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猫》。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读课文,理解文意)
1、师:为了能更好地达到目标,下面就来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1)文章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不同时期猫的特点。
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猫,并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
6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2、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
3、全班交流
先找后进生来回答,如答不出可找较好的学生回答。
1)文章写了长大后的猫和满月时的猫。长大后的猫很古怪,满月时的猫很淘气、很可爱。
2)师:在初读课文时,就发现作者非常喜欢这只猫,我们来举例说说。
读出文中学生选出的句子并简单做出分析,哪些词语,什么地方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生回答,师板书
体会 ⑴ 任凭谁指名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⑵ 它屏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师:可以说全文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作者把它当做朋友,当做家人,当做孩子。正是有了爱,才能把猫写得活灵活现,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作者对它的描写。(注意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5、品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评议(从是否读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上评)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充分感受到了老舍对猫的喜爱,那么猫对主人呢?
6、生说(蹭 撒娇)
师:看来,一个不起眼的“蹭”字,包含了的意思可不少,这一蹭,蹭出了人和猫之间的真情,人爱猫、猫爱人,真是其乐融融!你能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吗?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当堂检测
1、生自由背诵
2、师检测
五、当堂训练
课后小练笔
板书:
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 胆小 勇猛
淘气 爱玩 不怕摔 胆子越来越小
四一班 白娜
《猫》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0月19日,我讲了第15课《猫》的第二课时,本节课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大部分的教学任务,优点和不足并存。
我觉得本课有以下几点可取之处:
(1)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首先是利用阅读提示引导孩子们很快进理清了文章思路,抓住“古怪”一词作为切入点导入新课,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通过感情朗读、创设情境对话和演示等方式,理解猫古怪在哪儿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教给学生“学的方法”;然后用图片激趣,激发学生对小猫的喜爱,感受作者的情感;最后拓展练习,让学生也试着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使学生学会运用。
(2)理解重点词句的环节设计比较合理。例如在“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会回来?”这句话的品读中,我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通过走入情境更加充分地了解到作者对猫的喜爱。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猫的“丰富多腔”,我还利用了课件中的声音,形象而生动,也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这些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能够找到重点的词句理解猫的古怪,感悟作者和猫之间的情感,还能够正确理解反语等修辞手法,这些都是做得不错的地方。
但是,本课的教学过程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对于写作方法的归纳很不到位。授课过程中只是将文章结构展示了出来,并且也做出了合理的板书,但是缺少归纳总结环节,尤其是对总分式的构段方法几乎没做总结,是一个较大的失误。
(2)学生朗读不够到位。一是学生读句子速度很慢,二是感情朗读,我自己感觉还不够精准。尤其是在背诵检测中,一些孩子几乎是在完成任务似的背完,所以没有任何语气。我觉得学生平时的感情朗读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打算创设一些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3)整节课前紧后松,时间把握不够好,如果前面的感情朗读能够多花点时间指导,可能学生的朗读会更好一点,而且在时间的处理上也更合理。
四一班 白娜
