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工作,对建筑质物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进而介绍了建筑物施工测量的方法以及步骤,可以为建筑物施工测量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是指按照设计要求,将建筑物的位置测设到施工场,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施工过程中各测量以及建筑工程竣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工作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场地布置、工程定位和基础放线等;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是指在工程施工进行过程中,在每道施工工序之前所进行的细部测设,如基桩或基础模板的测设、工程砌筑中墙体皮数杆设置、楼层轴线测设、楼层间高程传递、结构安装测设、设备基础及预埋螺栓测设、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等。在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验收测量,以确保施工质量,建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及时进行竣工测量验收。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对于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图纸 ,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
(2)现场踏勘。目的是为了解施工现场周围地物以及测量控制点的分布情况,并对测量控制点的点位进行检核,以取得正确的起始数据。
(3)拟定放样方案,绘制放样略图。根据总平面图给定的建筑物位置以及现场控制情况,拟定放样方案、绘制放样略图。在略图上标出建筑物轴线间的主要尺寸以及有关的放样数据,供现场放样时使用。
3建筑施工定位与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建筑物的定位就是在实地标定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工作。在建筑物定位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进行现场踏勘,检测测量控制点,清理施工现场,拟定放样方案及绘制放样略图。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及设计条件,建筑物的定位可采用根据测量控制点,建筑方格网,建筑物控制网,建筑红线以及根据与现有建筑物的关系等几种方法测设。
(2)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的测设。建筑物定位后,开始进行建筑物细部轴线测设。在建筑物施工时,沿房屋四周在建筑物轴线方向上设置的桩叫轴线控制桩。它是在测设建筑物角桩和中心桩时,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开挖边线以外,不受施工干扰并便于引测和保存桩位的地方。桩顶面钉小钉标明轴线位置,以便在基槽开挖后恢复轴线之用。如附近有固定性建筑物,应把各线延伸到建筑物上,以便校对控制桩。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常在基槽开挖线外一定距离处钉设龙门板
4基础工程施工测量
(1)基槽开挖边线放线。在基础开挖之前应按照基础详图上的基槽宽度再加上口放坡的尺寸,由中心桩向两边各量出相应尺寸,并作出标记;然后在基槽两端的标记之间拉一细线,沿着细线在地面用白灰撒出基槽边线,施工时就按此灰线进行开挖。
(2)控制基槽开挖深。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在即将挖到槽底设计标高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测设一些水平的小木桩,使木桩的上表面离槽底设计标高为一固定值(如0.500m),用以控制挖槽深度。为了施工时使用方便,一般在槽壁各拐角处和槽壁每隔3~4m处均测设一水平桩,作为清理槽底和打基础垫层时掌握标高的依据。
(3) 基础垫层标高控制。基础垫层浇注后,根据龙门板上的轴线钉或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或用拉线挂垂球的方法,把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并用墨线弹出基础墙中心线和边线,以便砌筑基础。
(4)基础墙标高的控制。基础墙中心轴线投在垫层后 ,用水准仪检测各墙角垫层面标高,符合要求后即可开始基础墙的砌筑。基础墙的高度是用基础“皮数杆”控制的。皮数杆用一根木杆制成,在杆上按照设计尺寸将砖和灰缝的厚度,分皮一一画出,每五皮砖注上皮数,并标明起点、防潮层和需要预留洞口的标高位置等。
