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2:37:24
文档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二)

专题检测卷(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东城一模)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2012·广州模拟)《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3.(2012·济宁模拟)《沈氏农书》(右图)是中国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
推荐度:
导读专题检测卷(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东城一模)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2012·广州模拟)《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3.(2012·济宁模拟)《沈氏农书》(右图)是中国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
专题检测卷(二)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东城一模)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   )

A.农业动力的变化                B.灌溉工具的变化

C.耕种工具的变化                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2.(2012·广州模拟)《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适时收割            D.因地制宜 

3.(2012·济宁模拟)《沈氏农书》 (右图)是中国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农书。大约是明崇祯末年(10年前后)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佚名的沈氏所撰。全书有“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六畜附)”和“家常日用” 4个部分。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4.(2012·苏州调研)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5. (2012·潍坊一模)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反映了当时(   )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

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

③实行“重农抑商”

④强调规范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2·河南高考模拟)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内由农夫种桑并种稻,农妇育蚕,“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斤”。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D.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7.(2012·大庆一模)《新唐书·食货志》记载:“时商贾进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藩镇在京师的邸舍)及诸君、诸使富家,以便轻装趋四方,台券乃取之,号飞钱。”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繁荣                    B.金融业发展到成熟阶段

C.交通便利                    D.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8.乾隆四十年(1755年),两江总督商晋两次到松江府一带巡视后禀奏说:“以现在各厅州县农田计之,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上述材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在松江府一带出现

B.松江府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松江地区农业商品化的发展

D.重本抑末有所松弛

9.(2012·广东压轴试题)“凝聚力量,成就未来”是“首届时代徽商高峰论坛”的主题思想。这也是400多年前的古徽商的“徽骆驼”精神的体现。形成该精神的根本原因是(   )

A.皖南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

B.明清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C.徽商拥有丰富的经营之道

D.宋代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10.(2012·广东综合模拟)“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

11.“中国是型的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以上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单一

B.集权制的弊端

C.知识分子的人格依附性 

D.传统文化的价值尽失

12.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西汉并未推行“重农抑商”

②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2012·华中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商人经营和贩运的商品主要是各地的土特产和一部分手工业品……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销量并不大,在农村更没有销路。这就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阻碍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明清民间商人虽富有,但最能累积巨额财富的却是盐商、茶商、洋商、票号、铜商等特许商人,他们凭借着独占市场可以获得远比普通商人高的利润。……清代广东的“十三行”行商靠垄断外贸,其商业利润也十分惊人,巨富者家产达二三千万。江南的一些丝商、盐商依靠与官府的关系敛财暴富。

——《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  在维新人士和朝廷的这些建议下,清廷……对于旧有洋务企业……下旨明示:“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方不致有名无实。”对于新办工商事业……如在关于修建芦汉铁路的谕旨中表示:“各省富商如有能集资千万两以上者,著准其设立公司,实力兴筑。事归商办,一切赢绌,官不与闻。如有成效可观,必当加以奖励。”……设立矿务铁路总局,颁布《矿务铁路公共章程》,旨在倡导和保护商办路矿事业……又设立商务局、农工商局等机构,以“查明各该处所出物产,设厂兴工,果使制造精良,自能销路畅旺,日起有功”为职责。到1903年,又成立商部,商部成立以后,“纲举目张,以保商为己任”。

 ——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商业资本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工商的新变化。(14分)

14.(2012·琼海一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洛阳)“自延骷(里)以西……望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道西有四夷里;一曰归正,二曰归德,三曰慕化,四日慕义。……市东有適商、达货二里。里内之人,尽皆工巧屠贩为生,资财巨万……市南有调音、乐律二里。里内之人,丝竹退歌,天下妙伎出焉……市西有延酤、治觞二里。里内之人,多酒为业……市北有慈孝、奉终二里。星内之人,以卖棺椁为业,赁车为事……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唐初长安城)“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昏而闭,五更而启”……“诸侵巷街、阡陌者,杖七十。”……“中使郭里曼酒醉犯夜,杖杀之。”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

