从而影响安徽经济和各地市的健康发展。

(四)外资实际利用率低

从2009-2010年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来看,利用外资实际利用率分别只有37.5%和47%。这样看来,外商资金实际利用率的是偏低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引资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考虑得不够周全,只注重前期的包装而忽略了后期的建设。外商资金不到位,合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不免陷入困境,从而造成一些大型项目停滞,中方已投入资金长期不能创利。

  表4-1  皖江城市带各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地  区

项目(个)合同外资额(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20092010同比增长(%)

2009201020092010同比增长(%)

总  计

223222-4.411513018435630675739266528
合肥市597222.36665743048574610958427.8
滁州市152140.080921815193311174525.9
六安市101440.073508679114421370419.8
马鞍山市152140.0823415366572387049023.2
巢湖市12138.3816233249833257630.4
芜湖市264365.42244933386592147197421.5
宣城市2713-51.9108434371147091965433.6
铜陵市105-50.01033626191542553163.2
池州市247-70.840055311119321515227
安庆市2513-48.062675936165182225524.7
数据来源:2010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五、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

第一,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皖江城市带农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引导外资投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ssbbwW.com的重点。为此,sSBbWw可以www.ssbbww.com采取税收减免,适当 补贴的方式刺激外商投资。

    第二,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对经济没有促进作用SsbbwW.com制造业,sSBbWw应该加以;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sSBbWw应该www.ssbbww.com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以鼓励。鼓励外资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对于生态资源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行业,如造纸和一些 重化工产品行业应提高外资进入门槛,加大ssbbww税收征管,外资流入。

    第三,调整ssbbwW.com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促进外资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流动,鼓励外资对国有商业企业的并购重组,全面开放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鼓励大型零售集团的投资,逐步加大对文化教育行业的开发力度。

(二)加强对外资来源及流向的引导

    第一,在巩固亚洲来源国的基础上把引资重点投向欧美地区。皖江城市带要继续加强对港台地区和新加坡、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招商引资,在此基础上,利用外商城市带的区位和经济等优势继续吸引西欧、北美等国家的外资投入,促进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二,更好地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引导外商投资合伙制企业良性发展,完善外商投资法律,建立健全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机制,使并购安全审查和相关规定更加法制化、透明化。

(三)加强对外资监管,确保外资到位率

通过各种培训学习、讲座教育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某些及企业决策主体的传统引资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引资意识。在审批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时,对出资时间,从严把关,尽量缩短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期限,加快企业筹建开工进度,严格按合同规定按时到位外资。加强对已批项目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水平,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筹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利开工、投产。另外,正确的引资观念有助于各级地方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项目履约率,解决资金到位率低的问题。

(四)充分利用皖江城市带资源优势,扩大外资规模

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农业资源优势,建设特色农业企业,实现以科技兴农为主线,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利用矿产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对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马鞍山、铜陵,可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区域经济。而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皖南地区,大力开发当地旅游景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吸引外商对当地的交通、餐饮等服务业的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德连,郭云.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06

[2] 范文山,吴克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06

[3] 吕连生.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的产业整合问题研究[J].皖江区域经济,2009

[4] 李恕宏.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 [J].铜陵学院学报,2009.04

[5] 卢晓勇.中国利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09

[6] 马怀礼,刘保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产业整合模式分析[J].特区经济,2011.01

[7] 倪虹,顾文选.加快皖江城市带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

[8] 王明浩.皖江城市带析疑[J].城市,2007.09

[9] 谢培秀.建立皖江城市带示范区的思路与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9.01

[10] 熊姿.皖江城市带利用外资效率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1.02

文档

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年论文学生姓名韩梅梅班级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学号1104111001论文选题皖江城市带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问题分析指导教师夏合群论文写作时间2013年7月-2013年8月一、研究的意义皖江城市带拥有区位、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是目前唯一一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特点的区域规划,会相对于其它中西部地区更具吸引力。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安徽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保持全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分析皖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