5建筑物墙体施工的测量
(1)墙体定位测设。基础墙砌筑到防潮层以后,可根据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上中线钉,用经纬仪或拉细线,把第一层楼房的墙中线和边线投测到防潮层上,并弹出墨线,检查外墙轴线交角是否等于90°;符合要求后,把墙轴线延伸到基础墙的侧面上画出标志,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同时把门、窗和其他洞口的边线,也在外墙基础立面上画出标志。
(2)墙体标高的控制。墙体砌筑时,其标高也常用皮数杆控制。在墙身皮数杆上,根据设计尺寸,按砖和灰缝的厚度画线,并标明门、窗、过梁、楼板等的标高位置。杆上注记从±0.000向上增加。墙身皮数杆的设立方法与基础皮数杆相同。每层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后,常在各层墙面上测设出 +0.50m的标高线(俗称50线),作为掌握楼面抹灰及室内装修的标高依据。
建筑物轴线投测
(1)经纬仪投测法。墙体砌筑到二层以上时,为了保证建筑物轴线位置正确,通常把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所经纬仪安置在轴线控制桩上,瞄准底层轴线标志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将轴线投测到上一层楼板边缘,并取中点作为该层中心轴线点,a1、a1’和b1、b1’两线的交点o’即为该层的中心点。此时轴线a1o’a1’与b1o’b1’便是该层细部放样的依据。随着建筑物不断升高,同法逐层向上投测。在轴线控制桩上安置经纬仪, 严格整平后, 瞄准基础墙面上的轴线标志, 用盘左、 盘右分中投点法, 将轴线投测到楼层边缘或柱顶上。将所有端点投测到楼板上之后, 用钢尺检核其间距, 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2000。检杏合格后,才能在楼板分间弹线, 继续施工。
(2)吊垂球引测法。用较重的垂球悬吊在楼板或柱顶边缘,当垂球尖对准基础面上的轴线标志时,垂球线在楼板或柱边缘的位置即为楼层轴线位置。画出标志线,同样地可投测出其余各轴线。经检测,各轴线间距符合要求即可继续施工。但当测量时风力较大或楼层建筑物较高时,投测误差较大,此时应采用经纬仪投测法。
6楼层面标高的传递
(1)利用皮数杆传递 一层楼房砌好后,把皮数杆移到二层楼继续使用,为了使皮数杆立在同一水平面上,用水准仪测定楼板面四角的标高,取平均值作为二楼的地坪标高,并竖立二层的皮数杆,以后一层一层往上传递。
(2)利用钢尺丈量 在标高精度要求较高时,可用钢尺从墙脚 ±0标高线沿墙面向上直接丈量,把高程传递上去。然后钉立皮数杆,作为该层墙身砌筑和安装门窗、过梁及室内装修,地坪抹灰时控制标高的依据。
(3)悬吊钢尺法 在外墙或楼梯间悬吊钢尺,钢尺下端挂一重锤,然后使用水准仪把高程传递上去。一般需3个底层标高点向上传递,最后用水准仪检查传递的高程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误差不超过±3mm。此外,也可使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按水准测量方法沿楼梯间将高程传递到各层楼面。
7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1)建筑物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首先应设置水准点与观测点,水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它应埋设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距沉降观测点20~100m,观测方便,且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为了相互校核并防止由于某个水准点的高程变动造成差错,一般至少埋设三个水准点。 观测点的数目和位置应能全面正确反映建筑物沉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在民用建筑中,沿房屋四周每隔10~15m布置一点。另外,在房屋转角及沉降缝两侧也应布设观测点。观测点的埋设要求稳固,通常采用角钢、圆钢或铆钉作为观测点的标志。一般在增加荷重前后,如浇灌基础、回填土、安装柱子和厂房屋架、砌筑砖墙、设备安装、设备运转等都要进行沉降观测。施工期间,高层建筑物每升高1~2层或每增加一次载荷,如基础浇灌、安装柱子等,就要观测一次。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观测人员,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沉降观测应有专用的外业手簿,并需将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情况详细注明,随时整理。