材料三  (北宋东京)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南通一巷……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可容数千人……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乃马行街也,人烟浩闹。……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洛阳城市里、坊命名的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市有哪些新发展。(8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材料中“石犁”“曲辕犁”是耕种的工具,“高转筒车”是灌溉的工具;农具的出现体现了种植农业的出现,采集经济在图示中没有体现。因此,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三幅图都是农业生产工具,体现了农业动力的变化。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材料强调种田不在种多少,而在单位面积上的“功力”,因此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不算工本,自然有赢”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较低;从“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

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材料信息“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可看出,南京云锦应出自官营手工业,因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之一是不入市场、不计成本。C项中的工场手工业也属于私营手工业。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处士、处工、处商、处农”可以分析出,社会分工的细致,从而分析出强调社会秩序的规范性;从“处工,就官府”可以分析出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齐桓公为春秋时期的人物,而“重农抑商”的实施开始于战国时期,故③错误。

【方法归纳】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生产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提供了市场;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的趋势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业的繁荣又反过来刺激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商品生产。所以,尽管古代统治者始终把农业作为本业加以重视,而把工商业作为末业加以,但由于农工商之间这种互动的关系特点,古代工商业还是有所发展甚至出现繁荣局面。

6.【解析】选D。阅读材料可以看出在清初不管是江南蚕桑业中心还是苏州府震泽镇都是男女分工的劳动,故C项不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并没有出现新的耕织工具,故B项也不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由于家庭经济专业化程度提高,促进了劳动效率的提高。

7.【解析】选A。“邸舍、柜坊、飞钱”等新事物,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这些新事物主要是为商业服务的,这充分说明了商业的繁荣。

8.【解析】选C。本题考查“重农抑商”和清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种稻和种棉的比例可以看出,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占主导,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C。

9.【解析】选B。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业群体,徽商是其中之一。由此可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徽商精神形成的根本原因,故选B项。

10.【解析】选C。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本题的切入点是对战国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认识,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孟子、井田制等。材料的大体意思是“现在君主身边的人通过开辟公田以外的土地,给君主交纳赋税”说明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私田已经取得合法地位。

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正确判断的能力。“重农抑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因为它与资本主义的商业经济背道而驰,作者持批评的态度很明显,A项不符合题意;集权窒息了人的活力,B、C两项也不符合题意;虽然中国传统文化有诸多不足,但它的有用成分不容忽视,它的人文价值,在当今的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故D项符合题意。

12.【解析】选B。“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大意是商人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结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在外的原因。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据此可以判断出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西汉推行“重农抑商”,材料反映没有取得实效;②错误,与材料不符。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分析商业主体的依附对象,是否与制造产业结合起来。第(2)题考证官与商之间的关系,原因则主要考虑阶级利益,是否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以及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冲击等。

答案:(1)特点:商业资本没有和制造业结合起来;商业资本依附于封建政权。(4分)

影响:强固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2)新变化: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以获取巨额商业利润到官商分离并由引导、保护私人工商业的经济活动;从抑商到从法律上确立私人工商业经济活动的地位;保护、鼓励商业发展的职能逐渐制度化并付诸实践。(6分)

变化的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度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封建经济的落后;“重农抑商”使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改革和运动的推动;清末新政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探索追求。(6分)历史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中“正、德、化、义”等词可分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看法需要从经济、思想、政治等方面分析。第(2)题仔细解读材料二、三,找出关键信息“布局、时间、”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即可。

答案:(1)原则:以儒家道德准则(或以反映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的字词或含有褒义的有关字词)和以居住者的职业特征命名。(4分)

看法: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或体现了儒家的夷夏观及以德政吸引感化蕃夷的思想);工商业的发展;社会等级的体现。(6分)

(2)发展:工商业繁荣;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或打破了市坊界线);根据经营的内容形成不同的商业区;城市的经济文化功能大大增强(或出现了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8分)

文档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二)

专题检测卷(二)(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东城一模)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2012·广州模拟)《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3.(2012·济宁模拟)《沈氏农书》(右图)是中国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