(2)建筑物的倾斜观测。倾斜观测方法为首先安置经纬仪,分别用正、倒镜瞄准墙顶一固定点M,向下投影取其中点N,并作标志。过一段时间,再用经纬仪瞄准同一点M,向下投影得N′点。若建筑物沿侧面方向发生倾斜,M点已移位,则N与N′点不重合,于是量得水平偏移量a。同时,在另一侧面也可测得偏移量b,以H 代表建筑物的高度,则建筑物的倾斜度i为:
(3)裂缝观测。在裂缝两侧设置观测标志,对于较大的裂缝,至少应在其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各布设一对观测标志。裂缝可直接量取或间接测定,分别测定其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和深度的变化。
(4)位移观测。位移观测是根据平面控制点测定建筑物在平面上随时间而移动的大小及方向。首先,在建筑物纵横方向上设置观测点及控制点。控制点至少3个,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点间距离宜大于30m,埋设稳定标志,形成固定基准线,以保证测量精度。
4建筑测量工程实例
4.1建筑施工概述
某建筑物,高度为36.75m,建筑面积为18263m2。建筑物整体外形呈直线,基底标高为-11.8m。
4.2建筑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阅读校核施工图的轴线以及结构尺寸,熟悉各层各部位的标高变化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其次,对照总图,进行现场勘察、校测建筑用地红线桩点、坐标、高程及相邻建筑物关系。测量仪器设备主要有精度符合要求的光学经纬仪(DJ2)一台,自动安平水准仪(DS1)一台, 50m钢卷尺4个。
4.3建筑物定位放线
由于本工程在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时,施工单位曾经进行定位放线并建立了高程控制桩,因此,进场后需复核,并做好原始记录,验线人复查合格后报工程监理查验。依据本工程的定位和高程点,建立本工程轴线控制网和相对高程控制网。根据相关规定本工程布网精度为二级,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15000,测角中误差±12。轴线以及高程控制网建立后,由验线员进行复核,检验合格后报监理检查。
4.4 基础施工测量
由于在本工程中,基底标高为-11.8m,因此不能使用塔尺抄测,改由悬挂钢尺法进行传递,通过在基坑侧壁钉设间距3m~5m的标高控制桩,以此做为清底、垫层、筏板等施工的控制依据,高程传递允许误差控制在±10mm。垫层施工前,以坑底轴线控制桩为依据两侧挂小线,用线坐标将各轴线点吊至坑底,全长复核后,放出垫层外边线及消防水池、集水坑边坡线。垫层上测量放线前,首先对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然后架经纬仪(DJ2)于坑边轴线桩上,依次用正、倒镜方法向下投测轴线点投测允许误差3 mm。投测后,架经纬仪于垫层上,盘左、盘右转角校核角度,大钢尺往返丈量闭合尺寸。弹出所有墙、柱边线、洞口线、后浇带、集水坑位置线等,并将各轴线点返至底板防水护墙上,重点部位做好标记。顶板测量放线方法与垫层测量类似,但为了保证框架柱以及墙井等位置准确,增设柱边、墙边控制线,电梯井、楼梯间控制线。地下室高程测量为在墙、柱合模后,架水准仪(DS1)于临时平台上,后视临时高程控制点,返出该层+50线读数,抄测在墙、柱主筋上,用红漆做标记,以便为混凝土浇筑找平用。顶板模板铺完后,再对模板的平整度进行抄测,跨度大的梁、板中间应起拱。
4.5 主体施工测量
在主体施工前,要先对建筑物的控制网进行全面校验,检查合格后方可首层定位放线。首层定位放线通过利用建筑物的轴线控制桩,架设经纬仪向首层地面投测轴线,用钢尺复核建筑物轴线尺寸,误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中间轴线整尺分出。依轴线放出柱边线、电梯井、楼梯间边线及控制线。楼层竖向投测通过将各轴线弹在拆模后的柱身上,逐层向上投测,起始点始终以首层轴线为后视,柱身轴线弹至顶层;楼层高程传递则以首层柱身+50cm 线向上排尺,依次得出各层标高。楼梯测量放线中,由于本工程各层楼梯厚度为6.5cm,在进行楼梯放线时,首先复核楼梯间尺寸,之后上下楼层+50cm 确定中间平台上下标高和平台长度,梁位置在两侧混凝土墙上弹出墨线,依上下平台标高及踏步高宽弹出各个踏步。
结语
建筑工程测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严格进行测设工作,对于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显声.建筑施工测量工作重要性分析[J].建筑测量, 2009,12.
[2]王晶.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J].现代科技资讯, 2009,12.
[3]孙以权.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准确与高效 [J].科技资讯,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